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找回生命的亮度與溫度——儒家與道家的生命對話

如何找回生命的亮度與溫度——儒家與道家的生命對話

首頁 » 天帝教教訊第482期 » 如何找回生命的亮度與溫度——儒家與道家的生命對話

李智平(宗教哲學研究社秘書長)  2024-05-15 10:05

李智平(宗教哲學研究社秘書長)

 ●2024年4月13日,宗教哲學研究社邀請高柏園教授蒞臨臺北市掌院主講「如何找回生命的亮度與溫度——儒家與道家的生命對話」。

  宗教哲學研究社於2024年4月13日下午,於臺北市掌院三樓大同堂召開第十四屆第三次社員大會,由理事長沈明昌主持。會議中除通過今年各項學術活動,並由秘書處報告今年度工作計畫。

  主要計有:

  一、邀請資深學術理事製播「宗教人文系列講座Podcast」;

  二、與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於上海舉辦兩岸學術研討會;

  三、暑期前往東南亞拓展大學學術交流與宗教親和;

  四、架設宗哲社新網頁;

  五、賡續辦理《宗教哲學季刊》,並朝學術評級化發展,以提升刊物學術價值;

  六、持續籌辦每年至少四場「宗教神學講座」等系列活動。

  會後,旋由本社理事,現任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高柏園客座教授兼所長擔任社員大會主題演講之講座,講題是:「如何找回生命的亮度與溫度—儒家與道家的生命對話」。

理一分殊殊途同歸

  回顧高校長講座內容,一般人多把儒家視為人文的、入世的;將道家視作超人文,偏向出世的,二家學理似是兩兩相悖。但中國哲學也講「殊途同歸」、「理一分殊」,意指原則、本體相通,但體道、證道過程、功夫則是各有其妙。回歸中國哲學最根本核心在對「生命」的討論,據此,高教授以「生命的溫度」形容儒家;以「生命的亮度」形容道家,二家學說各有其關懷面向,缺一不可。

  其中,儒家孔子最初因政治不得志,反而有機會回顧周文,建構出中國文化的精神文明,其特點在於無論現實景況如何,仍願與人共同承擔,此之謂「仁」。所謂「智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便是在此前提下對人事順逆的大無畏。至於道家則看清了現實生活中的一切,選擇少私寡欲,清靜無為,此謂之「亮度」。

 ●蕭振邦教授與高柏園教授針對中國傳統儒、道思想文化進行交流。

 ●同奮精神飽滿領略高柏園教授從儒、道對生命關懷的精湛詮釋,教授勉勵在座的聽眾「知是生命的光度,行是生命的溫度,知行合一既有光亮又有溫暖,這才是完整的生命」。

德位兼修圓善人生

  然而,高教授指出人不可能脫離現實,我們沒有理由,也不可能拒絕現實的存在,但卻可以選擇如何存在。故高教授說:「現實主義完全以現實對象為追求目標,因此,也就完全受制於現實對象,自我此時已完全被我們所遺忘,於是純現實主義者往往會成為某種意義的縱慾主義者,進而蛻變為一種虛無主義者,這就是生命最幽暗的角落。」因此,純善者如儒家顏回,其「一簞食,一瓢飲」之精神固然值得稱頌;我們亦該重新定位、欣賞孔子其他學生,如子路等人能德位兼修,如《中庸》云:「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祿,必得其名,必得其壽。」此之謂「圓善」。

知行合一整全生命

  高教授還強調:「知是生命的光度,行是生命的溫度,知行合一既有光亮又有溫暖,這才是完整的生命。」因此,該如何找回生命的光度與溫度?並不是義利分立,取義去私,或脫離現實,追求虛無;而是能欣賞狂者之進取,與狷者之有所不為。即理想固然重要,現實也需要得到滿足,在現實之上追求道德理想,尊重生命型態的多樣性,樂於自己對生命的追求與抉擇,找到對自我身心靈的安頓,就是生。

  是日演講,除宗哲社理監事、社員們熱烈響應,天帝教天人研究學院臺北市掌院分部的學員們也一同參與盛會,現場座無虛席,熱鬧非凡;會後,諸位理監事、社員、學員紛紛向高教授請益,圓成本次社員大會暨講座。

 ●景鴻鑫理事(緒薪同奮)用行動支持宗教哲學研究社,特別遠從臺南北上而來參與「宗教哲學學術講座」。

 ●2024年4月13日「宗哲社第14屆第三次社員大會」,大會結束後,理監事與同奮凝聽高柏園教授精彩演講,充實心靈資糧。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