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界依憑

臨界依憑

首頁 » 天帝教教訊第239期 » 臨界依憑

王光我  2004-01-01 10:35

  天安太和道場是天上清涼聖境的人間基地,是陰陽同修、天人共振的「煉靈」道場,藉仙佛之加護,引導師之接轉,引導迷途眾生煉魂制魄、離惑解業、回歸大道,期能協和宇宙生態,三曹同步共振而生生不息。
  光我開導師曾任天安引導師達三年時間,之後轉調道務委員會,著力於飾終相關禮儀及事務之研究、彙整與推動。本篇乃累積其多年豐富臨床經驗,實證出來的「撫靈」理論、步驟與作業,也讓人深深感受到文內所結:
  撫靈不是救贖,是教育;是基於生命緣起的目的-「進化」所施行的導護。
  天帝教同奮的永恆任務即在推動宇宙生命的進化與回歸。

壹、解靈

  靈是一種覺識,以訊息種籽之方式依存於大空之中,投生之時,各以因緣果報,感於父母氣血交融之精神而流注盤聚,以此成就胎體,是為天魂。住胎期間受父母心思、情緒、氣血、營養、興趣、專長、音聲、生活習慣、人文環境等因素影響,形成人格發展特質,是為人魂。出胎時吸入周邊能量,開啟在世生命之旅,是為地魂。天地人三魂藉肉身感官與外界接觸,吸收經驗知識,匯入靈識種籽之中,並增生喜怒哀樂愛惡欲等情緒,集為七魄。

  世人不解魂魄之區分與作用,統稱為靈。凡有說靈者,通指魂與魄之同體共用。

  魂以神識為主,概稱神魂,有先天性。此生之神魂,披露累世覺識並消化當世之知見,復再積聚成為種性,離世之後,依此種性,執為自我,隨其果報,轉渡至他世。修行得力者,依其定力、功德、智慧之成就,昇華神魂,感應於天,十方三界隨份而往。

  魄以氣力為主,概稱魄氣,有後天性,由色身之觸染,累積習氣集聚而成;離體之後唯依所憶,輾轉當世,不能流渡他世。若不經轉化昇華,則與其它魄氣相互勾牽,彼此浸染,影響人心,嚴重時形成劫氣,造成劫難。

  魂魄依於軀體而共生,有互染性。肉身壞滅後,魂魄離體,或分或合,各有其前因與後果。

  修行有成,或具大功德者死後,神魂昇升之際,魄氣隨同轉化,與天地正氣和合相應,於三界十方成聖成神,依願而行,出脫輪迴,以究天命。

  修行未成,或功德不足者死後,神魂與魄氣各自分離,神魂歸於天,隨份而往,再行修煉或循業往生;魄氣則受限於地,輾轉流落,不得出離。

  流落之魄氣,或執於生前之田園,或守於殘存之骨骸,或徘徊於神主牌位,或眷戀於喜好之處所,或繫念於臨終之場景,或寄居於山溝野壑,或依恃於陰廟古厝。其有獲外力接引轉化者;有糾結成群以自固者;亦有受風雨、日光、夜氣之摧化者,日久離散,無力集結,最後隨散於大地,沾附塵土,汙染世間,成為生態環境之負荷。

  魂魄既有相依之性,流落之魄氣熾盛時,常能感應其離體之神魂,再來其周邊流連纏繞或隨感入胎。迨其出胎,復將其魄氣吸入體內,則業力纏結再度而起,業報相循無盡。

  魄氣強固不散時,復能依其執念,於所處之境地,起幻化之象,迷幻生人之覺受,或干擾視聽,蠱惑心念以生事故。

  大惡之人死後,以其神魂顛倒、魄氣錯亂之故,靈識不得昇華。若其神魂魄氣同淪惡境,吸吮地氣、旁附雜靈,則成為鬼魅魍魎,執於所處,作亂為患。

  天帝教同奮死後,神魂由無形接轉,依其修行所應之境地,進入應元體系修煉;魄氣經由人間各項法儀接引,進入天安太和道場,由無形運化,以淨、以養、以煉。

  修行人煉精、化氣、修神,旨在經由肉身、魄氣、神魂之修煉而捨俗登真。

  天帝教弘教救劫,旨在宣達解縛之法與修行之道。

貳、析夢

  生命的自我,來自靈識種籽之作用,透過思惟與知見,浸染五官覺能,以尋伺所欲,卻又依此而自我束縛。

  夢是神魂與魄氣交纏相映,投射靈識,引動種籽記憶所展現的景象。夢中的詭譎多變只是靈識與知見的流注與顯像。夢境之中,五官功能停歇,「我」的知見不起,魂魄的作用不通於五官覺知,沒有常見的「我」可為依憑,知見意識無法以「我」的認知向外張揚,沒有一個能夠對當下環境作主的「我」,對夢境不能隨緣應變,知見意識只有回注靈識,激盪其種籽深層記憶,而纏繞成夢。

  相同的夢境一再出現,因為它積存在深層意識之中,隨緣對境而起。夢境起時,不能自主、無法掌控,因為夢中的我不通於當下的五官覺受,與現世的我的存在不相應。

  白天的靈感與晚上的夢境來自同一作用,然而白天有五官功能與意識相應,能夠自我審查取捨,因此能思惟考量,事事作主;入夢之際,「我」的功能不起,對一切境,不能分辨認知,只有隨識反射。

  夢中不能自主,隨靈識種籽之反應流轉者,以業力未消,知見未解、積習未改之故。此境不能清明解離,臨命終時亦將如是,修行人視此為生死大患。

  解救臨終覺識錯亂之方法,與夢中自救之要領相同,須從養心修性入手。在生之時,以培養定力、成就功德、開發智慧為要。臨終之際猶有不足者,不能自救,須依接引成事。

參、臨終協助之必要

  有身之時,神魂與魄氣以肉身氣血流轉所生之熱能而相互依存;肉身遭逢傷害、驚嚇、昏絕、斷氣之時,氣血營衛失序、衰弱、錯亂、停滯,則魂魄與氣血之相應,或漸離或頓斷,而有病痛老死。

  修道有成者,培養無形靈識能量,提昇神魂、轉化魄氣,以應天合德,魂魄離體之後,無執無惑,清明自在,與聖道相應而登昇。

  未修凡夫之魂魄離體時,內有周身氣血凝滯、體溫散失、臟腑毀壞、脈道阻斷、細胞分解、神經短路;外有親人痛哭哀號,拍打急救,甚至冤親債主逼臨環視、趁勢索賠等困頓。當此之際,魂魄由肉身出離,直如陷身狂風暴雨、土石流注,復逢天崩地裂顛簸危傾之狀。及其魂魄離體,既無色身功能以肆應外境,復無熱血氣力以團固自保,六神不起,七情錯亂,不能思惟忖度,於當下事,渾然不知如何對應,只有隨業力牽引,倉皇流落。

  流蕩或執守於困境之魄氣,受環境所苦,不能解離時,常以殘存之心力向親人傳訊求解。但陰陽相隔,吾人於此無從領會,而不知救援,常使其魄氣日久生怨,間有趁機沾染生人,附其身息,以圖救援解困之事。生人之正氣不足,無法化解者,時有病痛困頓等事。

  是以之故,臨終救拔應予重視,庶免生死陰陽之憾。

肆、臨終徵兆

  一、神識不清,自言自語,語意不明,或說無人能知之語言。

  二、主動交代後事,敘說私密及牽掛之事。

  三、眼珠向上翻,舌根內陷,不能言語,或張口無聲。

  四、不飲、不食,強食即吐。

  五、臉部或腳部腫脹,迨其腫狀消失,則血液凝滯,心跳停止。

  六、出現幻聽、幻視、幻覺現象。

  七、耳垂及人中收縮內陷,有皺紋,紋深加重。

  八、病重者突然回神,能言語,甚至要求飲食。

  九、久臥床笫者,突然要求下床方便,便後回床即不省人事。

  十、呼吸失序,只吸不呼,或只呼不吸。

  十一、六神無主,表情驚懼或不捨,眼角垂淚。

伍、天帝教同奮臨終救渡之法

  一、家人及親友在旁誦唸廿字真言以安定其心智。

  二、由最親近之人,或具德望者,在耳邊細語,囑其以靜坐之心配合無形接引,安心進入靈界。

  三、祈甘露水,輕點其額頭、人中及耳垂,以安其靈識。

  四、棉花棒沾水,濕潤嘴唇及嘴角,使水氣滲入,協助靈識離體。

  五、以掌心在病人手掌虎口位置逆時針方向畫圓,默誦廿字真言,增強其魂魄之靈力,使能解脫肉體之束縛。

陸、初終注意事項

  一、亡者初終之時,外觸功能停止,但耳識猶在,宜在耳邊細聲交代,提醒安心回歸,切勿高聲吵雜或爭執,以防其散神或生嗔。

  二、依天人炁功之方式,在頭頂及心臟位置照金光,以行臨終接引,默請坤元輔教接轉,使之感應無形運化。

  三、維持遺體清潔,防止蚊蠅攀擾吮食。

  四、周身冷卻之後,魂魄才能完全離體,於此之前宜少搬動﹑少觸摸,勿急於入殮或冰存。

  五、助念勝於哭泣。

  六、與亡者有宿怨者切勿接近。

  七、向無形報備,祈請安撫接轉。

柒、對亡者講話要領

  一、說明其在世時的努力與奉獻,業經天上與人間的共同認定,鼓勵其進入靈界繼續修煉。

  二、提醒其人間的業緣已盡,請放下牽掛,以今生所修學配合無形教化去創造新生命。

  三、說明一切身後事及未了之心願將由子孫代為執行。請提起正念,勇敢向天奮鬥,早登蓮國,早晉大羅。

  四、表示人間將以功德法事,透過無形接轉,協助消業及精進。並遵其心願處理遺體,由無形調理照護,請其不必擔憂。

  五、誦「天人三寶」三遍,為其安定心神,指引歸路。

捌、臨終皈師的意義

  一、皈師是歸於運作大宇宙能量的本然境界,讓你從此找到了回家的方向,知道大法傳承的根源與回歸的方法,使你進入靈界之後,知所歸處,得所接引,不致因陌生而恐慌流離。

  二、天帝教是 上帝親傳的宗教,皈師天帝教等於同時承領了所有的宗教,在識田之中,埋下宗教大同的種籽。

  三、臨終皈師是無形對吾人在世生命的最後救拔,讓你的生命覺識與天帝教應元系統相應,魂魄離體之後可以循系回歸而昇華轉化。

  四、魂魄離體之後,沒有肉身的障礙,更能直接感受大法之薰陶,可為來世預舖修行之路。

  五、進入應元體系修煉,可以成為後世子孫在靈界的前導,修行有成之後,能自救更能救人。

玖、天安太和道場的撫靈作業

  天地人三曹併存,是宇宙平衡的自然法則。

  天安太和道場以淨化地曹性靈為主要任務,藉以協護眾靈回歸大道,協和宇宙生態,以使三曹同步共振而生生不息。

  師尊常稱本教同奮為原人,意謂個個皆有大道種性,惜以未具宇宙真理整體知見之故,滯外未歸,而亟須教化接轉。故設天安太和道場以「煉魂制魄」,用資消遣我執,淨化靈識,使眾生性靈回歸大道,於是而有撫靈之法。

  天安太和道場的撫靈作業由無形主持,引導師職司接轉。

  師尊(首任首席)於民國六十八創建本教之初,曾於宗主座前陳稟,帝教弘法以陽薦為主,不涉陰事。創教以來本教開導師神職皆以侍天應人為本務,陰超之事概由師母(坤元輔教)一人承擔。多年以來,教內同奮及其親屬歸空者,常以未能依本教人間法儀引渡為憾事,由是撫靈之需,漸次而起,天上人間遂有建立地曹道場之議。

  民國七十五年,宗主聖訓指示成立寶塔,以因應三曹之運化,帝教同奮正式展開地曹道場開拓之旅。

  民國八十年夏,師尊囑咐光我修習廿字氣功,簡單指示:來日必有大用,餘不復言。此一因緣成為日後奉派天安,接續撫靈方法,承轉無形運化之緣起。

  民國八十年十月,濟佛祖聖訓:「希望完成人間法輪道場,達到三曹一貫,安頓眾生眾靈的目標,以減輕首席(註:指首任首席)夫婦精氣神的無限損耗。」此一聖訓,為未來天安引導師神職的管道埋下先機。

  天帝教的神職體制從侍天應人的開導師系統,開展出撫靈渡陰的引導師管道,真實的緣起在於師尊面對宗主的承諾與對眾靈的悲憫兩相衝擊之下,適逢濟佛祖應機開示之後所做的宛轉抉擇。

  天安太和道場之主殿為「清涼殿」,師母證道次年,奉 上帝聖諭,派清涼聖母為殿主,文殊菩薩為總護法。

  「清涼」意指沒有熱惱,佛學中將之喻為「涅槃淨境」。

  佛門聖地之一的五臺山,本名叫做清涼山,山中有寺,名清涼寺。依據<華嚴經菩薩住處品>:「清涼山,從昔以來,諸菩薩眾於中止住,現有菩薩名文殊師利。」

  師母-坤元輔教首席承天智忠玄君降化人間之日期,即文殊師利菩薩聖誕之日。師尊在華山修道期間所寫的清虛集<清涼聖母贊>中,即有「文殊前身成正覺。濟祖靈光傳妙心。忠貞輔佐陰陽清。位證清涼功果滿」等描述,將師母的來處與願力,明白交代。

  天安太和道場是天上清涼聖境的人間基地,是應元組織運轉三曹的承轉機構,是陰陽同修、天人共振的「煉靈」道場。其作用在「煉魂制魄」,藉仙佛之加護,以引導迷途眾生離惑解業、回歸自性。

  天安太和道場設在人間,不是設在陰司地獄;稱其為地曹道場,是因為它負有煉化性靈、淨化地曹的使命。

  為因應地曹眾靈的教化,天安太和道場清涼殿的另一端設為「同濟殿」,以濟佛祖及地藏菩薩分任正副殿主,職司幽冥之濟渡。同濟殿的頂樓,為宗主殿,設光幕,以一炁宗主為殿主,統籌地曹運化。

  清涼殿與同濟殿在地曹道場兩端相互應化,承續本教道統任務,也開展救劫天命,以「你我同濟」之傳承,行「淨空地獄」之大願。

  同濟殿的三樓名「同濟堂」,為超薦、撫靈、追思、祭祀之場所。堂內供濟佛祖法座及廿字各主宰之木主,以為眾靈求超之明台。其旁有「養靈蓮座」乙座,爐內環香經年不斷,係光我於受任之初,呈奉無形同意,蒙維生首席加持,復於鐳力阿道場參機正殿加光五日之後,迎請安置,用為登臨天安境內眾靈留住之依憑。

  同濟殿二樓為「慈恩堂」,以地藏菩薩為堂主,分設「懷恩」、「功德」、「準提」等廳,用資安置等緣眾靈,作為修煉之處所。「準提」為清涼之意,語出廿字真經-「廿字主宰 自治聖道 準提眾生 教持常深」。

  對於眾生性靈之照護,旨在淨其心志、安其魂魄、轉化種識,進而提昇靈力,使能去執解縛,自救救人。綜觀坊間廟堂每月初一、十五為先靈誦經求超之舉,於性靈之鍛煉仍有不足。光我深知本教撫靈之作為,不應止於單向之攝拔,更在自力成就之鍛煉。由是之故,天安引導師必須日夜匪懈,配合仙佛對眾生之教化,以自身精氣神為營盤,接引無形加持,以轉介於養靈諸眾,期能隨順所需而行教化-定力不足者以靜坐鍛煉之,怨嗔心重者以廿字開導之,貢高我慢者以禮拜折服之,覺識不清者以誦經輔正之,凡此種種當非凡我一人所能全攬。爰經不斷祈禱,以身試法,終於第三次清涼勝會前七日,九十一年七月十五日天安超薦法會之際,體證要領、確定撫靈程序,茲後恭奉執行,於陰陽兩界皆獲無形法益。

拾、結語

  上帝對眾生只有教化,沒有懲罰。一切因果、一切流轉,都是對宇宙真道尚未體悟之前的鍛煉。

  撫靈不是救贖,是教育;是基於生命緣起的目的-「進化」所施行的導護。

  天帝教同奮的永恆任務即在推動宇宙生命的進化與回歸。
(撰於九十二年八月秋祭法會)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