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春訪道,共享清心—參訪無生道場一日記

乘春訪道,共享清心—參訪無生道場一日記

首頁 » 天帝教教訊第170期 » 乘春訪道,共享清心—參訪無生道場一日記

中華天帝教總會 詹敏悅  1998-03-25 10:55

天人間的配合,成就了兩個宗教交流的好因緣。

  中華天帝教總會理事長維生首席在理監事會議席上,曾揭櫫總會的定位及功能為整個天帝教對外的窗口,負責與其他宗教聯繫、交流、合作與對話,根據此一原則,總會在今年與台北市掌院相結合,為專兼職同奮設計了一個「自強活動」,參訪一向與本教建立起良好關係的靈鷲山無生道場,並與當家主持心道法師一席談。

  近日來台北霪雨連綿多日,出發前一日的氣象預報中又有暴雨將至,大家對三月四日的訪道行真是「又期待又怕受傷害」,沒想到當天從一大早就風和日麗,雖有同奮臨時抽腳,但也浩浩蕩蕩組成十七人的隊伍,靈鷲山台北辦事處亦週到的請了林育安師姊到台北市掌院來帶路上山。

  靈鷲山在宜蘭貢寮鄉山上,依山面海,山本無奇,因人而秀,據聞,當初心道法師會選擇此地為靈修之所,就是因為此山遠望如一鷲隼棲息,故取名靈鷲山,亦以此紀念佛陀當年於靈鷲山上說道弘法。

 ●與心道法師(中)一席座談,更增進了兩個宗教間的了解。/蕭光好攝。

  在顯月、廣果、法幢師的導覽下,我們遊覽後山的大殿、祖師殿,並在大殿中點燃七盞祈求國家安定、世界和平的長明燈。山上的建築與一般佛寺道觀不同,它不是一幢幢宏偉飛簷造型,由於心道法師尊重自然,保護自然,所以依山之勢,一棟棟平頂木屋、瓦房參差錯落,於巨石、林木之間,就構成師父們潛修弘法的道場。在面對太平洋的山路上,知客師介紹白玉臥佛、金身觀世音菩薩及由緬甸信眾所認捐的舍利塔。同奮對舍利塔的好奇及興趣極高,師父一路解說,每一個舍利塔中皆珍藏佛陀的舍利子、心道法師的部份髮絲,及一套經藏,舍利子顏色不一,有白、有粉紅,而且會滋生,這是極高修行者才有的現象,最後由師父帶領來訪者繞塔,繞塔在佛教修行中是很莊重、嚴肅的功課,具有與佛菩薩親近,可啟蒙智慧的意義,對同奮而言,這也是參訪其他道場的一大收穫。

  宗教交流的方式與目的應不侷限於參觀、遊覽等,能進一步瞭解對方的教義及修行方法等,才是彼此尊重、互容的基礎,所以總會主動要求參與道場的日常誦經課程,在法師示範「三問訊」禮之後,同奮收攝心神,一遍又一遍地在法器引導下,虔誦「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心經是無生道場修行中非常重要一部經典,有同奮誦出一身汗,有人啜泣,似各有所得。

  中午時分,在前往膳堂的途中,法幢師指山壁間一小洞說:「這是師父閉關的地方。」山洞是由一大塊山石鑿出來的,從一扇小門與一上了鐵條的小窗觀之,洞內黝黑狹小,對於一般人而言,閉塞感立刻湧現,心道法師卻於此閉關兩年整,其間只吃甘露水,外加少許的動功鍛鍊,對凡人的體能而言,這種極限不可思議,而對修行人來說,他的苦修毅力令人欽服。

  中餐是用心調理出的果蔬原味,在在顯出主人的熱誠。餐後被引導至雅靜大廳,心道法師身披深紅色袈裟在披黃緞的高椅上一坐下,即口誦廿字真言,即刻散發一股親和力,他親切而笑容可掬地與大家閒聊,光思開導師權充兩方的介紹及主持人,在雙向交流中,大家了解了法師的修道過程:歷經戰亂,看不盡生死流離,於是決定十五歲出家,更認真去面對思考人生意義,並決意在墳場打坐,逼迫自己與腐屍、白骨及野獸為伍,勘透天地間一切虛無,從初期被無形的鬼眾干擾,直到化阻力為助力,如此七年而悟道。

  心道法師認為,唯有陰安陽泰、宗教大同才能世界和平,因而相當推崇天帝教的三奮與三同,對天帝教仍可信仰原來宗教的寬大包容心胸也頗表認同,更願與天帝教以及其他宗教共同為世界和平而努力,而這也是無生道場創建「世界宗教博物館」之芻議。

  一場座談,賓主盡歡,許多同奮表示若有緣期待再來,並與師父們共同參禪,好好在清淨地修習一番。臨行前心道法師親率師父們踱過山徑到停車處,雙方頻頻揮手致意,在山與海之間盤旋而歸,沒想到一到山下,氣象所說的寒風暴雨竟迎面而來,讓人不得不感激天人間的配合,成就了兩個宗教間交流的好因緣。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