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道則儀〉詮解(三)
洪靜雯 2023-06-15 10:50
洪靜雯(青年團傳道師)
導論
根據壬寅年首席督統鐳力前鋒聖訓傳示,天帝教教主 上帝於巡天節巡視天帝教駐化人間各級道場、教院時,提出四項聖示:「一,推行〈學道則儀〉為奮鬥修持引導準則;二,以同奮『相處之道與自處之道』普化教銘;三,建設省懺功課的法儀;四,首席使者強化精神領導,提振救劫使者道心士氣。」根據 上帝聖示,「推行〈學道則儀〉為奮鬥修持引導準則」尤為四項之首,由此可見〈學道則儀〉的重要性。
謙德立命 聖乃人成
壹、第一部分
〈學道則儀〉第一部分之第二個制高點—「平等中乘」,自以下此段開始。
五、學道悟平等,聖凡本同源,天人相親和,齊步登雲程。
•詮解:學道須了悟平等中乘的涵養,聖凡本無分別、先天來源同一,天人相親相和,共同回到 上帝身邊。
•要旨:
〈學道則儀〉「學道悟平等,聖凡本同源,天人相親和,齊步登雲程。」旨在說明:「平等中乘」立足於「聖凡平等」,無論是聖是凡,皆從同一生命源頭孕育而生,是以雖有聖、智、庸、愚等分別,此乃因為後天奮鬥所下工夫不同所致,而非根本上的不同。從而不被外在表相所惑,從迷惘人心洞見先天靈性的光明。只要通過奮鬥臻於天人親和的熱準,皆能成聖成佛,共同登上天梯。
•說明:
1.學道悟平等,聖凡本同源:
何謂「平等」?此即「聖凡本同源」—聖凡本無分別、先天來源同一。換言之,就是「聖凡平等」。
「聖」與「凡」為何本無分別,又何以同源呢?教義《新境界》說明如下:
蓋神之與人既為同一之電源所形成,則除有程度上之差別外,自無根本上之不同。若無根本上之不同,則自然同等。人類所以不及神者,智慧之不及,修養之不及,非根本之不及也。(《新境界》p.103)
可見「聖凡本同源」主要立足於神與人沒有根本上之不同,都是同一之電源所形成:宇宙間構成「物質」有二個最終成分,一為和子,一為電子。而根據教義「第三神論」(《新境界》p.102),神是「物質進化之變相」,亦即由和子電子雙修蛻變為神。換言之,所謂神(第三神)是人類修證而成—向自己奮鬥以求超脫後避免自然律支配之道。是以,神與人雖有程度上之差別,但是就先天來源而言,兩者皆為同一電源所形成。
所以學道在經過「奮鬥初乘」的試煉之後,何以進一步了悟「平等中乘」的涵養呢?蓋神與人既無根本上之不同,是由人類修證而成,則持之以恆地向自己奮鬥之後,不僅可以調和靈明清輕的和子與昏昧重濁的電子,由和子電子之間的矛盾對立走向調和統一;還可以凌駕自然律之支配,成為不受自然律支配之高級和子,即為「神」。
反之,如人不善自把握其和子,則必為盲動之電子所佔滿,而逝後沉淪地面,即淪為偶然律之和子而歸於無常。
故教義《新境界》明確指出:「神者人也。人為靈之基,聖乃人修成。神聖無足畏懼,仙佛原非尊高,盡憑凡軀自我培養磨煉奮鬥超創而成,故曰:聖凡平等。」(《新境界》p.104)
《天人日誦平等真經》亦曰:「天生萬物 匋養芸生 是含莫生 芸生天性 無超倫 無絕倫 無比倫 一切芸生咸等倫」。經文指出, 天帝創造萬性萬靈,所有生命都是從金盤種子孕育而來—無論是芸生(有生命有情感的生命體)抑或莫生(有生命沒有感情的生命體)。萬性萬靈的本質既非超乎平常,亦非獨一無二,更非無與倫比,芸芸眾生都是一律平等。據此可見此段經文亦主要強調一切生命的來源都是一律平等,適正呼應〈學道則儀〉「聖凡本同源」。
2.天人相親和,齊步登雲程:
在闡述「聖凡本同源」之後,為何提到「天人相親和」?此乃因為「聖凡平等」和「天人親和」之間具有重要的連結關係。以下根據教義分從兩種角度闡述。
其一,從生命和諧的角度而論,聖凡平等之基礎在於「和」:
聖凡平等之基礎在於「和」,能凡聖平等即為「和」,而聖之基本地位為自由神,故成自由神即係達到和的水準。然神亦未必盡屬無形,在有形為人神,在無形為聖神;能在有形之界為人神,則與無形之聖亦得和諧,此聖凡平等之基也。(《新境界》p.119)
根據教義的觀點,聖之基本地位為「自由神」。當聖為自由神,而凡亦達自由神之修持境界時,凡與聖即得和諧,此「聖凡平等」之基也。若聖為更高地位之神媒,而凡亦達相對之修養時,當為「聖凡平等」之更高境界。
其二,從生命境界的角度而論,個人生命回歸到宇宙生命的歷程,可依「聖凡平等」分為三個層次:永生、共生、造生。此中之「永生」(以信仰探求者)蘊含親和力的關係:
(1)以功德或信仰探求平等者,即與本界之聖平等。(永生)
(2)以修持探求平等者,即與上界之聖平等。(共生)
(3)由上聖繼續深造者,即與自然平等。(造生)
(《新境界》p.120)
蓋無論是永生、共生抑或造生,皆符應「聖凡平等」之基礎—「和」。此處之「和」,不僅指生命和諧,還蘊含人與神的親和力關係。教義第九章〈新生論〉指出:「是故道者,和也,和力也,即銜接媒介聯繫親和之真理也。」(《新境界》p.117)以永生而言,若是以信仰探求平等者,經由虔誠祈禱培養親力,達到與所信仰的神媒之相同熱準,親和力交感,臨終即可得到神媒接引,將其挾至應到之靈界相關區域繼續生存。誠如教義第六章〈奮鬥之道〉所言:「尚友仙佛,一心向善,立德於世普渡無量,臨終引來和力奮超天闕,此聖者之境界也。」(《新境界》p.104)
故〈學道則儀〉曰:「天人相親和,齊步登雲程。」「雲程」,本指萬里青雲的道程,又轉指白雲上之天界或紫雲環繞之淨土。「齊步登雲程」主要呼應前文所言,在聖凡平等無別、天人相親相和的熱準中,所有生命皆得以通過自身的奮鬥,共同登上回天之路,回到 上帝的身邊。
千磨百煉 涅槃重生
六、學道須卓堅,焉懼神媒鞭,百磨我自在,畢證大羅仙。
•詮解:學道過程(面對自身習性之磨考時)須常保道心超然堅定,何懼神媒於無形鞭策。面臨各種磨考進而逍遙自得、不為境轉,終能證悟仙佛境界。
•要旨:
〈學道則儀〉「學道須卓堅,焉懼神媒鞭,百磨我自在,畢證大羅仙。」旨在說明:當進入更進階的修持歷程時,更須面對自身習性的問題,而這些問題往往成為無形仙佛試煉的考題,千磨萬考,無非藉此考驗一個人的修道決心。通過神媒鞭策的方法無他—道心堅定不移,絕對信賴 上帝。如此,終能百磨我自在,超凡而入聖。誠如 本師世尊所言:「同奮要經得起考驗,考過了就是人仙、人佛。」(《師語》p.103)
•說明:
1.學道須卓堅,焉懼神媒鞭:
進入平等中乘的學道階段時,除須了悟「聖凡本同源」,更應常保「卓堅」–卓然不拔地堅定道心。
此乃因為修道達至更上一層的階段時,會遭逢許多試煉的課題,藉此考驗我們的決心與毅力,進而確認能否意志堅定、不變初心。而這些試煉的課題,泰半來自無形神媒的鞭策。本師世尊曾以自身為例現身說法:「有一次天上面派了雷部尚宰王總天君,祂就跟著我、磨考我,磨考了幾十年,我沒有考倒。」本師世尊以此強調:「不怕磨,一個人如果沒有磨考不會成道的、不會成功的,要千磨百煉啊、要禁得起磨考才行。」(《天人學本》下冊p.479-480)不啻為「焉懼神媒鞭」的有力實證。
然而,一個人在面對千磨百煉之時,往往會喪失信心以致退志。要如何「焉懼神媒鞭」?〈學道則儀〉一語道破:「學道須卓堅。」「卓」,有超然不凡之意;「堅」,則指堅定不移。「學道須卓堅」主在提醒:在學道過程中即便身處逆境,更要屹立不拔而莫忘初衷,將凡俗之心轉化提升為堅貞卓絕的道心。誠如本師世尊所言:
拿我幾十年的經驗可以告訴各位:主要、唯一的秘密就是要「堅定道心」,以不變應萬變,道心不能變、道心堅定,就是要絕對的信仰 上帝。……我唯一的本錢就是道心不變、信仰 上帝,一直到現在,千磨百煉。(《天人學本》下冊p.479)
超越無形神媒鞭策的唯一方法,就是「學道須卓堅」—堅定道心。一言以蔽之,就是「絕對信賴 上帝」。
2.百磨我自在,畢證大羅仙:
「磨」者,「磨考」也。毗毘盧大天尊曾頒示聖訓說明:「磨考者,即天意或內在因緣和合而成之考驗,為有助於刺激人類覺悟或開發智慧之作用力。」(《第三期師資高教班聖訓錄》p.109) 據此可知,「磨考」來自「天意之考驗」—也就是神媒的鞭策,驅使一個人在各種因緣和合的際遇之中鍛鍊心志,進而覺悟或開發智慧。說穿了,「磨」主在磨我們的習性,越不喜歡,越會發生;越不想面對,越須正視。一個人在學道的過程中—尤其在進入平等中乘的階段,必然更須面對自己的習性,是以有所磨考。
在經歷千磨萬考之後,大抵會有兩種狀況:
其一,被考倒了,從此離開學道之路。被考倒的原因為何?因為道心不堅定,心隨境轉。環境一轉變,人心受到外境影響,凡心一動,道心全毀了。進一步而論,即是因為無法信心不惑,對 上帝的信仰產生懷疑。本師世尊曾舉例說明:「有很多人禁不起考驗,他想說我參加了天帝教靜坐班,我也唸皇誥啊,也參加奮鬥,也渡過人,為什麼要給我打擊啊?他慢慢就心灰了,他經不起打擊。他不知道你功德越大的人越要給你打擊。……像我幾十年,五、六十年經過多少的磨考?我始終效忠 上帝。」(《天人學本》下冊p.500)
其二,通過考題,百磨我自在。若問何謂「自在」?應先釐清一個迷思:「自在」並非不受拘束而隨意放縱意念與行為。「自在」,乃是不受習性牽絆、不被欲念役使,心不染塵,不隨境轉,才是真自在。簡言之,就是在經過「百磨」之後,依然「學道須卓堅」,始終動搖不了向道的心志,遇順境不起貪著,遇逆境不生煩惱。一切放下,絕對信賴 上帝。
更究竟根本的「自在」,即〈學道則儀〉下文所言:「畢證大羅仙」—通過煉心的各種課題,超凡入聖而登真,成為受 上帝詔封之大羅金仙。回到 上帝的左右,超脫輪迴,了斷生死,樂而逍遙。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