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伏黃冠拜義旗的闞英侯

遙伏黃冠拜義旗的闞英侯

首頁 » 天帝教教訊第89期 » 遙伏黃冠拜義旗的闞英侯

李維生  1991-06-25 10:35

華山上方人物誌之十一

  闞英侯,山西太原人。我百思已無法記憶是誰介引上華山的。疏落中濯的髮頂,刻劃出當時已逾中年,中人身材的外在形象,極神似西方漫畫中的福爾摩斯,氣質孕有著一份智慧型的冷峻與蘊藉。我們弟兄常將他姓名中間的一個字刪掉,暱稱他為「旱猴」,他也不以為忤。

低頭哈腰住了四年

  他到大上方,正是多方菁英薈集的時候,三官洞客房連得閣樓上簡陋通舖,均都住滿了同奮,記得黃霞遐,就便安排到玉皇洞神龕側的小間裏蜷臥了幾天。是我自作主張開啟了華蓋柏下的四方洞,約一個中人的高度,祗有四席大小的空間,讓他住了進去,好在大上方的道士們相處已久,跟我們弟兄均有極深厚的友誼,視作當然了。闞英侯就住在四方洞中低頭哈腰,隨遇而安地住了三年餘。

  我時時慶幸成長在一個多難的時代,尤其慶幸在大上方那段童年啟蒙的歲月,所接觸與生活在一起的;那輩亦師亦友,也俠也狂的華山同奮,他們在多方面開闊了我的視野,更在有意無意間引領我進入多重的知識領域,他們在我幼稚童驅的小心靈中所播下的種籽,雖然當時了無痕跡,現在卻源源不斷滋養著我,且影響到我的學術生涯。闞英侯同奮,就是一個最好的例證。

鑑別古玉別具慧眼

  闞英侯,在太原經營銀樓,從他纖巧秀長的手指,與對玉器珠石的別具慧眼的鑑別能力,每每會對於珍寶古玉能如數家珍地述說出一番道理,固然,我們弟兄童稚無知,但連如邢世五、張青雲這輩老江湖,在每當聽得「旱猴」細說從頭時,都為聚精會神,目瞪唇攤,就可以知道他在這方面的功力閱歷。

鐵劃銀鉤隸書一絕

  闕英侯鐵劃銀鉤的隸書,尤是一絕。華山同奮中他與李旭如先生的龍飛鳳舞的行書,併為瑜亮。他們倆人誼屬晉北小同鄉,所以他倆經常會聚坐在四方洞前的一方小天地裡,一壺清酒,娓娓清談。我時常加坐在他們之間,靜聽他們的高論,如今回憶尤為那份松濤、竹吟、斜照、微風的天籟熏味無已。

青主書畫平生欽折

  旭如先生與旱猴的把壺談篇裏,大都集中在傅青主先生的書畫,讓我所神往與銘記的,當時他們傳誦青主先生時,曾說傅青主先生說字猶人格,因為青主先生非常鄙夷趙子昂,當為闕英侯講到此時就會朗朗上口地背誦青主先生指示學寫字的四句箴言:「寧拙毋巧,寧醜毋媚,寧支離毋輕浮,寧率真毋安排。」這四箴豈僅學書法則,已成為我終身奉為立身、治事、待人、處世的圭臬。

  闞英侯推崇青主先生的字有:「結體疏而怪,用筆穎而險,戈戟森然,鉤磔特甚,貌似鋼牆鐵壁,實則在樸拙中另有其嫵媚的靈氣。」而旭如先生則說:「青主先生字雖有雄渾蒼勁之氣,卻不失樸茂寬和之韻。」這些評語,當時我祇是隨座諦聽,隨機銘記,未料四十餘年後,在我治近代中國思想學說時,開啟了許多研究的脈絡,尤其庚午十月三度赴北平參加學術會議之便,至琉璃廠舊書肆訪古時,無意間閱讀得傅青主的手跡,由斑剝的故紙堆裡,墨痕如刀,一點一點如刻切入紙。行筆恣肆,大氣瀰漫,可以體悟與感受得青主先生的頑強、剛毅的旺盛生命力,將一生的受苦、鬱悶、挫折、憤怒借一方小紙,幾點墨痕,留在人間,百年後,尤能撼動人心。

高風情操醫術仁心

  闞英侯和李旭如兩人對話中,最多的話題,應為明末清初山西的大儒傅山──傅青主先生。在我童年傅青主先生的形象早已鏤刻在我心版。

  青主先生生於明萬歷卅五年,卒於清康熙廿三年(一六○六──一六八四年),晚年隱居處名「松莊」,在山西太原城東南「浮浮若旌幢」的雙塔寺下,自號為青羊庵,後改為霜紅龕,以秋季樹草菜色胥紅,而喻晚節。他有青羊庵詩一首,雖隱居不忘復明,正如他所言「貧道岑寂中,每耽讀刺客游俠傳,便喜動顏色,略有生氣矣。」其詩如下:「心隱亦傷厚,況復肆其簧,多所不忍道,豈復勝篇章?流連鄭衛詩,使人不能狂,澹靜陶處士,乃有詠荊卿,劍術惜其疏,舉杯飲欲忘。重籬不可解,頗異山谷黃。」青主與明大儒顧亭林先生甚相契合,時相往還,且遺有詩章唱和,其中有句:「待得漢庭明詔近,五湖同覓釣魚槎」與「山中不誦無衣賦,遙伏黃冠拜義旗」等名句。似兩氏間有反清的道義秘密結合。闞英侯每每吟詠起上述詩篇,肅然起敬,悠然神往,至今尤存我的記憶中。

   一般人都說青主是中國最早的幫會結社的倡始者,洪門且奉為主盟領導人。但,青主秘密流傳在山西地方的民愛,不是他的鴻博學問與研究方法,而是,他民族貞節之高風情操,以及他懸壺濟世的醫術仁心。

以禪學釋莊子心齋

  闞英侯同奮在大上方三年裡,曾與我在玉皇洞中,同為天人交通盡過力、盡過心,他擔任過雙乩的下手與記錄,在帝教的經典中留下痕跡。如列名在應元寶誥中侍錄「闞英」即為闞英侯;「李齊」則為李旭如先生:「郭正」則為郭雄藩先生。

  闞英侯對莊子極有研究心得,他與李旭如先生在討論到莊子時,雖然各有執著,卻有互通之補,尤其對人間世篇「心齋」的觀點,旭如先生以宋明的心性之學,予以肯定,闞英侯則從禪學來譬解。他們討論中最為深刻的說法:「不用耳去聽,而用心去領解,不用心去領解而用氣去領解,因為耳是止於聽,心是止於感應,氣才能空明,才能天人相合。」這一段對話,讓我體會師尊煉神還虛的道理,以及啟發了我「潔欲」的思考。

旱猴有兩個怪習慣

  旱猴有兩個怪習慣:每天早上盥洗時間特別長,約莫要半炷香,他以十餘方豆干大小的碎布,不斷地捲在兩手食指上,蘸了淡鹽水輪流滌洗鼻孔,清洗時並發出一種似艱辛又愉暢的咻咻聲音,他說:這是治療鼻竇炎的上佳方法。每當盥洗畢,他那鼻尖上就泛起充血紅潤的光亮,尤其是冬天他使用放置在炭盆上的熱水洗滌時,尤為顯著。據他自己的解釋,這種洗滌是傅青主傳授醫治鼻竇炎的療法,無從考據,亦只好姑妄記之,信之。

  第二件怪習慣,是他每當午晚餐後,一定在碗中挑選一些殘肴剩菜,然後加一些鹽與醋,然後沖入開水,慢慢地咀嚼飲食下去,即使桌上已有豐盛美味的湯,也會如此泡製他那特殊的「還魂湯」。我常常好奇地詢問他這種「還魂湯」的由來,他祇是吱唔漫應,我亦祇能記之。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