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話要說
台北市掌院趙一鳴 1990-05-25 10:50
雙向溝通管道在那裡?
我想學習,但不知道如何來做?什麼是正確理念?什麼是正確認知?教院內講這種觀念的人太少,給同奮的生活教育更少,如何提昇個人心性修養?我們該提供何種管道?將教院內正確訊息傳播出去,產生宗教正信,影響社會大眾。
一定有很多人和我一樣,不知道該如何做?怎麼著手?如何弘教?如何自省?如何自修?如何學習?使命、天命似乎太遙遠,讓人迷惑而無法捉摸,較不易深入了解,需要靠個人的智慧、素養去探討、摸索,而忙碌的現代人呀!又有多少人能真正下功夫、學功夫;付精神、求精進?如果能有高人在旁指導做雙向溝通則必能更豐富自己的認知。因此,我們需要一個雙向溝通的管道,以了解彼此的觀念、做法及努力的方向,如此才能將力量集中,凝聚成更大的力量,以發揮救劫天使的任務。
先從基本生活習慣做起
教院需要多加強基本生活規範的要求,國民生活禮儀應多注重,教導同奮正確的觀念。同奮來到道場,大家一律平等,彼此間以平等相待,個人認為修道與生活應融合在一起,融入日常生活中成為一種習慣,同奮讓人感覺私心太重,公德心不夠。例如,餐廳用餐後應保持餐桌清潔,大同堂使用後應恢復原狀,桌椅擺正,保持整齊,樓梯走道維持整潔,廁所使用後沖水維持乾淨等等。
這些生活習慣,都應該要每個同奮從自身做起,以自己的行為來潛移默化其他同奮,改變一般大眾對我們的觀感,讓我們擁有一個乾淨舒爽的家。
我想和大家交朋友
同奮間相處起來,有時覺得好像少了點什麼,彼此親熱不起來,所以往往只是點個頭,打個招呼就沒下文,不夠熟悉,較無法彼此深入探討研究,無法將生活上的事情彼此溝通了解,所以便不容易相親相愛,以親以和。
親和力,可將同奮凝聚在一起從內心誠摯的關懷,表現出來的態度,就可以展現絕佳親和力,下次遇到同奮時,可別忘了主動打招呼哦!展露您那迷人的魅力。
空談不如實際力行
我讀高橋信次所著般若心經的真義時,他提到若僅憑高深學問要了悟經典意義是十分困難的。這點讓我有所感觸,平常帝教的一些經典聖訓,教內談論得較少,給同奮正確信念的灌輸亦稍嫌不足,所以有些時候同奮在討論教內書籍時往往高來高去,無法落實在生活中實踐,若真正要有所得,我們必須要下苦功去力行,去做做看,從嚐試實行中去吸取教訓、累積經驗。
師尊所說的四門功課及打坐,都是要我們身體力行,真正下工夫,每天不間斷地做,日積月累自然而然我們會了解自己的欠缺,會修正自己的缺失,補足自己的不足。不斷學習、再精進、再突破、再提昇自己本身的層次,擴大自己的心胸領域,將我們救劫小天使的力量發揮出來。
追求正信,追求真理,這是條可行的道路,師尊、師母幾十年來修道經驗是很中庸平實的,將實際生活體驗中所悟出的道理教導我們,看似平淡平凡,真正力行時才會逐漸將我們的心窗打開,所謂「大道甚夷」,就是這個道理吧!
但是現在教院內所接觸到的,所看到的,好像不太一樣,談「名」、論「權」,明明不知道卻說知道,誇大「來拜就會好」的效果、充斥種種奇怪的現象,有些小病痛、疲倦就用天人炁功,這種同奮的心態不正,妄想別人的加持,何不從自己本身日常生活起居先想想,是否睡眠不足、工作太累…等,天人炁功並非炫耀神通,本身心態要健全,這是無形的加持,而非個人能力,是渡心渡靈的方便法門。
自助而後天助之,調和萬事萬物先從自身周遭做起,改變習性,以最自然的態度來落實帝教修行的四門基本功課及打坐工夫,學習如何做人,把「人」扮演好,將宗教融入生活中,成為一種自然的習慣,日久功深,自自然然的就得道了,古書云「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焉」!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