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幸福人道 才有圓滿天道

有幸福人道 才有圓滿天道

首頁 » 天帝教教訊第213期 » 有幸福人道 才有圓滿天道

維生首席  2001-11-01 10:55

一個擁有親情、擁有愛情、擁有友情、擁有人情的人,
必然是最富有、最幸福的人。
我沒有辦法描述母親對父親生死相許、無悔無憾的堅決貞心;
我從來沒有體會祖母與父親兩代間生命同體、畏敬為順的母子骨肉深情,
規範以慎獨謹行之勤,戒勉以涵養省察之教的母教深義,
對父親一生一世有如許深遠影響。
在這坤元日,我要向兩位偉大的母親,
燃起心燈、心香,致上至誠全心的頂禮。

6/22 第十九天

晴,入夜雨,說有颱風

凡能造福人類的 必能造禍人類

未來行劫的兩大關鍵,一為美國的「新軍事革命」;一為中共的「超限戰」。從時代發展進步的觀念來看,應該是:有什麼樣的「武器」,就會出現什麼樣的「戰爭」;有什麼樣的「人欲」,就會造成什麼樣的「劫運」。

 

懷念起那一代創造台灣奇蹟,操危慮深,匡世濟時,帶領經濟起飛的凋零老成。

  入夜,低回黃庭,繞廊徘徊,因為,午前午後,以「台灣往何處去?」為開導師們談談過去,說說現在,想想未來。雖然冷靜客觀,事後五內翻騰,無限感喟,萬端思緒。

  五十餘年來,我與台灣一起成長,同步走過困屯甘苦的日子。如今,依舊落拓青衫,不求聞達。談起過去,思想起那一代創造台灣奇蹟,帶領經濟起飛的凋零老成。細數當年風流人物,不禁黯然。我懷念:尹仲容、葉公超、俞大維、蔣夢麟、嚴家淦、孫運璿、任顯群、王蓬、謝東閔、高玉樹、李連春、章錫綬、以及最近逝世的李國鼎,甚至備受爭議的蔣彥士等這一些中興名臣。

  這些我所熟悉的菁英,大都飽受儒家文化薰陶,且接受西方教育洗禮,他們以孤臣孽子之心,操危慮深,匡世濟時。他們耿介、正派、有擔當、有器識、敢為敢守,知進知止。赤手空拳、腳踏實地、蓄力創勢,旋乾轉坤。才有今天富裕與繁榮。

  父親曾經說:「蔣中正先生對不起大陸同胞,但,他對得起台灣人民。」兩位蔣總統五十年在台灣勵精圖治,經之營之,建設現代化國家,大有中興氣象。我還記得十大建設時,第一次馳騁在自己修築的高速公路的豪情,這段兩代人共享的記憶與情感。可惜兩位蔣先生殘照餘暉,未竟事功。

  他們,以半個世紀的時間,在台灣建設了一個富裕國家,卻不是現代國家。

  我們,有進步國家的所得水準,卻享受著落後國家的生活品質。

  我們,有充分的現代知識教育,卻沒有現代人文的素養。

  我們,有現代社會生活的享受,卻建立不起現代化社會必須有的法治秩序。

  我們,有富裕繁榮的經濟,卻是一個富而不好禮、沒有群己倫理與道德規範。

  所以我們富而不強,我們的國家與人民在國際社會上受不到尊重,得不到尊敬,認為我們是可欺可騙的「凱子」,是可厭可鄙的暴發戶。

  「革新」比「革命」難,守成比創業更難,做為一個現代的改革和守成者,需要具備:

  一、有勇氣承擔改革所帶來的後果,且有魄力破除一切改革所面對的障礙。

  二、有現代知識,有獨立自主思考的能力。

  三、有開放恢宏的胸襟,有接納建言的雅量。

  四、要懂得漸進迂迴的方法,更要有堅此百忍的毅力。

當前轉型的關鍵時刻,我們需要的是「爭千秋之志,不賭一時之氣」,以智慧沈穩照顧全局的政治家。

  當前台灣正面臨政治、經濟結構改造、革新、脫胎換骨的轉型關鍵時刻,我們需要一位有高瞻遠見、果敢承擔、忍辱負重、沈穩勤奮的領導人,帶動台灣再出發,跨過廿一世紀危機挑戰的門檻。

  綜觀今天我所熟悉的檯面上政治人物,他們各有聰明與智慧,各有歷練與能力,他們懂得「愛拼才會贏」傻幹實幹,不具有「爭千秋之志,不賭一時之氣」的堅此百忍的韌性。他們各有優點、缺點,是聰明幹練見風使舵的「能臣」,不是以智慧沉穩照顧全局的政治家。

  季辛吉根據他長期觀察、研究中國的經驗,有如斯評論:「中國,能以最節制、最強韌的精神和方法,來處理外來的挑戰與危機,且以忍耐為武器,以時間作支柱,渡過了五千年動盪不安的歷史危機!」是的,八年抗戰如此,民國三十八年播遷來台灣如此,美國圍堵孤立大陸時如此,金門炮戰時如此,中美斷交時如此。能前瞻遠見,必能沉穩地知變、馭變、苦撐待變。

  台灣今日之存在,操諸在我,非成諸於人。預見新世紀存在的條件,仍為經濟實力。

  未來決定一個國家的存在,不是地大、人多、有導彈、有航空母艦,而是有經濟實力。過去如此,現在如此,未來如此。如果經濟垮了,我們將一無所有。當政者要有這樣警惕,民間亦應以此為警惕,我們不可以再自滿於過去,糊塗於現在,要有憂患意識,力排萬艱,停止內耗,提新國力。人民不可再玩「金錢遊戲」,政府不可再搞「金權政治」。

  推動新的台灣改造建設:

  第一、要提升國民生活品質與現代人文的教養,將民主政治、敬異愛同的群己倫理,落實到生活中去。

  第二、讓經濟交還給那隻無形的手,決定於公平競爭的市場功能,減少政府干預。政府做好投資環境的長遠建設,少做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事情。

  第三、減少祖吃孫糧的社會福利,增加合理低利率的民生融資貸款,讓人民懂得節制資源,杜絕靡費,沒有白吃的午餐。做到真正的藏知於民、藏富於民。

美國新的霸權,將建立在全方位、重打擊、高速率的「新的軍事革命暴力」上。

  明天,我將為開導師們繼續解析未來「行劫」的兩大關鍵:

  第一、美國新的霸權將建立在「新的軍事革命暴力」上。可以預見將成為美國布希新政府的戰略,藉以維持新世紀美國的國際強勢與國家利益。

  新的軍事革命暴力,將是高科技性力量對決的毀滅戰爭。

  一、全方位:未來的戰爭是立體的,不再有第一線、第二線,前方和後方。是一種全方位、大縱深的戰爭,有資格打這種戰爭的仍然祇有美國、俄國與中國大陸。

  而且是講究第一擊就要澈底摧毀對方,絕對不能讓對手有防禦、還擊的能力。因此,將會是不宣而戰,不可能再出現以「空間換取時間」的以拖制變的機會。

  二、重打擊:未來的戰爭暴力,將會是高科技武器殘酷的打擊力,而且成本越打越高。要求一次解決、一擊打垮的成果。

  三、高速率:未來軍事暴力要求速戰速決,戰爭的時間越短越好,以不超過七天就結束。

  第二、中共所謂的「超限戰」。所謂「超限」就是超越所有人類認為與理解的有界限的事物,無論物質的、精神的、科學的、技術的、法律的、觀念的,以至於人類智能的。它在邏輯上涵蓋了「限度」、「極限」、「界限」、「時限」、「定律」、「禁忌」,甚至「不可以」、「不可能」、「絕對」等。

  對戰爭而言,是戰場與非戰爭的界限,武器與非武器的界限,軍人與非軍人的界限,國家與非國家的界限,甚至還包括了傳統與非傳統、科學與非科學、心理、倫理、宗教等。

  在思想上、觀念上的超限戰,就是要突破它、超越它。

  在行動上、行為上的超限戰,就是要突破和超越時間和空間的界限和傳統的界限。

超越戰是新的城市游擊戰,利用「最低的成本達到最高效益」的奇襲、突擊、機動的恐怖手段。

  主要的原則:就是通過超越,組合自己所掌握的全部戰爭資源。還要超越一切界限、限制,超越國家組合,超越領域組合,超越手段組合,超越層階組合,以贏得今天、明天的戰爭。

  超限戰另一個重要的戰略觀念,就是「尋找出」和「突穿透」對方最軟弱和最脆弱的一環,使對方崩潰、瓦解。

  如:最精密的武器,也是最脆弱的武器。

  最繁榮的都市,也是最脆弱的。

  最現代的地方,也是最脆弱的。(如電力系統、核能電廠)

  最現代人的心靈,也是最脆弱的。

  因此,打擊對方金融系統,引發金融危機,是看不到硝煙的另類戰爭,破壞資訊系統網路就可以瓦解對方大眾交通、交易、傳訊、傳播的系統,造成混亂。

  事實上,超限戰是現代版的「人民戰爭」,它是「無限戰爭」,它是「心臟革命」,它更是新的「城市游擊戰」。它的理論架構是立足在辯證邏輯上,它的行動綱領是建立在利用「最低的成本達到最高效益」的奇襲、突擊、機動的恐怖手段上。記得列寧說:「堡壘是由內部攻破的。」因為堡壘內部最脆弱,一如人的心臟,一如一個繁榮富裕的現代都市。

  根據美國的「新軍事革命」暴力與中共的「超限戰」,從時代發展進步的觀念上,應該是:有什麼樣的工具,會出現什麼樣的行動;有什麼樣的欲望,會出現什麼樣的時代,也就是有什麼樣的「武器」,會出現什麼樣的「戰爭」;有什麼樣的「人欲」,就會造成什麼樣的「劫運」。凡能造福人類的,必能造禍於人類。

  我要用孫子的話,告訴所有的開導師們:「軍爭為利,軍爭為危。」所以「明主慮之,良將修之,非利不動,非得不用,非危不戰。」「主不可以怒而興軍,將不可以慍而致戰。」「合於利而動,不合于利則止。怒可以復喜,慍可以復悅,亡國不可以復存,死者不可以復生。故明主慎之,良將警之。」

  未來的世界,未來的台灣,未來的天帝教,將會由一批二次大戰後出生的一代來處理國際事務、國家事務、帝教事務。以此慎為!以此警為!

 

6/23 第二十天

午後雨,夜清涼

恭敬記下兩位偉大女性的母愛婦德

父親有一位慈祥愷悌、遠見卓識的祖母支持他,又有一位相惜相偕、無怨無悔的母親匡助他,我相信,一個有傑出成就完美人格的男人,背後必定有深遠影響他的女人。

  又是艾草綠、黍粽香,人間近端午,明天,母親離開人間四年了。

  今下午全教坤院同奮,一如大年初二回娘家般,雲集在鐳力阿舉行第四屆坤院年會,明天清晨六時,在黃庭前追思母親。

  「今夜無風雨,我淚浩如雨,莫道如雨淚,年年雨端午。」這是民國八十六年以「誰說吾家六十年」追思母親遺愛,仿龔定庵哭母詩,以述「年年哭此時」。

我們祇看到父親毅然棄官歸隱華嶽的「放下」,看不到母親內心的掙扎與煎熬。

  媽,我好想妳,真的好想妳!尤其在整理妳的回憶錄,歷歷往事,湧上心頭。

  妳把犧牲奉獻甘之如飴,妳把困苦當作快樂,世間還有什麼事能夠難得到妳呢?看來母親纖纖弱弱、柔柔和和,任何困境逆境,她卻變得堅堅毅毅、穩穩健健,不皺眉頭,從容不迫,鎮定面對。

  母親留下許多慧智又雋永的居家、持家富有人生哲理的家訓。好像:「不要氣,祇要記」、「若要好,老做小」、「吃不窮,穿不窮,不求上進(或好吃懶做)一世窮」、「忤逆不天打,一代還一代」、「千金難買一願」。她靈活地適時、適事脫口而出,聽來既親切又警惕。

  最讓我感受深刻的是:「米缸裡常存兩碗子孫糧,家門口保留一盞夜歸燈。」母親曾經解釋過:窮家難當,但是再貧窮、再困難,永遠要為下一代著想,不可以讓孩子挨餓受苦,所以米缸裡要保存兩碗子孫的糧食,以備不時之需。第二句話,我有實際經驗。急景凋年,風雨冬夜,家門口那盞常明的夜歸燈,照亮了回家的路,望著那盞溫暖的燈,滿眶熱淚,滿懷感恩。

  記錄母親在「上華山」前、「下華山」前兩則我親身經歷的往事,才能體會到母親的辛酸與無奈、忍毅與穩定。

  一、上華山前的往事:應該是民國廿六年的五、六月,我當時是西安第一實驗小學複式班五年級十一歲學生。前一天的下午,我懇求母親星期天的午餐給我炖一碗乾蒸蛋(其實那是非常簡單的食譜,祇要兩枚雞蛋,加幾粒開陽,打勻後,不加水乾炖)。第二天午餐桌上,我滿心期望的乾蒸蛋卻成了水炖蛋,我大聲的抗議,且以拒吃午飯為行動。母親噙著眼淚,雙手緊捧著飯碗顫抖著,凝視著我說:「少爺!少爺!不要『作』了!(這個「作」字是母親常用語中一個意涵非常廣泛的用字。代表著搗亂、不安份、彆扭、不可理喻,甚至有自作孽的意義)」「以後,能有這樣安穩的飯吃,就好了!聽話。乖乖吃吧!」

  我堅決地以罷吃午飯抗議,下午二點鐘,母親親手捧了一小碗乾蒸蛋給我說:「來吧!把這碗蛋吃了。」我仍舊頑強地抗拒,母親說:「好了!媽錯了,來吃!乖!」乾蒸蛋風波才算結束。

  當天晚上,母親到我床邊,靠在枕邊撫著我的短髮,輕聲的告訴我說:「你是李家長子,我不能不先告訴你,你的父親要上華山去修道,我們全家也都要去,這是你父親做的決定,以後我們怎麼生活,我不曉得。你父親的辭呈已經遞出,他既然決定了,我一定要支持他,你要帶著三個弟弟支持我,更要聽你父親的話。」

  記得雙一二事件後,舉家經過山西運城,回到上海,安葬了祖母,再回西安。當時母親的親戚朋友都勸母親不要傻傻的回西安去吃苦了。母親說:「上山下海,我永遠跟著玉階─他!」雙親間,沒有綿綿蜜蜜的話,卻有終身廝守的神聖默契。

  我們祇看到父親毅然棄官歸隱華嶽的「放下」,看不到母親內心的掙扎和煎熬。我卻可以體會到母親雙手緊捧著飯碗,噙著眼淚所說的:「不要『作』了!」「以後,能有這樣安穩的飯吃,就好了!」幾許無奈?幾許掙扎?如斯「放下」!如斯堅毅!

沒有母親再苦再難甘之若飴的相隨相從,絕不可能有安貧樂道、敬畏天命的父親。

  二、下華山前的往事:民國三十四年春天,我陪伴母親最後回去大上方玉皇洞,整理留在大上方的事物,儘管都是一些破舊褪色的衣物,母親仍是仔細和珍惜地撫撫摩摩、摺摺疊疊,我則負責偕同留守大上方的李照陽,根據父親交代的原則處理所有的文物。首先要把父親留在大上方近千冊書籍歸類、登錄、典藏。經我與李照陽兩天工作,分成十五類,登錄為「華山大上方藏書」,封存典藏在玉皇洞西廂樓下的倉庫內。非常可惜經過大陸文革的破壞,民國七十八年我重登大上方,玉皇洞前一片廢墟,所存圖書蕩然無存。

  其次則整理父親在華山時期的讀書擷記。當年都是用毛筆擷錄在黃表紙上,然後用紙稔緊釘成冊,每冊厚厚地一如磚塊,約有三十餘冊。以及清虛玄壇「天人會談」二十餘冊的原始記錄,大部分均是旭如師以龍飛鳳舞行草,隨著天人會談的進度所留的實錄,尤其《新境界》教義的反覆辯證時,他不僅記錄了無形的答案,也記下了人間的問題與不同意見,彌足珍貴。我們都收裝在一個洋鐵箱內,窖藏在西廂屋側松下,五十餘年想已物化為塵土了,連那株如蓋蒼松亦已被伐歿。

  就在我們將要掩埋時,母親陡然喊停,匆匆回到東廂的屋內,從木櫃裡神秘地取出一隻精緻小巧的景泰藍鈿盒,從盒內謹慎地取出兩個粉紅色紙包,迅速地投進坑洞裡,然後詭異地笑了笑,如釋重負地說:「好了!沒有用了!」事後,母親告訴我那兩包內是極為劇毒的「紅砒」,是雙親共同的秘密。當年如果日軍渡河,潼關易守,雙親相約,由母親主廚準備一桌豐盛的最後晚餐,舉家殉國、殉道。

  我絕對相信,父親誠畏天命,信心不惑,在七七事變中日戰爭開啟前五天,遵天命上華山看守西北門戶。而且信心滿滿地吟唱著:「且坐山頭舵把穩,笑他不敢渡黃河!」以及「早奉天公賜合同,一方淨土留關中。」但父親還是有必死殉國殉道的決心,做出最後萬全的安排。

  然則我難以體會母親那份「生死契闊,與子相悅,執子之手,與子偕行。」相隨相從,視死如歸堅決的貞心。古詩有:「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來時各自飛。」母親那種比翼連理的悲情,現在想想,不知是母親情痴呢?還是圓熟?究竟是什麼力量?

  「上華山」到「下華山」兩則往事,我更能肯定,沒有母親堅毅、從容地面對現實,再苦再難,甘之若飴,無怨無悔的相隨相從,絕不可能有安貧樂道、敬畏天命的父親。

祖母莊嚴中有慈愛,天理中有人情,她老人家深究天人之學,對誠意、慎獨、清修、篤行有獨特卓見。

  連天來,為母親整理回憶錄「西北行道」部分,對母親「車禍」、「血崩」兩度性命交關的經歷,深為感動。尤對我的祖母劉太夫人鼓勵父親「西北行道」的母教,神馳不已。

  依據母親的追憶,父親接受宗主師命,派遣為陝、甘地區宏教導師後,他考慮到人道上須要突破三件大事:第一件事是母親能否同意前往西安?第二件事情是宋子文部長能否調他去西安工作?第三件事則是祖母能否支持他西北行道?

  首先碰壁果然是宋子文部長絕不同意父親離開財政部和他的左右,甚至指責父親「迷信」,幾乎形成僵局,未料十日後,宋氏奉調外交部,由時任實業部長孔祥熙繼任,孔氏慨然成全,調父親為財政部西北五省鹽務總視察,常駐西北,寧非天意?天命?

  急轉直下,父親就以「師命不可違」、「天命實可畏」的理由,兼取宋子文固執而調職,孔祥熙圓融的新任命,派他去西安的過程,證明了天命的可畏,用以說服母親。沒想到母親爽直地告訴父親:「凡是你可以去的地方,我一定也可以去,上山、下海,我跟定了你,絕不後悔。」母親當時說:「用不著給我說任何大道理,祇是,你要考慮怎樣告訴姆媽?」(雙親習慣用蘇州吳語發音「ㄇ ㄟˋ」稱呼祖母)父親頓時由欣喜轉感為難、遲疑。依母親清楚的記憶,父親再三商請母親代他委婉地勸說祖母,母親正色而斷然地說:「姆媽的性格你比我情楚,如此大事,最好你自己稟告才對!」

  父親早孤,與祖母相依為命,承顏至孝,以畏為順。父親在《明心哲學精華》跋文中就有如下記述:「先慈劉太夫人,皖中閨秀,隨侍外祖,宦遊京兆與大江南北,幼笄以庭教閫訓,潛讀家藏經史,深究天人之際,參悟慎獨之奧義。及歸先嚴,持家操作,固守『耕樂』之則,安貧樂道,常得布衣蔬食之樂,先嚴中道崩逝,先慈茹苦含辛,於掬育余兄弟五人之餘,乃皈依印光大師,長齋禮佛,窮究禪宗之不二法門,證三摩地,晉圓覺海。」

  父親自述母教:「余自省,當青年負笈滬濱就學時,先慈授予先嚴遺抄《太上感應篇》、《文昌帝君陰騭文》,即規範余以慎獨、謹行之勸,及長於晨昏請安之時,復不斷戒勉,嚴義利之辨,與『涵養』、『省察』之教,以藩籬馳騖飛揚之心。西行闡教之時,先慈庭訓以:『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地,正心誠意,養天地正氣』為誨銘。因之,余於廿六年歸隱華山時,自署為涵靜老人也。」

  我為長孫,自幼得祖母寵愛,繞膝承歡,陪侍聽經,伴食長齋,因此,在我印象中的祖母,莊嚴中有慈愛,天理中有人情。祖母本籍安徽太湖人,成長在北京,所以她蘇州話中有北京腔,她極懷念童年在北平的歲月。所以她的性格中既有南方水鄉的柔和,又有北地臙脂的豪爽。父親臉部輪廓神似祖母,性格尤似祖母。

  祖母經案上,放置一本《金剛經》,一部家傳的《劉子全書》。祖母家學淵源,承傳明代最後一位大儒劉宗周之心學。祖母對劉宗周的誠意、慎獨、清修、篤行有獨得之心得與卓見。祖母習作、經讀至勤,她寫得一筆靈飛經體的娟秀小楷,她習慣於隨閱讀、隨筆記,細擷在一本精緻的宣紙手卷上,《明心哲學精華》應該是祖母讀《劉子全書》、《宋明學案》的筆記,儘管經過惸聾道人天人親和轉折傳播,至少仍保存祖母「慎獨」之「涵養」、「省察」之教,「篤行」之「立志」、「力行」之勸的原始精神。祖母經常說:「無愧暗室」、「正大光明」、「規規矩矩做事,正正當當做人」、「對憂苦人勿樂,對悲戚人勿喜,對失意人勿驕,對盛氣人勿爭」。這些道理,都來自「劉子」的誠意、慎獨、篤行,母親每每當父親一意孤行時,就會以「如果姆媽知道,她一定會動氣」來規勸父親,就可知道父親以敬畏為孝順的常心與常行,這種種至今猶深烙在我心中。

父親以敬畏為孝順的常心與常行,晨昏定省;祖母督教甚嚴,對父親慎獨謹行影響深遠。

  一點不錯,父親自述:「當青年負笈滬濱就學時,先慈授予先嚴遺抄《太上感應篇》、《文昌帝君陰騭文》,即規範余以慎獨、謹行之勸。」就可以感受到祖母對父親督教之嚴格,尤其對父親求學、工作、生活在十里洋場,聲色貨利充滿物欲的大染缸裡,根據父親的追憶:十三歲到上海就讀民立中學時,你們的祖母就把祖父手抄的《太上感應篇》、《文昌帝君陰騭文》鄭重地交代給我說:這是你父親留給你的惟一精神遺產。繼而叮嚀說:你每天清晨要背誦兩行,當做是你父親耳提面命警惕你的話。祖母用心良苦的母教,父親果真做到,他說:「我跟你們的穀年大伯,同在民立中學讀書,每天清晨我倆一齊背誦英文單字,繼而我每天選讀抄本中兩句經文。才算完成了每天的早課。對我一生,敦學勵品、臨事應世有極大的關係。」

  至於父親自述:「於晨昏請安之時,復不斷戒勉,嚴義利之辨,與『涵養』、『省察』之教,以藩籬馳騖飛揚之心。」

  父親極得曾祖母的鍾愛,曾祖母有意送父親到日本去留學,父親因要盡孝祖母膝下而拒絕了。根據母親的追憶:當我們獨立居住在上海薩坡賽路時,父親堅持要迎養祖母,從蘇州遷居上海。祖母拒絕的理由是:「你是一個大忙人,早出晚歸,就住在一起也看不到你,何必搬到上海去呢?」父親承諾祖母:晨昏定省,並陪伴她去佛寺聽經。自此,父親每早上班前,一定到祖母臥室問早安、話家常,有時會陪伴祖母同進早餐。晚間,酬酢繁忙,深夜遲歸,父親仍然會悄悄走近床前探視祖母,祖母一定會揮著手埋怨地說:「每天弄得這樣晚,一身酒臭,走!走!」父親才訕訕退出。母親說:儘管早出晚歸,父親頗知潔身檢束。由此,可見祖母對父親的影響。

  父親皈依宗主,信仰了一個新興的宗教,祖母冷靜觀察了一個階段說:「你所信仰的二十個字是正大光明的道理,我放心。」後期,父親創辦了上海宗教哲學研究社,又參加宗主在山東會館的開導師百日閉關,影響了正常家庭生活,甚至母親也全心投入當時的精神治療(天人炁功),祖母尊重雙親的宗教信仰,她承擔起一部分家庭的管理工作。這段時間,也是我們三兄弟最接近祖母的時候,她會在父親書房督課我們。

  道魔相闡,父親百日閉關,正當盛暑,舉家生病,繼弟剛滿周歲,感染百日咳,高溫不退,長夜啼哭,下頷脫落。然則,父親堅持家人有疾病,不可上醫院,不准找中西醫,祇可以用精神治療施金針、服布丹。祖母非常不愉快,責備母親:「你們說接受精神治療原則,必須在中西醫不治時,為什麼孫子們發寒熱如此嚴重,不找俞松筠(我們的家庭醫師),玉階迷信糊塗,妳是母親,不可以也糊塗,害了孩子一輩子,你會追悔一輩子!」祖母就是這樣一位非常理性、非常人性、洞察人心、透澈人情的老人家。

祖母欣然鼓勵父親西北闡教,臨別贈言成為父親始終不渝,念茲在茲的終生圭臬。

  父親西北行道的大事,母親有信心祖母一定會支持,但必須父親親自向祖母老人家稟告。因為,祖母一貫鼓勵父親離開紙迷金醉、墮落享受的上海、南京,到樸實淳厚的北平、西安去。

  民國二十三年九月二日,父親奉財政部派任為西北陜甘晉寧青五省鹽務總視察,常駐在西安辦公。父親選了一個周末,提早回家陪祖母午餐,曲意承歡,殷懃侍奉。母親還親自為祖母潔治可口的素菜。根據母親的敘述:祖母皺了皺眉、莞爾地向坐在對面的父親說:「不對,你今天反常,你有什麼事要告訴我?」果然,知子莫若母!

  父親和盤托出,仔細陳述,並稟報了財政部的新任命。祖母放下筷箸,雙眼凝視父親,仔細聽取前後過程。有頃,祖母抒了一口氣,舉箸在父親座前的菜餚裡,挾了一方紅燒肉,放置在父親的飯碗裡,然後從腋下取出手絹,擦清了她的用箸,含笑地對父親說:「這是我最高興聽到的事,我所願也。沒有酒,敬你一塊肉,代表我同意!」雙親訝異祖母如斯支持、如斯決定。雙雙跪下向祖母叩謝。祖母攙起母親,對父親說:「你讓婉芬跟你吃苦、受罪,我才要謝謝她呢!」

  那年中秋正是祖母六十大壽,同時亦為熙年叔完婚兩大喜慶,一併完成。父親遂偕同林梅鶴、方玉麟、王梅忠三人,於二十三年十一月初,陰曆九月底離滬,經京滬鐵路轉津浦路、隴海路,長途跋涉,西行闡教。

  臨行叩辭,父親撫摸著祖母膝前,泣不成聲。祖母撫摸著父親的肩背說:「又不是生離死別。」竟是一語成讖。綜合雙親記憶,拚湊出祖母當年對父親的臨別贈言有:

  祖母首先鄭重地對父親說:「你永遠要記著,你父親留下的『耕樂』堂名。做大事,不一定要大官。立志,做聖賢事,立願,行菩薩道。知足不辱,惜福不殆,感恩不窮。」應該是祖母支持、鼓勵父親西行闡教的真精神與原始動機。

  祖母說:「養天地正氣,做人要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地,正大光明的做人。」這應該是父親一生所奉為圭臬,始終不渝,留在天帝教的教壇,念玆在玆的話語。

  祖母說:「長安為中國文化老根,多多接近讀書人,多多讀些好書,遇機入山靜修,致力於天人之學。」這應該是父親歸隱華山,完成天人實學研究最早推動的力量。

  祖母說:「安貧樂道,遠離聲色貨利。清心寡欲,矯正浮華虛驕。讀書養氣,做到善善不息。」「安貧樂道」、「清心寡欲」、「讀書養氣」是父親終生的座右銘。

  祖母說:「少高談闊論,多腳踏實地。」這句話成為雙親對李氏子孫的家訓。

  一個有傑出成就完美人格的男人,必定有個深遠影響他的女人。父親有一位慈祥愷悌、遠見卓識的祖母支持他;又有一位相惜相偕、無怨無悔的母親匡助他。有幸福的人道,才有圓滿的天道,信可徵也。

  一個擁有「親情」、擁有「愛情」、擁有「友情」、擁有「人情」的人,必然是最富有、最幸福的人。有記憶以來,雙親間沒有奔放的熱情,沒有纏綿的柔情,祇有兩人間相顧相欣的眼神,和相激相勵的語鋒。我可以為雙親寫下許多故事、許多詩篇,但,我沒有辦法描述母親對父親生死相許、無悔無憾的深情。

  常感動於父親對祖母有病未能侍床、圓寂未能在側,抱恨終天,風木悲懷的孝思。但,我從來沒有體會到兩代間生命同體、畏敬為順的母子骨肉深情,規範以慎獨謹行之勸,戒勉以涵養省察之教的母教深義,對父親一生一世有如許深遠影響。

  在這坤元日,我要恭敬地記下兩位偉大的母親,坤德典範,母教貽芳的母愛婦德。並向兩位偉大的母親,燃起心燈、心香,致上至誠全心的頂禮。

  今天上午,我為開導師們從大戰略、現代戰爭、未來國際形勢,解釋並分析了弓背理論、新軍事革命、超限戰、心臟戰爭與沒有硝煙的經濟暴力、與布希的新保守主義,總結昨天已討論的「台灣往何處去?」同時為下午石齊平光五同奮和施正權的專題報告做一些觀念性的啟導。

  第三期傳道、傳教班申請參與的同奮亦在下午個別面談,通過了一百三十人。忙碌了一天,入夜,我補做了悔過靜思功課,子刻一坐,神清氣爽。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