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義對話錄—六、談功德與業障

教義對話錄—六、談功德與業障

首頁 » 天帝教教訊第153期 » 教義對話錄—六、談功德與業障

呂光證  1996-10-25 12:20

  舊境界坐在教院一樓翻閱報紙,外面車輛經過的聲音震耳欲聾,亂哄哄的景象與報紙上各種暴力、貪污的新聞相互呼應,真令人懷疑台灣是不是病了?

世人多迷障 必須多受苦

  大門開處,教務中心執事走進來,用手抹去臉上的飛塵,朝舊境界搖頭:「空氣太差,車子太多,真受不了。」把身體往椅子上一丟,癱在那兒歎氣,這時電話鈴響,順手拿起:「喂!這裡是天帝教,你好!」「嗯…,沒關係,先帶他去看醫生,…對,對,對…這樣比較好,過幾天我再去看看,再見。」

  掛了電話,朝舊境界道:「一個同奮打來說他這幾天一直生病,問我知不知道是怎麼回事?」舊境界以為聽錯,懷疑地問:「你又不是醫生,問你幹麼?」執事苦笑地說:「哎呀!你不知道,有很多人以為信了天帝教就好像入保險公司一樣,會保證他無病無痛,賺大錢,享福報,死後也保證能在天堂逍遙快樂。」舊境界答:「有這麼好,連仙佛都想來投胎嘍!」執事搖頭歎氣:「所以常常有同奮問我:怎麼會生這病、那病的……有時真不知怎麼應付。」「更嚴重的是有些在教內非常奮鬥發心的同奮,這陣子也莫名其妙發生一些事,有的是家庭問題,有的是事業問題,有的是健康問題,我最常遇到的質疑是:他那麼奮鬥,功德那麼大,怎麼會發生這種事呢?!」

  舊境界沈思一會兒,說道:「上禮拜我也曾就這個問題向許多老同奮請教,得到一個很有意思的答案…」「哦…」執事眼睛一亮,傾身細聽。「套句師尊曾經感慨過的一句話:『世人多迷障,必須多受苦。』(註一),迷障什麼呢?迷障因果!」舊境界揮舞著拳頭,石破天驚地丟出這幾句話。

  他接著說:「每個人這世的遭遇事實上都與他累世的因果有關,所以不能單看這一世的表現來論斷,我們常看到一個人行善積德,但是反而諸事不順,這是他前世種的惡因今世償還,不過他這輩子的善舉會在後世種下福報,所以佛教說:『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做者是。』另外有些人此世做盡壞事,反得榮華富貴,這是他前世的善因今世收成,但是他這世的所作所為必然要在以後遭遇惡報,因此又有一句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

  「因果律是宇宙基本的自然法則,萬事萬物遵循著因果律而構成一個有秩序的宇宙人生,即使在科學的領域因果律也是核心的研究課題,比如說牛頓的運動定律F=MA,F代表力,M代表質量,A代表加速度,這個公式表明了F、M、A三者的因果關係,只要知道一個物體的質量以及受到多少力的作用(因),就可以推算出該物的加速度是多少(果),當然更廣泛的說,知道了F、M、A中的任何兩個,都可推算出第三個。由這個例子我們知道,科學的真正本質是在尋找自然現象的各種關係,而以簡潔的符號表現出它的因果律,從而企圖掌握『因』,獲致預期中的『果』,這就是科學四百年來輝煌發展的真諦,統而言之,也是在因果律下手。」

  執事聽了有點迷糊,沒想到因果律可以從宗教談到科學,而且還是一致的。舊境界見他露出迷惘神色,笑著說:「這是聽一個大學教授說的,我的小腦袋也看不透這個關聯。不過教義一再強調自然法則的重要性,我相信因果律既是屬於自然法則的一部份,當然它必定支配著物質觀之自然現象與精神觀之人生事實。」

時時造因,因中有果,果中有因

  「照你這樣說,因果律既然是自然法則,那它有什麼性質呢?」執事問。

  「第一,我們要了解『時時造因』的觀念。」

  「人的生命變化不出身口意三者,起心動念而有『意業』,此其一;意從口出而有『口業』,此其二;意成行為而有『身業』,此其三。這裡講的業是指業因,有善的業因,也有惡的業因,善因得善果,惡因得惡果。比如說我們佈施窮人,是種下善的身業,偷盜凶殺則種下惡的身業;又比如說,宣揚真理屬於善的口業,搬弄是非就是惡的口業了。然而最根本為意業,現代人因法律約束,於行為、言語都有一判斷善惡的客觀標準,然而對於隱而未顯之意念並無絲毫約束力量,因此現代人常有錯覺,認為只要我不犯法,我腦袋愛想什麼就想什麼,因此各種邪念、淫念、惡念層出不窮,慾望滔天,殊不知人的一切起心動念均會如實記載在和子的X原素內,成為意業,招致未來的各種果報。」

  「佛經記載佛陀在累世以前,有一世作為一個小孩,曾旁觀他人殺魚而未起憐憫心,反而幸災樂禍,即此一念之惡,使得佛陀成道後時常頭痛難忍,業力之精微細密由此可見一斑。」

  「所以曾有人問:『某某同奮這麼奮鬥,怎麼還會有業力纏身呢?是不是天帝教不夠力?』這表示問的人不明因果,殊不知時時可造因啊!一個私心的舉動,一句損人的話語,臨事剎那間千百個念頭生滅,都可造下業因,有誰敢說自己無業一身輕呢!只要捫心回想昨日之我有無不當的言、行與念,就不由得慚愧低頭,一身冷汗了。」

  執事點頭稱許:「佛家講:『菩薩畏因,眾生畏果』。就是說一般眾生智慧不明,只畏懼眼前果報的痛苦,到處求神問卜,迷痴怨歎,不知從己身懺悔起。有道之人則深明因果,警惕業因招引果報之悠長力量,因此時時反省內心,恐造惡因於無形。」說著深覺有理,拍拍舊境界的肩膀,誠懇地問:「因果律還有其他性質嗎?」舊境界很少受到如此禮遇,得意起來,音量不禁提高。

  「第二,要了解『因中有果,果中有因』的真相。」

  「舉例來說,一對夫婦長久不和,丈夫經常在外尋花問柳,回家便對太太拳打腳踢,原來前世二人也是夫妻,但角色剛好互換,所以今世的丈夫是來討債的,這是『果』。但問題是今世的丈夫被業力牽引而報復,能有多大的智慧適可而止?業力會障蔽智慧啊!所以叫業障!結果往往是報復過度,種下了下輩子又要償還的『因』,所以二人循環報復,糾纏不清,也就輪迴不已了。」

  「小則人與人,大則國與國,整個人類其實都陷在『孽冤循環報復』(註二)當中,已經是一筆爛帳,因此要來一次總清,師尊講述三期末劫的由來,不正是此理?」

果報發生必然內緣外因具足

  「第三,可以用『因緣果報』來說明。」

  「因指內因,好比是埋在土裡的種子,緣指外緣,好比是陽光、空氣、水,當內因引合外緣才會生成果報,如果獨有內因而外緣未至,果報並不能生成;同樣的,光有外緣環伺,但內因不動,亦不會生成果報。惟有當種子生機勃發,再加上陽光、空氣、水等的配合,才會開花結果。因此一個人果報上身時,必然是內因、外緣具足,缺一不可。」

  「明朝有一位戒律精進的和尚,法號含輝,有一天他路經街旁的一個狗肉攤子,突覺陣陣撲鼻的肉香味,令他內心大動,回到寺後,突然全身發熱,長出十八個毒疽,每個疽都活像個人頭,如果他用衣物遮蔽毒疽不讓人看,便會疼痛難忍,如果別人看到他身上的疽,疼痛就減輕,群醫都束手無策。這時含輝和尚也明白是前世冤孽討債了,因此虔誦金剛經,以求懺悔。一日他在午睡醒來,恍惚之間,眼前出現十八個軍人打扮的無頭幽魂,才明白經過。

  原來含輝和尚前世是南宋時代的帶兵統領,率領二十人在一座山頭隘口戍守,一次他的兩個部下強暴民女,他未查清真相便將二十人全部以軍律處斬,因此十八個冤魂兩百年來尋尋覓覓極思索報,奈何今世相遇時,含輝和尚為僧守戒,有護法神在身,所以不敢侵犯。豈知幾日前含輝和尚聞到狗肉,起心動念,破了規戒,護法神不能保護,因此十八冤魂趁機索債,真是天網恢恢啊!」

  執事聽了若有所悟,回想起往日師尊的教誨:「你若心一動,魔鬼即來攻。(註三)」驀然警惕,不禁脫口唸出這幾句話。舊境界遺憾地說:「的確一針見血,可惜我無緣目睹師尊教誨,我好羨慕你。」二人沈默半晌,執事感歎道:「慚愧,慚愧,我有聽沒有悟,師尊的話都當耳邊風,還不如你勤修好學,篤志力行,才是真正師尊的好弟子。」接著又道:「你剛講的含輝和尚的例子,外緣是否包括了那十八個冤親債主?內因就是對狗肉的起心動念?」

  「可以這樣說。」「這個例子的重點是讓我們了解,果報的成熟與否須視時機而定,也許在當世,叫現世報,也許在後世甚或數世以後,端看內因外緣的引合而定。縱有累世的冤親債主環繞窺伺,只要精進修持,不動心,亦無妨礙;反過來說,縱有護法神保護,然則荒廢功課,心亂神迷,內因勃發不已,自然外緣引合,即使諸天護法也不能干涉,因為神媒並非萬能,仍受自然律的約束,教義講的非常清楚。」

  「哦…,所以我們同奮雖然都有監護童子保護,甚至原靈合體,也不能擔保無事,還是要看自己是否精進修持啊!不過有些同奮功德很大,非常奮鬥,照理應該不會…,嗯…」執事皺眉不解。

  舊境界也有些困惑:「我也不敢說定,但是有兩點可以提出來讓我們冷靜思考的,一、欠債還債乃是天理人情,沒什麼好怨的,每個人都應當學習為自己的言行思想負責,或許這就是我們不斷輪迴要學習的生命真理。二、談到功德就必須注意是否真功德?未必奉獻很多錢,辦很多活動,積極參與教內事務就是真功德。聖訓曾指出:見乎本性、平等無差才是真功德。換句話說,功德不僅僅是表面的行為,更重要的是內在的動機,如果在教內的奮鬥是隱藏著花錢買功德,或為爭名、爭利,或為權力慾望,或為種種個人私心而做,又何功德之有呢?怎談得上是真奮鬥?」

功德首重出自真心流露

  「宗教徒最重視發心,發心正確了,才談得上功德,不能光靠表面行為做判斷。我覺得當我們自己在困惑,我奮鬥這麼久了為何還諸事不順的時候,最要緊的是要反省自己是否真心奮鬥?不必急著到處質疑神佛到底靈不靈。」

  「對!」執事一拍大腿,大聲說:「講到功德,我就記得兩個故事,一個是梁武帝蓋廟、供佛、養僧,結果達摩祖師卻說他毫無功德;另一個是師尊常講的鍾離權要傳呂純陽點石成金的法術,呂祖一問此金只能維持五百年不變,惟恐害了五百年後的人,因此不學,就憑這一念成就三千功、八百果。」

  「你說奇不奇?一個做了一堆善事卻無功德,一個什麼也沒做卻有三千功八百果。可見功德首重出自真心流露啊!」舊境界補充道。又說:「不過梁武帝雖無功德卻有福報,因為他種了善因,將在以後得享善果。但是福報並不能抵消累世惡業,福報享受完了仍要受惡業牽引,繼續受苦,惟有功德才能消業解冤,這是功德與福報的差別。」

真心懺悔誦經持咒可消業解冤

  「一般說來消業解冤有兩個原則,一個是真心懺悔,認錯改過,方能清洗潛藏於X原素的業因。前世的錯必累積成今世的習性,因此也不必到處去求問前世經歷,單從今世的習性懺悔起就能日見真相,銘感於心。另一個是誦經持咒,因為經、咒都有相關仙佛的願力加持,只要我們誠心持誦,一心懺悔,親力自然透出與仙佛和力相應,這種親和光迴向我們的冤親債主,消解癡怨妒恨,使其願意接受仙佛安排到適當之處所修持,不再執著於索債。」

  「前者是清內因,後者是解外緣,內因外緣具消才是真正脫離業力束縛,有心的施捨善行雖可種善因,但充其量只是來日福報或暫擋外緣而已,並不能真正清除內因,消解外緣的怨氣,惟有真心懺悔,以之修持,才不致流於小道小術,以之奉獻,才不致變成交易買賣,以之誦經,才不致有口無心,這就是真功德、大功德。」

  「講到這裡,我倒要請教一個問題?」執事一欠身,道:「最近聽人說廿字真經不管用了,不知你有何看法?」舊境界不悅地說:「難怪師尊感歎世人多迷障啊!我是個新進同奮,也沒資格評論,但我曾聽老同奮提醒,廿字真經的全名是『天德教主普濟渡人廿字真經』,很明顯此經是藉渡人以渡陰,內容字字光明正大,令人朗誦起來和藹祥瑞,人心潔淨,故有渡陰解冤之力,這與我剛說的消業解冤是同一道理,非常符合自然法則。不像有些號稱渡陰之經,內容陰風慘慘,讀來令人不寒而慄,人心既慄,還談什麼渡陰渡鬼?不給那些陰鬼笑掉大牙?讓他們反過來『渡人』還差不多吧!」

  執事望著舊境界笑了,拍拍肩膀說:「也不必氣憤,你今天講的很好,給我許多啟發,不過你講的似乎比較偏向一般的道理,我總覺得好像還欠缺我們天帝教的精髓。」舊境界難為情說:「我識道不深,還請你多指教!」執事搖手道:「你也不簡單了,明天新境界會來教院參加會禱,再一起向他請教好了。」

貫徹天命是無形中最大功德

  隔日晚間會禱畢,新境界走到地下室查閱書籍,舊境界與執事二人費了一番功夫才找到他,新境界聽了二人對話,笑著對舊境界說:「你所言大致不差,不簡單!」舊境界緊盯著新境界的臉,追著問:「不簡單是什麼意思?你得說清楚,不能來挖苦我。」他倆越來越熟,常半開玩笑。「『不簡單』不就是『太複雜』嗎?我可沒取笑你喲!」新境界正經八百地說,執事在旁噗嗤一聲笑出來,到底還是挖苦了。舊境界佯怒地捶新境界一拳,大家哈哈大笑,一齊坐下來。

  「到底你的看法如何?」舊境界催著問。

  「老實講你所言不錯,就是差了那麼一點。」新境界清清喉嚨,慢條斯理地說:「正如師尊講的三期末劫與一般傳說的三期末劫,師尊教的煉神還虛與道家的煉神還虛看起來相同,實質上不同,師尊開大門、走大路,氣魄高、手筆大,你只要把一般的道理層次再往上推,簡而易行,就接近師尊的氣質了。」

  「就談功德與業障吧!你所講的是基本的自然法則,並無錯誤,但師尊遵循著自然法則而奮鬥,終能超越並運用此一自然法則,所以境界不止於此,記得嗎?教義第三神論不就是這觀點!因此師尊由業障談到功德,但不以功德為最後依歸。」

  二人狐疑了,齊聲問:「還有什麼超越功德嗎?」

  新境界答:「天命!」「師尊在清虛集最後一首詩曾云:『秉性分靈命受天,何須功德在人間。』明白告訴我們,天命才是師尊真正的心傳,沒有天命就沒有師尊,沒有天帝教,沒有我們。」

  「可是…」舊境界遲疑地問:「天命是救劫啊,與個人功德、業障何關?」執事恍然悟道:「對!師尊要所有同奮一心一意貫徹天命,不必在一般功德與業障的圈圈中打轉,搞到後來像民俗信仰一樣,因為只要貫徹天命,就是無形中最大的功德,自然不知不覺業消障除。我昨天已隱約想到,但一直說不清,只知舊境界講的是一般道理,還不是師尊的真精神。」

  「妙就妙在你剛講的『自然不知不覺業消障除』這句話,這又是自然無為法的特色。」新境界接口道:「更精要說,天命消業的道理在於『消弭業障於無形』,也就是在業力將發未發之際,於無形中化解,否則等到業力纏身,那就是後天方法了,不是先天法門。這妙處與本教念力救劫的關鍵:『消弭浩劫於無形』(註四)同一道理,都是屬於救劫急頓法門的一支。」舊境界忍不住問:「可否說具體一點?」

  新境界答:「好!首先要清楚『天命』是 上帝所交付給同奮來人間執行的使命,整體說是挽救三期末劫的使命,具體說是二大天命,就現階段而言一是化延核戰毀滅浩劫,直到地球上永無核子武器。一是執行保台護國,中華一家的使命。同奮既然行使如此光明正大的任務,無形中當然有對應的措施,首先是靈冊的轉移。每個人一出生,在靈界中必有一靈冊與之對應,一般人的靈冊屬地方城隍及地藏王菩薩管轄,其累世功過如何一一登錄在案,今世何福該享?何罪該償?皆依五行生剋而約制,形成該人此世的命運,這是所謂的宿命。但皈依本教之後,其靈冊隨皈宗表文之焚化,即轉入應元名冊,若加入正宗靜坐班,靈冊又往上提報轉移,高教、師資班亦然。(註五)

  從應元名冊起一直到師資班乃至更高的神職,皆由天上司職考核、安排,不再受地曹管轄,也就是說不再受命定所限,天上將視其奮鬥功績安排消解累世冤親債主之追討,就以正宗靜坐班為例,在開天門的同時,無形中會安頓前來追討的冤親債主,使同奮有機會誦完四十萬聲的皇誥,化解這一批業債。又比如擔任教職的同奮,無形亦有類似安排,教職越大或使命越大,安排越嚴格,只要同奮一心弘教渡人,力行五門功課,無形中配合越緊密,不必人間操心,這是最妙之處。」

心無私心自然化解累世外緣

  「等等……」執事打斷話,搶著說:「但是為何有些同奮教職在身或非常奮鬥,依然事故頻仍?你可得講清楚。」新境界搖頭苦笑道:「我所知有限,不過有四點參考。」

  「一、身為同奮卻藉道非為、斂財斂色,獲罪於天。二、同奮們雖然教職在身,領有救劫天命,但未能盡忠職守,做好自己的本分,愧對自己良心,愧對師尊,愧對 上帝,空有教職而無實際行動,天上當然依情況懲處。三、有些同奮雖然出心、出錢、出力,貢獻雖大,願力可佳,但不做五門功課,性功命功不足,尤其反省懺悔疏忽,放縱習性奔馳,內因激發引來外緣攀附,天上也不能制止。四、靈冊的轉移意味靈格的提升,天上要給予考驗,試煉道行。」

  「尤其要注意試道的考驗,這是為了因應氣運、成就同奮道行所不得不給予的考試,都是針對同奮的弱點(內因)而發,安排適當的外緣引合,或生家變,或生病痛,或有意外之災,或是心神交戰……等不一而足,就看該人有無智慧與定力衝破難關,更上層樓。」

  「然而不管是上述哪一種情況,都是天上安排適當質、量之該人的累世外緣前來引合,並非天上隨意懲處或考驗,也非天上故意製造災難給人間,這點不可不知。」

  執事問:「那怎樣才能做到『消弭業障於無形』這個先天法門?」新境界答:「說來說去不過是師尊常講的老話,只看我們到底做與不做而已。」執事慚愧地說:「弘教渡人,力行五門功課?」「嗯,前者是『且戰』,後者是『且學仙』,缺一不可。」新境界環視二人,誠懇地說:「最重要的是基本心態要『不為自己設想,不求個人福報』,正大光明,一切豁出去了,就像師尊的自白:『唯願此身在,託付與上天』(註六),無我、忘我;就像我們在唸皇誥,心中無一絲一毫的私心,終能感動無形,氣炁交流,自然化解心中之內因與累世之外緣。」

熱準到了何須畏懼業果

  「其中許多奧妙,只有不斷奮鬥的同奮才能體會。」舊境界突然插進一句,這是新境界上次引用師尊的話,他印象極深,現在有些理解了。新境界站起來,道:「對的,且戰且學仙,當熱準到了,便能心生智慧,漸知己身因果,順境固能精進,逆境痛苦中亦能精進,何須掛念功德?何須畏懼業果?轉念一想,都是天命、信心與奮鬥了。」說罷,拱手告辭,留下二人沈思不已。

 

註釋

註一:教訊一三六期第十三頁

註二:首席師尊精神講話選輯第十頁

註三:師語第八十七頁

註四:教義第五頁

註五:第三期高教師資班聖訓錄第一七二頁

註六:教訊一五二期第十頁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