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一起努力享受春滿人間的新世紀
蔡光思 2000-09-01 12:15
—海峽兩岸「世紀之交的宗教與人類文明」學術研討會
由中華民國宗教哲學研究社每逢二年與中國大陸社會科學院宗教研究所共同主辦海峽兩岸「世紀之交的宗教與人類文明」學術研討會,於公元二000年八月一日至八月三日在北京舉行。宗哲社代表由理事長李子弋教授維生首席使者帶領台灣學者代表王邦雄、曾昭旭、巨克毅、李豐楙、宋光宇、鄭志明、劉阿榮等四十三人及大陸學者代表二十餘人參加了此次研討會。
以宗教來造就未來的世界
在會議開始時,首先由中華宗教哲學研究社理事長李子弋教授主持,李教授在向全體與會的學者專家代表問候時,特別說明海峽兩岸學術研討會在首任理事長李玉階老先生指示辦理以來,已經有十年的時間,也建立了十年堅固的友誼。而每到雙年就是在大陸擴大學術研討,單年則在台灣邀請大陸學者專家到台灣。主要的目的乃是通過學術文化交流,尤其是宗教文化的交流,以建立心靈深廣層次的共鳴,並期望持續發展下去,以宗教學術來造就未來的世界。李教授更強調宗教學術將來必須結合科學、哲學與實際的思考之基礎,更重要是在此世代交替的新世紀人類與文明,宗教更是人人必需的修養。因為在世代交替中其特質有:一、高科技爆發發展;二、資訊爆發發展;三、人的價值重新肯定。而在這種特性的趨勢下,必須發展宗教之寬恕、博愛、仁慈的普世精神,這也是中國仁心愛物的文化精神。李教授特別提出涵靜老人於公元一九九一年致鄧小平的信中說:「我是一個與世無爭的宗教徒和有神論者,但我關懷世界、關懷社會、關懷時代、關懷同胞。我認為當前人類最大的苦難根源,出自于『恨』,而沒有『愛』。」所以,二十一世紀的展望,宗教文化與人類文明文化息息相關,甚至有主導的趨勢。因此,未來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宗教與宗教之間的會通,都必須建立在寬恕、博愛、仁慈、尊重、包容的方向上,僅藉此機會提出供大家一起思考,通過激盪,也是在此次研討會上成就方向的指標。
「全球化」「多元化」時代特性得以凸顯
接著是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宗教研究所所長卓新平先生致歡迎詞,他說:「在走向新世紀、跨入新千年的這一歷史轉型時期,『全球化』和『多元化』的時代特性得以凸顯,宗教在文化對話、文化理解、文化溝通和文化融合中的意義亦更為突出。因此,在這一歷史時期和社會文化氛圍中,我們海峽兩岸的學者相聚北京,討論『世紀之交的宗教與人類文明』這一主題,認識並了解宗教在此轉型時期和開放社會中的存在、發展及作用,遂有著獨特的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
中國社科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張信先生亦回顧過去,並肯定現在地說:「綜合而言,會議的規模之大,內容之廣、水平之高、延續之久,在兩岸的宗教學術交流當中可以說無出其右。我們高度地評價這項合作,非常重視歷次研討會所取得的成果。同時,我們不能不想起當年曾大力推進此項活動的已故李玉階老先生,也要對李子弋教授克承李老先生遺志,堅持發展兩岸學術文化交流事業的做法表示由衷的讚賞和敬佩。」
分成三個小組進行分組研討
研討會由中國社科院宗教研究所副所長張新鷹教授主持。並將研討會依據宗教、宗教的未來發展、單一宗教之特性或專業性,分成三個小組進行分組研討。我方之中華宗教哲學研究社、中央大學哲學系、、中文系、中央研究院文哲研究所、歷史語言研究所、東海大學哲學系、南華大學通識學院、中央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台中技術學院、玄奘大學宗教研究所、文化大學歷史系、文化大學哲學系、東海大學、大葉大學共同科、中興大學歷史系、佛光大學人文社會學院生命學研究所、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等單位提出的二十篇論文,與中國大陸社會科學院宗教研究所、中國宗教學會、中國宗教研究中心、中國道教學院、內蒙古社會科學院等單位學者專家之二十一篇論文,相互宣讀與研討。
研討會並於八月三日,由三組中推選一位代表發言簡報,A組由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宋光宇教授發言;B組由南華大學通識學院院長鄭志明教授發言;C組則由中國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何光滬教授發言。最後,則由中央大學哲學系王邦雄教授、中央大學中文系曾昭旭教授、內蒙古社科院烏蘭蔡夫教授、中國宗教學會趙匡為教授,分別就研討會心得:海峽兩岸的學術交流、少數民族信仰的特性、二十一世紀宗教發展的趨勢、中國傳統文化中愛的教育與傳承等作分享報告,圓滿了世紀之交的海峽兩岸之宗教與人類文明的研討會。
因應二十一世紀的問題、機遇、挑戰
圓滿閉幕會則由曹中建教授主持。首先由巨教授特別以中華宗教研究社的身份感謝會議之場地、議程、程序等之安排。對於研討會中之論文,將在宗教哲學社出版的「宗教哲學季刊」分期刊出,也歡迎全體學者專家繼續投稿,海峽兩岸通過學術交流、刊物交流,與實際研討會的舉行,使思想和諧,宗教會通。總之,此次之會議非常成功,感謝所有工作與參與的人員。戴康生博士也以其連續五次主持與參加的感言報告,他說,每次的研討會,領域更為寬闊,從傳統宗教文化,到新興宗教及少數民族宗教,都已提出研討,而從方法上也更深入宗教之本質、理性、非理性、新興宗教信仰、科學驗證、傳統傳承等等,但仍然還有很多值得研討的問題存在。同時,在研討對象也有很大的變化,女性學者、年青學者特別多,是一件值得慶幸的事。希望二十一世紀海峽兩岸持續合作,更加強學術研討會。二十一世紀的問題、機遇、挑戰,希望在通過民間之交流,尤其是宗教學術研究,對兩岸和平有更大的貢獻。
二十一世紀的宗教必須關懷人間生命的文明發展
接著,中華宗教哲學研究社李子弋教授說:「此次有老朋友、新朋友共同相聚北京是一件令人高興的事,最重要的是海峽兩岸相聚中的學者專家對宗教哲學有共同關懷與交會之處。從各組的報告與教授們的分享中,可以肯定此次研討會的圓滿與成功。」又說:「此次研討範圍跨出了大步,研究領域擴大,內容亦更深入。參與人員更年輕化是很可喜的事。」李教授更由二十世紀中,由於人類科技忽略了人文、物慾腐蝕人心、宗教背棄了人間之過程中,二十一世紀的宗教,必須建構在:一、宇宙的生命,二、生死觀念,三、關懷人間的生命的文明發展。因此,他說:「天帝教在二十一世紀乃在發揮關心人、解決人、服務人的大愛精神上,其下手功夫乃為:一、以除殘止暴為核心思想,二、家為教本、三、宗教信仰的依賴性提高,四、服務的宗教,五、春回大地的世紀。因此,儘管世紀交替,天地變化,大家一起努力並享受二十一世紀春滿人間的新世紀。
中國社科院宗教研究所吳元貴教授參加各種會議的過程中,體會宗教學術交流的研討會的心靈感應、彼此之間真摯的情感是最可貴的。亦期待薪火相傳,舊人提攜新人,才能一代傳一代,以利繼承傳統。
最後,大家一起在感謝中圓滿了此次海峽兩岸以「世紀之友的宗教與人類文明」為主題的學術研討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