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版〉太上感應篇導讀(十)性心最真
小太陽 2000-12-01 11:35
施與他人恩惠,希望回報,表示仍有貪心;給了他人財物又後悔,則是吝嗇之心猶在。人生在世,唯有性心最真,我們在捐贈或救濟貧困的當下,和子體內即已射出和善、慈悲的情緒,但一有徘徊、猶豫或狂亂的思潮,此時和子的陽電質一變而為陰電子,若行善事常起回報之心、追悔之意,則和子屢經陰電子化合,乃成習慣,未來善念反而不易生起,不但無功,反而有過,與其如此,還不如不佈施。
師尊曾說:「最上乘的佈施在行善不為人知,……有目的幫助人家,不是真正行善,你無條件幫助別人,不求他人回報,這才是『種德』。」施恩於人時,當「道法自然」,效法雨水滋潤大地一樣,毫無求報之心。如果施與他人恩惠時,心中念念不忘,口中還一提再提,深恐他人忘記自己的「大恩大德」,這種施恩,只是為了表現自己的「慈悲」或「德性」才做的,完全是私心作祟,根本談不上任何功德。在世風日薄的現今社會,少有知恩、報恩、感恩的人,但是我們仍然要「為自己打算」,不管是否有回報,只認定自己該做的事,直直地往前認真做去,如此無念亦無著,和子體內的「慈悲、和善、真愛、仁德」的特性,才會毫無阻礙的發揚光大起來。
在與人不追悔的部分,師尊也說:「幫助對方以後不要後悔,表示你是真心救濟他人急難。」原理與前是相同的,君子光明磊落,胸無芥蒂,與人財物時,當如逝水歸海,活潑圓融,毫無追悔之意。施與出於自然,便合聖賢慈心,施與極慷慨,便屬豪傑義氣,能以這樣的原則持續做下去,則內在心性必然愈覺廣大圓滿,返本還原,回復活潑潑的赤子之心。
天的賞善,全在心源上分優劣,心有追悔,便表示心源未清,所與縱然是小惠,也可以由小見大。書經上說:「不衿細行,終累大德。」只有重義輕利的人,心源自清,君子存心,惟以利人為主,利人不在大,千萬不要因為善小而不為,只要有益於人,便安然自得,無愧於心,終究能夠積累自我厚德,能保持和子的清輕活潑,一旦大限來到,脫離笨重軀殼的那日,便能不受自然律的宰制,或依願力繼續修持,或突破旋和系,上達高層的天界,豈不自在逍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