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與以色列建立外交關係

梵蒂岡與以色列建立外交關係

首頁 » 天帝教教訊第121期 » 梵蒂岡與以色列建立外交關係

駐紐約特派員 馬莉  1994-02-25 10:15

—終於結束了兩千年來天主教與猶太人之間的怨恨關係—

  天主教梵蒂岡與猶太教的以色列在一九九三年十二月卅日,正式簽訂了十五項協定,終止雙方四十五年以來在外交上分隔的冷淡關係,達成了相互外交上的承認,終於結束了兩千年來天主教和猶太教之間存在的怨恨情結。

  這一個外交上相互承認的協議,是在聖城耶路撒冷簽訂。代表教宗的是教廷副國務卿齊利(MSGR. CLAUDIO CELLI),以色列的代表則是外交部副部長貝林(YOSSI BEILIN)。雖然這項建交深具歷史意義,但是,簽訂儀式僅能說是簡單隆重,沒有任何舖張,而簽約的雙方代表也只是外交部副部長的頭銜,勉強可以算是屬於「高階層」的範圍。

  梵蒂岡為了尋求平衡與阿拉伯國家的關係,在這項簽訂協約的同一日,由教廷發言人宣布,表示在不久的將來,更要與約旦建立外交關係。並且,教廷特使在與以色列簽約的第二天,將和巴勒斯坦的解放組織(簡稱巴解組織)代表會面,開始雙方的「對話」。

教廷使館決設在傑法

  梵蒂岡與以色列正式建交以後,雙方互相交換外交代表,但是,教廷的使館,卻不駐設在聖城耶路撒冷,也不設在以色列的最大都市特拉維夫,而是設在與特拉維夫有雙城關係的傑法(JAFFA)。傑法市在行政上轄屬於特拉維夫市政府,但是在人口上卻有眾多混合定居的猶太人和阿拉伯人。

  包括美國在內的許多外國大使館,館址大多數設在特拉維夫,而不設在以色列政府所在地的耶路撒冷,原因即在避免承認在一九七三年中東戰爭時,以色列從約旦手中奪取到耶路撒冷的合法地位。而以色列政府已經在一九八0年宣布耶路撒冷將是它的永久的首府。

「使徒代表」將繼續駐留耶城

  教廷在與以色列建立外交關係的同時宣稱,要求以色列政府保證耶路撒冷是屬於基督徒、猶太教徒和回教徒們所共有的精神聖地。

  教廷發言人說,梵蒂岡選擇傑法市為教廷使館所在地的原因,是因為該城已經有屬於天主教會的聖方濟修道院的院址,可以用於作為教廷使館的館址,從經濟和技術立場來說都很方便,並沒有任何的「政治」意義。以色列政府對於教廷大使館設立所在地,沒有表示什麼異議。

  但是,在梵蒂岡與以色列正式建交以前,教廷在耶路撒冷聖地,曾派駐有正式代表,頭銜稱為「使徒代表」(APOSTOLIC DELEGATE)。可是,這種代表的性質,只是教廷委派給駐地的天主教會的,而不是委派於駐地政府的代表。教廷與以色列建交後,這類「使徒代表」,將繼續駐留在耶城。

尋求確保耶城為國際性聖地

  教廷發言人一再強調,梵蒂岡將繼續地尋求一種步驟,以確保耶路撒冷的國際性的聖地的地位。因為,教廷對聖地之國際地位所持的立場,始終沒有改變,而且,也不論是那一個國家的政府在聖地行使統治權。教廷認為,聖地在宗教上和文化上的價值,應該永遠不得改變。教廷發言人說,梵蒂岡對於維護「聖地」,並無一定的「公式」,但是,教廷有必要重申這一個基本原則,這並沒有攻擊任何一個政府的主權的意思。

  實際上,在過去數年來,梵蒂岡的教廷始終堅持耶路撒冷應該由一個國際組織來管理,原因即在耶城自有歷史以來,就被基督徒、猶太教徒和回教徒們共同奉為聖地。雖然,梵蒂岡現在已經不再堅持由國際組織管理的這個觀點,但是,對於應該保證耶路撒冷繼續為所有宗教聖地的原則,依然如故。

  自從一九四八年以色列建國以來,梵蒂岡始終承認以色列有權存在於它所有的國土以內,但是曾經表示過,在以色列未與阿拉伯其它國家和平談判以前,將不予正式地外交承認。因為,梵蒂岡擔心,如果與以色列一旦正式建交,會影響在敘利亞、約旦、伊拉克和埃及等國家境內基督天主教徒的安全。

  教廷在與以色列進行建交談判以前,曾經召見所有阿拉伯國家駐梵蒂岡的大使,各個大使對教廷與以色列建交之舉均未表示反對。而且,大約在同一時間,教廷宣布已經祕密地在進行與約旦建交的談判,顯然地,這些都不是偶然之事。因為在約旦國境內,有很多基督徒,其中包括了約五萬名天主教徒。約旦國的法律規定,卻給予境內的基督徒們特別投票權,因此,屬於少數派的基督徒也可以在約旦國會內有代表權。可是,教廷始終擔心如果與以色列建交,中東回教國家中的死硬派,特別是伊拉克,會對境內的基督信徒們施以報復。

  一九九三年九月間,以色列與巴解組織達成了歷史性的相互承認,這一事實,對於教廷能與以色列建交成功有很重大的影響。

兩教教徒能協調復合尚言之過早

  因為,近兩千年來,教廷與以色列猶太人之間的關係,正如以色列副外交部長貝林所說,是充滿了仇恨、恐懼和無知。貝林說,建交協議的背後,「黑暗的年代多於光明的年代」。雖然教廷與以色列成立建交,可是,天主教徒與猶太人之間的協調與復合,還是言之過早。貝林又說:「我們會協調與復合嗎?責任並不在於我們。」「我們應該忘掉過去的記憶嗎?不能!我們不該忘記過去,但是,我們同樣地也不應該讓過去的記憶來主宰我們今後的命運。」

  代表教廷簽訂建交協約的齊利特使,在建交儀式致詞中,並沒有提到協調和復合的字眼,也沒有表示教廷對以色列有任何歉意。他只是表示,這是歷史性的一刻,而建交此舉對天主教和以色列實在具有宗教上和精神上特別的意義。他又說,教宗深信,全球的天主教徒與猶太教徒之間,應該開始對話,並且更應該互相尊重和合作。

雙方建交談判已經長達十七個月

  教廷與以色列雙方建交的談判,已經長達十七個月之久,直到簽約的當天,兩方面對於天主教在以色列境內的財產、經濟以及財物納稅上的種種問題,仍需要一兩年的時間才能達到協定。但是,雙方同意先行互換外交「代表」,並且,最遲在四個月以內,雙方的外交代表應該陞級為大使的頭銜。

  在建交的協定中,梵蒂岡承諾將力圖排斥「反猶太」的運動和行為。以色列則明確認可天主教徒在境內有自由表達的權利,並且也可以推展天主教的社會工作計劃。教廷而且同意將不介入任何有關以色列受爭議的領土,和以色列與巴解組織未確定的邊境主權的爭紛問題。

  在建交的十五項協議中,並沒有提到耶路撒冷地位的問題。以色列認為耶城是一個聯合統一的城市,而且是以色列建國以來的首府之地。可是,教廷的齊利特使說,關於聖地對其它宗教開放這一個問題,依然存在。他表示希望能有一種國際性的保障,使得所有非猶太宗教的信徒,均能自由的前來聖地參拜。事實上,梵蒂岡與以色列達成建交,也是希望能藉此而對聖城的國際地位,得到發言權。耶路撒冷的問題,預定將在一九九九年由以色列與巴解組織的另一項協定中,有決定性的交代。

打破雙方仇視互不相信癥結

  除了外交上的禮儀之外,教廷與以色列均承認,這一次的建交協議,實在是要打破過去雙方的仇視和互不信任的癥結。因為,猶太人一直認為,在傳統的天主教的聖經教義中,指出是猶太人出賣了耶穌,以致使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因此,所有的猶太人都應該對耶穌之死背負共同的罪過。

  另外一件最不能讓猶太人忘懷的痛苦的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德國納粹對猶太人的大屠殺。當時,天主教皇庇護十二世(POPE PIUS XII),對納粹的大屠殺行為,不但沒有作過有力的譴責,也沒有對六百萬被屠殺的猶太人盡過任何道義上救援。雖然,教廷方面對此事極力否認,可是,猶太人卻仍深信不疑。

  天主教在最近三十年來,曾經對猶太人作出過很多彌補創傷的工作。例如,一九六五年第二次梵蒂岡的大公會議,已經正式宣布否定「猶太人對耶穌之死」應負共同罪咎的說法,並且,提出與猶太教實行對話之議。一九八六年,現任教宗約翰保祿二世,曾經親自前往羅馬市內的一個猶太教堂參拜,開創了有始以來,任何天主教教宗首次進入猶太教堂之例。當時教宗並在猶太教堂內,稱呼猶太教徒是「我們親愛的兄弟」,而且公開對「反猶太運動」表示譴責。

猶太人認為教廷做得太少太晚

  儘管如此,很多猶太人還是認為羅馬天主教廷作得「太少太晚」了一步,他們的心中仍然忘不了過去的仇恨。這種情緒,可以反映在教廷與以色列建交簽約的當天,耶路撒冷市中外交部的大門外,就有數十個猶太人舉著牌子抗議。

  一份在以色列甚受尊敬的報紙HAARETZ,在社論中指出,梵蒂岡長時期對猶太人的譴責和迫害,實在不能輕易忘懷與愿恕。另外一份在以色列發行量最多的報紙YEDIOTH AHRONOTH,在它的評論中,態度也非常強硬,對天主教有極不恭維的批評,甚至於認為以色列沒有理由要向梵蒂岡低頭求救。並且,認為以色列與教廷之間惟一能復合修好的條件,是由天主教的教宗向以色列「下跪」來「請求寬恕」,這樣才能慰撫死難在納粹手中的六百萬猶太人的陰魂。評論中明顯地指責,天主教教廷對納粹迫害猶太人的置之不顧,實在脫不了有放縱的罪嫌。同時,梵蒂岡歷久拒絕與以色列建立關係,也是許多猶太人所不能諒解的。因此,認為以色列沒有必要與教廷建交。

美國兩教領袖都表示歡迎

  可是,美國的天主教高層人士和猶太教的領袖,對以色列與教廷建交一事都表示歡迎。例如,紐約是猶太人聚集最多的地區,紐約天主教紅衣總主教奧康諾,就是一位極力主張與猶太教開展對話和建立相互瞭解的有力人士。

  奧康諾總主教說,天主教與猶太教之間的關係,自從一九六五年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的宣告後,已經大有改進。因為,在那份宣告中,教廷已經公開否定了傳統上所認為的猶太人對迫害耶穌應負共同的罪咎。奧康諾總主教表示,教廷與以色列建交的協定,就是確定而公開的表明,教廷已經正式否定了任何過去對猶太人的敵視。

  以色列駐紐約總領事艾維塔因此向奧康諾總主教表示敬意。他說,奧康諾總主教是主張教廷與以色列建交的有力呼籲者,這次建交協定的達成,終於結束了雙方歷久以來交惡疏遠和痛苦的關係。

  柯林頓總統對教廷與以色列的建交,也表示熱烈的歡迎。他說,美國始終支持這一個建交關係,並且,認為這項具有歷史性的協議,實在值得恭喜!

  天主教巴的摩爾總主教凱利,也以美國天主教主教會議的主席身份,對此一建交表示歡迎,並認為這是天主教與猶太教復交對話的主要步驟。

  猶太教全美宗教事務委員會主席儒丁表示,天主教與猶太人之間,經過了兩千年的分隔,現在終於建立了正式關係,以色列也終於被梵蒂岡承認而成為國際社會的一個成員。

保祿二世曾訪以色列與耶路撒冷

  一九九三年九月廿一日,教宗保祿二世曾經在教廷接見過以色列猶太教的最高牧師MEIR LAU,這是自一九四八年以色列建國以來,天主教教宗與猶太教最高牧師的第一次會晤。當時,以色列與巴解組織已經接近達成談判協議了。雖然,教廷與以色列雙方都強調那一次的會晤,純屬「宗教性質」,但是,實際上卻極具有意義,因此,當時已經盛傳教廷對以色列承認與建交,已經到了「水到渠成」的時候了。

  教宗保祿二世在任波蘭總主教的時候,曾經在一九六三年的十二月間,訪問過以色列。一九六四年並曾訪問過耶路撒冷。可是,教廷與以色列之間的關係,始終疏遠,一直到一九九三年十二月的建交,雙方的疏隔關係才告結束。
  (一九九四年二月十六日於紐澤西)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