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風雲‧傳教使者班

人物風雲‧傳教使者班

首頁 » 天帝教教訊第189期 » 人物風雲‧傳教使者班

蔡素佑‧蘇素膳  1999-11-01 11:40

誠懷觀道明道悟道—林緒式

修道就像藝術,是一種志業,也是生活方式的選擇。

  平時沈默不多言的林緒式同奮,是台東師院美術系副教授,也是本期傳教班班長,每週班會見他沈穩地主持各項班務報告及議題的討論。不論學員所提意見是否適當,他總是耐心聆聽學員充分完整地表達意見,時間上來不及討論的,也會於會後探詢其他學員的想法,並與幹部、輔導人員討論後,一一詳細答覆,閉關當中,儼然謙謙君子之姿,但他接受我們採訪時,卻是一開始就和我們開了幾個小玩笑;原來平日的他,跟朋友相處時是調皮風趣的。

  身為教師,基於對教育的熱忱,平日除學校教學外,在社教館開班教授初級繪畫,對台東地區美術教育頗有推廣之功。在教院亦積極辦理靜心書法班—以廿字人生守則為主題,利用文字學的闡釋,配合廿字真言故事,藉以宣弘人生守則的真諦。

  此次閉關的體驗,身心靈各方面的提昇,使他在出關後面對藝術、修持、教學、生活、家庭上,都有新的感觸與態度。

  「我每週寫一篇『學道藝術週記』,把畫畫與靜坐互相印證。把以往對藝術的體會與靜坐結合,讓我對過去在藝術上的想法、作法更加清楚,也更加肯定。」

  「畫畫歸結到最後還是要回到人的基點上,回到「心」、「誠」的問題上。以前知道畫畫有靈感神助—所謂神來之筆;但是如何去開發學養、修養、靈覺,還是要建立在持續的專注上,而且是沒有功利沒有目的的專一,一段時間以後自然會有靈感。」

  「以前讀到『天人合一』、『誠懷觀道』。學畫時老師講『空中妙有』,閉關中經由首席的闡道和靜坐的修持而有所體悟。」「沒有親身體驗真的很難契入」「天帝教的好處是有一個方法、步驟,有次序、階段;你只要一步步照著方法去做、去體會,門就會一扇一扇地打開。」

  此外,關於如何煉心忍性地修行,黃維道給首席的座右銘,給了他很深的感觸:「世路風霜是吾人煉心之境;世情冷暖是吾人忍性之地;世事顛倒是吾人修行之資。」他流利地誦念出口,並喜悅地聲稱,回去以後也要抄給學生。

  緒式對天帝教「正大光明」的精神也深深感動:「我當老師的人,書也讀很多,還是會有不好的念頭。以前不知道念頭的力量那麼大,這次經過五十五天的修持,心好像變得透明,可以攤開來,接受別人的檢驗。」

  在教學上,以前學生對他的感受是比較嚴格的老師;學生蹺課、不用功、有不如預期的表現,都會責備他們。

  「現在清楚這都是他們學習成長的一個階段。他們之所以會這樣是有原因、背景的,更需要去關心、瞭解和溝通。這次閉關當中體會到師尊和首席對同奮的態度是永不放棄;所以現在會以一種循循善誘的方式去帶他們,以美學的態度,慢慢去達到改變、化育的功效,『不信春風喚不回』。以後對學生的要求,只在是否盡心發揮實力,而非達到什麼成果。」

  訪談當中感受到緒式對修持上的一個很好的態度,就是實踐篤行:「修道就像藝術,是一種志業,也是生活方式的選擇;所以也要不斷追求進步,精益求精。我在畫畫的時候會想到師尊說,打一坐賺一坐。畫畫也是,畫一張有一張的進步。又因為是一種生活方式的選擇,所以會心甘情願。」

  「以前不喜歡做家事,要我掃地、洗碗會有排斥感。」但緒式此次在閉關生活的服勤當中,對生活即修行也有一份真實的體會:「有些人寫莊子好幾本,但生活一點也不莊子。修行沒有回到生活上來,都是空談。」

  對於照顧唐氏症孩子的辛勞,他也是懷著一貫的樂觀態度,認為正好有機會讓他接觸、重視到特殊兒童的教育,也成為他去探索宇宙奧祕的動力。現在身兼中華兒童基金會及牧心資源發展中心董事,並為家扶中心奉獻心力的他,「過去生活當中碰到的難題,正可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閉關當中心靈的休憩、淨化,所得到精神生命的提升是實實在在,「閉關中慢慢深入瞭解天帝教的精神,真的值得作為一生探索的目標。首席自身做為楷模,把天帝教的精神生活化、人性化。」他覺得找到人生的導師,點亮了心燈:「一個好的宗教真的能令我們更清楚自己的生命、感悟宇宙的奧祕。」

  台東初院因為目前同奮少,參與教院活動也不踴躍,人事一直無法確定下來。緒式自期出關後,盡心盡力協助教院把人事落實,並推廣靜坐引渡新進同奮,使教務工作真正推動起來。

悔悟誠切,百覺俱發—李光勁

回首前塵歷歷,過往一切榮辱盛衰的動心忍性,成為來日修持奮鬥的借鑑礎石。

  外表看來剛健正直的李光勁同奮,在日常生活的言談行止,以及在台上報告時語調的抑揚鏗鏘之間,流露著一股堅毅的氣質。同期學員裡卻少有人知,其背後原來是經歷了數年紅塵滾滾中人道奮戰的艱辛歲月。在重歸帝門,此次終於回返阿中順利閉成了關,內心的感觸,他道是:「筆墨難以形容,亦不是『感恩』二字可以涵蓋。」

  光勁憶述七十九年正宗靜坐結業後,即在台北市掌院歷任教務、道務、天人炁功各中心,及督教司等教職。第三期高教班,師尊批准他參訓,但未能如期閉關;至八十二年極院成立時,接任弘化院天人炁功組組長,第四期高教班師尊再度批準閉關,維生首席面談時對他笑言:「這次總跑不掉了吧!」難料人世多磨,光勁自述:「當時對天帝教的認識不夠深切,對奮鬥的體悟也不夠紮實,在接踵而來的家考、道考、磨考下,終於退離奮鬥行列外。一心想在事業上有成就,跑到大陸投資做生意。」「在離開教職之前,師尊召喚至跟前,於清虛妙境自然亭中約談了兩、三小時,並隱約暗示,但當時自己神昏智闇,無能體悟。最後師尊仍以關心及瞭解的心情,交囑我一切小心,並強調不可做違法之事。至今想起令人永難忘懷。」光勁感慨地表示,那時雖然很努力,但大陸投資變數極大,政策、法律、人心等問題,原以為自己的能力智慧可以克服,結果卻是敗北而歸,拖累了家人、親友及同奮。他更語重心長的說:「其間雖亦經驗許多人生及道場的歷練,但身心靈始終沒有落實感;更徹底了悟滾滾紅塵是場空。」

  然而—悔之既深,所悟亦真。摒除紛擾的塵世俗務,回歸鐳力阿清幽的環境中,於此間看待人間功名利祿、榮辱盛衰的虛妄不實,胸中格外清晰透徹。回首前塵歷歷,過往一切動心忍性的磨練,更成為來日修持奮鬥的礎石、借鑑。再經歷參勤、修勤、服勤的充實、提昇、洗鍊,百覺俱發,感悟誠切,亦非昔日所能思議:「煉心才是修行的根本」,「煉心首重省懺,要直至無相懺悔,方能消清三世業力。」而心猿意馬,難羈難拴,更當時時警醒自惕,不可縱逸怠忽,「過去心不起,未來心不生,起心動念之間皆是功課。」他更在省懺中感應:「真心省懺之時,真正引動了內心的靈覺意識,徹底了悟『正大光明』之真諦,也才體會到『罪業』所帶給內心的痛苦,明白『拔業脫苦』的真義。」而在每日虔誠敬肅的誦誥祈禱中,「由發自內心最虔誠敬畏的省懺之心」哀求 上帝赦免自身、自心、自性過往迷昧所造諸業,聽受此帶罪之身,為家人以迄天下眾生,一稱一叩 上帝聖號,聲聲慈心;而迴向時的願願悲憫、無私無我,光勁認為,切切實實可以達到轉業的功效。

  一旦了然過往生命的困頓磨難,光勁更加堅定「天命可畏,師命不可違」之信念,同時深刻體悟明瞭「天人實學」的真精神即在「入世苦行」,自性的圓滿,靈覺的提昇,都不是一蹴可幾,「以前修持過程中以為智慧開了,有了不同的境界,實則追求頓悟的境界是不實在的」,「以師尊的人生奮鬥過程為圭臬,為眾生服務奉獻,一步一腳印,從自身人生當中應證過來,才能累積功果熱準,不能浮誇亦不可好高騖遠。」再則閉關之中,天人往來親和的密切、頻繁,光勁更深刻感悟到有形無形之間,天人關係的真實不虛,「所謂抬頭三尺有神明,阿中的考核就是實證。人能不戰戰兢兢於天地之間好好奮鬥嗎?」

  五十五天無形有形無微不至的加持照顧、啟迪開示,加以躬身潛心真修實煉,光勁感銘於天恩、師恩:「促成這次閉關因緣,在無形是師尊的慈悲愛護,在有形是首席的恩澤,及家人的成全,今後唯有以信、願、行實際的行動與成果,來回報天恩、師恩,與首席的知遇之恩。」而在閉關過程中他也重新激發起憂患意識,對救劫的急迫性和使命感日益加深,奮鬥的意志日益奮發昂揚:「出關後自己的願力是組織弘教親和服務小組,推廣靜心靜坐課程於社會各階層,傳揚廿字人生守則,引渡有緣原人來教奮鬥。」他並相信:「以合於教約、教則的原則,在教院及民間義診,提昇天人炁功的服務品質,真正達到渡人渡心的目的。」最後必然可以達成「弘揚 天帝宇宙真道,破除怪、力、亂、神之混亂現象,為台灣的信仰迷思導引一線曙光。」

  (以上為蔡素佑執筆)

走過悲情,迎向朝陽—王靜灝

未來要協助與她有同樣遭遇的家庭走出陰霾,讓上帝教化進駐每個黯淡心田。

  身為坤道生活股股長的王靜灝同奮,的確名副其實,閉關五十五天的生活,她珍惜學勤、參勤、服勤中每一個過程,對同期學員也時時在生活中照顧、關心,雖然她是個年輕媽媽,卻有著超乎年齡,如同長青老者在走過大半人生之後,所深深體會到的感恩、知足、惜福之情。

  這樣的早熟,讓人心疼,看著她那時而認真、時而熱淚盈眶的眼睛,聽她娓娓道出「向自己奮鬥」、「向自然奮鬥」、「向天奮鬥」的心路歷程:作為一位腦性麻痺孩子的母親,比一般的媽媽要付出更多的心力。尤其是,當孩子的身心障礙不是來自於先天,而是發生於八個月大猶在襁褓、因醫師用藥不慎所引發時,那種椎心之痛,只有靜灝最清楚,醫學上對於腦性麻痺至今仍無有效的治療方式。惟有藉著持之以恆的物理治療以防止肌肉退化、萎縮,但至今,靜灝仍鍥而不捨地遍尋各種可能使孩子症狀減輕的秘方。

  十年來,一路跌跌撞撞地走來,她慢慢學習不再用孩子的殘缺來折磨自己的身、心,儘管在無法言語、行動、生活自理亦有困難的重度缺陷之下,但透過擁抱等肢體語言、眼神交會的訊息傳遞,她發現孩子軀殼下有著正常的靈魂,這種關係建構了比平常母子間更深厚的感情。放學之後的時間,她帶著孩子到公園、遊樂場、公共場所,增加對環境的剌激與敏感度,也讓一般的小朋友試著去接納孩子。

  但現實生活中,每歷經一個求學年齡的關卡,就是一次自信心打擊的開始,為了孩子、也為了自己,她進入帝教,在一聲聲的誦誥中,她放鬆了自己,打開了心扉,原諒了九年多前那位使他們家庭陷入愁雲慘霧的醫生,更包容了那些建議她選擇放棄孩子,甚至曾冷嘲熱諷他們是因為業障深重才導致孩子受苦的人們,她在廿字真言中選定「忠」、「恕」二字,實在是她辛苦走過一段悲情歲月以後,所尋找到重新出發的動力。

  對於孩子的未來,她選擇盡人事、聽天命,雖然未來的路還遙遠、漫長,但靜灝表情中流露的那份坦然與自信,我們看到了坤德的典範,同時也展現了「家為教本」的精神。

  五十五天阿中閉關之後,將是下山行道的開始,她謙虛地表示,她的願不大,只希望以自己的小愛與經驗,協助和她有同樣遭遇的家長與孩子走出陰霾,讓 上帝的教化進入他們心中,使他們能走過黯淡歲月,開展更廣闊的前景!

不求感應,深懷感恩—趙緒鐸

與肝癌對抗過程中,他從未向老天求過什麼,因為他覺得,有更多事情值得祈禱。

  今年初,歷輕一場危及生命的中期肝癌風波,使趙緒鐸同奮得以卸下編寫教科書以及高工科主任等重擔,來關內一切放下、放下一切,讓身心靈得到完全的恢復,並專心修道。

  談及那一段與病魔對抗的日子,他平靜地回憶:當初是因為感冒,同時覺得胃部極度不適而求診,而在意外機緣下,透過電腦斷層掃描發現肝臟部位出現六公分大的惡性腫瘤,而影響胃的正常蠕動,如果當時僅以胃鏡檢查,恐怕病情早已延誤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從乍聽報告後的驚惶失措到面對問題,並沒有太多的情緒反應與猶豫,而是將人道上所能做的醫療程序都積極進行之後,再談及其他,這也正符合光我講師講述天人炁功的施治原則:適合西醫療法的,就用西醫療法;適合天人炁功的,就用天人炁功。在治療的過程中,教院同奮熱心地提供健康食品,也為他作天人炁功,並配合首席指示,持續誦唸奮鬥真經及四十九本廿字真經,病情竟然逐漸康復。

  那時,他仍不忘時時到教院奮鬥,提及他與病魔抗爭時的心境及體會,他表示:從沒有想過要為自己的事情向 上帝祈求些什麼,要為社會、為天下祈求的實在太多了,該自己承擔的就應該自己承擔,況且,「在我的一生中,有此機緣進入帝門,遇到許多貴人,已值得我終生感激不盡了。」

  在整個採訪過程中,一面仔細感受緒鐸—美國工業技術碩士、彰化初院行政副宏教,雖擁有數個頭銜,卻看不到頭上那頂令人不可親近的光環,所具有的,反而是那第一眼所感受到的平易近人,或許是學術的研究精神養成他擅於理性思維,因此,在他的世界裡不講神通,不談感應,所抱持的,是對所經歷過的種種,深懷感恩。隱隱約約,在這樣一位奮鬥同奮的身上,我再度感受到帝教精神的展現。

  (以上為蘇素膳執筆)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