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動中華文化交流平台 架設兩岸和平互惠未來

啟動中華文化交流平台 架設兩岸和平互惠未來

首頁 » 天帝教教訊第275期 » 啟動中華文化交流平台 架設兩岸和平互惠未來

教訊編輯部  2007-01-25 10:00

第一屆孫文論壇報導 會聚兩岸志同道合之士 共研三民主義

是什麼因素讓本師世尊認定唯有三民主義是中華民族的最終選擇,是讓人類浩劫化解於無形、甚而寰宇清平的最佳選擇?當我們用心進入三民主義的思潮裡,我們將會發現,他是與中華文化同承一脈、與 上帝真道同出一源,無非是以民生哲學為基礎,以人類全體幸福為依歸,而以世界大同為終極目標的一種思想、一種信仰、一種力量,這也是孫文論壇想要達到的目標。
在孫中山先生誕辰一百四十週年紀念的前夕,第一屆「孫文論壇」的舉辦,會集了天時、地利、人和,集結了海峽兩岸學人,以書生報國之志,各就所長提出兩岸社會民生問題及因應之道。誠如開幕式的同時,維生首席在黃庭前向師尊的跪禱:師尊,我們走出第一步了。帝教兩大時代使命是喚起中華民族魂的萬里長城,孫文論壇所有與會的有志之士就如同先行者,已經建構起第一座城牆,孫文論壇既有第一屆,就有第二屆,就有第三屆,就有長長久久的未來,我們相信,當孫中山先生振興中華、再造和平新中國的遺願落實的一刻,也就是涵靜老人臨終前念念不忘「中華一家」可以實現的一刻。

見證帝教兩大天命的初啼

  二00六年(民國九十五年)十一月九日至十一日,第一屆孫文論壇以「孫中山思想與兩岸民生問題」為主題,於大陸北京香山飯店舉辦了一場學術研討會,在這個孫中山先生一百四十歲誕辰的前夕,兩岸學者、來賓與天帝教組成的觀察團共一百多人,以純學術的超然立場,探討兩岸共同尊崇的「世紀偉人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期望匯聚共識,找出一條為中華人民百姓謀求安居樂業的大道,別具歷史意義。尤其是當研討會順利在十一日上午圓滿落幕後,與會人員一行人,整隊步行到香山公園之「孫中山紀念堂」,分成兩組依序謁靈,學者團由趙玲玲(敏憲)院長、觀察團由光照輔教主儀代表獻花,全體並向孫中山先生銅像行三鞠躬禮致敬,在司儀的靈活應變下,更邀請了許多好奇旁觀的旅客與我們一同謁靈。

  香山,一個風水寶地、三山五源的起點,孫中山先生紀念堂以及衣冠塚就座落在其中的碧雲寺內,兩個圖文展示館以及影片播放,讓我們重回歷史,牆面上的文字記述著:「這裡,全世界炎黃子孫大都曾來拜謁,卻不再是祈禱個人的幸福;……他的偉大,隨著時光的消融而日現光華;他的靈魂,隨著日月的升落,而喚醒更多的覺醒。他,就是偉大的愛國者和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振興中華,造成一個新的中國,他為之畢其一生,積勞成疾,……為著祖國的和平統一和富強,奔走呼號,直至生命最後一息。……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稱頌他是『中國百年巨變的第一個偉人』。」

  謁靈者的神情中流露出的有肅穆、有感念、有歡喜,更多的感動是同奮們在這兩天三夜中,見證了天帝教兩大天命的初啼。

接續天意人願 細說淵源

  民國八十年,在本師世尊支持下,由趙玲玲博士以孫文學術思想研究交流基金會策劃推動的「孫逸仙思想與廿一世紀學術研討會」,在海峽兩岸三地計畫下召開,本師世尊並上表於歸證無形的中山真人,蒙中山真人就該次研討會的目標及未來努力方向作出長篇指示,期能在「文化、宗教、學術、經貿的互利、互惠交流上」,「就中國人共同之意願與利益,完成天意人願之中國統一大業」。

  九十五年年底,本師世尊證道十二年後,天帝教在維生首席的大願推動下,以紀念本師世尊、坤元輔教而成立的「極忠文教基金會」為名,正式跨到對岸,召開了第一屆孫文論壇,而在揭幕的同時,不克前往與會的維生首席也感懷萬千的跪禱在黃庭前,向本師世尊稟報:「我們走出第一步,我們達成您的心願了。」事實上,這是兩代首席心願的實現,也是具有遠見的中華子孫的衷心祝願。

  細讀本師世尊文獻,處處可見憂國憂民的精神思想,他這一生是熱愛自己國家的中國知識份子、也是傳播上帝真道的宗教家,他以生命護守著上帝真道─中華文化的香火,不使其在地球上毀滅,並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兩岸真正和平統一」,作為自身的第三天命,甚而在臨終之前還以「中華一家」來策勵人們。他老人家心心念念的正是希望中華民族能在自由、民主、平等、繁榮、均富、安寧的樂土下,振興中華文化,達到黃冑一統,萬方協和,最後能臻天下為公、宗教大同、世界大同的境地。是什麼樣的因素讓本師世尊認定唯有三民主義是中華民族的最終選擇,是讓人類浩劫化解於無形、甚而寰宇清平的最佳選擇?當我們真正用心進入三民主義的思潮裡,我們將會發現,它不是政治圖騰,更不是過去陳舊時代的產物,而是與中華文化同承一脈、與上帝真道同出一源,無非是以民生哲學為基礎,以人類全體幸福為依歸,而以世界大同為終極理想的一種思想、一種信仰、一種力量,這也是舉辦孫文論壇所想要達到的目標。

  睽違十四年的集會,海峽兩岸的政經局勢已經不同當年,呈現此消彼長的趨勢,也唯有從發展人民生計的殷切需求入手,才是兩岸百姓心中的最大公約數,這也是今年在孫文論壇中以民生主義作為探討主題的主要因素。

拉近兩岸距離 思想交鋒精采

  兩天半的研討會因要發表的論文篇數極多,除了九日上、下午依序安排林毅夫、于宗先、茅于軾、溫鐵軍、潘維、余敦康、呂亞力、陳希煌、曹和平、廖正豪、趙玲玲等十位教授於整個大會發言外,隔日則分四個時段兩組同時於兩個會議室進行,每場次一小時四十分鐘,安排三至四位學者以十五到廿分鐘時間發表論文,之後則是提問與互動,兩岸學者由於文化背景的不同,使得思想層面上的交鋒,十分精采,尤其在敏感的議題上,又有知言敢言的激盪時,更顯得場面熱烈,往往欲罷不能,一直延伸到中場休息時間,大夥一邊享用著點心、咖啡,一邊接續討論。

  許多學者都表示,從論文中可以感受到每位撰寫者的用心,藉此交流除了拉近了兩岸長久隔閡的距離,更增進了了解、凝聚了友情,感到確實是不虛此行。美中不足的是無法聽到所有論文的發表,幸而主辦單位表示研討會發表的內容與論文將於九十六年出版專書,或可彌補些許的遺憾。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這次研討會為了達到讓兩岸學者「閉關」專注研討的目的,因此特別在香山舉辦,但也因為這樣,一般人無法就近參與,僅以學者數十人為核心,場面稍微冷清。幸而有不少同奮因為對此一活動的重視,特別自費從台灣前來與會,加上早在十月初就來北大研習的第一屆道學研究所部分學生,成員中包括了光照輔教、敏堅樞機夫婦、光鳴、光中、光思、光聖等樞機使者,光超副主教夫婦、緒禧、緒皈兩對掌教夫婦、光喜副掌教夫婦、敏柔、光弘、光返傳道師,以及光儡、光潮及教訊雜誌同仁等同奮們,這些美其名為「觀察團」的成員,共有四十位全程與會,是臺灣的中產階級,亦是帝教的中堅力量,除了部份人員協助北大辦理相關會務,另以錄影、相機、錄音、文字紀錄這場盛會外,並關注帝教時代使命發展的現況與展望,在會議中與學者互動,熱誠探討本次議題,也因為這群觀察團成員,使得第一屆孫文論壇增添了不少活絡的氣氛。

北大哲學系與天人研究學院合辦之重頭戲

  這場難得盛事的重大意義,我們可以在開幕式及閉幕式中的精采發言中,得知一二:九日開幕式由天人研究學院趙玲玲院長主持,並有北大哲學系主任趙敦華教授、及本教巨克毅教授(光膺樞機)、童光照輔教依序致詞。

  趙院長開宗明義的說明,此次會議係由極忠文教基金會贊助,北京大學哲學系主辦、孫文學術思想研究交流基金會協辦,是一場無與倫比的學術研討會,它的專業性、建設性以及意義性是可預期的。二00五年九月,天人研究學院與北京大學哲學系開始了共同籌辦道學研究所的計畫,道學所除了兩岸學生的交流互通之外,更重要的就是專家學者的學術交流,至今,已在二00六年四月在台灣舉辦第一屆涵靜老人講座,從宗教、哲學和文學方面研究生命哲學,接著五月在北大也辦了一場極忠講座,邀請了來自英國的專家麥格拉斯教授,以及兩岸的學者,包括極忠文教基金會榮譽董事長李子弋教授(維生首席)、北大哲學系趙敦華主任、余敦康教授以及樓宇烈教授的數場演講,引起非常好的迴響。而這次研討會也是道學所系列活動中的重頭戲。

孫文思想是與時偕行的偉大資產

  趙敦華主任首先代表北大哲學系歡迎並感謝所有學者與會,並表示這次研討會是會集了天時、地利、人和,尤其人和是再次會聚海峽兩岸「志」同「道」合的代表,這個「志」就是要繼承、發揚中山先生的思想,這個「道」就是要致力兩岸的和平交流、發展以及最終的和平統一。

  趙主任表示,中山先生是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他領導中國人民推翻帝制,走向共和,建立了歷史的功勳,他創立了民族、民權、民生三民主義,並且制訂了建國方案宏偉的藍圖,他是兩岸民眾共同敬仰的偉人。中山先生的思想,如「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以及「天下為公」都為國共兩黨所共同遵循,更為中國人民琅琅上口。他肯定的說:「中山先生不僅是屬於歷史,他更和我們這個時代同行。」中山先生的思想是中國人民偉大的財富,他也是我們中國哲學界研究的重點思想家。

  民生主義有兩個非常重要的目標,第一個是平均地權,第二個是節制資本。這些年來,大陸以暴風驟雨的土改制度,臺灣以和平的方式,分別實行了平均地權,但也因此面臨了轉型後的民生問題,在大陸來說目前最嚴重的就是三農問題。另外,在工業化的過程中,節制資本是國家經濟的一個綱領。但目前的大陸,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隨著社會資本的不斷擴張,也相對產生了很多民生問題。

  因此,趙主任認為,在這個轉型的關鍵期,會集了這許多專家學者於一堂,以中山先生的思想,聯繫我們時代的特徵,聯繫我們兩岸社會的不同特點,對這些問題進行深入廣泛的探討,不但是研究成果的相互交流,對促進兩岸社會的發展以及對兩岸的和平推動,相信一定有積極的作用與貢獻。

重探三民主義 光照全中國

  接下來,巨克毅教授特別代表極忠文教基金會榮譽董事長李子弋先生(維生首席)發言,他介紹了極忠文教基金會一九九二年成立的始末,主要是秉持著復興中國文化的精神,不斷地從事著兩岸的文化學術交流活動。

  巨教授表示,涵靜老人九十歲也就是西元一九九0年時,曾寫過兩封信給大陸當時的領導人鄧小平先生,特別提到希望大陸未來能夠以三民主義的思想光照全中國。這也是李子弋教授交代要跟大會報告的:舉辦這次研討會的動機,一方面是紀念孫中山思想;一方面是讓孫中山思想影響到每一位大陸同胞心裏面:「我相信,當我們重新探討孫中山先生留給我們的寶貴智慧時,將會帶給新世紀兩岸的中華同胞一個大的啟發。」

  是的!誠如之後趙院長的補充以及光照輔教的致詞所言,極忠文教基金會關懷的是中華文化,更關懷的是所有炎黃子孫的希望跟未來,極忠文教基金會更希望能夠做到宗教大同、民族大同以及世界大同。

  最後,光照輔教代表極忠文教基金會分別贈送涵靜老人墨寶「天親人和」及「大地春回」,由趙敦華系主任和林毅夫教授代表接受。並在掌聲中展開第一場的大會主題發言。

汲取精神指標 解決時代弊病

  經過兩日的研討,十一日上午的閉幕式,是由北大哲學系王駿教授主持,哲學系副主任胡軍教授、趙玲玲院長以及巨克毅教授代表維生首席,針對論壇做一個回顧總結和展望。

  胡軍教授引用台灣詩人余光中的「鄉愁」一詩表示,會議結束了,兩岸學者各奔東西,鄉愁變成了淺淺的海峽,台灣在這頭,大陸在那頭,但也因為這個研討會,讓海峽兩岸學者之間架起了一座大橋,希望未來海峽兩岸多加強思想的、文化的以及學術的交流活動,讓彼此間不再有鄉愁。

  胡教授認為中山先生是個革命家、思想家、政治家,他深見遠慮,詳細觀察了西方資本主義形成以後整個政治過程、經濟運作所產生的弊病,並針對中國革命發展的未來計畫設計,因此,三民主義必須三個主義─民生、民權、民族合併研究以及實踐,當我們實現政治上的民主革命時,方可以同時改良社會經濟組織,消除貧富差距。這是一個理想,是要避免中國再度陷入革命給我們帶來的巨大痛苦。胡教授表示,中山先生所處的那個時代已與現在大有不同,但是我們必須從他的思想中汲取重要的精神指標出來,以解決目前人口極度膨脹以及糧食問題、資源緊缺問題、環保問題。

大經大法 與世代偕行

  巨教授則表示,今日的世界雖然有很大的變動,但中山先生給我們的是三民主義的大經大法,以及希望未來中國走向富強的一種憂患,這個精神長久永存經過這麼多年,巨教授認為,分治的海峽兩岸其實已經開始走向相同點大於矛盾點的整合道路。

  五0到七0年代的臺灣,曾以建設三民主義模範省自居,並打下了基礎,但曾幾何時卻已經背道而馳。而大陸這裡,當初涵靜老人寫下致鄧小平先生的兩封信時,巨教授曾建言,即使當時大陸準備走向現代化的道路,即使他們在一九四七年提出新三民主義,但要放棄共產政權,走向民族民權民生主義的實踐,也是很不容易的,「但我的老師說,我還是要做,希望鄧小平先生可以從這個角度思考中國的前途,走向一個主義、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未來」,這封信也在當時,托李子弋教授送到了對岸。這麼多年下來,大陸經濟快速的起飛,尤其胡錦濤先生上臺後提出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並特別提到大陸經濟發展以後,要重新建立一個和諧、小康的社會,其實這就是民生主義的理想,以仁愛為基礎,以互助為原則,以科學為本質,並以養民為目的的一套方案。

  一百多年來,海峽兩岸在前人的智慧和指引下,經過了許多酸鹹苦辣,但是中山的思想給我們一個最大公約數,整合兩岸的意識形態,讓我們兩岸的中國人共同為建設一個富強康樂的中國來努力,這是我們召開孫文論壇所貢獻出來的智慧結晶,更有助於兩岸未來的和平。巨教授真情流露的說:「我相信未來有一天三民主義必然會統一中國,它的精神是民生、民族、民權,是符合兩岸人民大多數人的需求。我們極忠文教基金會的目的就是要發揚中華文化,就是要秉持三民主義的精神,就是為海峽兩岸一個主義一個中國而努力。」

找到民族魂 朝向中華一家奮鬥

  閉幕式最後由趙玲玲院長致詞,她因為重感冒,聲音沙啞,但整場致詞卻擲地有聲,對中華民族的情懷,深深打動了與會人員的心靈,她感謝了與會學者百忙中抽空前來;她感恩觀察團成員的全力支持,這樣的克服萬難,提交出有良心有建設性的觀點,無非是一種書生報國的重要心意,也就是希望中華的子孫能夠找到自己的民族魂,而在廿一世紀能夠真的站起來,能夠以我們的思想文化,帶領全世界走向和平的新境界。

  趙院長提到,當年積極舉辦孫中山學術研討會時,老師涵靜老人(本師世尊)就特別捐助一筆資金,期望探討出正確的思想來,作為國家發展的方向的建議,而涵靜老人的長公子李子弋教授,更在幕後推動了這次孫文論壇的促成。院長相信,這就是所謂不從政的人,不參與政治,卻關心政治,又關心著後代子孫的每一個有血性的中國人都應該負的責任,所盡的一份責任,也就是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令人高興的是,這次的研討會獲得了一個共識─關懷群眾,關懷人民,正與胡錦濤先生提到的「情為民所繫,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不謀而合。她相信每一個身上淌著炎黃子孫血液的中國人都不能忘記,這也正是中山先生關懷中國人民,關懷中華民族的尊嚴,以及期望延續中華民族命脈的深刻情懷。期望這許多的論文,都能成為具體可行的方案,真正為民謀求最大福祉。那時候,也就是真正的中山先生的關懷可以落實的一刻,也是涵靜老人臨終前念念不忘的「中華一家」可以實現的一刻。

  當趙院長真情流露的講到本師世尊「中華一家」心願時,不禁哽咽落淚,許久說不出話來,也感動了許多同奮淚流滿面,「孫文論壇既有第一屆,就有第二屆,就有第三屆,就有長長久久的未來」,這是趙院長代表維生首席在會議中傳達的心願,也是大家的共同心聲與心願,相信師尊在天上應該都看到、聽到了。

  會後,王駿教授以「中華一家」的美好理念下,宣佈第一屆孫文論壇—「孫中山思想與兩岸民生問題」學術研討會圓滿閉幕!

讓兩岸人民重新認識三民主義

  放眼當前,海峽兩岸在政治、經濟方面有著強烈對比的情況下,我們能不能好好停下來看一看,思索我們究竟想要的是什麼?什麼又是我們要留給後世子孫的環境?三民主義能否擺脫政治圖騰的牽絆,讓兩岸人民能重新認識三民主義,發揚出真正歸屬於中華文化王道精神的精髓,真正適合中華民族發展的主義與方向。

  特別是由今年孫文論壇所邀約出席的專家學者們,皆在各領域各方面具有實務經驗與相當貢獻,對於孫文思想的高瞻遠矚皆表示敬意與推崇,我們相信,透過一屆又一屆的學術研討,以及兩岸人民的各種思想交流,將會發現中華民族乃至於全體人類幸福的藍圖早在西元一八九七年,至今一百一十年以前就已經完成擘劃,並且已擁有四十年的實驗成效作為真切的依據。

同了三期 締造地球永久和平

  研討會前,安排了一程萬里長城的遊覽,在踏上萬里長城的當下,我們突然內心一陣悸動,那圖片上的長城竟鮮活的呈現眼前,是的!同奮琅琅上口的第三天命:「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兩岸真正和平統一」,在我同奮二十多年奮鬥,在維生首席的帶領與敏憲院長全心推動下,我們走出了第一步,而這一步踩得成功、跨得精采,兩岸學者們都期許能夠持續不斷的辦理,也一致認為在此天時、地利、人和之際,必須重新思考孫中山先生的思想與研究三民主義的精華,在在證明他偉大的三民主義思想仍為拯救二十一世紀中國民生問題的寶典。

  師尊在致鄧小平的兩封信說道:「兩岸在四十餘年的事實驗證,三民主義是必較適合中國人的溫和社會主義。兩岸中國的當政者應化解敵意,亟謀和平統一。」天帝教兩大時代使命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萬里長城,孫文論壇與會的有志之士如同先行者,已經建構精神長城的第一座城牆,或許這城牆還未達到所有同奮、人民的期許,但我們開始了!也相信一屆會比一屆好,願此活動的精神影響層面慢慢擴大,長長久久辦下去,透過知識份子的傳播,讓我台灣同奮重新認識、接受三民主義;讓我大陸同胞重新回歸三民主義的王道精神下,同為三期末劫奮鬥,締造地球的永久和平新紀元。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