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園地 敏思阿姨講故事 天帝無私 惟德是輔

小朋友園地 敏思阿姨講故事 天帝無私 惟德是輔

首頁 » 天帝教教訊第58期 » 小朋友園地 敏思阿姨講故事 天帝無私 惟德是輔

 1988-10-15 10:20

  看過上一篇「皇誥─真奇妙!」的小朋友,是否曾想過:「這大宇宙真是神祕」,師爺爺、師奶奶真神奇?去過天極行宮的小朋友,不知道有沒有注意到,天極行宮的樓梯間有塊匾,上面寫著:「天帝無私、惟德是輔」,知道它的意思嗎?這句話的意思是老天是大公無私的,只要你是一個肯努方、有毅力、有仁愛心,願意助人,真誠無私,而又時時感恩的人, 上帝就會幫助你,請你們好好想想這段話的意義,再看看下面的故事,相信你會更有一些心得、感想。

  師爺爺的庭訓

  師爺爺是在民國前十一年(清朝光緒二十七年,西元一九0一年)誕生於江蘇蘇州,十三歲時父親去世,十六歲時自蘇州師範小學畢業,學業成績名列前矛。便叩辭慈母──劉太夫人,一個人前往上海求學,臨行前,劉太夫人拿出師爺爺父親的遺墨──太上感應篇(一)及文昌帝君陰騭文(二)之手抄本,同時告訴他:「你已長大成人,這是你父親唯一的遺產,你要隨身攜帶,每天拿出來誦唸,並且要身體力行。

  仁慈心的萌芽

  師爺爺到了上海之後,考上位於上海南門路的私立民立中學,而寄住在一家慈善機構-廣仁堂。師爺爺在上海的兩位叔叔,每個人每月給師爺爺大洋壹元,做為生活費,師爺爺每月用不到壹元,剩下的就存起來,這樣過了一年,師爺爺就存了十二元。一方面由於每天誦唸太上感應篇及文昌帝君陰騭文,漸漸有了領悟,深深感到這兩本書,可以幫助人修身養性,自助助人,應該讓更多的人有機會看到,使更多的人奉行,便發願要拿出自己的積蓄來印這兩本書。

  印善書結善緣

  有個星期天,師爺爺在街上蹓躂,看到一家印刷廠,師爺爺鼓足勇氣找到印刷廠老闆,表示想印太上感應篇及陰騭文,老闆很熱忱的問他:

  「是要單印文字,還是要加印圖畫?我這裏有圖畫可以搭配。

  師爺爺說:「那就請加印圖畫,我至少要印幾千本,請您代為編排。」

  老闆說:「印五千本要五元,印一萬本要八元。」

  「好!就印一萬本,我這兒有十元先給你。」

  「不必了!你先給我貳元,其餘的印好了再給。」

  於是老闆問了師爺爺就讀學校的地址,表示印好了會馬上通知他。

  過了幾天,老闆到師爺爺的學校告訴他:「書已印好了,要送到哪裡?」師爺爺這才去稟告兩位叔叔,兩位叔叔得知他的善舉,都很高興。正好有位叔叔在招商局做事,於是就幫助師爺爺委託往來於上海至漢口的長江輪船,江華輪的執事,隨輪分贈長江沿岸──江蘇、安徽、江西、湖北各碼頭上的旅客,廣結善緣。

  半年後這一萬本書就都贈送完了,又再請印刷廠加印,如此連三年之久。一個十七、八歲的少年,就能有此善行,今天我們看到他老人家的道德修養,以及修道的成就,能說是神奇嗎?

  愛國決不妥協

  民國八年(西元一九一九年)德國戰敗,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在中國發生了一件大事,就是早在清朝末年,德國就強佔了我國的山東半島,大戰期間,被軍閥控制的北京政府曾對德國宣戰,目的之一就是希望如果德國戰敗,我國可以藉機收回山東半島,誰知道大戰後的「巴黎和會」,列強居然要把我們的山東半島劃為日本所有,消息傳回國內,北京大學的學生領導發起了「五四運動」,上海的學生紛紛響應。

  以師爺爺為標竿

  師爺爺當時正在上海中國公學求學,被推選中國公學學生分會的會長,與上海學生代表組成學生聯合會時又被選為總務部部長,支持北京學生的愛國運動,通電全國,反對北京政府簽訂對德和約,並發動上海學生罷課、工人罷工、商人罷市,終於迫使北京政府下令免去親日的外交宮官員,並令出席巴黎和會的我國代表,拒簽對德和約,保住了我國在山東的主權。這是民國建立以來,學生愛國行動最具體的表現。師爺爺當時雖然只有十九歲,就以真誠無私的愛國心和勇敢的行為,參加這一個學生愛國運動。

  敏思阿姨所以要告訴小朋友,這兩段師爺爺學生時代的故事,一方面是要小朋友從這當中體會「天帝無私、惟德是輔」的道埋,一方面是我為了要瞭解師爺爺年輕時代,印善書幫助別人的經遇,請師爺爺再談談這段往事時,他老人家在講完之後,一再稱讚說:「那老闆真好,不欺騙我只是一個孩子(指老闆退回他八元訂金)。」使我感覺到一個人做了善事,不認為自己好,反而在事隔七十年後,仍然記住他人的一些好處,是不是值得我們尊敬呢!所以說「惟德是輔」,我們要學習的又豈只是他老人家道行上的成就!

  同時,記得夏令營時,小朋友曾有人問敏思阿姨,天帝教的第三代都是來救劫的嗎?我相信-是的!但是我認為救劫首先要從自己做起,要有仁愛心,願意幫助別人,要孝順父母,要愛國家,要努力求學,在天帝教的家庭中,只要小朋友時時持誦我們的人生守則──廿字真言,好好唸書,學習師爺爺、師奶奶的行為,平常的時候就能夠身體力行,將來一定成為堂堂正正、頂天立也的「救劫使者」。

  附註

  附註(一)太上感應篇:以前的人多以它做為教育兒童的良好教材,認為是做人的根本。太上感應篇一開始的四句話「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即點出全篇的主旨。

  附註(二)文昌帝君陰騭文…「陰騭」就是「陰功」即自己做了善事,而不讓人知道的意思。全篇文章的大意,是強調百福千祥不是祈求來的,而都是從改過、行修善、積德的陰騭中得來的。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