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彼此心靈的殿堂中相遇—生活營四日側記

在彼此心靈的殿堂中相遇—生活營四日側記

首頁 » 天帝教教訊第165期 » 在彼此心靈的殿堂中相遇—生活營四日側記

翁緒藍  1997-10-25 10:20

  探求宇宙真理,促進世界和平,一直是宗教徒共同的理想和努力的目標。為了真正發揮宗教的力量,宗教交流與合作已成為未來宗教發展的趨勢和潮流。

  本屆生活營是在臨濟寺舉辦,臨濟寺開山祖師為日僧得庵玄秀禪師,西元一八九八年他應台灣第四任總督兒玉源太郎居士之邀來台佈教弘法,西元一九一二年(民國元年)六月,大雄寶殿入佛供養,全台文武官員皆參加此一空前法事,臨濟寺正式落成。光復後,由本圓法師承傳為第十任住持,現任住持則為真光法師。

  常常往來中山北路的我,從未聽說有這麼一間「臨濟寺」,進了大門,才發現佔地真是廣大,挑高雄偉的日式建築,讓同行的光弘同奮想起了日本北海道臨濟宗的重鎮─永平寺。

  進到教室中,不時傳來轟隆轟隆的震動,原來臨濟寺上空,是飛機降落松山機場必經之地,看來這次營隊還得學得「鬧中取靜」的功夫,才能泰然度過這四天三夜啊!

  第二天凌晨,四點半開始鐘鼓齊鳴和師父們的梵唄聲,將我們從睡夢中喚醒,用完早齋後,進入第一天的課程─「人生與宗教」,由天主教侯若瑟神父和天帝教呂光證同奮揭開序幕。

侯若瑟神父說「愛」 完全主動、利他,完全自我奉獻

  有天主教名嘴之稱的侯神父,曾任道明會首任及第四任會長,從其所列的演講大綱來看,真是有備而來。他首先探討人生與宗教的問題,繼而對問題給予循序漸進的回答,本人特從其演講中列出少許心得與大家分享:什麼是「愛」呢?

  一、完全主動─沒有被逼迫或壓迫,

  二、完全自我奉獻─毫無保留地付出,

  三、完全利他─毫無要求、單純而無我。

  上帝就是愛的實體,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又如:

  愈是要求,正是自己的欠缺;

  愈是付出,更見自己的圓滿。

  對於人生現象,神父提出了三種生活模式:

  一、物性生活─追求生存與健康(食衣住行用物、情慾、傳生、長壽)。

  二、靈性生活─追求品德與幸福(真善美、親情、育樂、功名、權位)。

  三、神性生活─追求長生與永福(天人合一、天國團圓、共享榮福)。

  對人而言,物性、靈性生活容易感受卻無法讓人滿足,惟有神性是最難讓人去感受到,一旦滿足就是生命的圓成。

光證同奮─談宗教情操 昇華、敬畏、利他、感恩

  接下來的一小時,則由天帝教光證同奮開講,光證從九年來在帝教的信仰生活娓娓談起,對於宗教的本體,他認為最根本的關鍵是必須具有「宗教的情操」,什麼是不同信仰宗教徒所必備的情操呢?

  一、昇華─以另一種存在來面對現實的問題,亦即「轉化」的功夫。

  二、敬畏─人從宗教中體認到自我的渺小,透過跪拜來展現一己之誠敬。

  三、利他─並非否定自己,而是基於人道主義,惻隱之心的具體表現。

  四、感恩─謝人、謝物、謝天。

  這一切,都能在正信宗教的教徒身上看到。對於「宗教大同的省思」,他說:我們首要承認宗教間的小異,本著「愛其所同,敬其所異」的精神,希望每個宗教的信徒秉持著自己信仰的靈修法門,深刻去體會,讓我們在彼此「心靈的殿堂」中相遇。關於「宗教的時代使命」,光證告訴在座的每個年輕人:如何在末世紀之時,引領人類心靈,撥亂返和,邁向廿一世紀─這是每個宗教青年應有的氣魄。

  神父的演說,條理分明、內容豐富;光證的親和,感性誠摯、撼動人心。午齋前的一小時,由學員提出各種問題,在兩人交叉回答下,結束了精采的心靈之旅。

  下午課程主題是「社會關懷的角色扮演」,由佛教的釋昭慧法師和基督教王崇堯牧師擔綱闡述。

昭慧法師沉痛指出 價值觀錯亂是台灣最嚴重問題

  昭慧法師從佛教社會關懷的理論基礎談起,談生態與環保之世界現況與未來趨勢,談佛法與因緣果報之複雜網路。從台灣本島的亂象中,昭慧法師沉痛的指出,根本原因是因為人們視「財產權」遠超過一切「生命權」,養寵物並沒有將牠視為生命,只是私人財產,不想要了就丟棄,因此到處可見被棄養的流浪狗;在口蹄疫風暴中,官員無視於百萬豬隻生命存在的事實,一味的從經濟成本利益來考量,屠殺、活埋的慘劇在本島一幕幕的上演,終於,人命也不值錢了,劉宅槍殺的血案看不到人性,白曉燕案的兇手,眼裏只有金錢,再也看不到別人的生命了。

  有人問到:「什麼是修行?」法師說─修行,是徹底折服人的自我驕慢!

  又有人問:「台灣本島目前最嚴重的問題是什麼呢?」法師道─價值觀的錯亂是最嚴重也是最關鍵的問題,誠如是也。

王崇堯牧師談社會關懷 要將愛心實踐在日常生活中

  王牧師接著談基督教的社會關懷,從基督教的教義看來,社會關懷是信仰的根基,為了建立「上帝國」,人們必須「悔改」,透過社會平等契約,關懷貧窮的人及被壓迫的人。以基督教長老會在台灣社會關懷的行動中,舉凡醫療、教育、社會風俗及政治關懷的成果,皆是我們有目共睹的。王牧師最終期勉所有的宗教人「要將愛心實踐在日常生活中」。

  用完豐盛的晚齋後,最後談談「愛、生命與學習」,由天帝教楊緒貫同奮和佛教釋海濤法師來分享愛的經驗。

緒貫教授愛的詩篇 在生活與學習中,找回真愛的心

  緒貫的講題是「愛需要學習嗎?」雖然緒貫是成大航太所的博士,但是對於「愛」這種不分國籍、種族、宗教甚至科系的內涵,他自有一番體證:

  真愛出自內性的光明,是不需要學習的

  真愛雖內有,但真愛可能被蒙蔽

  「學習」是要抹去蒙蔽真愛的灰塵

  真愛是沒有人我之分,沒有種族與信仰的區別

  在生活與學習之中,找回真愛的心

  從小愛到博愛

  從愛自己到愛十方法界諸眾生

 

  在緒貫輕柔的語調中,一小時的上課,彷彿訴說著一段生命中「愛的詩篇」,自是令人回味無窮。

海濤法師體證深刻 給人快樂是天使,救人苦難是菩薩

  今天的講演最後,由海濤法師來談「生命的愛」,曾經結過婚,擁有孩子的他,在品嚐人間至情真愛後,選擇了出家來貢獻他的大愛,從其字裏行間,從其字字句句的闡道,可以感受到他對真愛深刻的體證。茲例舉一二:

  慈悲沒有敵人

  依賴是痛苦的根源

  宗教導師的力量在於忍辱

  給人快樂是天使,救人苦難是菩薩

  救人即是自救,完成他人即完成自己

  生命的愛就是─關懷他人遠勝於關心自己

  宗教家─只有「忍辱」沒有生氣

      只有「慈悲」沒有嗔恨

  真認自己錯,莫論他人非,

  他非即我非,同體名大悲。

 

  最後海濤法師留給現代人一個思考課題─

  我們到底是「為食而活」或是「為活而食」呢?

宗教參訪結合理論實務 實地拜會四個社福機構

  進入第三天的重頭戲「宗教參訪」,清晨七點未到,我們就已整裝完畢,蓄勢待發,協會安排的對象有四個,分別是天帝教、基督教、天主教及佛教的社會福利機構,第一站來到的,就是「中華民國紅心字會」囉!

  位於松隆路的「信義區老人服務中心」,是台北市政府委託紅心字會經營,即所謂「公設民營」的模式,由敏瓊同奮帶領三位年輕的組長,用幻燈片做服務項目的介紹。受刑人家屬服務可說是台灣的創舉,提供了家屬法律諮詢、資源結合及其子女獎助學金……等;老人居家照顧服務更是以專業的精神和技術,提供最迫切、最適當的照顧;而老人服務中心則有寬敞明亮的硬體設備,和親切資深的社工員及服務員,秉持著「紅心」的愛和誠,用專業的心,做專業的事,真令人敬佩。

  第二站是基督教的「伊甸福利基金會」,由十大傑出女青年劉俠女士所創辦,為肢體障礙的同胞提供服務,其精神廣受認同,並已在馬來西亞成立分會,為更多先天性或後天意外傷殘者提供有形、無形,物質及精神的支助。

  第三站來到天主教所設立的「新事社會服務中心」,主要的服務對象是台灣百萬人口的勞工階層及原住民同胞,他們無聲的締造了台灣的經濟奇蹟,卻默默的被遺忘在社會的各個角落,每年多少職業傷害危及的一個個家庭,都是「新事」所關懷的對象。

  第四站是由佛教釋淨耀法師和果真法師所創設的「台北市佛教觀音線協會」,為實踐佛教入世之關懷而發起,秉持觀世音菩薩「慈悲喜捨,尋聲救苦」之精神及專業輔導之理念,從事關懷眾生之工作。

  一路下來,深體協進會在安排上的用心,結束了昨天宗教與社會關懷之理論研討,今天就實際參訪各宗教具體行動之機構,理論與實務結合,絲毫不空談、論高調,而且我還發現,行程中最用心的是陳緒賡同奮,不但帶著夫人和孩子一路參訪,並且提出一個個重要的問題和建設性的建言。

共融之夜三小時交心 多人懺悔感恩淚溼衣襟

  晚上的共融之夜,是我們在臨濟寺的最後一夜,我被臨危授命接下了主持人之棒,原本預計九十分鐘的晚會,因著學員們的交心而進行了三個小時久,其間有著馬神父的歉意、侯神父的忠言,學員們有懺悔、有感動,還有更多的感恩和謝意,秀雯紅濕了眼眶,宜錦仍不忘搞笑,當營長鄭志堅說道來臨濟寺承擔營長一職的因由而痛哭失聲時,多人不禁隨之潸然淚下,無法自已。

  九月七日星期日,離別的時刻,首先登場的是綜合討論,讓學員以口頭和書面提供對整個活動的建言。接下來的閉幕式,則有協進會的理監事和我們同在,一一為我們頒贈營隊團體照,輔仁大學總務長周善行先生特前來探望,到場的同奮則有維剛樞機、光昌樞機、光聖祕書長、敏悅副祕書長及敏駕同奮。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報名參加的天帝教同奮多達十位,有苗栗縣初院的光智、緒炳、緒賡,交大的靜昶、台大的嗣悃、輔大的緒藍,以及青年組的光弘、靜存、靜謫、亞卉等,而我在宗教系所的同學竟有八人不約而同的報名參加,宛如小型同學會,這也是我始料未及的。

  宗教戰爭一直是人類史上最大的諷刺和悲劇,宗教紛爭仍是目前世界上棘手的問題,台灣這塊寶島,在地球的版圖上是微不足道,但在宗教的興盛與和平互助的模式下,將提供全世界宗教交談的典範,衝突的宗教在此得以相容;陌生的宗教在此得以相遇,我們有信心在未來的廿一世紀,台灣必將創造世界的另一奇蹟。

 ●共融之夜各宗教人士坦誠交心,氣氛感人。/緒藍攝。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