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學術辯難精神 光大天人實學大道

以學術辯難精神 光大天人實學大道

首頁 » 天帝教教訊第182期 » 以學術辯難精神 光大天人實學大道

 1999-04-01 10:15

—於二月五日在八十七學年度兩院畢業典禮講話

 

談嶽麓書院推動宋代理學風潮給予我們的啟示

  首先恭喜光呼同奮、敏貞同奮獲得天人修道學院第一次頒授的「真修傳道使者」榮銜,同時恭喜敏珍同奮、敏樞同奮、緒點同奮獲得天人研究學院八十七年各研究所所頒授的學位。你們五位同奮都有卓越的研究、修持的成果,可以說實至名歸。

  在湖南長沙嶽麓山下有一所一千年以上歷史的書院—嶽麓書院,建於北宋,它應該是世界上最具有歷史的高等學府,有許多位在中國歷史文化上極重要的學人,如朱熹、張栻、王陽明、王船山、魏源、左宗棠、曾國藩等都曾經在這個書院中講課、學習,所以在書院正門驕傲地掛著一幅對聯:「惟楚有才,於斯為盛。」成為中國人文薈萃之地。

  嶽麓書院最高的負責人稱為「山長」,頗具野趣,但山長無論在道德學問上、管理能力上、社會聲望上,都是非常傑出的學人。有嶽麓書院記事:「山長道尊望高,諸生百餘人列屋而居,書聲徹戶,皋比之坐,問難無虛日。」可見這書院之盛況。

  南宋,嶽麓書院山長張栻(宋理學學人,與朱熹、呂學謙並稱東南三賢,宋元學案稱其:「為人坦蕩,表裡洞然,詣理既精,信道又篤。」)當時大儒朱熹特地由福建崇安,不遠千里到嶽麓書院訪問,曾在書院進行了中國文化史上極為著名的「朱張會講」,這種「會講」,即是他們兩人分別就自己學術研究領域與心得,從各個不同角度進行探討、辯論,學生也可以參與提出正反意見,他們倆針鋒相對、各不相讓,既推動了學術,又推動了教學,帶動起一個嶄新的宋代理學的風潮。當時朱熹三十七歲,張栻祇有三十四歲,根據記錄,有時連續論爭三天三夜都無法取得一致見解,兩人越來越佩服對方,都覺得對方啟發了自己。宋史記述張栻:「既見朱熹,相與博約,又大進焉。」而朱熹自己則說:「張栻的見解『卓然不可及,從遊之久,反覆開益為多』。」當時聽講者人滿為患,甚至聽講的人騎來的馬把書院前邊的池水都飲乾了。

  我過去總覺得朱熹太道學氣,自從讀到「朱張會講」後,我覺得應該重新去了解朱熹夫子,朱熹夫子一生坎坷,受盡了各種磨難考驗,他曾經被人攻擊為不學無術、欺世盜名,甚至他所講的理學被人判為偽學,要處死他,並把追隨他的學生都列為偽學逆黨,多方拘捕他的學生、焚毀他的著作,二度被逐罷黜。他有一位得意的門生蔡元定,因為朱熹夫子的緣故,將被官府拘捕,朱熹夫子集合一百多位學生為他送行,許多學生當場痛哭,但蔡元定從容鎮定地說:「我要為老師的學說去殉道和受罪,是一樁光榮的事。」飯後,朱熹告訴蔡元定說:「我老了,今後不能再見了,也不能再送你了。今天我們住在一起好好談一談吧!」當天晚上兩個人一起通宵校訂了《參同契》。第二天蔡元定被捕,杖枷流放三千里,死於道州。一路仍念念不忘當晚他和老師校訂《參同契》的情景,就在蔡元定死後兩年,朱熹仍舊在政治迫害下講學不斷,他自述:「我越來越衰弱了,想到好多學生先我而去,真是痛心,我也將去了。」

  我介紹嶽麓書院,介紹朱熹夫子和他的學生門人,一面我有一份嚴肅的嚮往,正如辛棄疾在輓朱熹的感受:「所不朽者,垂萬世名。孰謂公死,凜凜猶生。」一邊我們感受到這是中華文化的傳承,從師生之間、從學術辯難之間,形成了中華文化代代相傳的精神,我深深有很大的震撼,我感覺到這是我們天人研究學院、天人修道學院應該走的方向。我們承擔天帝教天人實學的傳承,希望今天的五位畢業同奮,也不要忘了你們曾經在學習過程的投入,不要忘了對 上帝的承諾、對師尊的承諾,把宇宙真道的天人實學傳播到每個角落去,剛才各位同奮的感恩詞,是你們對師尊的感恩,也是你們的心願。我也要再一次講到:「畢業不是結束,而是另一個開始。」希望各位在鐳力阿道場的長期學習修持過程,承繼師尊的精神,為天帝教天人實學走出一條新的道路,後來居上,發揚光大天帝教天人實學。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