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易經(上)

認識易經(上)

首頁 » 天帝教教訊第121期 » 認識易經(上)

高緒業  1994-02-25 11:45

  哲學大師唐華博士於前年三月開講易經,剛好筆者因翻譯「明心哲學精華」而溫習了不少有關解釋易經的書,寫了一篇「認識易經」,是否要在教訊發表,正感遲疑不決。後來一想唐博士要講的是易經全文,應該與筆者談的概論不同。而且他是專家,必有他「精」「深」的一面,我是新聞記者,有我「簡」「通」的一面,應該並不衝突且有互補作用,不揣翦陋,就把它發表了。

  「易經」仰觀天文,俯察地理,中通萬物之情,究天人之際,探索宇宙、人生必變、所變、不變的大原理;通古今之變,闡明人生知變、應變、適變的大法則,以為人類行為的規範;這一天理即人道的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稱做「天人之學」,為我國傳統文化的基礎,一切學術思想的根源,也是我國傳統文化的最大特色。

  易最初原是一本卜筮之書。古代卜筮之書,在夏為「連山」,在商為「歸藏」,在周為「周易」,「連山」「歸藏」不傳,獨「周易」行於世。周易含義有二:一為周時之易,一為其道周普無所不備,所以叫「周易」。

  讀易之目的在「窮理盡性,守經達變」。「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業,以斷天下之疑。」梁啟超說:「學易的人,最要緊的卻在一個悔字,悔必思變,變則通,通則久。故雖遇凶咎,結果可以無咎。所以孔子曰,假年學易,可以無大過。」

易的意義

  就「易」字研究,來源有兩種說法。第一、是日和月合起來的。日代表陽,月代表陰,以象徴易的陰陽二元論的哲學。第二、易是蜥蜴的象形,蜥蜴的保護色,隨環境不時變化,是以變化的含義命名。

  易的含義,有「簡易」「變易」「不易」三種。宇宙萬物,時刻變化,人事也是如此,所以說「變易」。然而,變化不息的大宇宙,卻具備法則性,整然有序,循環不已,有一定的規律可循;小宇宙的人的運命,也同樣具有法則性,所以說「不易」。由於這一「不易」的法則性,就能了解大宇宙的天地法則,可以遵循;小宇宙人的動向,也能夠預知,可以規範,所以說是「簡易」。黎凱旋先生又加了一項,易就是「交易」,認為易經中所談的卦爻,都離不了陰陽、奇偶、剛柔的交易。如單從數理方面說,也離不了自然級數(算術級數或等差級數)幾何級數(等比級數)錯綜數的排列組合與交換。

易經與易傳

  易經是中國古代四聖的集體寫作:(1)伏羲畫八卦,後來兩卦相疊而衍為六十四卦。(2)文王作卦辭,(3)周公作爻辭,(4)孔子作十翼。卦辭、爻辭以經稱之,十翼為傳。

  三畫為一卦,卦者掛也,懸掛物象以示於人。「卦辭」是說明一卦的意義。一畫叫爻,爻者交也,物相交而變。爻辭是說明一爻的意義,放在卦辭的後面,合成易的本文的「經」。又分為上下兩篇,「上經」三十卦,「下經」三十四卦。

  解說部分的「傳」,共有十篇,稱作「十翼」。翼是助,輔助闡明「經」的意思。計有彖辭上下,象辭上下,繫辭上下,文言、說卦、序卦、雜卦十篇。彖者斷也,彖辭是由六爻的全體形象,說明卦的意義。象辭是寫述卦象,又分「大象」「小象」。繫辭者,盡言也。是易的整體概論,在我國哲學史上,是一篇極重要的論文。文言是對六十四卦中最重要的「乾」「坤」兩卦,特別的詳細說明。說卦,說是解說的意思,可分兩部分,前半也是易的整體概論,後半說明八卦象徴的現象。序卦是說明六十四卦排列順序與意義。雜卦是雜糅眾卦,錯綜其義,互相發明。

  卦辭本稱彖辭,因孔子之彖辭稱為彖傳,所以仍通稱為卦辭,以免與孔子的「彖曰」相混。

  周易十二卷,經祗有兩卷,傳卻有十卷。經傳是合一的,學易者必先讀傳言,才能瞭解經文。雜卦宜最後讀。傳與傳之間,形式上雖各有區分,各有重點,實質上確是脈絡相通氣息一貫的。

易經的性質

  易為內聖外王之學。易原為帝王之學。伏羲想改變野蠻趨向文明,刻劃的八卦符號,所取都是自然現象中的物體,最難得的是從這些物體中去領悟它的個別性質形態功能效用足以具有代表性的,還得觀察到它們相互間的關係和錯綜複雜所發生的變化如何去範圍曲成。目的是在開物成務,制作文明。在積極的意義上具有建設性,在消極的意義上能具有防衛性。自孔子發揚易道由形下而形上,俾道器相貫;由唯物而唯心,下學而上達,使帝王之學,成為聖人之學,後更改稱易為內聖外王之學。

  易為天人之學。易教除立人道盡仁義之外,教人知天道人事之常與變,立身處世之順與逆,從而繼往開來,開物成務,發揮天地化育的功能,創造宇宙繼起的生命。

  易為絜靜精微之學。禮記經解謂:「絜靜精微,易教也。」學易必須懂得絜。絜,度也,絜矩之道,準之以數。如何絜?賅象數以明氣,辨時位以明用,詳變化以明生成,測順逆以明吉凶,徵名類以明動靜進退,會天人以明性情道德。這才能「窮理盡性以至於命」。易繋辭傳言:「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曲成萬物而不遺。」朱子謂「範圍天地是極其大而言,曲成萬物是極其小而言,範圍如大德敦化,曲成如小德川流。」聖人殫精竭慮所能加以範圍者,用六十四種模式以彌綸天地之道,用三百八十四圖案來周知萬物的變化。能絜靜精微,故能彰往知來,通變達用。

  易為卜筮之學。易原為卜筮之作,專官之學,孔子特加修贊,使自然與人文相結合,作為日用的理則。易為群經之原,由於包羅萬象,適應於萬事萬物,所以屬於綜合性的,原則性的,亦是啟發性的思想教育。易在「學」的方面是「知來」,在術的方面是「致用」。理寓於象,象準於數,數不可紀,求其端於卜筮,而吉凶悔吝進退得失之機,歸納於三百八十四爻變化之中,使人人可學而用,「決嫌疑,定猶與」「問休咎,明吉凶」,進則益新,退則寡過。(猶與同猶豫,言遲疑不決)

易教的功效

  易傳繫辭曰:「知變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為乎。易有聖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辭,以動者尚其變,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所以易教有四種功能:

  (1)易教教人寡過知幾。易經的文辭是教人修德遠禍,能遵照易經的文字去做,非但可以寡過,亦且可以知幾如神。

  (2)易教教人動作準繩。易經經宇宙萬物的變動,歸納於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之中,以製定吾人行事之典禮準繩,故變雖繁,卻可以以簡御之。

  (3)易教教人「制器尚象」。易經六十四卦皆所以擬諸天下萬事萬物繁雜之會,而象其物宜,揆其形容,而象徴以現者,故通易象繁雜之變,可以制器用物,以利益眾生。

  (4)易教教人趨吉避凶。明易理可以知趨吉避凶的原理,用易筮(占卜),可以判斷疑而未決之事,知趨吉避凶的方法。

易象、易數、易理

  易有易象、易數、易理三大內容,象、數、理三者並重。「象」就是以太極、八卦(含六十四卦)、河圖、洛書等,代表宇宙萬象,再從現實世界萬有現象中,去尋求其變化法則。「數」是由現象界中形下的理,演繹推詳它的變化過程,由此而知人事與萬物的前因與後果。反之也可由數理的歸納方法,瞭解形而上的原始的本能。「理」就是探討宇宙人生形上、形下,生成、發展、變化(能變、所變、不變)的原理。

  漢儒喜言「象」「數」,宋儒好言「理」。最近廿年來,與西方科學思想結合,對易象、易數的研究更有突飛猛進的發展。

  所謂易象,通常是以太極、兩儀、三才、四象、五行、乾坤六子、七日週期、八卦、九宮(洛書)、十數(河圖)、十二辟卦、十六卦、三十二卦、六十四卦、八卦納甲等的符號或圖畫去表示宇宙萬象及交易變化之道。

  所謂易數,就數理方面來說,太極實含有圓周、圓體、數學極限、太極曲線、太極電磁波等的原理,它對我國古代幾何作圓、求圓周率、微積分學的影響很大。陰(--)陽(──)兩儀的排列(演卦)與組合(作圖),實具有奇偶律、交易律(互換律)、二進位(二元式)算法、二項式定理、平衡律(方圓諸圖)、組合解析學等的數理。繫辭傳中「……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很顯明的是十進位中求自然級數之和的簡易算法。「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很顯明的是一種幾何級數(即等比級數)。至於「大衍數」是一種很神妙的代數、幾何、三角、天文曆數融合法,曾使用了十九個未知數,以循環推求六十四卦及三百八十四爻的變化。

  易理,古代有關易學的書籍,大都偏重義理,我國專談易經的書籍,總數已在一千種以上,中央圖書館公布的藏書目錄就有一百多種。劉百閔說,易家指出了根本原理(太極)體系原理(三極)實踐原理(人極),建立為一種具體的事理學。

  註,大衍之數是古代占筮所用的筮竹或蓍草的數目,即五十。大衍是演展天地的意思。

易的精義

  1.生生之為易:

  「生生」就是化生萬物;易是指天地變化。「生生之為易」也就是說天地變化是為化生萬物。這裏的物包括宇宙間一切生物與無生物。

  萬物化生的原理是怎樣?繫辭說;「天地絪縕,萬物化醇,男女構精,萬物化生。」簡單的說都是一陰一陽的結合,產生了新生命。

  生命的意義何在?繋辭曰:「天地之大德曰生,聖人之大寶曰位,何以守位,曰仁。」又說:「一陰一陽之為道,繼之者善也,化之者性也。」這是以後理學家解釋易經思想的關鍵。易上彖傳又說:「立天之道,曰陰曰陽;立地之道,曰柔曰剛;立人之道,曰仁曰義。」以易經推論,生命即真理,無生命即無真理,此之謂生命真理。生命是活的,動的,變的,生命真理也是活的,動的,變的,但是有一不變的準繩,就是人的性,人應守的位,也就是「仁」,就是理性。所以易經又說:「成性存存,道義之門。」這意思是說人性由天地之善形成,保此人性,存而又存不已不息,便流出種種道義來。這種生生不息精神,使宇宙間呈現了暢旺生機,成就了「日新盛德」與「富有大業」。

  「易」既以生生不息為總原理,乃以「乾」為一切變化之動力,以「坤」為質料、形式。以甲形式為質料,變為新形式乙;復由乙形式為質料,生出新形式丙;如此「新新不停,生生相續」,乃能表現「天地之大德」,宇宙乃能無窮無盡。

  易經以宇宙的變化為基礎,以推知人事的吉凶,進而以天道為人生之道,把宇宙論和道德論連貫在一起,概括的說:宇宙生命是一個大生命,人的生命離不開這個宇宙的大生命。

  在中國人的心目中,宇宙乃是一個具有道德性的宇宙,人的生命就是在合乎這些道德性,人的生命才有永恆的可能。

  天地之大德日生,生生之謂易,乾則大其生,故日大生,坤則廣其生,故曰廣生。乾坤之大生廣生,然後成其易為廣為大。

  周易屢言:「時之義大矣哉!」可以說易經把握了時代精神,把一切人類活動投入時間之流中,看它如何發展與演變。依據方東美先生的解釋,中國人的時間觀念,是迴旋的,不是直線的。它的立足點是現在,但把過去的缺點淘汰,使得過去的優點集中在現在,然後以這個現在為一跳板,再依據一種持續的創造過程,把現在轉變成未來,如此就保持一種時間的持續性,一個歷史的持續性。

  2.説明宇宙變化與人事倫理法則相通:

  易的門戶是乾坤兩卦大生之道與廣生之德。繫辭曰:「子曰:乾坤其易之門邪?乾,陽物也;坤,陰物也。陰陽合德,而剛柔有體;體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

  在易經中,陰陽的變化,不是相對立的變化,不是相抵消的變化,而是互相結合的變化,互相完成的變化。

  乾坤就是天地,天地與人合稱三才。所以人的德要體念天地之德。所以乾坤兩卦不但說明許多宇宙變化的法則,也說明人事與倫理法則。

  如乾卦彖辭:「彖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雲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終始,六位時成。」

  坤卦彖辭:「彖曰: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坤厚載物,德合無疆。……」

  象辭亦云: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易經上乾卦和坤卦所代表的宇宙變化之道,就是天地變化之道。繫辭又說:

  「夫乾,其靜也專,其動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靜也翕,其動也闢,是以廣生焉。」

  「夫乾,天下之健也,德行恆易以知險。夫坤,天下之至順也,德行恆簡以知阻。」

  乾的「大生」「健」「易」,坤的「廣生」「順」「簡」,都是最簡明也最重要的特性。

  「乾坤」為「道」的基本內容,我們從下面一段話更可以看出乾坤之德,與人事方面的關係。繫辭說:「乾坤,其易之縕邪!」又說:「乾以易知,坤以簡能;易則易知,簡則易從;易知則有親,易從則有功;有親則可久,有功則可大;可久則賢人之德,可大則賢人之業。」可以圖表之如下:

 

乾—易(知)—易知—有親—可久—賢人之德┐

                    │人事領域

坤—簡(能)—易從—有功—可大—賢人之業┘

 

  3.循環往復,周流無定:

  宇宙的過程,為一無盡的過程。故六十四卦,始乾而終既濟(一階段之完成)、未濟(變化永無終止,另一階段即又開始),表示萬事萬物「變、動、生、成」之理。因此也有了物極必反的觀念,如:

  泰卦象曰:「旡往不復,天地際也。」

  蠱卦象曰:「終則有始,天行也。」

  繫辭云:「日往則月來,月往則日來,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寒暑相推而歲成焉。往者屈也,來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

  錢穆先生說:「易卦終於未濟,是說明人類永遠在下學而上達,永遠在(奮鬥的)過程中。若站在終極處,則天地滅絕,更無演進,更無變化。」

  4.憂患意識:

  「作易者,其有憂患乎!」整個一部易經,都是建築在憂患意識上。「易之興也,其當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當文王與紂之事邪?是故其辭危,危者使平,易者使傾……此之謂易之道也。」張其盷先生解釋說文王周公是要好學深思恐懼修省,以求勝利與成功;於憂患重重之中,自己如何壯大興盛起來。

  易是一本「憂患之書」,繫辭傳下第七章凡三陳九卦,用以說明身處憂患的因應原則,試看:坎卦代表危險,困卦代表困厄,蹇卦代表艱難,訟卦代表爭訟,都是象徵時代危機的卦。化解危機之道,共同的一大特色是振作剛勁充沛的「剛中」生命力。在大傳中緊接「作易者,其有憂患乎」,就提出「是故履,德之基也;謙,德之柄也;復,德之本也;恆,德之固也;損,德之修也;益,德之裕也;困,德之辨也;井,德之地也;巽,德之制也。」都是以「德」為核心,也就是以「價值感」來提昇人心,振奮衰世,同時以「剛中」的生命力來克服困難,創造機運,成就事業。

  既濟卦:「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君子體察水在火上之象,宜思慮禍患之將至而事前預為防範。正因「吉凶與民同患」,所以君子無時無地而不「朝乾夕惕」「居安思危」「懼以終始」「困窮而通」;要憂道、憂時、憂國、憂民了。

卦與爻

  易經以「──」奇畫為陽的符號,以「--」偶畫為陰的符號。卦者掛也,就是將懸掛的物象向人表示,所以叫做卦。(八卦原來可以結繩方式表示)伏羲取三畫為一基本卦,三畫上代表天,下代表地,中間一畫代表人,合天地人為三才。以兩種符號三個為一組排列組合的方式有八種(2^3=8),也就是八卦。用八卦來表象構成世界的基本單位,這八種基本現象是:

  乾為天 坤為地

  震為雷 艮為山

  離為火 坎為水

  兌為澤 巽為風

  也象徵了宇宙間或自然界的八大事物。

太極 結繩的八卦 顏色畫的八卦 (圖略)

 

  為了記憶的方便,朱熹在周易本義作「八卦取象歌」:

  乾三連  坤六斷

  震仰盂  艮覆盌

  離中虛  坎中滿

  兌上缺  巽下斷

 

  八卦兩兩重疊,遂組成六十四卦(8^2=64),謂之重卦。在下面的叫做下卦或稱內卦,上面的卦叫上卦亦稱外卦。八卦的每一畫叫做爻,爻者變也,乃是模倣萬物變化的意思。六十四卦,每卦皆有六爻,象徵著各種現象變化的六個階段,因此六十四卦,共有三百八十四爻。

  六十四卦每卦有六爻(六畫),六爻的次序由下而上,最下稱初(因是初始)一,第二畫稱二,依次為三、四、五,第六畫稱上(因在最上)。陽爻叫做九(奇數最大的),陰爻叫做六(偶數中間的)。因此乾卦 六爻的名稱,由下而上依次是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坤卦 六爻由下而上的名稱是初六、六二、六三、六四、六五、上六。其他可以類推。在重卦中,第初、二兩爻為地之道,三、四兩爻為人之道,五、上兩爻為天之道。

  爻所占的高低叫做「位」,二、四為陰位,三、五為陽位。三五的位置遇著陽爻,就是「當位」,遇著陰爻,則為「不當位」;二四的位置遇著陰爻,也叫當位,遇著陽爻,也是不當位。而初、上兩位,則無所謂陰陽和當位不當位。初、上是表達宇宙生成過程之始終的,有始有終,即表示過程的極限。有上是有中下,這是位的三等。又「初」就時言,「上」就位言。

  六爻是象徵六個階段的變化,所以:始於初,通於二,極於三,革於四,盛於五,終於上。又二多譽,三多凶,四多懼,五多功。初為吉凶之始,上為吉凶之終。

  「中」  內卦正中間的「二」,外卦正中間的「五」,因為在中間,稱做「得中」,比「三」或「上」的地位更好。對事物採取中庸的態度,不偏不激,這是我國傳統的智慧。

  「正」  奇數屬於「陽」,偶數屬於「陰」。因而在奇數的陽位,亦即「初」「三」「五」應當是陽爻,在偶數的陰位,亦即「二」「四」「上」,應當是陰爻;這時稱作「得正」或「當位」。相反的,如果奇數的陽位是陰爻,偶數的陰位是陽爻,就是「不正」或「不當位」。合於陰陽的正位,多半是吉,反之多凶。

  中正代表在空間和時間,都在適當的位置,也就代表宇宙的和諧。

  註:卦分上下,以二五爻居中,故曰中正,或正中,或稱中直、中道、中行。三四爻稱內外,亦稱進退,或稱往來。初爻稱始、稱履、稱潛、稱尾。上爻稱亢、稱窮、稱天、稱頂。卦分內外,內卦為主,外卦為朋。

 

      --外    ──外

     坎──    艮-- 

      --卦    --卦

卦之內外圖            卦之內外 互相對待

      --內    --內

     震--    坎── 

      ──卦    --卦

      屯←—————→蒙

 

  以A代表陽(──),B代表陰(--),在這兩個符號中任取三個排列組合的方式不外:

  (A+B)^3=A^3+3A^2B+3AB^2+B^3 只可能有八種。

  「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繫辭上,第十一)

  這是一種自然的數學變化。(見左圖)

  附圖:易學符號簡示圖(略)

 

  八種變化,仍舊很簡單,不足以象徵代表宇宙的變化。於是便把三爻重覆起來為六爻,以六陽爻和六陰爻相結合,乃有六十四卦。六十四卦便代表宇宙的萬物,六十四個變化就可以象徵一切變化。

  八卦生成在數的方面是合於二項式定理,且可由巴斯葛圖來表示的。(見次頁附圖)

  又:如我們以A代表陽(──),B代表陰(--),則任取A或B六個,其排列組合的可能必然是:

  (A+B)^6=A^6+6A^5B+15A^4B^2+20A^3B^3+15A^2B^4+6AB^5+B^6

  因此,依照六十四卦次序作菱形排列應如附圖:(圖見次頁)

  近人何敬群氏以現代語這樣解釋:在太陽與九大行星凝成的當時,便是太極;然後地球漸漸寒暑分明,也就是陰陽定位,才有固定的山河大地,便是太極生兩儀。萬物,是宇宙間本有的物質,在陰陽的作用下,自然生化,這便是八卦符號所代表的質力,所以說四象生八卦。八卦是由爻所構成,──代表陽,即名陽爻,有形的現象,即是熱;無形的作用,即是剛,即是正的能量。--代表陰,即名陰爻,有形的現象,即是寒;無形的作用,即是柔,即是負的能量(大意)。並列表如左:

 

太極生兩儀  現象       卦德    畫爻符號

即自然質力  可見的  等於  性能作用  

 陽     暑 熱  陽性電 剛 正   ──

 陰     寒 冷  陰性電 柔 負   --

 

  易經是談變化的,變化由何而起,易經解釋,六十四卦的變化,都是由於陽爻和陰爻互相推動而成。繫辭說;「剛柔相推,而生變化。」又說:「剛柔相推,變在其中矣。」又說:「變化者,進退之象也。」剛代表陽爻,柔代表陰爻,但是陰陽的動靜、進退、往來是有它一定的原則的。它的規律有三:

  (1)循環——周而復始。(物極必反,禍福相依)

  (2)恆———周流不息。(也用「貞」、「一」作代表)

  (3)時中——恰得其時。(在人事上便是「中庸」)

  薛瑄曰:「六十四卦,只是一奇一偶,但因所遇之『時』、所居之『位』不同,故有無窮之事變。如人已是一動一靜,但因『時』、『位』不同,故有無窮之道理;此所以為『易』也。」由此可見要了解人與時、空的關係之重要性,順應時、空環境的變化,就要力求「時中」,也就是「中行」「中道」或「中庸」之道了。可見易學的原理是十分深邃,易學的方法也是非常周密的。

易圖與巴斯哥三角形比較圖

太極        1          n=0

兩儀       1 1         n=1

四象      1 2 1        n=2

八卦     1 3 3 1       n=3

六十四卦  1 4 6 4 1      n=4

    1 5 10 10 5 1    n=5

   1 6 15 20 15 6 1  n=6

八卦菱陣

  ~~~依伏羲八卦次序作菱形排列~~~

三陽的  卦一   乾

二陽一陰的卦三 兌 離 巽

一陽二陰的卦三 震 坎 艮

三陰的  卦一   坤

六十四卦菱陣

  ~~~依伏羲六十四卦次序作菱形排列~~~

卦一               乾            六陽

卦六          夬大有小畜 履同人姤        五陽一陰

卦十五    大壯需大畜兌睽中孚革離家人无妄大過鼎巽訟遯  四陽二陰

卦二十 泰歸妹節損豐既濟賁隨噬嗑益 恒井蠱困未濟渙咸旅漸否 三陽三陰

卦十五      臨明夷震屯頤升解坎蒙小過蹇艮萃晉觀    二陽四陰

卦六            復師謙 豫比剝         一陽五陰

卦一               坤            六陰

 

A^6+6A^5B+15A^4B^2+20A^3B^3+15A^2B^4+6AB^5+B^6=(A+B)^6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