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訪帝教同奮的社會生活觀感及與會期望/安定繁榮必須自己創造

抽訪帝教同奮的社會生活觀感及與會期望/安定繁榮必須自己創造

首頁 » 秋祭法會 » 抽訪帝教同奮的社會生活觀感及與會期望/安定繁榮必須自己創造

圖文/林大願  2003-10-01 09:15

祈願道勝:外無邪擾․內無魔氛 祈求和平:外無戰爭․內無紛爭

  九十二年八月卅日(星期六,農曆八月初三)下午四、五點,來自條條大路、欲通往天帝教追思祈薦殿堂─秋祭法會的遊覽車,開始駐滿佛寺與道觀鼎盛的青雲嶺。天極行宮左側,遍佈的雜草經過整理之後,像是偃息以待一般,無私的奉獻出能讓百輛大小車輛停泊的腹地。

祈安薦福-法會重要訴求
無形主持之安排迥異以往,突顯對華人世界命運走向的高度重視。

  在中台灣,「立秋」之陰意於國曆八月上旬開始肅殺萬物;「處暑」的最後一絲熾烈也早於一個星期前伏隱大地。然而在此時此地,夏草的鋒芒尚未完全消退,秋氛雖長卻不見蕭瑟,自然界的勝負猶在未定之天,天地人三曹的諸形諸象,互動頻仍,可謂繽紛。此景此意,頗似台灣現狀,經濟低迷、價值觀紊亂,各階層的群眾生活卻猶顯活力,究竟是亂中有序?還是缺乏憂患意識?

  春劫啟運的第一個秋祭法會在今癸未年,而今年也是天帝教第十次在秋季舉辦大型超薦法會,前九個年頭(六次秋祭法會加上天赦年期間的三次清涼勝會)皆是超拔祖先或求超陰靈、地獄性靈…等等,以「渡陰」為主題;這一次秋祭,為了因應萬象勃發、禍福相依的時局變化,加重了人間同奮對「陽薦」的急需,「祈安薦福」遂成為本次法會非常重要的訴求。

  首任首席使者聖訓(癸未年七月十五日)云:「春劫行運於癸未年上半年一開始即是來勢洶洶,惟災劫一旦暫時消退,事過境遷,人心故態復萌於精神渙散、縱慾恣情之中…」春劫主宰,與三位一體之首席督統鐳力前鋒、首席正法文略導師,早已先機洞燭,奉教主 上帝御命,協同往年春祭法會(以護國迎祥、祈安納福為主)常見的主要司職神媒─「先天斗姥大聖元君」等四位上聖高真,同時擔任本次秋祭的總主持(按:今癸未年春祭時,首任首席使者亦曾恭請先天斗姥大聖元君蒞場指導);加上幾位與「保台護國」使命息息相關的中山真人、中正真人,及台灣境主延平郡王、副境主護國都帥(經國先生)列位主持,這種破天荒的陣容安排,也在在突顯了無形應元組織對兩岸華人世界命運走向的高度重視。

  隨著人潮走進會場,處處都可聽聞同奮彼此間的噓寒問暖,三五成群的頻頻交頭接耳─生活近況的訊息、身心成長的經驗、省懺修持的心得、社會事件的感受…,在階梯式坡地的法會會場流動著、攢聚著。仔細聆聽,今年的話題也好像多了些政經局勢的煙硝。有許多角落,同奮獨自一個人,開經虔誦,應和著天人大會堂內的最後一場祈安薦福經壇;有些角落卻也異常孤靜,居高的沈默者若有所思,與臨下的輝煌夕照形成強烈對比。

人心所願 不外和諧安定
「慈悲心」及「憂患意識」是目前急需振衰起蔽的兩大關鍵。

  「一般人還在醉生夢死當中!」面對筆者的提問,一位住在新竹科學園區的坤道同奮毫不掩飾的將她對台灣社會的觀感脫口而出。

  的確,即使是同奮本身,也難免受到令人眼花撩亂的現今時局所牽制,以致無法兼顧家庭生活或事業領域以外的變化。所以當問起,「您知道這次秋祭法會有什麼跟以前不一樣的重點嗎?」有很大的比例是回答:「不太清楚」。但是當我們觸及到來自各地的與會者內心的期許時,就可以明瞭,無論法會是春祭還是秋祭,人世間活生生的「現實問題」依舊是最被重視的:

  「在家庭生活上…期望能過得比較安穩…每個人都平平安安啦!」

  「希望經濟復甦,自己的事業及小孩的學業能穩定成長。」

  「希望兩岸和談,華人找到共同目標。」

  「希望台灣社會能減少抗爭事件,人與人之間能更祥和。媒體能發揮正面的影響力,兩岸能消除對立及矛盾。」

  「希望藉由法會能化戾徵祥,促進社會安寧。」

  從一連串殷切的回答可以窺知,「安定」與「繁榮」是現今台灣內部人心期望的最大公約數。而我們天帝教同奮面對接踵而至的春劫效應,及其所導致的社會亂象,在諸多與會者的回應中,有兩個面向特別值得我們深思:

  一、「翻開報紙,打開電視新聞,充滿暴力與罪惡的社會事件、不倫不類的家庭悲劇、刑殺凶案…等,都令人觸目驚心。雖然各宗教裡許多教徒明白行劫、應劫,或是因果循環的道理,但是身為天帝教教徒,應該還是要以救劫的慈悲心去看待那些受害者。」一位具有學術文化背景的坤道同奮表示。

  二、「台灣人多是在事情發生後才開始緊張,但是,緊急的事件在台灣又特別容易發生。綜合評論之,『缺乏憂患意識』是台灣社會最大的隱憂。從SARS事件來看,許多人以為已經消聲匿跡,所以在SARS之前的生活習性又故態復萌。依我觀察,北部人的生活改變稍多,例如在捷運站還不時可以看見戴著口罩的人,反觀南部則較少見…。」一位因業務關係而必須經常往返南北兩地的同奮觀察。

欲求繁榮 要開源節流
台灣力革好逸惡勞,重拾勤儉精神;兩岸要能審慎交流,學習互惠。

  據此,要「安定」,「慈悲心」及「憂患意識」是目前台灣社會所急需具備的前提,也是有使命感的宗教徒所急需振衰起蔽的部分。至於要「繁榮」,也許我們可以聽聽主辦單位禘祫委員會執行長,亦是法會總策劃人光武預命開導師對經濟問題的幾點看法:

  「台灣歷經過三次的土地改革,三次土改代表三次財產重新分配,許多地主或窮農因地而貴,動輒出國高消費,言行舉止卻常予外國人『富而無禮』的印象…。」所以,光武預命開導師以為,從政府到民間,台灣人應該努力戒除過去不知感恩惜福的奢華習性,尤其暴發戶心態,更是我們「守成不易」最大的關鍵。另外,他也以長久往來兩岸的觀察經驗,提供我們作為「圖進」的參考,他說:

  「兩岸的歷史悲劇造成雙方幾個世代間存在著不同的價值觀,民間多交流可以增加彼此人民的瞭解,不是只有在沿海幾個較繁榮的樣板地區,尤其可以多安排下鄉行程,體驗刻苦自勵、在夾縫中求生存的民間生命力。對思想較為封固的大陸人而言,台灣的民主化、自由化概念可以帶來不少足供參考的生活模式;對缺乏憂患意識的台灣人而言,大陸地區的環境及體制上的進步也可以開拓我們海島人不同的視野,以惕厲自己不再安於好逸惡勞的現狀。」

  確實,從現實層面考量,兩岸經貿的合作交流愈趨頻繁是不可否認的事實。針對此,也許您還願意再聽聽來自各領域的幾個觀點:

  「以廣州為例,處處可見全球化商品,可見對岸年輕的高消費族群不亞於台灣,也可以判斷我們華人受物欲引誘的程度是一致的。」一位年近半百,家居台灣中部都市,因工作需要而派駐大陸廣州從事電腦系統開發行業的乾道同奮表示。

  「問題多在於自己。」一位與會的加工業業者如是說,「國內政策,立法要完備。對岸發球,我們球接不好只能怪自己技術不夠,怪對手太強是於事無補的!」

  而一位剛從工業技術研究院退休的坤道同奮也表示,大陸環境並非洪水猛獸,到處都開始在蘊釀要進軍全球的氣氛,據她瞭解,「沿岸與內陸的貧富差距雖大,但是許多的地方建設都可以看見國父孫中山先生『實業計畫』的影子。」

  一位在食品公司工程部門任職,也是中部某教院的參教長更轉述了他大陸友人的看法,「這邊一切都在向錢看,其實有許多人也想到台灣,兩岸的人民都想到有錢賺的地方去。」這位同奮以為,現今基本的解決之道是情治單位要制度化管制兩岸人民的往來,也就是雙方彼此都要創造合理又安全的投資環境。

  「勿冒進。如同維生首席談自己的修持態度是『摸著石頭過河』的道理一樣…」一位同奮從事媒體傳播工作,也是土生土長的高雄人表示,「對岸釋出善意,我方也要識實務,採取具有進步空間的措施,唯必須要循序漸進。」

  基於以上幾位同奮寶貴的意見,我們可以簡單歸納一個重點:「繁榮」的方針分為「開源」與「節流」。節流就是必須「力革好逸惡勞,重拾勤儉精神」;開源也就是不要太安於現狀,面對競爭趨勢,需要「審慎交流,學習互惠」,並且懂得「一步一腳印」。然而,這所有條件的前提就是「認清事實」。

走路不搖晃 招牌才會亮
愛台灣要認清事實,真正做出來,領導人有義務、有責任使國家社會穩定。

  「參與熱烈的群眾運動是一時的爽快,可以發洩不滿的情緒,但是冷靜過後,其實才發覺什麼也沒改變,沒改變就是沒進步。」對於一般人熱情有餘、冷靜不足的駝鳥心態,光武預命開導師解釋「信口開河的選舉語言」是一大誘因,「台灣人喜歡喊愛拚才會贏,正面來看固然是很有衝勁、很有力量,但是也容易陷入魯莽、不自量力的泥淖。」

  一位長期歷練過行政管理工作的坤道同奮也有類似的共鳴,「釜底抽薪的方法還是政治人物要自我消弭爭端,勿浪費太多社會資源而內耗台灣。」

  「本島人的海洋性格─不安、缺乏自信,習慣聽別人怎麼說。」一個具有洋博士學位的神職人員為台灣剖析媒體節目的弊病,「例如對於失業率升高,觀念上傾向於是因大量登陸投資潮所導致,而綜觀的全球性經濟衰退等因素則較不列入批評的重點。」

  有的同奮則是把社會亂象歸咎於施政方針,「人心思變,政策卻不明朗,人民會跟著迷失,例如幾年前開始有『為何而戰、為誰而戰』的迷惑。所以,對於任何政策,政府都要嚴密的規劃,並讓人民明確瞭解真正的目標。」

  這點,台北一位退休女教師以為「錯誤的政策比犯罪更嚴重」,「台灣人是在吃老本,所謂寅支卯糧。」她多方比較後又說,「大陸地區最大的優勢正是在於政策明確」;而前述那位居住在高雄的媒體傳播業者也認為「改善政局」是當務之急,他說,「我指的不是改變哪個執政黨,而是純粹認為,領導人有義務、有責任使政治脈動穩定,許多措施勿操之過急。正所謂走路不搖晃,招牌才會亮。」

  另外,也有同奮表示,「教育」才是解決這一切問題的根本:「官大不等於學問大,高學位也不等於高道德。華人世界正在歐美化、機械化,漸漸失去東方人特有的、和諧的倫理道德。」

教化 才能善導人心
天赦之教是長時間推行的信仰運動,同奮更須落實,由點、線擴及到廣大層面。

  針對此,我們來看看與會同奮對於「教化力量」的信心與期待:

  「台灣那麼多族群,那麼多複雜的價值觀,就因為『宗教』,人民才在耳濡目染下使心智和行為變得稍為單純些。」幾乎每天上教院的一位同奮對信仰深具信心。

  有人則說,「正信的宗教才能發揮好的影響。」

  有人也說,「教化不應只在宗教界才能做的。」

  而針對上述政經局勢等問題,有些同奮也不吝於貢獻他們的推論,「任何一個宗教對主政者決策的影響都不大,宗教教化最好發揮影響力的地方只有在社會民心上的潛移默化,等善導的力量發揮到淋漓盡致,群眾的意見自然能影響主政者的意識。」南部一位具有資深媒體人身份的同奮,則提供更多他對群眾的觀察與見解,「一般人的理念與抉擇是二分的,理想是在信仰層面,抉擇多是現實考量。所以,我覺得我們迴向文內容的設計應該多導向一般民眾的現實生活,一方面比較不會引起部分本土意識較強的同奮的疑惑,一方面也直接關心到跟普通老百姓最接近的切身問題,這絕對是化除阻力、增加助力的建議。」

  某位在中部商業界奮鬥的同奮亦表示,「誦誥的力量很有幫助!因為透過無形的運作來增加有形的力量,或可影響局勢。不論『保台』與『護國』,要保護的實體都是『台澎金馬』。我參加這個宗教,是因為她有非常好的修持法門,沒有任何黨派的意識型態。」

  「天帝教的影響可以很大!」新竹一位正在參與本教神職人員培訓班的坤道同奮語重心長說,「要積極強化同奮的救劫意識。三分人、七分天,『熱準』很重要─人不動,無形就無法藉力使力。」

  而對於法會本身的功效,一位參加過佛教、道教大大小小法會的新進同奮,向我們透露過去她與會的感覺,「…會有一些幫助,在這種亂的時刻,特別需要人心的淨化。但是法會的效果很難立竿見影,參與者一時的感動也難以長保。」

  為此,我們直接諮詢了秋祭法會總策劃人光武預命開導師,他也承認,宗教對社會問題的「直接」影響力不大,「但是『事在人為』。我們的天赦之教不只是短暫式的、熱情式的口號,而應該是一種長時間推行的信仰運動,所以更需要同奮們長期落實在自己的生活及行為上,來影響身邊的人。一個同奮是一個『點』,從一個小點開始,一點一滴擴及到更大的『面』。當然,這需要時間,而我們的奮鬥其實是在跟時間賽跑的。」

自救自贖 善養浩然
無形仙佛每次掃清大空中囤積的陰霾,有形人間就該負起持續的保養之責。

  本次秋祭法會相關聖訓提示:「春劫啟運後,癸未年間因此劫運使有形、有情、無形、無情受直接影響者,均得於本年秋祭一併超荐…」以上,光武預命開導師也嘗試為我們說明它的意義:

  「所謂受春劫氣運影響者,有直接的、有間接的,形式上不一而足,認知上也有所差別。但無論現今種種災劫是否就是春劫效應,對天帝教同奮而言,培養正氣、加強省懺以提昇奮鬥熱準,是必要的救劫條件。雖然,狹義的天赦年已過,但師尊為了延續天赦之教,又以春劫主宰的身份領受 上帝賦予執掌天赦的法權,此次秋祭祭門大開,一併超荐了癸未年受難性靈,這樣的作法也等於是開啟了廣義的天赦之教,在時間與條件上又不斷延伸了。所以,我們同奮更應該把握時機奮鬥,功必不唐捐。」

  《陰符經》敘述:「天發殺機,移星易宿,地發殺機,龍蛇起陸,人發殺機,天地反覆,天人合發,萬化定基。」萬法教主聖訓(癸未年三月廿六日)對於「天失其道,地失其維,人危其綱」的春劫災禍,而提出「亟待警醒人心人性,齊歸真道,覓得萬化始定之機」。

  的確,陽世人間的現實問題是癥結、是關鍵,陽泰了,陰就安。所以,除了傳統的追祀先祖、超拔陰靈外,「祈求世界和平、國家安定、政治和諧、社會安全、經濟復甦」亦是本次秋祭的宗旨。為了延緩自然大地的災劫,迴轉天機與調和人世禍福的因果關係,四位總主持之中,「先天斗姥大聖元君」斗轉法輪、祥光普化,可謂「上承天心,下照人寰。」

  「無形運化有形,有形配合無形」,一次法會就像一次天與人合作的聯合義診一樣,無形仙佛一次洗滌、掃除大時空環境中囤積的戾氣陰霾,有形人間就應該負起持續的、合理的運作及保養之責。所以,首任首席使者聖訓云:「自救自贖,安身立命。」而萬法教主也諭示:「善養浩然,正己化人。」總而言之,無論是在理論上或實際上,人類世界的「安定」與「繁榮」必定互為因果。相對來看「保台護國」的時代使命,《世說新語》裡就有一句發人深省的話說:覆巢之下無完卵。而這句話也是本師世尊駐世時常提醒同奮的。天帝教自民國七十七年開始啟建「保台護國法會」以來,分布在全省各地四十三所教院、教堂及道場,總是日以繼夜祈願華人世界能「泯除民族仇恨」、「永無侵略戰爭」及長保「我居自由、民主、平等、繁榮、均富、安寧」…等,無分畛域,共謀康同。維生首席說:「道勝護國,和平保台。」在抽訪完帝教同奮的社會生活觀感及與會期望後,採訪者強烈感受到:道勝就是外無邪擾、內無魔氛;和平即是外無戰爭、內無紛爭。

  法會在樸素又莊嚴的儀式中開始與結束。城市的心燈,一如往常,每夜點燃。大甲、清水、梧棲、龍井、大肚…等台中縣境諸城諸鎮縫縫相連的萬家燈火,代替著引靈區已熄的香炷,發光發亮,也彷彿面對台灣海峽幽黑的夜幕,猶有許多無形、有形、無情、有情,等著要招引來歸。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