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忠文教基金會慶雙十 踵武本師終極願力使命(下)
黃牧紅 2012-06-15 09:35
專題報導/黃牧紅
照片提供/教史委員會
編按:今年(壬辰年)為財團法人極忠文教基金會(以下簡稱「極忠」)成立20週年紀念。
民國81年1月19日「極忠」在鐳力阿道場舉行成立大會,為涵靜老人(本師世尊)、智忠夫人(坤元輔教)以「九秩華誕」為核心意義,進而創設。
「極忠」的成立,為什麼以涵靜老人(本師世尊)、智忠夫人(坤元輔教)「九秩華誕」為核心意義呢?
涵靜老人(本師世尊)曾在《天聲人語》中〈八十歲自序〉中說:回憶民國廿四年,蒙我上靈清虛宮主示:「極北極南一元天,初度人間數十年,勸君早把舵把穩,普濟蒼生過前川。」又贈我:「極生老翁壽千秋,初度花甲再半籌,那時果滿長吉慶,一路榮華到白頭。」分明這首詩是在告訴我,壽可登「九十」。
而民國79年,正是涵靜老人(本師世尊)「九十歲」,隨後他老人採「九秩」壽誕禮金,成立的「極忠」,意義重大,不可言喻。
涵靜老人成立「極忠」的宗旨,有宗教大同的目標,基本的會務工作在透過兩岸宗教、學術、文化的會通、聯誼來結合力量,前題是落實三民主義統一中國。
回首來時路,「極忠」的成立,可說是涵靜老人「宗教大同」與「中華一家」的終極願力;「極忠」副秘書長黃牧紅女士,值此感念時節,特執筆將「極忠」沿革、服務性質,詳實闡述,《天帝教教訊》編輯部以上、下兩期刊載。
●「極忠」副秘書長黃牧紅(敏思)女士侃侃而談,20年來「極忠」的大事紀。
回首來時路~簡述「極忠」20年的奮鬥事蹟
三、「極忠」捐助人涵靜老人證道前後的兩岸局勢
民國76年(1987年),一個嶄新變動的時代來臨。
7月,蔣經國總統宣布解除戒嚴,開放黨禁報禁。11月,內政部宣布開放大陸探親,每年以一次為限。
民國77年,蔣經國總統病逝,副總統李登輝接任。
同年,政府有限度地開放大陸出版品入臺,准許臺灣學術機構進口大陸學術、文化著作。
同年,中共國務院成立「臺灣事務辦公室」,其後在中央一級的各部、委、辦、局及各省、市、區、以及地方的縣、市、州級的人民政府都成立「臺辦」的單位。
兩岸自1949年築起的圍籬漸漸打開,一切的隔閡差異當下衝擊而來。
大陸,推行馬克思共產主義,無神論,走過文化大革命;臺灣,走過明鄭,荷蘭人佔領過,日本人統治過,中華民國政府實行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經濟起飛,信仰自由,結束威權的戒嚴時期。
上世紀80年代,兩岸都在走改革開放的路線,如何「敬其所異,愛其所同」?如何「互信互諒」、「共存共榮」?
涵靜老人明白指出:「兩岸中國人已面臨關鍵期,唯有從學術文化及經濟這兩方面扣緊環節,才是使中華民族永遠結合,走向統一目標的可行路徑。」
在兩岸意識型態強烈而不安的時代,睿智的指示:憑藉膽識、真誠、堅毅去執行—
(一)民國81年12月起,「極忠」已著手策劃邀請大陸大學校長來臺參訪,但因民國83年3月,臺灣前往浙江千島湖觀光的24位旅客,慘遭謀財害命,此案因而拖滯。
●師尊、師母(第1排右5、6)九秩誕辰,兒孫輩齊聚天極行宮歡慶;天極行宮平等堂2支大柱子上,懸掛「極生老翁壽千秋」、「初度花甲再半籌」。
(二)民國84年6月初,李登輝總統以「私人身分」,訪問母校美國康乃爾大學並發表演講,導致兩岸關係緊張,對立危機升高。
13日,「華山天地正氣碑揭碑」先遣小組,在大上方實地勘查發現:華山管理局竟擅自推翻民國82年與「極忠」簽訂的書面協議,另鑿石碑「莎蘿園」乙方,欲取代得中共中央審校許可的原「天地正氣」碑文。
23日,參加大上方「天地正氣」碑揭碑朝聖的「極忠」、中華民國紅心字會(簡稱「紅心」)、中華民國宗教哲學研究社(簡稱「宗哲社」)三個民間社團,以九組分批離臺的團員,在先遣小組攔截下,停止前去華山的行程,齊集西安。
晚間,朝聖團各領隊、核心幹部舉行會議,邀請陝西省臺辦官員列席共同協商。會中,「極忠」李子弋董事決定「24日當天往返華山」,同時宣布(一)「天地正氣」碑暫不揭碑(二)往返華山、莎蘿坪不具形式誦唸廿字真言,追思涵靜老人(三)尊重臺辦立場,各隊推派代表共30人上大上方。
24日午後,兩百四十多名團員,身著黃色奮鬥服、默唸廿字眞言,自玉泉院登上華山,彷如一條黃色巨龍蜿蜒於山谷間,緩緩升向大上方,以千古未有的壯觀與肅穆向涵靜老人朝禮。
最後僅有31位團員,獲准登臨大上方朝聖,陝西省公安全程陪同。
25日午後,陝西省橋山縣黃帝陵,朝聖團團員恭祭黃帝,全體齊誦廿字真言;李子弋董事向中華民族始祖黃帝朗聲禱告:「中國一定會在和平、自由、繁榮的條件下統一。」
●圖1/天地正氣碑,正反兩面樣貌。
●圖2/時任第2任首席的維生首席(舉香齊眉者)謁黃帝陵。
四、「極忠」核心工作之一:辦理「獎學金」培育人才
涵靜老人在主持第一屆第一次董事會,選聘李光燾先生(擔任董事)為第一屆董事長,並指定李子達先生(擔任董事)為執行秘書的秘書處人選後,將「極忠」會務完全交付董事會。
董事會依據「極忠」的宗旨「研究 天帝宇宙大道,發揚中華學術文化暨提倡孫逸仙先生思想,促進早日實現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為人類謀求永遠和平幸福」,確立「極忠」核心工作為:(一)辦理「獎學金」培育人才(二)從事學術、文化交流活動,使兩岸增加接觸,以發生影響力。
「極忠」董事會自第一屆即成立「奬學金審核小組」,由董事7人組成,負責獎學金審核發放。
民國99年6月30日,第七屆第二次董事會議決議:成立常設的「獎學金委員會」,負責獎學金籌募;獎學金制度建立與修訂;獎學金申請的審議,以及與獎學金有關的事務等。
(一)獎學金核發的實績
〈財團法人極忠文教基金會捐助章程〉第三條明訂:獎助或研究與發展 天帝宇宙大道、中華學術文化、孫逸仙思想之優秀人才;獎助傳習天帝教學術研究暨符合本會宗旨之清寒子弟。
依據民國81年8月公布實施的《獎學金辦法》第五條:獎學金之申請,全年分為二次(暫依一般學制之上、下學期),修道獎學金:每名20,000元整。研究獎學金:每名10,000元整。清寒獎學金:大學生每名10,000元整;專科生每名7,000元整;高中(職)生每名5,000元整。(以新臺幣計)
《獎學金辦法》於民國82年4月24日第一屆第二次董事會通過第一次修訂,將第五條刪改為「獎學金之申請,每學年一次」,因而82學年度仍依上、下兩學期發放獎學金。
●圖1/師尊(帶墨鏡者)從事社會公益,不落人後。圖2/師尊(左1)參加「獨居老人記者會」。
民國83年12月10日,第一屆第四次董事會通過修改《獎學金辦法》,即將每學期的金額,改為每學年的金額。自民國83年12月起,修道奬學金:每人每學年40,000元。研究奬學金:每人每學年20,000元。清寒奬學金:大學每人每學年20,000元;專科每人每學年14,000元;高中職每人每學年10,000元。(以新臺幣計)
1、二十年來,「極忠」頒發天帝教修道奬學金45人次,合計1,500,000元。天帝教研究奬學金59人次,合計980,000元。深造奬學金14人次,合計3,376,875元。清寒奬學金(民國99年起定名為「智忠奬學金」):大學86人次,合計1,690,000元;專科20人次,合計280,000元;高中45人次,合計450,000元。總計269人次,核發8,276,875元。(以新臺幣計)
2、二十年來,「極忠」另專案補助「紅心」受刑人子女獎學金。
民國83年12月10日,「極忠」第一屆第四次董事會議通過,依據「紅心」專函所請,贊助該會「84學年度第一學期,在監受刑人子女獎助學金」新臺幣200,000元整。
民國89年5月,第三屆第四次董事會依照主管單位教育部指示:「極忠」獎學金應擴大嘉惠社會大眾,不要獨惠天帝教清寒同奮或其子弟。因此專案補助「紅心」受刑人子女3名,獎學金新臺幣20,000元整,至民國91年。
民國91年12月,第四屆第四次董事會決議:由於「極忠」定存孳息遽減,且天帝教天人研究學院適逢改制,故研究獎學金及修道獎學金暫停發放,僅發放清寒獎學金、深造研究獎學金,以及補助「紅心」受刑人子女助學金三項。
民國92年12月,第四屆第六次董事會議決議:「每年專款補助「紅心」受刑人子女獎學金,新臺幣30,000元」,至民國96年。
「極忠」專案補助「紅心」受刑人子女獎學金,總計新臺幣410,000元整。
3、民國82年,「極忠」捐助孫逸仙文教獎學金,新臺幣53,840元整。
以上三項累計,「極忠」二十年來核發獎學金,新臺幣8,740,715元整。
(二)深造奬學金-依個別申請審核,分大陸及國內兩類別
1、大陸研究生通過「極忠」核准深造獎學金,抵臺進行有關天帝教論文資料蒐集,為期一個月左右,完成論文的有三位:
●李蘭-上海華東師範大學碩士生,劉仲宇教授推薦。民國96年5月來臺,以〈從傳統走向現代天帝教的教義與教制研究〉為畢業論文題目。
●張麗-陜西西北大學中東所佛教研究所碩士生,李利安教授推薦。民國97年10月來臺,以〈李玉階早期宗教哲學思想研究〉為畢業論文題目。
●徐政妹-上海華東師範大學碩士生,劉仲宇教授推薦。民國99年12月來臺,以〈現代視野下的天帝教形成與發展〉為畢業論文題目。
●李政陽-雲南大學國際關係研究所碩士生,姚繼德教授推薦。(民國100年12月第七屆第八次董事會議通過;預定民國101年9月來臺)
2、
●黃崇修-得「極忠」長年栽培(民國91-97年)。民國100年3月,以〈欲與鬱之間—儒醫朱丹溪鬱說中的宋代道學影響〉論文取得東京大學人文社會系研究科東アジア(亞)思想文化博士學位,現任教於東吳大學哲學系。
●梁靜換-民國99年10月,北京大學進修哲學系「宗教學專業」博士學位。
(三)清寒奬學金修正定名為「智忠奬學金」
「極忠」清寒獎學金的設置,是完成智忠夫人多年未竟志願。
民國51年,《自立晚報》經營已趨穩定,智忠夫人60歲,決定在四子李子繼先生任教的淡江大學設立清寒獎學金,由其統籌所有事務,申請名單彙集,交由李子弋、李子達、李子繼三個兒子評審。
智忠夫人在兒子們決定人選後,詢問取捨的原因,當兒子們回答:「因為成績好」,她卻說:「品行比成績重要!」
智忠夫人在生日當天,邀請得獎青年到家裡聊天吃飯,既觀察言談舉止又親和關懷,再親手將裝有新臺幣4,000元支票的紅包送上,外加幾句叮嚀祝福。
獎學金1年發一次,每次一位得主,一發就是4年,但是年年必考核,前後8年,只有兩位獎學金得主。
●師尊、師母齊為生日蛋糕加光。
得獎的青年先是正月初一來拜年,發現智忠夫人十分忙碌,就改為正月初二。歲月流逝,人生異動,隨著青年的畢業,1年兩次的聚會變成一次……。
民國89年,李子繼先生的飾終典禮上,當年的得獎青年,久未連絡,未經知會,悄然而來,肅穆行禮、捻香致敬。此時,智忠夫人已證道3年。
以智忠夫人的德澤為風範-
民國98年起,「極忠」獎學金由秘書處親自致送給得獎學生。
民國99年起,清寒獎學金修正定名為「智忠獎學金」。
民國100年12月5日,「極忠」第七屆第八次董事會議決議:「智忠獎學金」,明訂以天帝教同奮及同奮子女為發放對象,取消以往請天帝教各教院開導師推薦方式。調整作業程序為:1、申請 2、調查:訪視親和 3、審核 4、發放。
(四)獎學金的發放-要關注到「隱貧」的人
涵靜老人在天帝教天人修道學院與天人研究學院設置「修道獎學金」與「研究獎學金」,是為了讓已經成年有心鑽研「天帝宇宙大道、中華學術文化」的弟子能安心學習。
此外,清寒獎學金的設置,也都是要幫助真正需要的天帝教子弟。
涵靜老人、智忠夫人在世時,「極忠」核發修道奬學金、研究奬學金的名單,都是兩老推薦的;因為他們與天人修道學院、天人研究學院的學生朝夕相處於鐳力阿道場,對學生們的家境學業品行知之甚深,得獎學生們也能體會獎學金蘊含的關愛與期許。
涵靜老人認為,社會上最需要幫助的是「隱貧」的人!
能夠讓社會注意到的有困難的人,因而比較容易受到幫助;現實社會存在著「隱貧」的人-他們有困難,但是有骨氣,不隨便開口求助,這些人最是需要關注!
這是涵靜老人切身的經歷:父親德臣公絕意仕途,安貧樂道。在蘇州玄妙觀教書講經、賣字,清寒養家;母親劉太夫人淡泊名利,夫唱婦隨。
德臣公稱家宅為「耕樂堂」,「耕樂堂」上無片瓦,下無立錐,要子孫耕的是「心田」。涵靜老人為長子,年方13,父親因病沒錢就醫,延誤治療仙逝。
●耕樂堂的外觀樣貌。
雖有親人資助,母親以極為艱辛的生活扶育四子。三弟六歲時因為營養不良夭折;小弟出嗣三叔。
涵靜老人雖以天下為己任,毀家辦道-散盡家產辦道救世,但極重視家庭,與智忠夫人齊心以身教、關愛,維繫「耕樂堂」家風與親情。
設置「極忠」獎學金後,涵靜老人曾告訴兒孫:「以後李家子孫讀書可以申請『極忠』獎學金。」這是一個將所有精力、錢財,奉獻於天帝教的大家長對子孫的愛。
二十年來,涵靜老人的第四代,在求學生涯中沒有申請過「極忠」獎學金,原因是遺傳自曾祖父母自立自強的個性。
天帝教的專職同奮,自民國84年起薪資以新臺幣16,000元為基準;他們為教長時工作,奉獻心力,乃至財力,犧牲了與家人孩子的相處。他們的子女只要操行好,成績能及格,「極忠」奬學金的發放,既是鼓勵孩子奮發向上,也是感謝孩子父母為教奉獻的精神。
(五)「智忠奬學金」調整作業程序,建構一串「知足、惜福、感恩、回饋」的愛心鏈
自民國101年起,「智忠奬學金」調整作業程序為:1、申請 2、調查:訪視親和 3、審核 4、發放。
舉凡申請後,經過實地訪視,與申請學生及其父母、家庭親和,藉以瞭解申請學生的現況,也傳達了涵靜老人、智忠夫人的關愛。
然後,審核條件與資格,讓真切需要的天帝教同奮,以及子女得到實質與精神的鼓勵,再由「極忠」個別一一致送奬學金,這是一種尊重!沒有通過的,仍可適時關懷與鼓勵。
以「真誠的愛和尊重」做聯結,溫暖了施者與受者,涵靜老人、智忠夫人的德澤,長留人間,一個「知足、惜福、感恩、回饋的愛心鏈」在人間擴散!
五、「極忠」核心工作之二:兩岸學術藝文交流
●當年「五四」運動,熱血青年愛國意識高漲。
民國78年,涵靜老人審時度勢,命任教於淡江大學戰略研究所的長子李子弋先生組團赴北京,參加「五四」70週年學術研討會。
這是「極忠」贊助對大陸地區進行學術交流活動的初始。
涵靜老人指示「極忠」重點工作-「贊助或舉辦學術交流活動」的關鍵是:在這塊宗教信仰仍是有限度開放的大地上,唯有學者可以研究宗教,能以學術交流的方式,公開嚴謹的談論宗教、文化、信仰,進而培養「愛其所同、敬其所異」的胸襟。
涵靜老人以中國傳統知識分子的襟懷,教育弟子門人:「不為自己設想,不求個人福報」,他更期許兩岸學者們:「文以載道」、「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極忠」在兩岸贊助或舉辦學術藝文活動的模式,是「研討會+文化參訪」。以會議主題引導研究方向,藉論文發表培養人才,並以會議中的交流,帶動客觀深入的探討與思想激盪。
文化參訪大陸名勝古蹟或臺灣行,期以行走見聞,增進對彼此民情、社會、經濟、政治的了解,也增進雙方情誼。
國內研討會的地點,安排在天帝教鐳力阿道場,3天2夜的會期,大陸、國際、國內與會學者起居生活在鐳力阿道場,並在臺灣期間安排拜會相關單位,參訪其他宗教道場、天帝教教院。
同時與各地接待的同奮自在相處,實質交流,天帝教的宗教文化自然流露。
茲簡述民國84年以來,「極忠」贊助或舉辦的兩岸學術藝文交流活動於後:
(一)「極忠」贊助的個人藝文活動
1、民國84年6月,大陸旅美詩人、人文季刊《傾向雜誌》主編、哈佛大學中文系講師黃貝嶺應邀來臺參訪
12月,由帝教出版社發行大陸旅法作家《高行健戲劇六種》套書,作者高行健先生應邀來臺,舉行新書發表會及水墨作品展。
2、民國98年,頒贈「極忠」文化菁英獎(極文獎字第002號)予柳城先生,於天帝教臺北市掌院。柳城先生因撰寫《電視電影三字經》,獲聯合國教科文民間藝術組織,頒發「特別文化貢獻獎」。
●1991年12月26「孫逸仙思想與二十一世紀國際學術研討會」。
●「極忠」系列的學術交流史蹟之一。
3、民國100年,洪深(1894-1955)幼女洪鈐授權「極忠」,出版《洪深歷世編年紀》於臺灣,記述這位中國第一個在哈佛大學專習戲劇的留學生,為中國現代話劇和電影奠基、奉獻的一生。
洪鈐女士與世交兄弟名導演鄭君里(1911-1969)之子鄭大里先生,相偕由上海來臺,參加新書發表會與座談會。
(二)藝文交流-大陸人士來訪
1、民國84年,邀請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簡稱「中國文聯」)副主席馮驥才等12位大陸一級文學、藝術家,來臺文化參訪。
「中國文聯」為全國性組織,大陸文化藝術界菁英均吸納其中。「中國文聯」主動選擇「極忠」為對口單位,要求安排來臺參訪行程,對兩岸文化交流實有歷史性意義。
訪問團成員離臺前夕,在《中央日報》的座談會上表示:此行對臺灣經驗與中華文化有更深刻的認識。
2、民國85年,與中國文藝協會共同邀請大陸「中國文聯」秘書長陳曉光等4人來臺訪問。
3、民國86年7月,「天津京劇院名角與梅花獎得主」22人,應邀來臺,於國家戲劇院演出11場,場場爆滿,佳評如潮。
11月,廣東省廣播電影電視廳廳長許光輝等3人,應邀來臺參訪。
4、民國87年1月,廈門大學臺灣研究所研究員陳飛寶伉儷,應邀來臺參訪。
5月,大陸「中國文聯」副主席暨中共國務院文化部副部長高占祥率20人,應邀來臺,進行文化參訪及議題研討。
●1998年9月5日「海峽兩岸宗教文化與現代化學術研討會」。
5、民國88年,5月大陸「中國電影家協會」一行23人,應邀來臺。「中國電影家協會」雖為民間組織,實具官方代表資格,有其深度影響力。
9月,「極忠」贊助中華民國導演協會,於臺北、上海舉辦「兩岸電影半世紀-謝晉、李行50年電影回顧展」。謝晉、
李行(李子達)兩位導演率團互訪兩地。
6、民國91年9月,「2002童想影展」-邀請大陸「中國兒童少年電影學會」8位電影導演,攜帶10部得獎作品,在臺中、臺北兩地義演47場及座談交流。
(三)藝文交流-「極忠」應邀率團回訪
1、民國85年8月,應「中國文聯」邀請,由國家文化中心主任李炎率「臺北戲劇界代表團」20人,赴北京、天津、石家莊、承德,參加「1996中國戲劇交流暨學術研討會」,並拜會各地文聯及參訪。「中國文聯」與「極忠」訂定:今後該會與臺灣文藝交流計劃,均以「極忠」為對口單位。
2、民國89年,應「中國文聯」邀請組成「大陸尋根之旅訪問團」,團員包括「極忠」與知名影視工作者22人。訪問上海、蘇州、西安、華山、北京等地。尋訪涵靜老人、智忠夫人各地駐留的足跡,並與各地「中國文聯」及「中國文聯」高占祥理事長親和,充分交換意見,策擬未來合作發展方向。
3、民國98年,中國電影資料館、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電影頻道節目製作中心、中國電影博物館等,在北京聯合舉辦「一甲子的輝煌 李行從影60年電影展」,以彰顯其對中國電影的傑出成就和貢獻。
時任兩岸電影交流委員會主任委員、臺灣電影基金會董事的李行導演,率領「極忠」與臺灣著名電影從業人員:侯孝賢、朱延平、焦雄屏、魏德聖等參與盛會,並雙向交流。
二十年來,「極忠」邀請大陸藝文界人士來臺,總計119人次,回訪大陸約85人次。
●師尊蘇州故居。
(四)兩岸學術交流-大陸6位工業大學校長來訪,首開紀錄
民國84年4月,「極忠」與中華兩岸文化統合研究會,邀請大陸北方工業大學仇春霖校長、北京工業大學蔡少甫校長、中南工業大學何繼善校長、上海大學方明倫副校長、北京科技大學楊天鈞校長與中國地質大學程業勛校長,來臺訪問兩週。
期間,拜訪佛光大學臺北籌備處、中華兩岸文化統合研究會、中央研究院、資訊工業策進委員會、海基會、淡江大學、新竹科學園區、國立清華大學、工業技術研究院、國立臺灣大學、李國鼎科技發展基金會、國立中興大學、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鹿港民俗文物館,以及天帝教鐳力阿道場。
此外,也會晤星雲大師、李遠哲、焦仁和、蔣緯國、趙耀東、李國鼎、孫震、蕭萬長、吳大猷、王作榮等知名人士,廣泛從政治、經濟、學術、文化及社會層面,認識臺灣現況。
(五)兩岸學術交流-贊助「宗哲社」與中國社科院世界宗教所聯合舉辦學術研討會
民國84年12月涵靜老人證道週年,第一屆紀念李公玉階先生「中國文化與當代宗教」學術研討會,於鐳力阿道場舉行,中央民族學院牟鍾鑒教授與會。
民國85年1月1日,「天帝教復興15週年暨涵靜老人證道週年追思紀念會」於天極行宮舉行,未及參與上述研討會的中國社科院世界宗教所學者戴康生、李富華、張新鷹等人亦專程前來,共聚一堂。
自此,「宗哲社」與中國社科院世界宗教所,展開年年舉辦學術研討會的合作模式。
延續民國81年(1992年)、民國83年(1994年)在西安的傳統;兩單位每逢公元雙年的7、8月間,陸續在大陸成都、南京、北京、昆明、蘭州、哈爾濱、泉州、長沙(含衡山、梅山兩地)舉辦,因此與四川大學、南京大學、蘭州大學、華僑大學、雲南大學等校都有交流。
民國101年(2012年),第11屆海峽兩岸「中華文化與宗教大同」學術研討會,將在山西省太原舉辦。
自民國84年(1995年)12月第一屆「紀念涵靜老人學術研討會」起,兩單位每逢公元單年涵靜老人證道紀念日前後,在天帝教鐳力阿道場舉行研討會。
●「極忠」系列的學術交流史蹟之二。
(六)兩岸學術交流-贊助「宗哲社」與上海華東師範大學,聯合舉辦學術研討會
兩單位自民國96年(2007年)起,每逢公元單年7月,在上海聯合舉辦海峽兩岸學術研討會。
民國97年(2008年)12月,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教授劉仲宇、潘德榮、葛壯,應邀來臺舉辦專題講座,並參加「2008年紀念涵靜老人(原名「紀念涵靜老人學術研討會」)及宗教會通論壇」,自此兩單位每逢公元雙年在鐳力阿道場合辦研討會。
(七)兩岸學術交流-「極忠」與北京大學的合作
民國95年(2006年),「極忠」開展了與北京大學哲學系的合作。
1、「涵靜老人講座」
4-5月之交,北京大學哲學系趙敦華主任率李中華、王守常、王宗昱、冀建中、王博、王駿等教授暨學子的師生訪問團一行11人,抵臺文化參訪。
期間,趙敦華主任與天帝教天人研究學院趙玲玲院長為雙方代表簽署《合作計劃備忘錄》;王守常教授揮毫寫下,涵靜老人遺願「中華一家」,北京大學師生並親筆簽名贈送。
兩單位於天極行宮聯合主辦「第一屆海峽兩岸生命文化系列涵靜老人講座」,由「極忠」贊助。
民國96年、97年(2007年、2008年),持續與北京大學學哲學系合辦第二屆、第三屆涵靜老人講座。
民國99年(2010年),適逢涵靜老人110歲誕辰紀念,「涵靜老人講座」,決以「紀念涵靜老人110歲誕辰暨2010年涵靜老人講座」定名,並由「極忠」、「宗哲社」、「紅心」與中華天帝教總會,共同於鐳力阿道場主辦。
●「極忠」系列的學術交流史蹟之三。
●由北京大學教授群所書墨寶「中華一家」。(攝影:柯緒渠)
與會的大陸人士,除既有的北京大學之外,「極忠」的交流從以往與大陸官方組織、學術單位,開始向下紮根於民間。
●「極忠」系列的學術交流史蹟之四。
河南鑫山道學傳播公司朱鐵玉董事長,率參訪團一行22人與會,「極忠」李子弋董事長頒發聘書,榮聘朱鐵玉、李金康兩位先生為第七屆董事會董事,期勉二人致力兩岸學術文化交流。
民國100年(2011年),「紀念涵靜老人111歲誕辰暨2011年涵靜老人講座」,由「宗哲社」主辦,西北大學學人陳峰、王鐵錚、李利安首度與會研討。
民國101年(2012年)5月,「紀念涵靜老人112歲誕辰暨2012年涵靜老人講座」,由中華天帝教總會主辦。陝西師範大學學人賈二強、韓旭暉、曹偉首度與會研討。
2、「極忠」講座-在北京大學英傑交流中心不定期舉行
北京大學哲學系對講座背景的介紹是:「極忠」講座是臺灣李子弋教授為紀念其雙親涵靜老人李玉階(極初)先生與過純華(智忠)女士,設立的系列人文講座;謹以此講座,紀念兩位一生弘揚中華文化、追求和平統一的老人。
民國95年5月,第一屆「極忠」講座,李子弋教授主講「我命由我不由天」,另有英國麥格拉斯教授、趙玲玲教授、北京大學趙敦華主任、余敦康教授及樓宇烈教授發表專題演講。
民國96年10月,第二屆「極忠」講座,臺灣陳鼓應教授、宋光宇教授及北京大學許抗生教授專題演講。
民國97年10月,第三屆「極忠」講座,李子弋教授、王邦雄教授專題演講。翌日,並參與北京大學哲學系中國道學研究中心研究員年會。
2012年5月,第四屆「極忠」講座,適逢北京大學哲學系建系百年,臺灣巨克毅教授、楊憲東教授專題演講。
(八)兩岸學術交流-孫文論壇
1、民國95年11月,第一屆孫文論壇,由北京大學哲學系、天人研究學院、「極忠」聯合主辦,於北京香山飯店展開,研討主題為「孫中山思想與兩岸民生問題」,兩岸學者(約60名)、來賓、觀察團百餘人與會。
論壇中,總計發表43篇論文;其中臺灣17篇、書面發表3篇;大陸18篇、書面發表4篇;日本與會發表。
對民生主義所提「人民的生活,社會的生存,國家的生計,群眾的生命」彰顯出的關懷,引人矚目。以純學術的超然立場,探討兩岸共同尊崇的「世紀偉人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期望匯聚共識,找出一條為中華子孫謀求安居樂業的大道。
開幕式時,童明勝先生(現為天帝教第3任首席使者)代表「極忠」,贈送涵靜老人墨寶「天親人和」及「大地春回」,由趙敦華主任和林毅夫教授代表接受。
同時,不克與會的李子弋董事跪在鐳力阿道場黃庭前,向涵靜老人稟報:「我們走出第一步,我們達成您的心願了!」
11日中午,在國父孫中山先生140歲誕辰紀念前夕,研討會圓滿落幕。與會人員整隊步行到香山公園碧雲寺,向孫中山先生衣冠塚謁靈致敬。
●圖1/2006年11月9日第一屆孫文論壇。
●圖2/童明勝先生(左)代表「極忠」贈送涵靜老人墨寶「大地春回」,由林毅夫教授代表接受。
●圖3/童明勝先生代表「極忠」贈送涵靜老人墨寶「天親人和」,由趙敦華主任(右)代表接受。
●圖4/第一屆孫文論壇,臺灣地區前赴的全體與會者,在北京孫中山先生紀念館合影留念。
2、民國98年2月,第二屆「孫文論壇」,以「民生主義之理論與實踐」為主題。由國父紀念館、國立中央大學、中國社科院近代史所、北京大學、「極忠」,聯合於臺北國父紀念館主辦。
臺灣專家學者34名,中國社科院近代史所、北京大學等校學 者22名與會,共發表論文25篇,專題論文2篇。兩天會期分兩個場地進行,並開放與會民眾提問,雙向交流。
3、民國100年10月,「紀念陝西辛亥革命百年學術研討會暨海峽兩岸第三屆孫文論壇」在陝西師範大學雁塔校區學術活動中心舉行,由陝西師範大學、西北大學、陝西省歷史學會與「極忠」等單位共同發起。
100餘位會議代表出席大會,共發表59篇論文,臺灣1篇關於孫中山的研究,從歷史學、哲學、政治學、社會學、法學、文化學等方面論述,注重孫中山思想的實際意義;尤其是關於民生主義的現代價值。
●圖1、2/時任天帝教第2任首席使者的維生,跪在鐳力阿道場黃庭前,向涵靜老人稟報。
●圖3/2005年11月12日到香山公園向孫中山先生衣冠塚謁靈致敬。
與會大陸學者普遍認為臺灣學者的學術視野、研究方法等多方面值得借鏡。
大會並播放《百年中國:迷悟之間》部分影片~《烽火滄桑》及《百年之悟》。
放映前,「兩岸統合學會」理事長臺灣大學張亞中教授,說明製作緣由與經過;他強調,該片撇開國共立場及政治意識的差別,以「人本」的良知與感情,來論述百年中國的巨變,兩岸的分離,並探討未來應該如何突破窠臼,和融相處。
這部影片誠摯感性的敘述,清晰明理的邏輯,震撼了在座師生們的心靈,交流互動熱絡。
(九)學術交流-贊助「宗哲社」主辦國際研討會於鐳力阿道場
民國100年12月,「第一屆中華文化與宗教大同國際研討會暨第九屆紀念涵靜老人學術研討會」於天帝教鐳力阿道場舉行,會議主題為「中華文化與宗教大同」。
研討會由「宗哲社」主辦,天帝教天人研究總院、中國社科院世界宗教所、中華天帝教總會、「極忠」、「紅心」,以及河南鑫山道學傳播公司協辦。
參與人士共有來自荷蘭、美國、加拿大、愛爾蘭、以色列、剛果、立陶宛、冰島、新加坡、丹麥、香港、大陸及國內等國家與地區的學者專家,還有一貫道、天主教、基督教、回教、猶太教等各宗教的先進、大德,齊聚一堂,同襄盛舉。
圓滿架構起此次會議的橋樑,是美國洛杉磯羅耀拉大學哲學系、亞太研究中心主任王蓉蓉教授。
「極忠」董事長、「宗哲社」理事長李子弋閉幕式致辭時指出:
1972年2月,美國與中共發表《中美公報》後,涵靜老人以他的睿智預見:「意識型態鬥爭將慢慢消逝,新的國際權力衝突將是殘酷的宗教衝突」。2001年「911」事件,見證了涵靜老人對憂患的先覺。
30多年來,天帝教信徒秉持著涵靜老人「敬其所異、愛其所同」的精神。「敬其所異」,尊敬不同的信仰和儀規。「愛其所同」,宗教都有一個共同的精神:是「勸人為善、與人為善,善與人同」。
涵靜老人透過中華天帝教總會為「宗教大同」的平臺,以「多元、開放、和諧」為基礎推動宗教對話、宗教合作、宗教交流,已與16個宗教緊密的聯繫。
李子弋董事長同時點出舉辦國際研討會,以「中華文化與宗教大同」為主題的緣起,強調「先聖們都是以充滿憂患的眼晴,凝視和觀照、思考和尋覓,解救人類的苦難、承擔人間的苦難,這才是宗教精神,才是宗教徒所應該承擔的天命!」
我一貫認為,宗教徒的精神生命建立於兩個基礎上:一個是「自我的反省」;一個是「苦難的承擔」。
中國先秦的兵家尉繚子有「力勝、威勝、道勝」戰略三個區分。「道勝」,乃需要全世界的道學與宗教學者;尤其是今天在座的朋友們來領導完成。如果全世界的宗教徒都能「與人為善、勸人為善、善與人同」,相信我們共同所追求的淨土、樂土、天國,不在虛無的天上,就在人間實現。
這是我要說的「陽謀」,要把我的父親所嚮往的天人大同的第一步,通過宗教大同來邁開。當全世界的宗教徒都能夠共同盡心,全世界有一萬個宗教又有何妨?
大家都以 上帝使者的身分,「與人為善、勸人為善、善與人同」。「世界大同」的理想國,就在我們面前;「天人大同」神聖世界的境界,就會到來;天國,就移來人間這個地球上。
對嗎!
我的「陽謀」今天啟動了,今天與會的新朋友、老朋友,結合成為「道勝戰略」的戰略伙伴、同道一起努力完成。今天就是「道勝」的起步,我願意追隨在各位之後,以我有限的生命,來完成無限美好的「道勝戰略」,為這個戰略終極目標奮鬥到底!在此致上我最誠懇的敬意、誠意和信心、決心。
●歷史的紀錄!天帝教邁向國際化的第一步~中外來賓、同奮一同合照。
(十)學術交流-民國101年4月,「極忠」與華東師範大學合作成立「涵靜書院」,掛靠哲學系
民國101年(2012年),適逢「極忠」慶雙十。
4月,上海華東師範大學校長辦公室以〈校長辦公會議議決通知書〉,正式函知「極忠」:同意與臺灣「極忠」合作,成立「涵靜書院」,作為非實體研究機構,掛靠哲學系。
20年來耕耘播種,兩岸學術交流,大陸來臺學者115人次,民間60人次;中國社科院世界宗教所與「極忠」往來20年以上,應邀來臺達55人次;臺灣學者赴大陸,約280人次。三屆孫文論壇兩岸與會學者,逾170人次;與會學生、社會人士逾300人次。
5年來,大陸學界共有11篇以研究天帝教為中心議題的論文發表,除前述獲「極忠」深造研究獎學金的3篇碩士生畢業論文外,另有8篇:
●上海華東師範大學教授李似珍:〈天帝教對中國近代文化的契應〉,〈體悟天人給力民族興盛-涵靜老人生命觀讀感〉。
●上海華東師範大學教授蔡林波:〈天帝教的現代性進路及其思考〉,〈和子論-對中西哲學為本體論思想的融通〉。
●北京大學王宗昱教授:〈從道學觀點談涵靜老人思想〉。
●西北大學李利安教授:〈涵靜老人與陝西宗教哲學研究社(1935-1946)〉。
●北京大學王駿教授:〈智慧.責任.愛 我心目中的涵靜老人〉、〈從天帝教的「天」論天帝教的超越性及其當代意義〉。
20年來,「極忠」用在兩岸藝文交流的金額為新臺幣2,328,841元整;兩岸學術交流的金額為新臺幣17,193,266元整;兩項合計為新臺幣19,522,107元整。
「極忠」20年來,用在核心工作「獎學金」與「兩岸學術藝文交流」,總計新臺幣28,262,822元整。另有民國84年捐助「整建華山莎蘿坪立碑案」的40,000美金。
六「極忠」董事會的使命-弘揚中華文化,幫助苦難的世人邁向安定和平
孟子說:「獨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慮患也深。」涵靜老人,一個歷經憂患,自始窮究天人之學的中國傳統知識分子。90歲時將各方面贈送來的禮金,補實為新臺幣1,000萬元後,將之還給眾生。
進而苦心孤詣的擘畫成立了「極忠」,希望以民間文教團體的身分,為救劫的天帝教的先鋒,為後代炎黃子孫能和平共存,生活在自由、民主、繁榮、無虞匱乏、無須恐懼的自己國家,並有尊嚴屹立於國際社會中,引領世界人類共享和平幸福。
「極忠」成立初期,基金1,000萬元中,600萬元以固定利率之定期存款存放;400萬元存以機動利率,其孳息即為執行「極忠」各項業務之主要經費來源。
民國82年利息收入為827,466元,民國91年各金融機構之利率節節下降,固定利率3.75%,機動利率僅2%,以致1年利息僅得339,103元。
民國92年,利率下降至1.75%左右,孳息僅得10餘萬元,已不足以舉辦其中任何一項業務。民國100年,孳息收入113,318元。
「極忠」多年來,仰仗的是董事們以專案捐助,來實踐涵靜老人的大悲宏願。
李光燾先生,是「極忠」第一屆至第五屆的董事長;接任董事長時,為理律法律事務所共同主持人之一。民國34年(1945年)誕生於上海的他,其尊翁潮年先生與涵靜老人同為伯房公孫輩,堂兄弟中涵靜老人行二,潮年先生行六。
李光燾先生,16年來奉獻心力財力,為推動兩岸學術文化及影劇藝術交流,居功厥偉。
他秉持著傳承家風與理想的信念:「這是父親會做的,我就做!」還有30歲時,二伯涵靜老人的一句話:「施予會比較快樂!」隨著歲月環境經歷的體悟,越來越覺得上天給自己的運氣,不能獨佔,應該要和更多人分享,心態上是更開放,生活得更充實!
民國96年5月,第六屆第一次董事會推選董事長,由剛自天帝教第二任首席使者退任的李子弋先生(董事)榮膺。
李子弋先生,涵靜老人長子,自幼隨侍父親,涵靜老人倚為股肱。民國78年5月遵父親之命率團赴北京參加「五四」70週年學術研討會,是「極忠」贊助對大陸地區進行學術交流活動的首航者;此後,長年往來兩岸。
民國81年起,年年率臺灣學者團,參與在大陸、在天帝教鐳力阿道場輪流合辦的各項學術研討會,並數度帶領天帝教同奮、道友尋訪涵靜老人生活修道的足跡。
李子弋先生以其深厚的中華文化與天人實學涵養,鑽研戰略綜觀古今中外的長才與視野,待人誠摯、持久關懷,在兩岸友人心中注入濃濃的情誼與尊重。
20年來,「極忠」歷經七屆的董事會,每一屆21位董事,來自各行各業,或是認同涵靜老人理念的同道;或是涵靜老人的門人弟子。
20年來,在歷次董事會中形成對「極忠」使命的共識:「21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中國人的世紀的基礎是中華文化;尤其是中華文化裏的『道學』。這是『極忠』核心任務,也是涵靜老人交付給『極忠』的中心使命。」
「極忠」第一屆至第七屆的董事們,為承擔傳播 上帝真道,堅持涵靜老人交付「極忠」的任務-以「獎學金」培育人才,以「學術藝文交流」弘揚中華文化並落實三民主義,困勉而行。
回顧「極忠」20年,概述「極忠」20年大事,對「極忠」而言,除留下記錄,知曉過去,重新再出發,也檢視是否完成涵靜老人、智忠夫人的理想與期望;同時,對參與的歷屆董事們肯定、感謝。
回顧「極忠」20年,概述「極忠」20年大事,更期盼引起讀者「心」的漣漪。
上一世紀70年代,英國歷史哲學家湯恩比博士認為:「21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21世紀的社會,非常紛擾複雜、極度不安定,能解決社會亂象的只有「中國孔孟學說與大乘佛法」。
他指的是「中國文化的儒釋道學說」,能幫助苦難的人類邁向安定和平的康莊大道,什麼人能夠認知提倡、發揚光大,就是21世紀的領導人,所以「21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