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哲學心靈系列講座 重建一個溫暖的家

宗教哲學心靈系列講座 重建一個溫暖的家

首頁 » 天帝教教訊第184期 » 宗教哲學心靈系列講座 重建一個溫暖的家

曾昭旭  1999-06-01 11:10

  天帝教重視入世,要在生活中修行,所以我從「家」來談。現代的家庭普遍都不夠溫暖,為什麼?因為現代的父母難為,有無力感,青少年不愛回家,為什麼家庭不溫暖?並非父母不愛兒女,而是父母無力維持一個溫暖的家,無方向,既不知道該怎麼愛,也不知道如何去愛。

謀生時代可以社會群力管教子女

  人生需求有二,一為生存謀生;二當飯吃飽了,就要求精神層面的滿足,人生價值、意義、自我實現的追求,謀生之時代昇級到自我實現的時代。

  在謀生時代,人類追求免於飢餓、免於恐懼之自由;因此個人的自由必須暫時擱置,個人需納入集體安全體制之中尋求謀生之道,並在體制中擔負起個人之責任,但前提是,社會支援系統須能供應眾人生活所需,體制運作靠的是權力政治的表現。在這種情形下,愛兒女比較容易,方向也很明確,父母的責任是拉拔小孩長大,人際關係亦較單純。因為這樣的社會是超穩定的結構,人生觀代代相似,無非是服從、守法、忠誠等他律的道德,父母只要將自己成長的經驗傳授給兒女,不須變動就很安全。所以當父母不難,父母僅須藉由社會群力來管教兒女,父母的經驗有其有效性,在君尊臣卑、父尊子卑、男尊女卑的環境下,服從勝於經驗的對錯,父母愛兒女就是多賺些錢,能提供較多的物質就是具體的愛的表現。因此,父母不難為,方向明確,力量具體,施恩與感恩皆很清楚明確。

現代父母需用愛來啟發孩子自覺

  如今環境不同,父母愛小孩難,物資不能代表愛,孩子不因物資充沛而覺得感激,而是求「純愛」,不通過物資或權力,不要「管制」或「安排」,而是沒有條件的愛。在這個自我實現為中心的時代,人對心靈有更高的需求,期能釋放生命的創造力。時代是多元、開放而民主的,人固然仍須在社會體制中謀生,工作賺錢;但生命有部分則須追求自我,塑造生命。要提升自由的空間,瞭解生命的精神,這就須依賴家庭生活中來完成。

  每個人氣質不同,有自己的路要走,可以有多元的發展機會。每個家庭是個獨立的領域,有其各自的方向與力量來推動其目標,所以父母必須有條件才能擔負其應盡的責任,才能做為稱職的時代父母。父母的責任不僅是養活兒女,而更須能啟發孩子的精神心靈層面。教養孩子的心靈心理能力,隨其成長而成長、成熟與自信,兒女成熟自信到能夠單飛而不掛念,才算是盡了父母教養之責。

  雖然生兒育女傳宗接代是要延續生命,但孩子的生命不屬於父母。一個成功的父母是要能教養出心靈上能夠自主自信獨立的孩子。兒女需要父母的尊重、純愛而非「管教」。養育孩子不是施恩而是基本義務,養育不算是親子間的聯繫,聯繫須靠「愛」,父母要有愛的能力,愛的能力作何用?愛是用來點燃孩子的心靈,教導孩子自覺,人格獨立才能有自信。「純愛」是要單純的陪孩子成長,自由無私的對孩子生命關懷,不是因害怕被指責而養育兒女;因重視傳統價值而教導孩子,真正的愛是自由的,既非壓力亦非誘惑或有目的。愛的付出就是目的,而以對方為主體,不是為「我」而付出,是為他而付出。對孩子從小就平等相待尊重,把孩子當成獨立的「人」來看,而非「寶貝」,因寶貝是物而非人。

夫妻雙修能讓家庭成為愛的泉源

  父母自身人格獨立才能不依賴子女,人格不獨立皆稱為弱者,父母無論是屬於強式的弱者或弱式的弱者,老了想依靠子女就會想指揮子女,要子女乖乖聽話,不敢放鬆,不願聽子女的意見,只因怕受傷。父母唯有自身做好人格修養才能作強者,也才有力量用愛點燃子女心靈的自覺,子女能感受到無條件的愛,才能有自信了解到不是因為他努力做好,或付出了代價才能得到完整的父母的愛,而是因為他本身而無條件的愛他。父母必須以這種純愛的光去照射子女,給予兒女這份純愛,孩子長大才能有健全的人格,容易相信人,容易相信別人的人才容易得到愛,因為他也懂得真正的愛,越對愛懷疑的人,雖越需要愛卻越不容易得到愛,一生很難得到幸福。所以,點燃孩子心靈這份愛的能力是很重要的,因為道義上的教導可以由老師來提供,法律的關係可以藉由訓導處或社會權力中得到認識,唯有感情是透過父母家庭中產生的,一份無私的感情,對孩子的支持關懷,是一個溫暖的家不可缺少的。

  現今父母難為是因為其自身缺乏愛的能力與經驗,愛衹能來自一個健康的身心,所以父母必須修行愛的課題,夫妻共同學習心靈自覺、人格塑造的能力,要懂得給愛而不是渴望被愛,讓家庭成為愛的能源的生產中心。因此父母必須是個修行者,夫妻間的基本關係是夫妻雙修,是道德精神上互相砥礪的道友,不是生存、利益、物欲的結合,父母有快樂的生命,孩子才有快樂的生活,才有和諧溫暖的家庭。

  (講於八十七年七月三日)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