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 可以攻錯

他山之石 可以攻錯

首頁 » 天帝教教訊第268期 » 他山之石 可以攻錯

文/宋靜貴 攝影/楊靜則  2006-06-01 10:50

第五期神培班宗教道場參訪記

在一門深入中觸類旁通
走訪各個宗教,用心學習,可以更了解自己之長與不足之處。唯有自身修持、行道功夫紮穩,才能識得他人特色,才能截長補短。「正己化人、自度度人」是所有正統宗教欲行之道,若欲走入宗教大同,我們須先接納其他宗教、肯定其他宗教,才能團結各個宗教力量,走入宗教大同之境!

  九十五年三月一日至三日,個人因在修道學院專職之便,隨同第五期神培班作為期三日之北部宗教道場參訪活動,第一天參訪法鼓山、靈鷲山道場;二日參訪清真寺、聖家堂、行天宮、一貫道道場;三日參觀世界宗教博物館。這幾日的行程,是由神培班第五期班長敏悅同奮負責安排、聯絡,因她任職帝教總會秘書長,常有主辦及協辦各個宗教聯誼的活動及機會,幾日的行程充實、緊湊,大夥兒皆感恩的說不虛此行!

法鼓山邁向現代化國際化
三大教育都是關懷教育

  第一日大夥兒在台北掌院集合後,便由光昊副院長、緒勵助教帶隊直驅位於台北縣金山鄉之法鼓山,車子逐漸遠離塵囂,駛入青山碧海之佛門聖地,從法鼓山向前展望,是金山鄉的平原,向遠望去,就是萬里鄉起伏的重巒,左右及後方都有隆起的山崗為屏障,佇立其間,恍如置身人間仙境!法鼓山的遊客不少,接駁車一趟又一趟的迎送,一下車,穿著整齊制服的接待人員便前趨迎接,我們亦在熱心、誠懇的導覽下,在此龐大、充滿唐風之樸實建築中穿梭一圈,在詳細的解說與豐富的展示中,我們感受到法鼓山旺盛的活動力與充滿前瞻之衝勁,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們朝著現代化、國際化邁進,其所倡導之「心靈環保」,於二千年被納入國際地球憲章。法鼓山的三大教育:大普化教育、大學院教育、大關懷教育,能充分顯示他們對佈化佛法的層面與深度。

  大普化教育,是運用傳統佛教各種修行活動及現代文化的各種活動,而讓佛法普及各地以淨化社會人心及習俗風氣,活動內容包括禪修、念佛、傳授菩薩戒及八關齋戒、禮懺、講座、文字、音聲、影像的出版,以及各種集會、儀典、營隊、課程……等,同時亦開風氣之先,為當代提供許多移風易俗的重要觀點,例如「不燒冥紙少燒香」、「不要放生要護生」、「心靈環保」……等,均屢獲廣大迴響。

  大學院教育,是培育建設人間淨土的高品質專業人才,以提昇佛教的國際地位、學術地位,並提振正面之形象,以為未來佛教發展命脈之所寄。其出發點與目的,除了培養佛教學者,更希望藉此提昇人們對於佛法的認識與理解,培養僧才的素質,提高服務社會的能力與品質,以利正法的弘化。大關懷教育,是普及各項溫暖人間環境的關懷服務,廣義的說,法鼓山的三大教育,都是關懷教育。多年來法鼓山在推動的大關懷教育的實際行動,是從推動「四環」的落實,到社會急難救助和婚喪喜慶貧病的關懷,以及社區關懷和聯誼活動等,都希望社會大眾能夠安心、安身、安家、安業,得到「四安」的關懷與祝福,為社會注入一股安定的力量。

靈鷲山繼承「三乘法教」
修法建築擺設處處可見融合之特色

  快速的流覽法鼓山後,接著一行人員又開車直往靈鷲山道場,道場位在福隆海水浴場附近山上,車子陡直的向上爬,四眼望去盡是遼闊之海景山色,彷如進入天上人間,盤繞好一陣子,穿過豎立於後山入口處之「天眼門」,此表示來訪者即將進入一佛國聖地,且將紅塵俗事盡拋門外,以清靜安定的心進行一趟心靈淨土之旅。

  此時天色已暗,海風強勁頗具冷意,大夥兒一手壓著帽子,一手提著行李,在高低起伏之石階中,上上下下走著,先抵達招待貴賓之宿舍,再至餐廳用餐,途中,經過大殿,進入行禮,堂中供奉大臥佛,四週點著數圈酥油燃燒之光明燈,平日習慣於帝教無偶像崇拜之光殿祈禱,現在突然面對一巨大臥佛行禮,霎時心中要做一番調適。

  來到儉樸之餐廳中,見到兩桌豐盛之餐餚,感謝其盛意招待。餐廳中貼有活動海報,其對外界之教育訓練,三分之一為多國語言訓練課程,三分之一為體能訓練、藝術課程,三分之一為修法理入課程。餐後,來到一殿,平日此處不開放觀光,只為內部親和或接待貴賓之用,今日,將我們視為貴賓,那是多年宗教聯誼活動所建立之友情,接待我們之法師一一數出與帝教最近所做之聯誼活動,並點出他們所認識的同奮,如光思、光中樞機等,感到距離又拉近了。我們先觀賞簡介影片,了解分布於此一山頭各個建築物成立狀況,也了解創辦人心道法師之修行歷程。

  靈鷲山繼承「三乘法教」─南傳、北傳、藏傳,心道法師認為三乘都是來自同樣的起源,就好比真理是不能任意切割的道理一樣。他鼓勵弟子多學多看、多聽多想,其有容乃大的胸襟和視野表現在他所繼承的「三乘法教」中,其修法、建築、擺設皆可見融合後之特色,出外弘教人員,規定每週一都要回來靈鷲山做靈修。他們臉上泛著光彩、氣質非凡,讓人感受到其等三乘合一、解行並重的修持功夫,我們與法師交換修行心得、閒聊後,便回房休息。

  第二日一早因要趕行程,無暇遊覽全景,但就回程腳程途中之景緻,已讓我們飽覽其細心照顧、設計之庭院風貌,沿途的植物不因開路亂遭砍伐,反而是我們在行進間要小心低頭或跨過特意保留下來植物之枝枒,所以沿路處處生機蓬勃,處處可見驚喜,松鼠、飛鳥皆不懼人,好一個香格里拉!

紅塵淨地─清真寺 聖家堂
宗教無國度 凝聚虔誠心靈於一爐

  第二日車子穿過雙溪郊區來到位於台北市新生南路之清真寺,都市道場之侷促空間感與車馬喧囂聲,對比郊外閉關清靜之域真有天壤之別,滾滾紅塵中,這裡是接引原人之處。清真寺之住持與我們舉辦了一場座談,他首先介紹宇宙觀、生命觀、修持觀,當我們論及聖戰時,他以「自保」之心態解釋其行為,清真寺之組織類似佛教,組織較鬆散,有意願成立寺院者,只要有自給自足能力,幾乎皆可自建,自我管理,台灣目前共有六座清真寺院。

  緊接著,我們來到相鄰之寺院─天主教聖家堂,約有四、五人熱誠的接待我們,個個誠懇、純樸,在簡單寒喧後,便帶著我們參觀教堂。引導者耐心、詳細的一一為我們解釋各個設施、聖像的意義,如:祭台、聖體燈、讀經台、領洗池、和好聖事室、唱經樓、十八幅彩繪玻璃等,耶穌基督是他們信仰的中心,耶穌受難記栩栩如生的刻畫於每位虔誠信徒心中,讓我訝異的是當年聖家堂興建經費有三分之一來自加拿大教友捐贈,而教堂中亮麗、巨大之十八幅彩繪玻璃,是自比利時教堂輾轉而來,可見宗教無國度,一位聖者能凝聚無數虔誠的心靈於一爐!

行天宮以關懷生命情懷立基
教財管理清白 深入民間教化

  下午至民權東路之行天宮參訪,這是具傳統民俗色彩之廟宇,師尊曾說此一以關聖帝君為主神信仰的行天宮具有相當正氣,經過引導人員之座談解說後,方明白何以如此。創辦人玄空師父,在民國四十五年至五十六年,短短十二年間,前後興建完成行天宮三座:忠義北投分宮、白雞三峽分宮(行修宮)及民權東路台北本宮,因不願造成信眾之負擔與壓力,玄空師父堅持不肯對外公開籌募資金,毅然處理其個人部分之礦場股份,以清償負債。這種精神也就成為行天宮永恆不變的治理原則——不在宮內設功德箱、不在宮外勸募——的由來。民國五十七年,奉台北市政府核准成立財團法人,財產接受政府監督,所以如同天帝教教財透明之清白教風。

  行天宮的立廟宗旨與正信理念,是以悲天憫人與關懷生命的情懷為立基,注入在五大志業的推展中,讓有限資源,運用企業化管理,發揮最大的效率功能,如此才能更加落實行天宮濟世助人的精神!其五大志業為宗教志業、文化志業、教育志業、醫療志業、慈善志業,各個領域皆匯聚大量資源,積極、有效的完成預定目標。由於其深入民間普及化、世俗化,所以能快速的聚集社會資源,但有社會使命感的行天宮,會注意到整體社會資源之均衡性,所以有節制、有計畫的運用資源,以期能幫助社會上真正需要幫助的人。我們在此駐留約二小時,只見絡繹不絕的人潮排隊收驚,又聽到一場又一場的五倫八德之理念宣講,雖然行天宮傳承了儒釋道三教聖賢義理,但引導人說,他們目前是以宣揚儒家精神為主。

一貫道道場 寓活動於教化
世界宗教博物館 尊重包容博愛

  傍晚大夥兒雖已疲倦,仍朝著當日預定最後一站前進─新店之一貫道道場,當車子駛入郊區之山腰中,很訝異大都市旁竟也興建一巨大廟宇。接待人員有備而來,熱心的招待,首先帶著我們穿梭於層層廟堂之中,很驚訝他們供奉了很多佛堂,各祭拜不同之仙佛,由其眾多寺堂、豪華裝飾、完善之簡報室等,可知其信徒眾多且勇於奉獻,當詢問其平日主要活動時,引導人只說節目很多,排得滿滿的。此一道場讓人感受到富貴氣,能到此從事修行、活動的人,很有福氣,可以寓活動於教化,充實心靈生活,平衡現在教育與生活型態之偏差。

  最後一日參觀位於永和市之世界宗教博物館,此為靈鷲山道場耗資千萬巨款努力籌建,所顯現的是華嚴世界大智慧的小小縮影,也表現所有宗教尊重、包容、博愛的精神,成就救心、救人、救世的志業!靈鷲山道場將宗教與藝術努力結合在一起,從此一博物館之設計可見一斑,雖然佔地不大,但重視視覺效果與精神震撼,透過高科技媒體與實體,展現生、老、病、死之人生縮影、各大宗教法器等相關物品之收集、以影片音樂介紹不同宗教之靈修方式、十大宗教建築縮小模型等,科技、聲光、模型之運用,精緻的豐富了此一規模不大卻內容繁多之展覽館,有同奮反應為何無天帝教?也有同奮覺得內容可再更充實。我覺得此博物館已展現得可圈可點,若有不足之處,且待天安太和道場之生命館來發揮!

認識他人特色 方能截長補短
與各個宗教間 搭起友誼橋樑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走訪各個宗教,用心學習,可以更了解自己之長處與不足之處。「一門深入,觸類旁通」,唯有自身修持、行道功夫紮穩,才能識得他人特色,才能截長補短。「正己化人、自度度人」是所有正統宗教欲行之道,若欲走入宗教大同,我們須先接納其他宗教、肯定其他宗教,才能團結各個宗教力量,走入宗教大同之境!

  神職人員培訓班每年皆招收新生,每期皆辦宗教參訪,一年又一年經驗之累積,是可貴的素材,可是需要有系統的規劃與安排,事前充分之準備與事後虛心之檢討、分享,是必須要做的,如此可讓學員從中受益良多,也可與各個宗教間搭起友誼之橋樑!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