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誦懺悔 漸解迷惑
台灣省掌院 譚緒彌 1992-05-25 10:15
賜我道名叫緒彌 貪瞋癡罪若須彌
祈誦教則復懺悔 感激師尊度我迷
靜坐班的賜道名,為一大事,師尊要為每一位同奮賜一個道名,從此天庭掛號,我們的祈禱誦誥,就可以直達天庭,達到天人親和的目的了。
師尊賜給我的道名叫「緒彌」,當時,師尊勉勵道:「要老而彌堅,精進奮鬥。」
此後,常有很多同奮,看到我的道名,都會說道:「緒彌──你這個道名很好,很有意義。」
所以,我對我的道名.緒彌,也很感歡欣、滿意,我也以「老而彌堅,精進奮鬥」而自勵,期以勿負師尊的勉勵,亦以完成自我的修持為目的。
「緒彌」的意義,就是:「帝教緒業,天地正氣:仰之彌高,鑽之彌堅。」
曾閱佛經,見有「須彌山」的記載,此與「緒彌」二字的字音相同,意義亦甚為相近──「須彌」,「緒彌」,完全相同,特將佛經中有關「須彌」部份,摘要記出,以供參考研究,很有意思:
(一)阿彌陀經記有:
「須彌山佛」:喻佛德超絕,如須彌山。
「大須彌佛」:喻佛德高廣,如大須彌。
「須彌光佛」:喻佛光普照,猶如須彌。
「須彌燈佛」:喻須彌為燈,光照四方。
(二)法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記有:
「或在須彌峰,為人所推墮,念彼觀音力,如日虛空住。
或被惡人逐,墮落金剛山,念彼觀音力,不能損一毛。」
(三)金剛經、莊嚴淨土分記有:
「須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須彌山王,於意云何?是身為大不?須善提言:甚大,世尊。」
以上,經中的「須彌」,是印度語,譯為「妙高」。據說此山在四大海之中,高出水面八萬四千由旬,高與天齊,故稱「妙高山」。依今人考據,認為「須彌山」就是現代的喜馬拉雅山。
依上解釋,「須彌」比喻實為「妙高」,「高妙」之極,而此一比喻,正是比喻師尊的道業與天命,與天齊高,真是仰之彌高,鑽之彌堅,而師尊又諄諄然的善誘我們,我們跟隨師尊參修,實在是欲罷不能,雖竭盡所能,也是望塵莫及,永遠無法跟上師尊,如要求得登堂入室,更是談何容易。
近閱佛經,慈悲三昧水懺中有:
「某等咨煩惱之貪瞋、起無明之愚痴……罪積丘山,業如滄海……。塵劫以來,「罪若須彌」……是故至誠,求哀懺悔。」
「伏念某等一性沈迷,一真昏昧,咨身口意,縱貪瞋癡,謬作妄為,造無邊之業障……。願慚愧懺悔,斷一切煩惱。」
以上,三昧水懺中的「須彌」,則是比喻我的罪業──貪瞋癡三毒,若須彌山高,障礙著我的視線,執迷不悟,惡業叢生而不自知。
佛經有懺悔偈:「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欲消滅惡業罪障,只有懺悔一法,只要懺悔,就會自祈得救。
自從參加帝教靜坐班後,學會了日常修證的五門功課──祈禱誦誥,實踐教則,更學會了反省懺悔,認錯改過,從祈誦教則、反省懺悔中,求得了心靈的平靜,充實了修行的靈性。
每當在光殿(玉靈殿)祈禱誦誥時,就會心生無限懺悔,常淚眼模糊而不知跪拜,深深感到:愈是認為自己的罪障深重,愈是要認真懺悔,就會頓生悟性、豁然開悟,而有覺今是而昨非之感,由是法喜充滿,禪悅無限。
最後,感謝師尊的諄諄教誨,感謝師尊的指點渡化,從五門功課中,學會了理懺事懺的奧妙。引渡了我的迷惑,開悟了我的心靈,今後,當力求自悟,以期達到自立立人,自救救人,自渡渡人的目標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