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命創造歷史的典範─涵靜老人的生命精神

用生命創造歷史的典範─涵靜老人的生命精神

首頁 » 天帝教教訊第167期 » 用生命創造歷史的典範─涵靜老人的生命精神

天人研究學院院長 巨光膺  1997-12-25 09:35

  他老人家一生以儒家的入世仁愛精神為己任,更以道家的出世自然無我之精神為心法,為救劫救世持志奮鬥不息,為現世修行者寫下真修實煉的典範。

  一、從中國哲學審視師尊生命內涵

  本師世尊涵靜老人證道轉瞬之間已屆滿三週年,每當再次研讀師尊留下的書札與遺訓,對於老人家一生行道救世,捨身奮鬥之行誼,以及其力挽狂瀾、瀰綸天地的救劫情操,心中均會生起無限的感動,自然流露出無比的景仰欽敬之意。師尊一生是用其「智慧生命」在啟迪教化迷昧眾生,是用其「悲憫生命」在創造改變人類歷史,他老人家以一生生命的體悟實踐經驗,傳承給後世之言教、身教、心教,是吾輩同奮心靈修持的明燈,更是身體力行的寶筏,有待吾人承傳薪火繼起效法之。

  研讀中國哲學者皆知,中國人的學問是「生命的學問」,不論是儒家或是道家思想,不僅在闡述宇宙自然生命的長流不息,更強調個人精神生命之貞定發展,生命不僅僅是活的、動的生命,更是有目標、有方向的意義生命。懍於此一思考方向,來審視師尊一生九十五年生命的表現,我們將會發現師尊儒道會通的生命精神及其生命內涵,茲申述如后。

  二、顯現儒家積極奮鬥的入世精神

  師尊是一位典型的中國知識份子,幼讀詩書,飽學經典,承繼了中國儒道兩家思想的精蘊,會通兩家思想的要義;其以積極奮鬥、捨我其誰的精神投入救劫救世之使命中,這即是儒家入世精神的深刻寫照;師尊更以淡泊寧靜、光風霽月的出世胸懷,抱道樂德、潛心修煉,成就出無限的道功。

 ●極院成立暨師尊、坤元輔教九秩晉三雙壽慶祝大會,八十二年五月卅日於天極行宮盛大舉行,師尊應弟子熱烈請求,意興風發地頻頻揮手加光。

  中國儒家思想是以孔子開創、孟子承續其偉大思想。此一思想之精蘊即在指出做「人」之標準,畫出一個「仁」之境界,並以揭示出做人的道路與方向。由於西周當時社會混亂,周文疲弊,欲挽救世道人心,重建社會秩序,必須提出新的拯救藥方─禮樂教化,不論是克己復禮以求立身處世,或是以樂教調和人性、移風易俗,均必須從「人」之根本塑造改變起,於是孔子即揭示出「仁」教。

  孔子以為「仁」乃道德之根、價值之源,朱子曾言「仁者本心之全德」,一切道德皆要以仁為基礎。仁是人之真實生命表現,有仁則生,不仁則麻木而死,孔子言:「欲仁,志於仁,不違仁,用力於仁,當仁,蹈仁,成仁」,這些皆是對於踐仁之最高指示,而「為仁由己」即表示「仁」必須通過自己的生命去努力實踐。只有踐仁者可以達到聖人之境,亦即與天地合德,成為生命圓滿的最高典範。

  孔子一生即在追求實踐其所揭示之「仁道」教化,積極投身於亂世之中,其用生命求道行道,「朝聞道,夕死可矣」,這樣的積極入世,不畏艱辛之精神,在其周遊列國數十年的行道經驗中應證出來。而孔子入世行道欲改變社會人心,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精神更是令人景仰。《論語》記載子路從魯國的都門出外時,有一個守門人問道:「請問你從那裡來的啊?」子路回答:「從孔子那兒來的。」守門人便大聲的說:「就是那個知道世局已不可為,而仍要苦幹的人嗎?」此守門人寥寥數語,卻道出孔子入世的最偉大精神。孟子晚孔子一百八十年,生於戰國時代晚期,其繼承儒家孔子思想的衣缽,一心在思想上欲發揮儒學仁愛精神,在政治社會上推行仁政教化。孟子亦周遊列國提倡仁義道德,雖然處處碰壁,然其批判當時社會之邪說詖辭,卻是「捨我其誰」的大聲疾呼,為了「正人心、息邪說」以盡對社會人類之責任,其高舉儒學大旗,宣揚王道仁義之說,表現極為突出。孟子強調為人要學大丈夫,「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一個具有修養之人絕不會被任何物欲誘惑,不會在任何威脅困難下,放棄為仁行善的原則,真正的大丈夫在仁義目標下,必能克服一切困難,完善其人性道德。

  吾人從儒家仁義思想中觀察省思,可以在師尊的生命表現中看到其積極奮鬥的入世精神。師尊一生秉持「生生不息、體天心之仁,親親仁民、仁民愛物」的思想,懷有民胞物與的救世與救劫胸懷,更以浩然正氣的大丈夫氣節為標竿(師尊自稱「三不老人」),為拯救天下蒼生而奮鬥。我們在師尊一生行誼中,看到其「知其不可為而為」的精神,目睹了其「捨我其誰」的生命奉獻,其一生生命真正表現出儒家孔孟的生命精神,實為現代人們要效法踐行的南針。

  三、具道家修人道合天道出世胸懷

  其次,從中國道家的生命態度論述之。中國道家哲學思想乃由老子所倡,其以為道為宇宙萬物之根本,「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故主張順應自然,以自然為極。自然之意在萬物而言,即是無為自化、不加干涉,去智求明,復歸於樸。故順應自然之理即是率天然之性,絕人為之分,述而不作,和而不唱,不造不始,不設不施。

  老子認為人之生命應體悟自然常道,人要自退一步以凝斂其心知於自己,以觀物勢之轉,自居於虛靜柔弱以法地;進而以寬容之心,對天下人利而不害,以法天,以慈孩民;以知有此為天地萬物始母之道,而法道,以成其上德與玄德(見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原道篇)。故老子的生命態度在追求「與道同大」的生命精神之發揚。莊子承續老子之道,在生命之超越經驗中,著重氣的流通,「通天下一氣耳,故聖人貴一」,此天地一氣即是人之生命所秉,人能涵養守氣,則可與萬物相通,並在宇宙中逍遙自在;人能以氣與天地之氣相合,即達「上與造物者遊,而下與外死生無終始者為友。」此一生命境界之超越,即是達到「真人、至人」的最高精神生命階層。

  老莊思想對於生命的理解,肯定人類可以透過自身心靈意識的修養,達到「與道合體」的內在超越之境;人類要達到此一境界必須透過生命之修養與鍛煉,其下手工夫主要有(一)素樸寡欲、(二)自然主靜、(三)堅守三寶、(四)養氣合德、(五)坐忘心齋等。道家此一生命修煉工夫為後期丹道家發揚光大,不僅修持注重修人道以合天道,修人德以合天德,修人心以合天心,修我命以合天命,更重要者強調改造自我生命,創造無限力量,此即是「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生命精神。

  師尊一生「修道、行道、創教、弘教」,皆以生命之自我修煉為本,其教導弟子之法門「法華上乘直修昊天虛無大道自然無為心法」,更是超修了傳統道家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的兩個階段,直修煉神還虛的功夫,透過一己真陽之炁的修持,以接天地真陽之炁(配合默運祖炁),而自然達到「天人合一」之境。此一自然無為之法乃是宇宙中最奧妙之修持法則,胥賴同奮持志鍛煉奮鬥。師尊除提示修道心法:「清心寡欲」、「無人無我」之外,更諄諄告誡吾人「不為自己打算,不求個人福報」的修道精神,修道不是自修自了,祈求現世福報,而是要救世救人,為世界人類打算,要有犧牲自己、奉獻給 上帝之精神,為完成挽救三期浩劫的使命而努力奮鬥。

  四、效法師尊為弘揚真道戮力不懈

  師尊體道、悟道、修道與證道,一生歲月均秉持儒道會通之生命精神,力行「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道」,綜觀其九十五年的生命歷程,可以劃分四階段:

 (一)一九0一─一九三0年:此乃師尊出生、成長、求學、就業的入世階段。

 (二)一九三0─一九四七年:此乃師尊皈師、修道、毀家、紓難的出世階段。

 (三)一九四八─一九七八年:此乃師尊來台、辦報、工作、修煉的出世準備階段。

 (四)一九七八─一九九四年:此乃師尊創教、弘教、救世、救劫的出世證道階段。

  師尊一生以儒家的入世仁愛精神為己任,而以救世救劫的奮鬥使命目標為生命方向,持志奮鬥不息;他老人家更以道家的出世自然無我之精神為心法,內煉生命力量,創造宇宙妙法,為現世修行者寫下真修實煉的典範。

  師尊以其個人有限生命,透過不斷的修持鍛煉,秉持救世救劫的慈悲精神,不斷的培功立德,終能與宇宙無限生命合一,而與 上帝共始終。此一生命歷程的表現與經驗,實應為今日吾輩認真學習與效法。吾人要以師尊的生命精神與生命修持經驗,作為標竿與典範,時時自勉自強,以發揚其偉大精神,並為弘揚 上帝的真道而戮力不懈。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