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縣初院】 在關愛中交心 在認同中奮發

【苗栗縣初院】 在關愛中交心 在認同中奮發

首頁 » 天帝教教訊第262.263期 » 【苗栗縣初院】 在關愛中交心 在認同中奮發

圖文/劉大彬  2006-01-01 12:00

從守成到蓄勢待發

短短幾年內,苗栗縣初院的成長有目共睹,
在大家長光撫開導師的灌注心力、捨身承擔下,
這裡以人為本,逐漸形塑出初院的樣貌,
並匯聚了一批有心同奮,
自願以教院為提升、奮鬥、成長的地方。

  

風光獨具的山城
人力資源的瓶頸待突破

  卓蘭鎮的葡萄,南庄鄉的油桐,三義鄉的木雕,大湖鄉的草莓與雪霸國家公園,還有涵蓋全縣近三分之一的泰安鄉……,山地與丘陵佔了苗栗縣百分之八十以上的面積,加上十九世紀末苗栗地區居民在艱苦開墾的過程中,仍重視教育與文化傳承,使得苗栗成為北台灣文風鼎盛的區域,而縣內多屬客家族群,濃厚的客家風情、淳樸的農業景緻加上敦厚的人文特性,共同醞釀出風光獨具的「山城」—苗栗。

  帝教在苗栗縣區域內有苗栗縣初院,卓蘭鎮天蘭堂,苑裡鎮天祿堂,目前正待重新出發的三義鄉天義堂,以及天帝教三大道場之一——興建中的地曹道場——天安太和道場。涵蓋十鄉六鎮的苗栗縣,在弘教推展的道路上,所面臨的,不單是人文地理的特殊性,更如許多教院共同要面對的問題一樣,長期以來必須努力突破人力資源上的瓶頸,所幸,在苗栗地區還有一群守著上帝真道,惦著師尊教誨,共同維持教院基礎能量與道氣的同奮。

擁有自己的家之後
積極找同奮「回家」

  長期以來的「守」,對於同奮而言也是一種「磨」,有的磨掉了奮鬥意志,有的卻磨出了更堅定的信心;在光撫開導師調派到苗栗縣初院之後,在當地同奮的協助下,共同打造出一片亮麗前景。苗栗縣初院原本座落於苗栗市中正路,約距火車站五分鐘車程的位置,是兩棟打通的三層樓建築,儘管位於市中心區,交通方面還算方便,但是長期下來的租金支出,對於奉獻收入不多的苗栗縣初院,著實是一項負擔,再加上租金逐年調漲,更是雪上加霜,研擬許久,才決定自行購建新教院,並搬遷到目前的院址—一處前有大片農田,充滿寧靜的奮鬥場所。

  苗栗縣初院總算有了專屬於自己的家,進一步,苗栗縣初院同奮開始積極的找同奮「回家」。長年以來,苗栗縣初院就像許多教院一樣,總也是有「巡天節同奮」、「院慶同奮」,當然也少不了「心聯同奮」,為了廣傳並深耕教化,匯聚「人氣」與「道氣」是當務之急,光撫開導師在有心同奮的支持下,首先挨家挨戶的拜訪老同奮,「有時一天要跑七、八個同奮的家,有時候連一杯茶都沒喝完就要趕去下一個同奮的家。」

  從初院一啟用,就與專職結了不了之緣的靜霞同奮,一路下來,對初院有深厚的情感,她說:「開導師為了鼓勵同奮習慣誦誥,剛開始都會先帶頭,有時一天都要當個五、六個小時的主儀,一方面希望有推動的作用;一方面也是覺得,如果連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憑什麼要求同奮去作。」「當我們問他這樣會不會太累時,開導師會溫和的笑笑說『跟同奮一起奮鬥,也很好啊。』雖然自己是專職,可是遇到一個幾乎全年無休的開導師,也只好更拼了。」

  也因為這樣長期的「培養」道氣,現在初院已明定每個禮拜六為奮鬥日,同奮之間也會主動互相邀約來教院奮鬥。遠在三義鄉的嗣現,除了支援天安太和道場之外,也儘量撥時間到初院,嗣現表示:「遇到了一個願意跟同奮一起奮鬥的開導師,當然要多用心,一起努力啊。」接觸帝教近廿年,直到近年才完成廿三期正宗靜坐班訓練的鏡授同奮也說到:「雖然接觸帝教很早,可是也是這兩年才知道什麼叫做『奮鬥』,自己會的也不多,就看開導師怎麼作,自己也跟著作作看啦。」

  在逐戶拜訪同奮的過程中,讓同奮有機會說出自己在天道與人道方面的想法,也可以藉此了解同奮是為了什麼原因,無法持續到教院奮鬥,如果有困頓的,開導師除了會「商借」其他教院的專才來為其釋解心結外,在光殿上更會為同奮頂表、祝禱;如果同奮家裡有適合參與正宗靜坐班或是皈師的,便鼓勵來參訓或進入帝門。

  「在拜訪同奮的過程中,很容易發現同奮大多是因為人道忙碌,有心無力;或是在天道奮鬥方面遇到瓶頸,或是對帝教內涵有不清楚的地方,同奮真的需要一個願意花時間傾聽他們講話的對象,有時候話一講,講出來了,心就開了。」帶著開導師四處「串門子」的靜霞說道:「很多同奮其實是分不開身來教院,可是在家裡都還會唸廿字真言、唸經典,能夠到他們家裡去看看,就會知道大家的心都還在。」「如果在親和時,適時的引導、或專心傾聽,或代為祝禱,這樣幾次下來發現,同奮在天上人間的關懷下,會有動力去面對許多困境;也對帝教法門更有信心,願意花更多時間來親近教院。」

惟有以身作則
才能讓道氣更旺

  光撫開導師也說:「剛開始到苗栗的時候,想了很多怎樣讓苗栗縣初院更『旺』的方法,可是宗教不能強迫,也不可以單方面要求的,所以早上一早就從台中開車到苗栗,晚上做完晚課,跟同奮親和完之後再回家,家裡就跟旅館一樣。」

  當問及這樣每天開車往返,在體力方面是否能負荷時,開導師給了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答案:「剛開始都泡茶,後來就放一包茶葉在車上,想睡的時候就抓一把茶葉到嘴裡嚼,茶葉苦苦澀澀的,精神就來啦。」聽到這「另類」的提神方法,也不免想像起每天在高速公路上奔馳的開導師身影。

  曾在入教初期經歷過豐富顯化的光撫開導師,對於誦誥祈禱的堅持有著充沛的體證與信心,當年在人道遭遇極大困厄的他,藉由天人親和的力量,在不知不覺中,重新站了起來,更在師尊當頭棒喝下,放下小我,體認到自己的天命,也因為當年在台灣省掌院、台中縣初院時期的奮鬥歷練,以及一班「修道上貼心」兄弟的互相扶持,更讓開導師認為「人」是教院的根本;就像七十多歲的華芝媽媽都會帶著親自種的蔬菜到教院來,還有靜嬌、華昌、綺印、鏡茹等同奮長期奉獻米麵及蔬果,讓教院平時開伙跟辦班時可以使用。

以尊重與聆聽
讓彼此有機會融合與成長

  苗栗縣初院接連兩年,不管是在誦誥數、皈師人數、靜坐班參與人數、親和集會場次跟人數、奮鬥日情形,相較過去都有著顯著的進步,在推動教務與協助轄區內天祿堂、三義地區(原天義堂)的事務上更是積極,看到教院牆上的行事曆,幾乎每天都有安排事務,有時穿插著同奮的婚喪喜慶,或是各項研習活動,或是全教性會議等,有時好幾項擠寫在小小的空間中,讓人有種蓄勢待發的感覺;也予人「每一件事,都是重要的事」的印象。教院的牆壁上,不時可以看到由同奮製作的「精神標語」,有關誦誥的、打坐的、天帝教精神內涵的、還有教院行政體系的組織圖與執掌,走在苗栗縣初院裡頭,處處都有機會讓自己感受到「叮嚀、叮嚀、再叮嚀」的感覺,看起來都是相當細微的部分,可是就像是天帝教的修持法門一樣,看起來好像沒什麼,可是按部就班,一點一點確實去作過,才能真正體會到它的深奧之處。

  苗栗縣初院從「守」到目前的「養」,首先就是讓同奮以實際的行動進入「天人親和」的範疇,落實修持的基本功夫;一方面逐步安排「學養」的提昇,藉由一步一步的課程引導與親和,讓同奮可以有時間來慢慢成長,也比較容易習慣跟接納天帝教的修持與思想。這也是一種尊重當地文化的實質表現,從激發當地同奮的使命感及奮鬥力開始,讓他們自然而然的把初院當成人我成長的大家庭,進而主動自發的一起愛護、一起奮鬥、一起成長,而苗栗縣初院能夠做到這點,主要還是教院裡的大家長—光撫開導師用心的融入了當地人文環境,以「尊重」跟「聆聽」,讓彼此有機會「融合」與「成長」,並逐步提昇起同奮的認同感與參與度。

  在與苗栗縣初院同奮的互動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教院慢慢的在成長,看到同奮間的互動與參與,看到大家「交心」的過程,也看到同奮一同出錢出心出力,共同打造著優質的奮鬥道場,就誠如看到緒催、靜紓的兒女—月立跟可法在苗栗縣初院十三週年院慶時展現的古箏與吹奏小喇叭的表現後,都不吝給予掌聲的付出一般;我們所讚賞的,並不單是在台上的優秀表現,而是對於他們平時努力付出的肯定與支持。

把全然奉獻自我的精神
擴昇出生命的價值與意義

  目前在新一波人事派命下,光撫開導師也配合職務調整,在十月十五日擔任台北市掌院副掌教兼新竹市初院宏教,開導師還是一如往常,往返奔波於路途中,只是切割成隔日在苗栗、新竹兩地教院分別奮鬥,也支援台北市掌院與各堂的活動,誠如苗栗同奮引述光撫開導師說過的:「天命可畏不可違。」也因為看到光撫開導師如何全然的奉獻自我,為了初院的發展、為了同奮的幸福,不惜數度捨身發願承擔一樣,苗栗縣初院同奮也將擴昇這樣的奮鬥信念,讓生命更加昇華,更具有深遠的價值與意義。

  就像十一月十日當天,首席在今年度全省無形勞軍的首站—苗栗縣初院時所說的:「上帝給人類兩大資源,一份是天祿,一份是地糧,都要由人民勤勤懇懇的努力打拼才能獲得。」這直接說明了客家族群敦厚勤懇的人文特性,也連帶指出了苗栗縣初院全體同奮未來的奮鬥方向。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