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帝教靈魂觀之研究

天帝教靈魂觀之研究

首頁 » 天帝教教訊第145期 » 天帝教靈魂觀之研究

柳光赦  1996-02-25 11:05

東西方宗教靈魂觀之比較(一)

  序

  天帝教於西元一九八0年中華民國六十九年於本地球中華民國臺灣省復興,其創立之宗旨,在為世界的和平而奮鬥,而其最終目標,則是要達成天人大同。要達到這個目標,須有一套可藉以宏揚教化的理論根據。天帝教的教義「新境界」,即是在此一背景下完成的。

  任何一個文化學說的興起,必非憑空產生,而是在舊有的基礎上醞釀,再加上適合該時代需要的觀念,然後才產生一個新的文化。天帝教的思想,基本上乃承襲中華固有的文化,並融合西方宗教及現代思潮而成。因此,在天帝教的教義中,實際上包含了各宗教的思想精華。本文的寫作,乃試著從靈魂的角度,探討天帝教與其他宗教的異同,從而顯現出其特殊的意義。

  傳統各大宗教傳世凡數千年,其思想博大精深,要想窺其堂奧,實非易事。不過,本文的目的主要並不在研究各宗教,而是藉由其他宗教對於靈魂的觀念,來了解天帝教靈魂觀的特色。因此,對於其他宗教關於靈魂的敘述並不深入,還請包涵。

  本文的完成,要感謝巨克毅(光膺)與高騏(光際)兩位教授的指導。由於巨老師在比較宗教學中的啟發,奠定了本文的基礎;由於高老師關於唯識學的啓發,使得本文在比較和子與阿賴耶識時,有明確的方向可尋。

  囿於才學所限,本文疏漏之處必多,不到之處,請惠予指正。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在各宗教的教義中,靈魂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觀念之一。因為承認靈魂的存在,才有各種儀典、戒規及修持方法的產生。如道教修煉的三個步驟: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佛教的明心見性,其中所謂神與心,指的就是靈魂。近代西方宗教學的重要人物愛德華‧泰勒認為,靈魂觀念是宗教信仰的源頭和賴以生存的基礎,是全部宗教意識的核心內容:如果沒有超自然、不朽的靈魂觀念,就沒有超自然的、超人間的神靈觀念,也就不會有宗教信仰的產生註一)。因此,在各宗教的信仰中,靈魂都是一個重要的觀念。不過,由於時代的不同及風俗習慣的差異,各宗教對靈魂的觀念並不一致。以靈魂的起源來說,基督教、回教認為靈魂為 上帝所創造,儒家、道教認為魂魄為天地所生,佛教則未說明。又如靈魂的去處,多數宗教都承認有天堂與地獄,但是其說法則不同。如佛教說天堂分三界三十三天,地獄有寒、熱、邊三種,每一種又包含許多獄;道教認為,天堂分三界三十二天、三島十洲及洞天福地等,地獄有二十四獄、三十六獄、血湖、硤石、九泉等。至於西方的基督教與回教,則無此種觀念。這是就其大者而言,其他相異之處,所在多有,不能盡述。大致上說來,東方的儒家、道教與佛教的觀念較為相近,西方的基督教與回教的觀念較為相近,而東西雙方之間,則有較大的差異。不過,儘管各宗教有許多不同的觀念,但有二點則為所有宗教一致的觀點:一是靈魂為生命的原動力;一是靈魂不朽(註二),這是各宗教共同的看法。

  本文選擇靈魂作為研究的主題,主要原因有二:

  一、在天帝教的教義「新境界」中指出,宇宙中的萬物都是由和子與電子結合而產生。電子構成物質的靜態基礎,和子則賦予生命與生機。宇宙中若只有和子而無電子,則無法形成物質的世界;反之,若只有電子而無和子,則只能呈現最簡單的自然現象,如光、氣及水,而具有生命的物質,如動植礦物等,均無法產生。在此二者(和子與電子)之中,又以和子為主。所謂和子,即是傳統所說的靈魂。由此可知,靈魂實為宇宙人生不可缺乏的要素。這種觀念,在其他的宗教中,也都可以看到。靈魂既然如此重要,那麼,靈魂究竟從何而來?其性質如何?與肉體之間有何關係?人死後靈魂又何去何從?本文的目的,即是在探討這些問題。

  二、自古以來,宗教在人的心裡,原本有著約束人心、規範行為的作用。由於宗教的信仰,使人崇尚道德,不敢為惡。而在物質文明快速發展的今天,因為迷信科學萬能,使得傳統宗教的信仰備受打擊,從而使其規範人心的作用遭到破壞,影響所及,使人肆無忌憚,為所欲為,造惡作孽,無所不至。因此之故,整個世界陷於空前混亂,而逐步走向毀滅的邊緣。

  為了拯救世界毀滅的危機,必須使人類重建宗教的信仰,尤其是對靈魂的認識。人之所以敢於為非作歹,無所忌諱,在於其對於死後之境界的無知,或者根本否認死後靈魂的存在。若能以合乎現代科學精神的方式,使人明瞭死後靈魂仍舊存在,且依其生前所為善惡,而分別處於不同的境界。由此使人知所警惕,在人的心中重新建立道德的規範,如此則世道人心可以挽回,世界的秩序可以恢復。

    第二節 研究方法

  我們希望對某一事物有充份的認識,除了須對該事物本身深入了解之外,往往還要透過其他事物的比較,才能彰顯出其特色。對於靈魂的認識也是一樣,要對天帝教的靈魂觀有深入的了解,首先要先了解其他宗教的觀念,然後才能了解本教的特色。因此本文採用比較的方法,就各宗教的靈魂觀加以比較。宗教學上比較研究的方法,主要有縱向研究與橫向研究兩種:

  一、縱向的研究方法:此法是以歷史學、社會學、哲學的角度,就各大宗教的背景、起源、發展、組織及教義等逐一加以敘述,以說明各宗教發展的歷史與特色。

  二、橫向的研究方法:此法係針對各宗教的教義、規戒、儀禮、修持方法及行為等,一一羅列比較,以彰顯其間之相同與殊異性。(註三)

  本文寫作的方式,兼採縱向與橫向兩種方法。首先,就各宗教的靈魂觀做一概略的敘述,然後再針對靈魂的起源、靈魂的構造與功能、靈魂的歸宿與靈魂的特質等四個重點,逐一加以比較。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架構

  關於靈魂的研究,自古以來,大都是從宗教哲學上探討,至於以科學的方法研究,則是近代才開始。然以目前科學方法研究所得,還處於萌芽階段,其對於靈魂的認識尙屬粗淺。因此,本文研究的對象,是以宗教的靈魂觀為主,至於科學的研究,則不在本文研究範圍內。

  本篇論文的架構計分六章:

  第一章為「導論」。

  第二章「中國傳統宗教的靈魂觀」。所謂靈魂,儒道二家謂之魂魄,佛教謂之阿賴耶識。本章探討儒、道、釋三家對於靈魂的觀念。

  第三章「西方宗教的靈魂觀」。西方宗教思想源自古代希臘的哲學,故基督教、回教與古希臘的思想間有頗多相似之處。本章即在探討古希臘、基督教、回教對於靈魂的觀念。

  第四章「天帝教的靈魂觀—和子論」。所謂靈魂,天帝教謂之和子。天帝教的和子論對靈魂的看法有許多獨到之處,本章乃說明天帝教和子論的觀念。

  第五章「天帝教和子論與其他宗教靈魂觀的比較」。和子論固有許多創新的觀念,然與傳統宗教可以互相印證之處亦復不少。本章就天帝教與其他宗教對靈魂觀之異同加以探討。

  第六章「結論—天帝教靈魂觀的時代意義」。天帝教的靈魂觀除了融合傳統宗教的觀念外,又能與現代的思潮相配合,故能兼容並包,並行不悖,此為其特具的時代意義。

  本文在撰寫過程中,最大的困難在於資料的蒐集。蓋以靈魂在宗教中雖極重要,然而甚少專門論著加以探討,國內的資料尤其罕見。而在各宗教中,尤以儒、道二家的資料更是缺乏。由資料的欠缺,加上個人才學的不足,使得本文未能趨於完善。假以時日,希望能在既有的基礎上再做努力,以為補充。

 

註一:呂大吉,宗教學通論,臺北,博遠出版有限公司,民國八十二年,頁一四一。

註二:同上,頁一四二。

註三:巨克毅,「東西宗教哲學有關宇宙論的探討」,宗教哲學,卷一,期一,臺北,中華民國宗教哲學研究社,民國八十四年元月,頁一六六。

  (待續)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