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為家系列】游光青的奮鬥歷程

【以教為家系列】游光青的奮鬥歷程

首頁 » 天帝教教訊第28期 » 【以教為家系列】游光青的奮鬥歷程

 1986-03-01 09:25

名師難求終得求 立志發願終償願

勇氣 擔當 毅力 恆心 犧牲奉獻

  游光青(景松)兄弟姊妹共六人,排行老么。父親早逝,慈母兼代嚴父,含苦茹辛,教子有成。世居花蓮,民風淳樸,與世無爭,遂養成其艱忍而有韌性,與淡泊名利之個性。

  中國人信仰並無一定的界限,非佛即道,非道即佛,佛有諸宗,道分各派。但慈惠堂應屬於道家派系,應無庸置疑,光青的父親即擔任該堂福興分堂的堂主,達卅一年之久,其在耳濡目染之下,終對道學有一份偏好,尤其是丹經、靈修方面,興趣極濃,但其亦知此「道」頗為奧妙,非有「高人」指點,難窺其堂奧,或得其精髓。因此,一直都停留在遍訪名師的階段。在訪道的過程中,認識了光開、光昌、光贊、光通等,由同好而成摯友,也因而幸得於民國七十年八月皈依帝門,隨即參加台中靜坐班第六期,開始了另一段人生的嶄新歷程。

  開闢道場,傳播 天帝真道,是需要勇氣與擔當。勇者不懼,不怕難,不怕苦。擔當者成敗在所不計,盡其在我,如此方始有成。七十一年初首席師尊曾諭示:「如花蓮光殿能在上元節前設立,則災難(天然災害、颱風、地震)可免。」當時猶在靜坐班受訓的光青同奮,想到生長的地方,每年幾乎都會受到颱風的侵襲、地震的搖撼,居民生命財產的損失不計其數,如能將其化減該多好,遂毅然向師尊立志發願,表示結業後便回到花蓮成立道場,以保地方安寧。於是花蓮玉蓮殿即時在七十一年農曆三月十五日上元龍華順利成立。四年來在當地全體同奮的齊心努力奮鬥之下,幾次臨境之強烈颱風,都適時轉向,而幸免於難。

  誦誥(皇誥、寶誥)是以本身之虔誠唸力,凝為浩然正氣,消除暴戾之氣,以為詳和;引渡緣人,旨在聚小力量為大力量,兩者兼備,方為一個稱職的天帝教同奮。光青從皈宗以來七十年誦唸皇誥約三、000聲,寶誥約三遍。七十一年皇誥一七、四九0聲,寶誥一00遍。七十二年皇誥三六、000聲,寶誥一八遍。七十三年皇誥二二、二五0聲,寶誥七五遍。七十四年皇誥一九、一00聲,寶誥五六二遍。玉蓮殿成立之初擔任籌備工作,七十三年七月份為配合救劫任務,及積極推展宏教工作,各地教院全面改組時被派為副主任迄今。

  「犧牲奉獻」對光青來說,已不是一句喊得震天價響的口號,而是實踐篤行的銘言。不貪求優裕的生活,只求溫飽;不熱中名位之高低,只問耕耘;不在乎別人之評論,擇善固執。這些只有一個理想、一個目的,化減人類之核劫,廣渡緣人,回歸自然。

  從無到有的奮鬥過程,艱辛而苦澀,非有過人的毅力與恒心,往往難以成事。花蓮辦事處三年多來,在全體同奮的一心努力之下,已成為本教東部的重鎮。首席師尊曾在七十四年指示渡化四佰位同奮,及誦唸皇誥伍佰萬聲的年度目標。光青表示,他們今年將更要朝此目標挺進、超越。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