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海何妨萬派流─忍(一)

滄海何妨萬派流─忍(一)

首頁 » 清虛師心.廿字詩心 » 滄海何妨萬派流─忍(一)

詩作/涵靜老人 詩解/洪靜雯  2006-10-01 11:15

清虛師心.廿字詩心(十二)

忍辱虛心是奇英,圯橋胯下識王孫。
匹夫不忍一朝忿,致使亡身以及親。

詩譯:

「忍受恥辱,虛心受教,是世上少有的奇人。

 張良圯橋下撿草鞋,韓信從胯下爬過,

 從忍辱中才得見大勇風範。

 匹夫逞勇,無法忍受一時之氣,

 將會導致自身滅亡並且連累到家人。」

 

  忍字頭上一把刀,告訴了我們何時須忍?當你的心像被一把刀戳入般的痛,當你的氣像火山沸騰般的一觸即發,當你覺得你必須咬緊牙根,握緊拳頭,才能抑止自己不會怒眼咆哮、搥胸頓足、翻桌摔椅,並且吼出難聽的字眼、甚至是做出失去理智的瘋狂舉止……,忍,像緊箍咒,圈緊即將失控的那口氣,忍下山雨欲來的千磨萬考,讓你不會逾越理性的最後一道防線。

  「忍辱虛心是奇英」,道出了「忍」何其不易,也告訴我們「忍」字所面對的,是一門很難修的功課─那就是「辱」。「辱」,是羞辱,讓一個人的尊嚴在地上賤踏;「辱」,是屈辱,冷嘲熱諷,外加輕蔑鄙視;「辱」,有時是奇恥大辱,就像在眾人面前被揭發隱私、丟臉出醜。當下,怎能忍?捫心反問,為何要忍?於是,像墮入五丈深淵中,只覺得人性醜惡、現實冷暖,竟像無數道高牆關卡,等著看我們的好戲。在那冰冷的深淵中,你會蹲在牆腳下,舔拭自己的創傷,怨天尤人,還是瑟縮在角落,把自己隱藏起來,從此對人性失去信心。

  本師世尊在詩的第一句便告訴我們智慧的箴言:實踐「忍」字,最好的良藥是「虛心」。虛心接受考驗、虛心接受挫折,反而可以把一時之氣轉化為冷靜思考的智慧,幫助我們看清現實問題的關鍵,化危機為轉機,化阻力為助力,這才是真正有大智大勇的「奇英」。

  「圯橋胯下識王孫」,告訴我們何謂忍辱的「奇英」。「圯橋」,是張良的典故:張良遇黃石公於圯上,黃石公故意將草鞋丟到橋下,張良不厭其煩地撿拾,而得授「太公兵法」。「胯下」,是韓信的故事:市井街道上,韓信從淮陰少年的胯下匍匐鑽過,何能預料,這位飽受胯下之辱的人,爾後竟拜為大將,與張良、蕭何同列「漢興三傑」。在這兩個事蹟,都蘊含一個人生的哲理:孰可忍孰不可忍,足可看出一個人能否有所作為的潛質。「忍」竟和「成器」相連在一塊,是很值得深思體會的。且想想:最不可忍的是什麼?是尊嚴的賤蹋。然而,當一個人連尊嚴的羞辱都能甘之如飴時,這代表的是什麼?是卑微?是沒有自我?還是沒有人格與原則?我想,忍字的背後,是「氣度」,是「大器」。當一個人的內心是一派海闊天空,又何妨幾片烏雲蔽日呢?斤斤計較,器量狹窄,人生的險阻相形增多,在還沒被考驗擊倒前,說不定就已先被自己的氣燄燒成灰燼。忍,並不是一眛壓抑,自怨自艾。忍,是包容,是轉化。包容對方的過錯、傷害,並不足以減損自身人格的高低;若能轉化人生的困頓,提煉出人生的智慧,在一時之氣上退一小步,卻反能在修持的境界上,躍昇更寬、更遠的一大步。

  「匹夫不忍一朝忿,致使亡身以及親」,是生活中常見的人生寫實畫面。一個眼神,讓人當街大打出手;一言不合,結下心結樑子;為名為利為欲,導致謀財害命、殺身之禍,多少社會事件,昭示著一幕幕小不忍、亂大謀的亂象與鬧劇。捫心自問:因為不可忍,我們是否曾經說過傷人的氣話?因為情緒的失控,我們是否做過悔不當初的傻事?更可悲的是,承受我們爆發出口的,通常都是身邊最至親的親人或信任的朋友。逞一時口直心快,讓我們宣洩心中的塊壘,卻常常傷人至深而不自知,這樣的人,不過只是個「不忍一朝忿」的「匹夫」罷了!

  本師世尊曾言:「太虛不拒諸峰插,滄海何妨萬派流」,是筆者認為「忍」字最貼切的解釋。當你跨越一道道的關卡,便會將你推往更上一層的高度,得以看到人生更值得追求的遠景;甚者,學會虛心放下身段,那彎腰的同時,也正代表著一個人能夠扛起多少重擔的韌性與強度。

  站在高牆之前,暫時的低頭,並不代表屈服,我們可以傷心,可以沮喪,但更別忘了思考翻越、突破的方法。「忍」字,提醒著我們:打敗我們的,是我們自己;讓我們得以再重新出發的,便在忍的當下,所蓄積的是憤怒,還是省思。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