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號資訊列車—虛擬團隊 顛覆傳統 建構未來 Teamwork的新趨勢

第四號資訊列車—虛擬團隊 顛覆傳統 建構未來 Teamwork的新趨勢

首頁 » 天帝教教訊第166期 » 第四號資訊列車—虛擬團隊 顛覆傳統 建構未來 Teamwork的新趨勢

趙緒立  1997-11-25 11:35

  「虛擬團隊」?是不是講無形運化有形、有形配合無形的「虛擬」「團隊」?嗯,且聽道來。

  有人以為,文字是人類文明中最值得引以為傲的,因為祖先的經驗和思想,可以藉文字源遠流傳,打破時空的隔閡。網際網路(Internet)的蓬勃發展,則又把人類的知識和想像力凝聚到了歷史的新高。有一種新的合作模式應運而生,那就是「虛擬團隊」。

  傳統團隊的合作模式

  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藉助多人的合作完成任務,遠勝一個人單打獨鬥。比方說打掃環境,分配好誰掃地、誰擦窗、誰倒垃圾,很快就可以讓環境煥然一新。這就是傳統的團隊合作模式──有人主導,面對面,一同為達成某個目標而努力。

  虛擬團隊具無窮威力

  虛擬團隊和傳統的並沒有什麼太大的不同,都是一群人為了共同的目標而分工合作;只不過虛擬團隊使用網路等通訊科技,來加強彼此間相互的聯繫。也就是說,虛擬團隊的成員,可能散佈全球各地,從來不曾見過面,但利用網際網路等現代科技,相互溝通、協調、討論,而分工合作,完成某一項工作,然後解散。

  為了更進一步感受虛擬團隊的無限可能,讓我們再次回顧網際網路的威力。只舉三個例子:

  一、位在美國紐約、日本東京和臺灣三地的數位成員,可以透過網路舉行視訊會議,彼此聽得到其他人的聲音、看得到其他人的影像,就像是坐在同一間會議室裡一樣。

  二、透過網路新聞系統(Usenet),位在新加坡的小張可以提出問題,全球對相同主題有興趣的網路族可以同時看到,更可以提供經驗或建議。

  三、利用Email,成員之間可以在數分鐘內,以文字、圖片以及聲音、網頁等形式,將工作進度、成果、意見等等資訊,交互聯繫。

  應用於帝教妙處多

  假設日本大阪有一位研究科學的同奮甲,對《天堂新認識》一書非常感興趣,認為自己應該把這麼重要的書翻成日文,讓更多的人看到。在鐳力阿研究學院的同奮乙,雖然不懂日文,但站在弘揚 上帝教化的立場,對這個翻譯的工作亦極表贊同,自願全力支援。經過極院相關單位認可,決定由某主管全權負責,同時乙擔任此「虛擬團隊」的主導。另外找了住台北精通日語的同奮丙,以及在東京學文學的日本同奮丁,一同嘗試翻譯《天堂新認識》一書。

  他們決定的流程如下:

  一、由甲翻譯好第一篇,並利用網路將譯好的文稿傳給在鐳力阿的乙,繼續翻譯第二篇。

  二、乙將第一篇譯好的部份Email給在台北的丙,丙研讀後就語意表達不清的部份和鐳力阿的乙交換意見,並附上建議。

  三、乙將甲的文稿和丙的意見再利用網路傳給在東京的丁,請他讀讀看。

  四、丁把意見彙整,並和大阪的甲以Email魚雁往返,將結論傳給鐳力阿。

  整本書翻譯完成後,由極院相關單位再請學有專精的專家多番參酌,並呈請天上審核,最後付梓。

  需凸顯的三項問題

  虛擬團隊的合作方式,跨越了時空的隔閡,但也脫離一般人習慣的溝通方式─面對面交談。彼此的眼神、表情、姿勢等肢體語言,伴隨著語調的高低、快慢、強弱,直接傳達給對方;同時團隊的成員間彼此熟悉,向心力也高,主事者容易掌控,誰認真誰偷懶,不易隱瞞。然而虛擬團隊多藉由電子媒體溝通,尤其是電子郵件─Email。因此有一些特質,應該較傳統團隊更加凸顯:

  一、目標。虛擬團隊是以目標為中心凝聚的,因此目標應該明確可行。

  二、互信。成員的慎選固然重要,彼此的互信更是成功的要訣。

  三、自動。成員擁有極大的自主空間,更要有自動自發的習慣,隨時主動提供意見。

  另類「虛擬團隊」

  介紹至此,相信各位對虛擬團隊中的「虛擬」二字,已有了不同的認識:虛擬只不過是指合作模式建立在一個電子化的空間,所有團隊的成員以及工作本身都是依然活生生地存在現實世界中。電腦和網路等科技,都是最佳的工具,只要靈活妥善運用,對我們弘教和救劫將有極大助益。

  對於在人間奮鬥的同奮而言,無形有仙佛、原靈、監護童子等協助運化,為的都是同一個目標─救劫。就某種層次而言這也是一個龐大、跨星系的「虛擬團隊」吧!只不過用的聯繫方法──親和,尚未為科學家所驗證。企盼如教義所言:「屆時機器一開,即可望見百萬大兵之進軍,或與數千年前之老前輩對坐暢談,樂之何如!」的理想境界早日到來。

  參考文獻:

  一、「虛擬團隊──前瞻明日成功組織新趨勢」,J. Lipnack & J. Stamps著,鄭懷超譯,商周出版。

  二、「網路創世紀──建構未來世界的八大天王」,Robert H. Reid著,孫平、范涵青譯,商周出版。

  三、「極限超速──微軟爭霸網際網路」,James Wallace著,湯淑君譯,商周出版。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