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記名童子(三)
埔里天南堂╱施靜嚼 2004-08-01 11:35
體繼道裔―記一段小道袍的故事
我牽著身著道袍的孩兒的小手,步向光殿,
那一刻,仿若牽著孩子走向 上帝。
心中不自主地湧起一份莫名的感動……,
真誠地感謝上蒼,終於聽見我每日祈祝的聲音。
離開天安堂的日子,已近兩年半餘。除了天安堂祥和素樸的道情,始終留在我的心底。此外,尚有一襲小道袍留在埔里天南堂裏。
民國九十年夏天,我們一家三人搬回埔里。臨行前,「堂主」夫人靜倈同奮親手縫製了一件小道袍,送給吾兒(子銘)以為臨別贈禮。該時,年方五足歲的孩兒雖然常陪我來教院誦誥;但是,他多是自己一人在旁安靜地玩玩具,從不肯上光殿誦誥。
小道袍似一粒善良的種子,代表一種向天禮敬的精神與希望─我一直在靜靜等待、默默期待:期待孩子願意和我共同唱出皇誥的法音。在道袍室裡,小道袍緊鄰著我的道袍。更衣時,我常會忍不住向小道袍「默祝心願」,希望孩子不要辜負遠方靜倈阿姨,一針一線裁製衣裳的苦心。
春去秋來。
去年夏天,孩子即將入小學就讀。一日,孩子望著小道袍半响,突然主動要求上光殿誦誥。我按住心底雀躍的喜悅,一面為他講解光殿的禮儀;一面為他歛襟、更衣。我牽著身著藍布白襟道袍的孩兒的小手,步向光殿──那一刻,仿若牽著孩子走向 上帝。該日,我輪值為司儀。身為母親的我,站在司儀臺中,聽著孩子一聲一句的童音、望著那樸拙跪叩的身影(有時,還會不小心踩到道袍),心中不自主地湧起一份莫名的感動……──我真誠地感謝上蒼終於聽見我每日祈祝的聲音。
整個夏天,我們遂常與堂中坤道(三對母子)相約在午后誦誥。午后的陽光照在孩子的道袍上,也照在為生活奔波的母親臉上,以及,送完誥後旋即要奔回家中料理晚餐的坤道心底…。
小道袍是件法衣、一件衣裳,更是帝門精神的傳承。感謝天安堂,感謝靜倈同奮,感謝堂裏的所有同奮。期盼小道袍的法澤,能在更多孩童的心田裡,播植廿字的靈芽。(本文係天安堂堂慶十週年特刊徵稿)
(作者為牙醫師,目前為哲學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