天人炁功的扭乾轉坤和扭轉乾坤
台北市掌院/周正畏 2005-11-01 09:30
有幸成為第一屆授證學員,
特別珍惜此一千載難逢的薪傳使命感,
我們應該要互相勉勵,
透過英明領導的堅持,
以及團隊機制運作的協調,
看能不能在未來做得更好一點,
藉此「改造自己,改變人心」,
更符合「正本清源、徹底反省」的目標,
劃下旋乾轉坤的關鍵性變革功效。
想到二十五期正宗靜坐班第二階段開課之初,北、中、南、東各教院大會師齊聚鐳力阿時,共有二百四十九名學員的盛況,到後來有資格、又有時間連續抽出三周來參加天人炁功傳授課程的,只剩下一百六十五名,減少了約三分之一;最後能夠跪在光殿領到認證的學員,又減少了約二分之一,只有八十五名,讓人感到頗有得來不易,應更加珍惜此一千載難逢的薪傳使命感。尤其在聆聽首席闡述這次天人炁功為何要「正本清源」的始末時,更清晰了解整個改革的「絕對必要性」和「時效關鍵性」。
絕對必要性/時效關鍵性
已是八十多歲白髮蒼蒼的維生首席,一開始除了恭喜大家領到天人炁功的認證之外,緊接著竟是自我反省檢討未能在十年任內的初期,及早做好天人炁功的重整作業,此言已然道出改革的絕對必要性。其次,首席又謝謝二十五期同奮的支持,才能讓這件重大變革方案,在首席使者尚未交接的任內開始啟動,可見其時效關鍵性。
過程中,當然會碰到很多資深同奮質疑改革的可行性,以及二十五期新同奮不明就裡的關切詢問;也唯有英明領導的堅持,再透過團隊機制運作的協調,和首當其衝的二十五期同奮溝通後,才能突破層層阻礙關卡,漸漸導入正軌佳境。
對所有參與此一過程的每個同奮來說,都碰到了許多的「第一次」,因此我們不要用對錯、好壞或者高標準來檢視曾經發生的細枝末節,而是應該要互相勉勵,看能不能在未來做得更好一點、更貼切一點,更符合「正本清源,徹底反省」的目標,這樣才不會辜負首席這番苦心孤詣的深切期望。
觀念一致/方法一致/行動一致
從完全不了解情況,到五月十四、十五日參加炁功傳授,以及看到教訊刊登天人炁功指導委員會所提出的〈申請天人炁功傳授與認證考核須知說明〉,可以體會承辦單位的煞費苦心。這裡面不只看到天人修道學院訓練處的天炁功系列補傳課程,也看到整套的「觀念一致」貫穿其中蓄勢待發。果然,經過九月中在鐳力阿多次(九月十、十一、十三、十四、廿四、廿五日三周)的認證過程,更讓人清楚感受到「方法一致」的進展,尤其在考核方面分成四組,同時進行通關下,更顯現出重建天人炁功工作小組承接這次任務的辛勞,也看到各教院天人炁功資深同奮和各堂講師準備教材的全力以赴;他們總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協助我們複習,並護送我們通過層層關卡,那份體貼的溫馨,至今還讓我們心中感謝不已。
或許有人覺得課程繁多了點,增加了往返的次數;或許有人擔心,自己能不能通過「考試」;但也有人認為,這是史無前例,非常難得的完整炁療學習殊榮,可留待下期課程安排參考。整體而言,要非常感謝相關人員的用心良苦和奮鬥付出,才讓我們有這樣精進的成長,而且未來對「行動一致」的期許,正等著我們朝行士認證目標出發。
扭乾轉坤/扭轉乾坤
首席根據師尊在民國七十八年七月六日第二期天人炁功訓練班,和八十三年四月十日在天人炁功指導院第一期幹部研習班的訓詞,指出天人炁功是「濟世救人的方便法門」;也是天帝教同奮「自我修行的方便法門」,藉此「改造自己,改變人心」,達到救人救心的目的。這點,必須從每個同奮的自我嚴格要求本身修行做起,這就是扭乾轉坤;最後期盼達到整體同時兼顧「濟世救人的方便法門」和「自我修行的方便法門」之目的,就是扭轉乾坤,為「成也是天人炁功,敗也是天人炁功」,畫下關鍵的旋乾轉坤之改革效果。
從首席所言的發條理論,去省思修士、行士、修行士這一連串的緊湊過程,讓我們也像正在上緊的發條一樣,沒有些許的空檔可以思考,因此在向首席行禮道別時,只是和平常一樣的說聲「謝謝首席」,直到在回台北途中的遊覽車上,我們才猛然驚覺首席這一路走來堅持排除萬難的辛苦,所以全車立即以「愛的鼓勵」的掌聲,藉以發抒及上達其實早已滿腹的感恩心情。
兩全其美措施
鑑於許多有心同奮礙於上班等人道因素,未能得空參與這次的認證過程,又考慮到天人炁功質量並重的必要性,因此筆者特別參考修士認證採榮譽制的授證精神,以及認證過程統一品質的要求,而提出下列建議,以作為未來正宗靜坐學員認證、授證的課程參考:(表略)
*保留第三次的鐳力阿行程,以確保考試品質。
*另兩次的課程,一部份簡單的內容,可由各地教院負責,如有重要部份,再請講師分至北中南教院授課,如此不但能維持教學品質,同時也能節省學員們至鐳力阿的人力、時間和車程成本。
*增加十次以上的實際 療服務資格,將比直接 療操作考試來得更有效果。
*統一講義和筆試題目,可讓各地教院更有責任地徹底執行教院課程,以免在鐳力阿考試失利時的遺憾。
「鼓」牌效應
當天人炁功改革認證的列車啟動後,道務認證列車亦隨即開動,頗有鼓勵人心、鼓舞士氣、鼓動能量的態勢,故期盼此一「鼓」牌效應,能再繼續推展至講師認證;蓋教育乃百年大計,失之毫釐、差之千里,故其對未來弘教的長遠影響,不言可喻。
其實有待努力奮鬥的項目還有很多,唯礙於專職人力有限,非能同時一蹴可幾。那該如何防範未然,「為機處理」呢?不妨先將需要執行的工作項目化,運用虛擬(需你)團隊的模式運作(請參閱拙作《危機處理/為機處理》頁廿三至廿九),既不偏離體制,也不影響組織運作,除可收同步並進的時效功能外,更可為創新接班團隊(請參閱前書,頁四十八)暖身,以迎接指日可待的保臺護國和平統一中國天命的大未來。 (完稿於二00五年九月廿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