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下去!是本師世尊修持心法之根
李維生 1997-12-25 09:25
師尊以一甲子以上歲月靜坐修持,熬過多少心酸與寂寞
有同奮問:靜坐和誦唸皇誥時,如何能使心靈寧靜?我們回顧師尊與每期靜坐班同奮研討靜坐時,他老人家真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他老人家一步一腳印,累積六十八年的親身體驗,以一甲子以上寶貴的黃金歲月專注地做一般人認為無名、無利的靜坐修持。師尊證道之後,我仔細的再三地閱讀師尊記錄到富士山祈禱大會為止的日記,以及富士山祈禱大會之後改以札記的記錄,在日記或札記中,每當師尊他老人家對靜坐有所發現,或是聽到別人的意見,都會記下來,然後將自己的心得告訴同奮,有些同奮聽過了事後也就淡忘了,有些同奮聽過之後並沒有特別思辨師尊他老人家講這句話的真實意義,還有些同奮以自己的主觀經驗來評斷師尊他老人家所講的觀念。因此,儘管師尊他老人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地講得很用心,然而卻是「言者諄諄,聽者藐藐」。但,師尊他老人家只是說:「有教無類,只要一百個人中有十個人照我的話坐下去,就夠了!」我是在這個認知上,整理出師尊他老人家留給我們的靜坐經驗:
一、同奮必須和師尊接觸較久之後,才能體會出師尊他老人家的純真,師尊他老人家的生理年齡和心理年齡不成正比,師尊的心理永遠保持年青、直率、沒有心機。師尊在講道的時候,每一句話都有活潑天真的道機,很多同奮沒有能夠用心真正體會。
二、我們常常認為師尊他老人家是得天獨厚,好像不必經過勤修苦煉就一步登天,這是把師尊神格化了,我從八歲有記憶以來到現在,一直在師尊身邊,可以清清楚楚的感受到師尊他老人家在每一個階段發展的過程,深深了解師尊他老人家不是超越的「神」,而是一個實實在在的人,所以在我參與本教靜坐班的課程講授工作之後,我以肯定的口氣告訴同奮:師尊他老人家在靜坐修持的六十八年是一步一腳印走過來,其中真不知有多少心酸與寂寞,但是師尊他老人家走過來了!熬過來了!
師尊老人家在二十四歲時,因病學習靜坐的啟蒙老師是因是子蔣維喬先生,然後是宗主蕭昌明宗師為師尊點道,我可以形容宗主的點道過程:
宗主手中拿著香頭點燃的一截香,同道跪著,宗主要同道眼睛看著燃燒著的香頭,手啪一下,就是已經點了,剛開始是點性竅,後來改點命宮,點道之後就接引祖炁。宗主隨著手勢說:你們想著,天地正氣從上面飄飄盪盪下來,到了你們的頭頂,然後到這裡(性竅),再到這裡(命宮),然後指著命宮說:「就守在這裡。」點完了之後就要同道們自己靜坐,完全看個人自己的法緣,宗主說:「花多少功夫,就會得到多少的結果。」宗主又說:「我講多了,反而會造成你們的惰性,因緣沒到,還會造成魔障!」
一坐是一坐的功夫,一坐有一坐的境界。
師尊的啟蒙老師蔣維喬先生教的是有為法,宗主傳授師尊的也是有為法,真正影響師尊進入無為法的是雲龍至聖,我曾經以懷疑的心態問過師尊:「在棲霞洞見雲龍至聖的時候,難道至聖只講了二句話,您們就下山了嗎?」師尊告訴我:「當時在棲霞洞外洞等,等至聖下坐從內洞走到外洞,我們向至聖叩頭,至聖對郭大化說:『回去告訴你師父,趕緊去黃山。』這時我和郭大化跪下來向雲龍至聖請求:『希望留在此地跟隨您老人家修道。』雲龍至聖沉臉一說:『胡鬧!國難將興,浩劫臨頭,趕快下山。』同時指著我說:『你上華山去,到白雲峰下。』」師尊接著告訴我:「當時我的心態是能夠求多少就多少,就跪在雲龍至聖面前,哀求地請求指示:『靜坐如何坐?』,雲龍至聖伸出左手兩隻指頭說:『靜坐沒有別的方法,只有兩個字─自然。』接下來就說:『好了!下山吧!』」師尊說:「剛開始我認為『自然』是老子所講『道法自然』的意思,一直到了華山後期才體會到無為的『自然』。」
師尊他老人家當年在華山北峰的時候,每天早上一手夾一卷《道藏》,一手提一只蒲團,走到北峰後山一棵松樹下,坐在蒲團上看《道藏》,中午回來打午坐,吃中飯後稍加午休,下午的時間就把上午讀《道藏》的心得筆記在黃表上,那些黃表總共合訂有三十幾本,宛如三十幾塊磚。我們全家從大上方回到上海時,師母和我把這些資料埋在大上方玉皇洞前,如果這些資料還在,那真是昊天心法最珍貴的資料。師尊的靜坐修持心路過程是這樣寂寞的走過來,師尊他老人家留下來的是親身的經驗與心得。
三、我認為師尊他老人家在每一階段所講的靜坐心法都有不同的境界,尤其在證道之前的幾年,他老人家對靜坐的體悟進展得很快,同樣一句話在不同的地方會有不同的意境,例如:「心無所住、心無所注」這句話,師尊他老人家在正宗第八期靜坐班和先修乾十二期靜坐班就有不同的說法,記得他老人家曾經說過:「一坐是一坐的功夫,一坐有一坐的境界。」我們相信師尊他老人家靜坐的境界,就是這樣持續不斷地累積。
靜坐就是靜坐,自然無為心法的核心就是「坐下去」。
然後我提出我個人對正宗靜坐的心得,供各位同奮參考:
一、師尊他老人家對靜坐最大的傳承就是一句話─坐下去。師尊他老人家認為靜坐就是靜坐,師尊解釋:「靜坐就是靜坐,根本沒有第二個方法,這不是打太極拳,一套一套練下去,一定要用心在靜中自然去求,自己體會、感覺。」又說:「一切要自然,身心要放鬆。」(《正宗靜坐基礎教材》第三十五頁)《宇宙應元妙法至寶》中提到:「這功夫很容易,簡而易行,祗要照著我講的坐下去。」我認為:「坐下去」這三個字是師尊他老人家基本的心法,也是師尊他老人家的經驗。但是如何坐下去?為什麼坐下去?有三個過程:
第一、我個人的體會是它指的是「恆心」,師尊說:「要下苦功,最忌始勤終惰。」因為一坐有一坐的功夫,一坐有一坐的心得,切不可以「中途而廢」。所以師尊常說:「功夫是時間的累積。不是一朝一夕馬上可以成功的,更不是一步可以登天的。」
第二、師尊說:「靜坐就是靜靜的坐。」如何靜?這是重要關鍵。既然師尊說:「不要在肉體上下功夫。」那應該就是在心靈上下功夫,只有心靈靜下來,才能坐下去,心不靜而坐就是枯坐,人在蒲團上,但心在蒲團外,也是沒有用,祇有「坐下去」,當功夫下得深的時候,才能夠體驗到靜在心靈上的功夫。所以師尊說:「用心在靜中去求。」
第三、師尊曾經說過:「要把靜坐的修持,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好像是吃飯、睡覺一樣。」因此,「坐下去」的另一個道理,應當是將修持融入到「生活」中,正如師尊常說的「一面生活、一面修道」,自自然然地,沒有一點勉強,每天到時候就會想到「要靜坐了」,和肚子餓了應該吃飯了的道理一樣,自然在苦修的生活中,慢慢地產生興趣,得來心得,一門深入。
從「坐下去」的上面三個過程漸進地走進自然無為的境界,所以我認為師尊自然無為心法的核心就是「坐下去」。
平時能多放下一點,打坐時就能多靜一點。
二、昊天心法有一個口訣:「一切放下,放下一切;一切不想,不想一切。」這是師尊十六字心法,有二個重點:「放下」與「不想」。
一般同奮是上了光殿、扳了腳打坐才開始做這十六字的功夫,結果反倒是想的愈來愈多,放不下的愈來愈多。我體會師尊所講的十六字是一個心法兩個階段的功夫:「放下」的功夫是在平時做,一般人平時心上堆累了很多的包袱,積壓了很多的心事,都沒有能夠放下,到了身體坐上蒲團,一樣都放不下!所以在打坐之前平時所做的功夫就是放下,平時能夠多放下一點,到了打坐時就是能多靜一點。
我曾經對師尊說:「我放不下,但我可以做到『淡』。」師尊說:「那就足夠了。」我認為如果能夠做到淡一點,就可以做到放下,剛開始先做淡的功夫,淡的功夫是放下的第一步,能夠看淡一點,心中就不會有那麼多的慾求,這是修道人在人道上首先要做的功夫,然後才慢慢的走向放下的功夫,師尊他老人家在光殿外寫著:「去人欲,存天理。」我向師尊說:「您老人家訂的是高標準,那一個人能夠立刻做到去人欲、存天理?」本教《大同真經》中提出「潔欲」的觀念,我個人認為潔欲就是淡的起步,潔欲有二種解釋:
第一、以名詞解釋,就是「乾淨的欲望」。人都有欲望,上聖高真也有欲望,在《大同真經》中崇仁教主對天人教主說:「怎樣會沒有欲望?像我們還有更大的欲望呢!」天人教主回答說:「我說的是『潔欲』,不是『絕欲』。」我對潔欲的解釋就是一種不損害別人的乾淨的欲望,好的理想境界都是乾淨的欲望,上聖高真的欲望無窮無盡,普渡眾生也是欲望,但這是是乾淨的欲望,就是「潔欲」。
第二、以動詞解釋,潔是洗滌的意思,潔欲就是反省懺悔。犯了錯就向 上帝認錯,天天有錯,天天改,通過了不斷的反省、洗滌欲望,自然就可以放下,能夠多放下一點就多放下一點,能夠多淡化一點就多淡化一點,能夠多做一點潔欲的功夫就多做一點潔欲的功夫,這是放下的功夫,平時就做,在日常生活中就做。
然後再進一步做「不想」的功夫,因為平時已經做好「放下」的功夫,到了光殿門口就可以做不想的功夫,誦誥時不想,打坐時不想。師尊說:「先修人道,再返天道。」可以體會到是在告訴我們:在人道的時候開始修,先修「放下」的功夫,然後再修天道,修天道的時候是放下和不想的功夫一起做,然後可以達到「存天理,去人欲」。
這是我體悟師尊告訴我們同奮的話,因為師尊在靜坐班講到「一切放下,放下一切;一切不想,不想一切」的時候,就會接著說:「平時就要做放下的功夫,不要到最後階段才放下。」
做好五門功課,就是昊天心法的放下功夫。
事實上做好五門功課,就是「煉心」的心性修養,也就是昊天心法中的放下功夫,我願意把自己的心得提出來,供同奮參考。昊天心法是師尊他老人家六十八年寶貴的經驗,師尊他老人家證道了,留下很多寶貴的文字紀錄,我重新整理留下的資料,追隨他老人家身體力行的過程,我相信師尊他老人家留下的道是「天人實學」,每一段文字都是他老人家一步一腳印留下的紀錄,我每讀一次就有一次不同的感受。
師尊他老人家是行入、理入一起走進去,以一個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相信各位同奮與我有同感,今天我所談的都是我這二年多來所走過來的感受與心得,提供給各位同奮參考。
(五月十七日於天祥堂親和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