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師尊思想之淵源傳承與教義

首席師尊思想之淵源傳承與教義

首頁 » 天帝教教訊第124期 » 首席師尊思想之淵源傳承與教義

廖光胞  1994-05-25 11:05

  首席使者手訂之教綱明白昭示:「本教以生生不息,體天心之仁,親親仁民,仁民愛物為中心思想。」此中心思想即中華文化之仁愛思想與王道精神。首席一生之思想亦具此一特質。本文謹就首席之「平等、奮鬥、大同」思想總綱,分別探究思想之淵源和傳承。首先列表說明:

  首席思想總綱  淵源及傳承      終極根源

  平等思想    中華文化之仁愛思想

  奮鬥思想    中華文化之生生哲學  上帝之真道

  大同思想    中華文化之王道精神  (宇宙大道)

  平等思想之淵源和傳承

  首席平等思想之內涵為人生立足點先天本來平等,必須自植、自奮、自愛、自尊等心理革新,效法自然,篤踐真理,求得聖凡平等、天人大同之境。此淵源於中華文化之仁愛思想。仁愛思想基本上肯定天心之仁,下貫於人世即為每人之良知、良能。良知、良能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故無高下、良莠之差別,先天之本性皆是平等。

  仁愛的意義

  儒家之中心思想為仁愛。仁字從人二,就是二個人相連,人與人相處,人際關係至善的精神境界就是仁。說文解釋為「親」為愛,所以仁愛兩字相連為用。孔子在中庸裡說:「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者,人也者,親親為大。」孟子亦云:「仁也者,人也。」「仁、人心也。」均以人之本心、本性為仁。仁又有廣狹二義。狹義的仁為「愛」,為愛惜生命;廣義的仁為「生」,泛指一切生命,「生」是體,「愛」為體之用和展現。  愛是一種情感,仁則是愛的根源。為何有愛,因為有仁。人愛父母,因為父母是生命的根由。人愛自己,即是愛自己的生命 。中國哲學以一切萬有莫不愛自己的生命,生命也即是自己的存在。因此一切萬有的生命都是平等的,吾人皆需以平等來看待。由此可推論在仁愛的基礎上宇宙間所有的生命皆平等。

  仁愛之完成

  孔子之仁,來自天地之心,其愛傾向生化萬物。仁愛的完成在於「生生」的完成。中庸:「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贊天地之化育」乃是參加天地好生之德,與天地合其德,就是仁愛思想之完成,也就是首席師尊思想之天人大同之境。

  奮鬥思想之淵源和傳承

  首席師尊之奮鬥思想,究其淵源,應根源於中華文化之「生生哲學」。生命是一個不斷循環和進化的過程。宇宙天體之存續,亦需不停地運行,因為「動」而產生生存的力量和生命的現象。人生在世,人之生命本質亦需不斷地奮進,以維持、開發「生之動力」,而以「生之動力」來突破人生憂患之束縛和自然律之限制。更據此「生之動力」以臻於生命境界之超拔提昇。

  中華文化之宇宙本體論—生生哲學

  古聖先賢觀察天地自然現象,體會到天地萬物常在變易,沒有停止的一刻。白天黑夜,春夏秋冬從來不會停留,永遠地持續地在運轉。而以「生」來說明運轉背後之動力。又每一物有一物之性,性由陰陽結合而成。陰陽二者對立制約、互根互用、相生相剋,變化不停,陰陽因變化而結合,就是宇宙變化之道。陰陽的變化,繼續不斷,以成萬物,表現天地好生之德就是「生生之德」。宇宙間陰陽的變化,目的在於使萬物發生。

  「生」字有二義,一是表示萬物存在之由來、來源。二是說明生發萬物之力量,即是「化生」。易經肯定宇宙的生生是自然的變化,稱宇宙的變化為天地之大德,為天地之情,天地之心。繫辭:「天地之大德曰生。」宇宙因變易而化生萬物,乃是因為天地有生物之心,有心乃有情,有情乃有德,宇宙之變易便是一種有目的的變易,以「生生」為目的,生生的目的稱為「仁」,仁就是「生物之心」,也就是好生之德。

  儒家思想的倫理便是建築在形上本體論的性理,而性理乃是生生之理。在儒家思想中,宇宙萬物是「生」,「生」的表現不同而有各種生命,整個的生生之理,則是符合仁義禮智的禮。整個的完全生命就是倫理性的精神生命,在倫理性的生命裡,反映出各級物體的生命,而又加上「仁」促使生命永遠持續不停的意義,在人的精神生活裡,所包含的不僅是一己之生命,而是綜合萬物的生命,成為一種有意義有生命、統一和諧的整體。

  人的存在源於天地生生之德 自當效法以求進化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清楚地說明了人生的志向和態度。此「自強不息」就是奮鬥思想的本義和精神。生命是不斷地動的過程。一旦這「動」的力量停止,生命隨即消失不復存在。生命的存續和發展,全賴「生」的力量來維繫。而「生之動力」則有賴持續的奮鬥來開發,使其源源不絕。「生的動力」源源不絕,生命境界便不斷地提昇。首席之奮鬥思想,闡示了三個階段之生命進化過程。三個階段為三種關係之奮鬥,一為一己生命心物間之關係,其次為人和自然之關係,最後為人和天之關係。目的都在求取調和,而由於不斷地謀求調和之奮鬥過程,使得主體生命不斷地進化。

  大同思想之淵源和傳承

  首席師尊之大同思想,淵源於中華文化之「王道精神」。大同,簡單地說就是要:「天下一家,宇宙同體,和諧地共處」。主要精神在於反暴力、反鬥爭、反殺伐、反征服、反剝削、反壓迫、反奴役……,而仁民愛物、愛同胞、愛人類、愛世界、愛宇宙。

  王道精神之本義

  王道精神就是仁愛思想之擴大發揮。孟子:「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大家在「仁」的立足點,人人和諧相待,達到真正的平等。而非以暴力、武力去行征服、壓迫之事。中華文化的中心思想為「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視宇宙、天地、天下之命為一體。

  王道的基礎是「內聖」的功夫,而行「外王」的事業。具有仁愛思想、和平主義、人道主義、大同思想、平等思想、大公精神……:等內涵。以德化人為王道,以力服人為霸道。王道也就是仁道,即是體天心之仁而行天道,並將天道與人道相貫通,展現大公、大愛、大仁之精神。

  以王道精神挽救因霸道而生之末劫危機

  當今人類核戰浩劫危機即源於「霸道思想」。也就是美蘇二國競相發展軍備,試圖以武力制服對方、以黷武的方式來抗衡、制約,而幾乎釀下全球人類毀滅之悲劇。首席以三同之理想,呼籲世人急起奮鬥,先求宗教間化除畛域,共同合作,以宗教家愛人、渡化眾人的慈悲心來導正人心向善、影響世道人心,進而謀求各民族間、各國家間放棄仇恨、侵略征服之意圖,共建和平、大同之世界。之後再集合全世界人類之智慧、潛能,向宇宙進軍,探討無形天道,及有形宇宙之規律法則,而謀求天人大同最終境域。也就是以王道之精神來去除、拯救人類之危機,並開啟、導向三同(宗教大同、世界大同、天人大同)之理想境界。

  ★  ★  ★  ★  ★

  繼而我以「開展推敲」綜合帝教各種文獻分別就「教義」中之宇宙觀、人生觀、天道觀與世界觀,進一步研究首席師尊之思想傳承之脈絡。

  一元二階段造生論—為宇宙生命的起源顯立正確的認識

  生命的起源歷來的學說歸納有三:

  (一)認為地球上的生命都是由 上帝所造。

  (二)認為生物在地球上出現,是由自然程序的演進。即是由無機物到有機物,由有機物到原生質,自原生質到單細胞,由單細胞慢慢演化,加上突變,終於產生了各種生物。

  (三)認為地球生命的第一粒種子是由其他行星的生命經由太空而飛到地球,產生了地球上的生命。

  首席師尊在教義中對於生命終極始源的說明,類似於第一項「由 上帝所創造」之創造說,惟實際內涵並不相同。當今世界上之生命起源創造說皆為「一元一階段」之創造,純屬創造論。而本教教義為「一元二階段造生論」,因為「一元」(無生聖宮—反宇宙—金闕鐳都—正宇宙)而是創造論,加以「二階段」方完成造生工程,又有了演化之實質,應為創造與演化之綜合。

  附表  生命之終極始源—一元二階段造生論表列說明

 

  第一階段  無生聖母(無生聖宮)

        孕育生靈之胚胎、物性之原種。

一元    演化

  第二階段  上帝(金闕鐳都)

        生靈之胚胎、物性原種於無生聖宮孕育、運化完備時,轉化至有形之鐳能孕育場,由 上帝之鐳能充填胚胎原種之能量,加以調養絪縕而成。

 

  引證說明:

  1、「縱視從產生無形宇宙以至創造今日之有形沙界,凡一切性靈存在之來源,莫不皆以先天 無生聖母孕化萬性億靈為其等之道源。」

  2、「生命之始源乃始於反宇宙之無生聖宮,其無形孕育之 初,則為一交融狀態耳!而生靈之胚始、物性之原種皆藏於此,當一切運化完備時,即轉化至有形之鐳能孕育場,由有形之鐳能加以調養絪蘊而至成形。(即指各胚胎原種得一能量之充填)」

  3、「形成宇宙之時吾(太虛子聖師祖)已存在,無人類之時,吾亦存在。剎那間宇宙之始,吾由無生聖宮彈出,進入此間與 上帝共建宇宙道統法統,吾靜觀宇宙氣息,協助 上帝運鐳能、析元素、合體像,煉無形以成就有形,冀有形以配合無形,其中智慧特高就是人類,而人類非地球專有,遍宇宙間形體稍異,各有千秋,但是性靈則一。」

  4、「宇宙自 無生聖母孕育以來,經無數兆億年的時間,終於結成宇宙原始鐳炁聖胎。此時一炁靈光片片,隱隱生動,又再經歷無數兆億之年,轟然一響,宇宙的碎片挾著極為巨大之宇宙射線,奔向四方,藉著各種自然律,形成今日之宇宙。

  這就是「一元二階段造生論」。所謂「一元」是指無生聖宮—反宇宙與金闕鐳都—正宇宙為一體之二面(相反屬性)。基於一元之觀點,本教教義之生命起源為「創造論」。所謂「二階段」,如前述先由無生聖宮孕育性靈胚胎、物性原種後,再轉化至金闕鐳都由 上帝充填鐳能,調養絪蘊而成。由無生聖宮至金闕之過程是一元中之二階段,如此則可視為「演化論」,可見師尊在教義生命觀之生命終極始源應「創造與演化」綜合之性質,而有別於世上歷來之學說。

  心物一元二用論—為宇宙之本體塑造真實的典範

  歷來人類文明之發展,不是偏重唯心,就偏重唯物。如西方文明偏於唯物,東方文明偏於唯心,此皆不正確。且近世人類瀕於核戰浩劫毀滅危機,即是源於「心物二元對立」及其唯心或唯物偏差發展所導致的結果。世人對此一問題應當重新反省思考,以導正人類文明發展偏差的弊病。

  首席師尊源於宇宙大道(上帝真道)開創出「心物一元二用」之本體論,適足以拯危扶傾,使世人對於宇宙之本體,天人之關係及精神與物質之關係能有正本清源之正確關係。

  「心」就是和子(宇宙間構成物質的最終成分。在人體中即為性靈、靈魂,在動物中即為生命,在礦植物中即為生機。)「物」就是電子(宇宙間構成物質的另一個最終成分,任何物質如僅有電子而無和子,即不能成為生物,具備完整的生命和生機)。天帝教教義:「心與物,不僅皆有其存在之事實;且係相因相成而互助者也(註:此同於有無之一體二用,相生相成)。宇宙中實存心物並存統一調和之場所,即和子與電子之一元二用之世界也,人生之性質無他,心物之一元二用耳。」教義中明示心物為一元二用之關係,糾正了傳統心物對立之謬誤,並闡釋宇宙之本體和萬有實為心物並存且為「統一調和」。

  宇宙本體論為心物二元對立,而於西方產生了因對立而講求競爭、征服之思想,文明之發展亦依循而發生偏差,最後起競爭、征服之思想,而有世界二強美蘇之核武軍備競賽、抗衡、幾乎釀下地球歸於毀滅的悲劇。而東方文明,卻始終摒棄「物性」,傾向於心性之發展和企求,雖開創了極高的精神文明,卻因此導致物質文明落後,唯心之精神文明亦不足挽救西方物質文明發展之偏差。

  師尊在教義之心物一元二用論,方是正確的,不僅說明了事物及機體生命的存在,皆源於心物間之調和,宇宙之存在亦是如此。並進一步闡釋了人類生命欲求進化,文明欲求正確的發展,亦當於心物間不斷地求取調和,並去除講求競爭、征服、暴歛、剝削之思想,人類方有光明的前途。

  聖凡平等—肯定了天道與人道相貫通的真義

  首席師尊在教義中對聖凡平等之內涵為:神與人為同一電源所形成,除有程度上之差別外,自無根本上之不同。人類所以不及神者,智慧之不及,修養之不及,非根本之不及。再者神者人也。人為靈之基,聖乃人修成,神聖無足畏懼,仙佛原非尊高,盡憑凡軀自我培養、磨煉奮鬥超創而成。

  宇宙間所有的生命,先天來源皆相同(如第一項所述生命之來源)因此在先天上皆為平等。

  天人親和真經:以其小大天人,均主為聖,而定宇宙間,焉有生而為聖,生而為凡。

  天人日誦平等真經:「天人之義在於平等。」「芸生天性,無超倫、無絕倫、無比倫、一切芸生咸等倫。」「惟秉天資、資無次倫、天降平等。」「釋曰平等,復曰無色無相,曰佛性。儒曰大公,復曰無陂無黨無私。而我之曰等倫,曰比倫,繼曰和相。」

  上列二本經典,內文皆為教義之延伸和補充,由上列引證之經文,當可明瞭平等之真義。亦可體會人道源於天道,天道下貫於現世為人之良知、良能、佛性、真我。天道和人道同源而貫通的。人道亦應循此相貫通之途徑努力奮發,提昇生命境界,以返回天道、滿全自性之成就。

  第三神論—啟發了正確之宗教觀

  神權的極限不過是自然與物質間的一種媒介。神不獨不能創造自然,即神本身,亦並受自然律之支配,惟具有方法足以避免和運用而已。

  師尊在教義新境界中闡釋第三神論的定義:

  (一)先有自然,後有物質,最後方有神,故名第三神論。由此點可以得知宇宙之創生演化,亦是由「無」到「有」的過程。而神為「有」(物質)進化的變相。

  (二)大自然為大自然本身所創造,而 上帝為調和自然律之最高執行者。

  (三)物質為自然所凝成。

  (四)神為物質進化之變相。

  (五)神權非創造,亦非支配,而為媒介。

  所謂神是在世追循 上帝所管轄之自然律者,這種追循自然律而順應自然行為於世的人懂得修行的真義,亦是向自己奮鬥以求超脫後,避免自然律支配之道。第一神論是創造之神,第二神論是救贖之神,第三神論為媒介之神(媒介自然與物質),唯有第三神論的性質才是神的真象。

  第三神論肯定了人生的價值,和奮鬥努力的意義。啟發了吾人正確的信仰觀念,非為對神之畏懼、賄賂和依賴,而是效法。

  性命雙修和三項奮鬥—為主體生命由後天返先天 提供澈底有效的進程

  性命雙修

  性者先天也,神也,和子也。命者,後天也,精氣也,電子也。由無形而至有形,必須自然與物質適切配合,和子與電子達到相當熱準,把握現實,天人合一,才能澈底征服自然。由有形而至無形,即要運用物質而返自然,勘透生死,性命雙修,始能達進聖凡平等。所以性命之說,如玉連環分解不開。所謂色即空,空即是色,實者虛之,虛者實之,自家有性,自去養性;自家有命,自去立命,不以有形累無形,必然無中生有。

  性命雙修對於「有」物質,「無」自然之關係和二者之配合闡釋得很清楚。提供吾人由後天返回先天正確的途徑。

  三項奮鬥

  1、向自己奮鬥:即努力以求掙脫人類本身電子之影響的奮鬥。電子為盲目的、衝動的、無智的、凶惡的,必須運用和子之力以控制。亦即求得一己生命心物間之和諧。

  2、向自然奮鬥:即突破自然律之束縛、支配的奮鬥,並創造人類文明以達於真理之域。此為求得人與自然之和諧。

  3、向天奮鬥:即向天界要求平等的奮鬥。突破生命之因果輪迴,以求生命不滅,並為後世促進宇宙真理之實現。為求得人與天之間的和諧。

  三項奮鬥闡釋了主體生命超拔提昇的三個進程。非但僅為小我個體一己之生命,更包涵促進了大我群體生命(家、國、天下、宇宙)之和諧。新境界:「人生之究竟在於自我創造與奮鬥。」據此吾人當知如何在瞬變不息的天地萬有中尋得安身立命的底據,進而體常盡變,企求於由後天返回先天,歸根復命,滿全我們源於先天的本性,成就圓融之生命人格。

  三同思想—為人類前途開創新的機運

  三同思想為宗教大同、世界大同、天人大同。其基礎在於平等,進程為奮鬥,而目標即是大同,首席師尊的三同之理想是針對當前人類混亂的命運而擬定的解決方案和理想遠景。當今世局的混亂,人類瀕於毀滅危機,處處充滿了種族間之仇恨、國家間之鬥爭,及宗教間之歧視。惟人欲化解危機,須求得世界大同之境,而欲達世界大同,需聯合皆在講求真理、傳播真理之宗教間的攜手合作,由宗教大同,一齊努力導正世道人心,使趨於和諧之世局(世界大同),最後再聯合世人整體的智慧、力量、努力,探尋宇宙之真理,爭取天人間的和諧,達於天人大同之最高境界。

  二大時代使命—承擔起人類毀滅的危機和共業 延續人類生命之命脈

  師尊對天帝教之時代使命是效法儒家剛健奮鬥,積極入世承擔的精神,毅然決然地承擔起人類的共業。以救世救人之悲心念力中和瀰漫全球之暴戾、污穢、黑暗之氣為人類之生存開啟了無限的光明。此亦最能說明天帝教之中心思想是源於儒家之思想生生不息(體天心之仁,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傳承了中華文化道統。

  師尊對時代使命的本義,在對於生命義理之體悟後,而對時代憂患處境之積極關懷。不僅僅是精神思想,更落實於教徒同奮之日常修證功課之中,天天力行,為歷來人類宗教史上所獨具的大無畏的犧牲奉獻的精神。人世有苦,吾教徒同奮非逃避講求離苦趨樂,而是人世有苦,吾人勇於投入承擔,以此精神,擔當起人類的共業,化解人類之危機。而即刻達到了參贊天地化育的生命境界和目的。

  天人親和—開啟了天人關係的新紀元

  歷來的天人間關係演變,由外在的「敬神」(祭祀、卜筮)內化到「崇德」(由神本精神轉化為人本精神),再求內在德性的擴展「善政」(外王的功夫及王道精神),終而滿全自己的生命人格境界,上達於天道,是為「人德配天」,繼而參贊宇宙天地之化育—「人能贊天」。

  美中不足的是,皆為精神上、理想上之溝通,而缺漏實質上之溝通。今天帝教天人親和之技能則達到了天人間實際之溝通和合作,締造了天人關係前所未有的新紀元。人類欲開拓生存之領域(含精神、物質領域)咸賴天人親和。由現存天帝教教義新境界、親和真經、大同平等奮鬥真經、皇寶誥……由天人間合作、親和之成功實例,吾人看到了人類光明美好的遠景,並預期將引發科學之再度革命,開創前所未有的新文明。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