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信仰與社會秩序」座談會

「宗教信仰與社會秩序」座談會

首頁 » 天帝教教訊第157期 » 「宗教信仰與社會秩序」座談會

 1997-02-25 10:50

  近年來台灣傳統價值體系的解體,造成社會脫序亂象層出不窮,到底宗教能提供什麼樣的理念與價值觀,可以讓社會導向健康光明的前景。本刊特擷取座談會精華,與未克出席的讀者分享。
建立新的生活文化
  主持人 李子弋
  引言人 趙敦華、李家同、李博文、鄺芷人

  「建立新的生活文化」系列中區「宗教信仰與社會秩序」座談會于一月九日星期四下午三時假天帝教台灣省掌院二樓大同堂舉行,由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中華民國宗教哲學研究社主辦,台灣大學哲學系協辦,特別邀請到大陸、香港及台灣的四位學者專家,共同參與討論這次的主題。

  按照慣例,由主持人代首席維生樞機介紹四位來賓,第一位是靜宜大學李家同校長,他本身是一位極虔誠的天主教教徒,在聯合報經常可以看到李校長極具有文學深度及宗教徒關懷的作品。第二位是三育基督書院李博文院長,剛從香港來到台灣,他是一位宗教徒也是教育家。第三位是北京大學宗教學系趙敦華教授。第四位是東海大學哲學所鄺芷人所長,鄺所長在香港的時間非常久,最近剛回國被聘請到東海任教。

研究宗教是為了批評宗教

  首先由趙敦華教授發言,他表示,他去年九月才從大陸來台,有些事情不能妄加評論,但他可以從北京大學宗教學系最近的一些工作及同仁研究心得的角度來看看宗教學研究對社會究竟有什麼間接的作用。因為中國大陸是一個無神論國家,無神論的思想都是寫在憲法上,北京大學又是國立大學,有無必要設立宗教學系,是他們極力在爭取的,同時也受到很大的阻力。事實上,在中國大陸並非不能研究宗教,在文革以前,也就是在六0年代,已成立宗教研究所,在北京大學也有研究宗教,但仍是以無神論為觀點,研究宗教是為了批判宗教,因為這麼一個出發點,故規模比較小,是關起門來研究,如果領導人在宗教政策執行上有什麼需要,就找一些學者來諮詢,聽聽他們的意見,看看他們的文章來批評一下宗教。到了文革後,眼界擴大了,大陸的宗教信徒從基督教、天主教一直到民間的宗教劇增,大陸學者和世界學者學術交流後有了一些新的想法,就是要在大學設立宗教學系。

隨著現代化反而蓬勃發展

  趙教授指出要成立一個宗教學系,首先要有學術上的理由,就是宗教學研究的重要性:宗教現象可以說是人類最古老的文化現象,每一個民族都是如此,但是從科學的角度來客觀的研究宗教,並把宗教學視為一門獨立的學科,那是從本世紀初才開始,宗教學是一門新進的學科,是站在一個客觀的立場上對各種宗教進行科學研究的學科,亦可以說是一個跨學科的研究,因其中包含了社會學、心理學、人類學、倫理學、美學等人文科學方面的研究,宗教學在這兩方面可以找到一個綜合的交會點,所以說,宗教學的產生,對人文科學發展有很重要的意義。

  第二個理由就是文化建設:宗教是合乎傳統的,而且不會隨著現代化的過程而滅亡,相反的,卻有蓬勃生長的趨勢,因為我們可以看到在西方社會,宗教的種類越來越多而且信徒日益增加,其原因是宗教在傳統及現代,它亦是一個文化的要素,而文化包括了價值系統及知識系統,價值系統就是要靠宗教來支持,因為宗教的本質是具有價值觀的,也因此決定了是非善惡,決定了人類生活的目標,此外,宗教具有價值觀的導向作用,亦可安定社會秩序,這並非其他事物所能取代的。

  第三個理由是通過宗教學的研究來達到各種宗教間的對話,使得各宗教在其研究的領域上摒棄私見,以互相包容理解的態度做交流、對話,最後達到圓融的境界。

  第四個理由是現世的需要,因為社會需要安定,國家需要和平。

  基於以上四點理由,趙授教很高興的跟大家報告中共當局終於在去年九月同意北京大學成立宗教學系,今後他們工作方向有三:

  一、擴大招生。

  二、訂出教學計劃─研究每個宗教的經典、歷史及語言,另外包括跨宗教學科:宗教心理學、宗教倫理學、宗教社會學等課程之研究。

  三、多多參與國際性學術研討會。

  接著由李家同校長發言,他說,他本人是學電機出身的,因此,只能憑他個人的經驗來談台灣社會的秩序問題。

 ●趙敦華教授:

  宗教的本質具有價值導向,

  他決定了是非善惡,

  決定人類生活的目標;

  亦可安定社會秩序,

  這並非其他事物所能取代的。

 ●李博文院長:

  社會失序的原因,

  是因為人類對生命充滿悲觀,

  不尊重別人存在的價值,

  於是就會傷害別人,

  也會糟蹋自己。

社會失序已成世界性問題

  李校長認為台灣並非是世界上唯一有社會失序問題的國家,最近發生一連串的殺人事件,同樣地,在比利時─一直被世界公認為世界秩序最好的一個國家,卻被發現有兩個小孩被活活地餓死,有許多女孩被姦殺,而兇手竟然是一對夫妻。美國有兩個年青人槍殺了自己的生身父母,為了只是要買更好的汽車,他們皆是在美國的最高學府接受教育,這所大學還曾宣稱─能夠在我們大學接受教育的皆是一代完人。但這兩個例子還不算是真正社會失序的嚴重問題。以李校長之見,全世界已爆發出一個問題─人們為了賺錢,可以絕對的不擇手段,他舉一個在美國的例子,有個城市的一個連續殺人犯(Serial Killer),一連殺了二十個人,在他的單身公寓發現保存在冰箱裏被解體的殘肢,有的被煮過,有的還被吃過……這個兇手最後被判刑,李校長並不覺得奇怪,因為古代也曾發生過相同的事件。他所不能忍受的是這個兇手的父親竟然在事後馬上寫了一篇傳記,詳細描寫他的孩子如何長大,如何殺人的過程以此來謀利,為何有人能到了如此喪心病狂的地步。李院長又指出,美國所選出的總統及眾議院院長,他們的操守問題美國人民一樣可以不管,連英國也有收賄議員逍遙法外的例子。再看看台灣的縣長、鄉長,日本的首相及韓國的幾位總統,那一個國家沒有這個問題。

  李校長認為,像美國、英國號稱西方基督教文明(Christian West)的國家卻出現了這樣子的亂象,實在沒有資格在West前面加上Christian。十字軍東征造成人類多大的痛苦,天主教、基督教同樣都是信奉耶穌的宗教,卻在北愛爾蘭打了四百多年的仗,當雙方軍隊交鋒時,有無想到彼此皆是信仰耶穌,這些宗教流傳世界已有千年,對人類確實有很大的貢獻,但是現在已經沒有這麼大的影響力,李校長認為這是每個人都應該檢討的,尤其他看到天主教在美國日漸走下坡,特別是對那些受過良好教育(well educated)的人,宗教對他們的影響幾乎是微乎其微。

知識劇增道德就開始敗壞

  所以李校長認為要辦好一所宗教大學,必須讓這所學校具備真、善、美的特質,因為一般人總是喜歡將好的事物與宗教連接在一起。再者,那些well educated的知識份子對宗教的期望也比較大,所以宗教不受到世人尊重,是因為信仰宗教的教徒本身沒有以身作則,無法讓尚在宗教門外的人信服,所以李校長常對他的學生說:「我不會要求你們成為一個天主教徒,但是你們卻可以要求我做好一個天主教徒,也可以要求我把靜宜大學辦成一個好的教會大學,如果你們沒有感覺到,責任全部在我一個人的身上。」

  最後李校長強調宗教對人類不僅重要,且有極高的正面價值,如果信仰宗教的人能好好的做,那麼這個世界自然會受到宗教好的影響而變好。

  再接著由李博文院長發言,他說他來台只有三、四個月,以前多數時間一直在香港,他出身於牧師,一直在教會做教育的工作,因此,今天他是以基督教的立場及觀點來看台灣社會秩序問題。

  首先,李院長引出聖經上的一段話:「末世,必有許多人專心研究,人類知識就會增加,但可怕的是,人類社會道德就開始敗壞……」在李院長童年時,鮮少聽到殺人、放火、姦殺這些新聞,但是今天每日的報紙都是記載這類事情,人類的知識在這近一百年確是增加了,從最原始的牛車突飛猛進到現在的太空時代,但人類的道德卻也敗壞了。

 ●鄺芷人所長:

  宗教生活必須與世俗打成一片,

  因為人生到處充滿責任,

  而且面對著不同的人情世故,

  所以不能與社會人群脫節。

 ●李子弋教授:

  改變社會秩序的兩種方法:

  一是讓每個人藉由宗教的淨化盡好本分,

  進而擴散到周圍的領域;

  二是把 上帝播在人心中最珍貴的種子—愛,

  充分提昇,消弭人類的恨。

自覺有價值才會改變行為

  接著,李院長又引出另一段話:「末世,必有危險的日子來到,因為那時人要誇耀自己,貪愛錢財,自誇、狂妄、貪污、違背父母、忘恩負義、無親情、好說讒言、性情兇暴、不愛良善、自高自大、任意妄為、不愛神……」所以說今天這樣一個可怕的現象,如果全世界的人都能意識到,那情形將會大大的改善,因為聖經上開宗明義記載:「上帝一開始就創造了天地宇宙萬物,之後又創造了人類, 上帝用自然的律法來管理這個世界,若是破壞了這個自然律,必定會有災禍發生。」可是 上帝用什麼方法來約束人類的行為呢?聖經又記載:「上帝給世人誡令來管理人的心及行為,那就是『十誡』,第一是敬心愛神,第二是愛人如己……」 上帝有兩個法則,一為管理自然界的法律;一為管理人心及行為的法律,可惜的是,人類可以善加利用 上帝之自然律,卻未善加利用 上帝之道德律,所以社會不安寧。

  李院長又指出社會秩序混亂的另一個原因,是因為人類失去對生命的價值觀,對生命充滿悲觀,認為毫無意義,不尊重別人的存在價值,於是就會傷害別人也糟蹋了自己,聖經上也記載:「人是有相當的價值,因為人類是被重價買來的。」雖然人類生命短暫,並且生來就帶有罪,這個罪導致人類的死亡,但是耶穌基督代替人類的罪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祂用祂的血把世人的命給換回來、買回來,所以說人的生命是有價值的,而也只有當人覺得自己是有價值時,人的行為才會改變。

  最後,李院長引用聖經上的話來說明人類為什麼犯罪,是因為人類缺乏從善的力量,而耶穌基督正好可以給予世人這種力量,所以只有耶穌基督才能拯救這個世界。

  最後一位鄺芷人所長,他首先介紹他個人在宗教上追求的經驗以及對宗教要求之價值觀。

  鄺所長最早接觸的宗教為基督教,並接受基督教的正統教育,之後至歐洲留學,有了更多的機會接觸其他的宗教,如波斯、婆羅門、東正教等,在書本及知識均有認識,來到台灣這十五年當中,陸續又與道教、回教等接觸及學習禪道,所以對宗教、哲學、科學,甚至邏輯都學有專精。

宗教必須與世俗打成一片

  接著鄺所長說明他對宗教的幾點要求:

  第一、宗教生活不宜遠離世俗,必須與世俗打成一片,因為人生到處充滿責任,而且面對著不同的人情世故,所以不能與社會人群脫節。

  第二、宗教必須要有合理化的道德價值觀。

  第三、宗教一定有個靈修的方法,通過個人的靈修,提昇個人生命的境界。

  第四、宗教必須是理性化、合理化,透過宗教的對話,各宗教彼此打開心胸,互相包容及接觸對方,不再視別的宗教為異端。

  第五、宗教必須要有理論的基礎,即神學,若沒有則層次不高。

  第六、宗教一定要提供人類生死之答案,這個答案必須是合理化,並可作為人歸依的方向。

  最後一點,宗教必須要普及化,不劃分民族國家界線。

  接下來進入問答的階段,分別請李家同校長及趙敦華教授解答。

  最後,由代首席維生樞機為今天的座談會做歸納,他表示,事實上,兩岸三地皆產生了像台灣一樣的問題,但因為各有不同的時代背景,於是造成了處理宗教跟社會秩序的不同方式,以大陸為例,據他所知,在大陸有一個很重要的社會規範,是來自於中國共產黨的政權對大陸人民所產生的社會秩序,但是有一個值得我們重視的關鍵,那就是多數的中國人還維持著幾千年來中國人的傳統倫理,比如說,他們仍然相當虔信一句話:「舉頭三尺有神明。」這些仍深深影響今天中國大陸的社會秩序,所以說倫理,應該是中國人的宗教所產生的影響,這與趙敦華教授所提到為何設立宗教系的幾點理由中─宗教必須與現世結合在一起相符合。

  在今天,大陸的中國人眼界打開了,變得越來越向「錢」看,故大陸的社會秩序問題是方興未艾,有可能比香港和台灣的問題還嚴重。因此未來宗教在大陸會扮演什麼角色及對社會秩序會產生什麼影響,這也是值得兩岸三地的中國人思考的問題。

  至於李家同校長、李博文院長及鄺芷人所長的發言中,都是把宗教和社會秩序問題分開,並未用對比的方式來研究,這點代首席特別指出,天帝教內涵一方面是中國文化傳統的結晶;一方面也是來自本教首任首席使者涵靜老人的教化及影響,所以教義的發展有兩個重點:一是天道,一是人道;天道應該屬於宗教,而人道屬於社會。天帝教主張:「先盡人道再返天道。」也就是先做好個人所扮演的角色,盡個人的本分,再去影響周遭的人,並且擴散到社會上去,如此才能提昇到宗教的領域,也就是天道。從整體來看,宗教最大的一個特色就是與人為善,把人性的問題做合理的處理,於是就可將人跟天的關係完全結合在一起,以達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代首席表示,從四位的發表意見中,尤其是李院長特別引用聖經中因為人類知識的日新月異,而影響人類未來前途的說法,很顯然的,與他剛剛所提到的不謀而合。

  代首席說,本教首任首席使者曾經寫過兩封信給鄧小平,而鄧小平也證實他看過這封信,在信中提到一句很重要的話:「人類最大的災難是由於只有恨而沒有愛。」這句話應該是我們當前宗教與社會之間最重要的一個關鍵。代首席認為不管任何宗教,其最大的特質就是愛,愛是 上帝和所有最高宇宙的神播在人心中最重要的一個種子,如果用道來講,也可以說「愛」就是「道」;如果用人性的觀點來講,愛是人性中最真善美的一部份,因此 上帝把愛播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

  在今天,有許多人把 上帝的愛從心裏面抹去了、消失了,而從心中升起來的是恨,我們從台灣的整個社會來看,很多的問題都是由於恨所造成的。如李家同校長所講,他關懷貧窮問題,那就是一種愛,也只有宗教能夠把 上帝的愛提升至最高的層次,才能夠影響到多數的人,所以要以宗教來影響或改變社會秩序問題有兩種方法:一是讓每個人藉由宗教的淨化盡好個人的本分,進而擴散到周圍的領域,再擴散到社區、社會上,最後擴散到國家;一是把 上帝播在人心中最珍貴的種子─「愛」充分提昇,消弭人類的恨。代首席相信唯有如此社會問題才會越來越少,愛在中國文化裏就是倫理道德的「仁」,用仁讓每一個人都能夠充分發揮愛、提昇愛,那將是中國宗教對整個世界人類的一個重要的貢獻。

  末了,代首席向在場的來賓及四位貴賓致謝,座談會圓滿落幕。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