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道則儀〉詮解(十四)
2024-06-15 10:50
洪靜雯(青年團北區新境界傳道師)
導論
根據壬寅年首席督統鐳力前鋒聖訓傳示,天帝教教主 上帝於巡天節巡視天帝教駐化人間各級道場、教院時,提出四項聖示:「一、推行〈學道則儀〉為奮鬥修持引導準則;二、以同奮『相處之道與自處之道』普化教銘;三、建設省懺功課的法儀;四、首席使者強化精神領導,提振救劫使者道心士氣。」根據 上帝聖示,「推行〈學道則儀〉為奮鬥修持引導準則」尤為四項之首,由此可見〈學道則儀〉的重要性。
參、結論
〈學道則儀〉闡述第一部分之十二種學道心法、第二部分之十二個修行次第之後,最後提出兩點結論。
循次以進莫忘初心
一、循次以進,十年大成。雖不中亦不遠矣。
•詮解:依照心法義理及修行次第的要旨及方法,循序漸進,十年可以有所成就。即使一時還無法達到終極目標,但也相去不遠。
•說明:
〈學道則儀〉結論之一,旨在「循次以進,十年大成。雖不中亦不遠矣」。引文指出,當我們依照十二種心法義理及十二個修行次第,循序以進地持續奮鬥,十年將能有所大成。
首先試思〈學道則儀〉何以謂之「十年」?從精神意涵而言,「十」代表一個圓滿的概念,亦即一個階段的總結,並邁向另一階段的開始,奮鬥不已、無始無終。誠如首席正法文略導師庚子年聖訓所言:「每十年是一個總結,也是一個起步。心存奮鬥的願力,以救劫使者犧牲奉獻、捨我其誰的魄力,發大願、立大志,為生命永恆、精神不滅的目標奮鬥,貫徹救劫使者的使命,無始無終。」(庚子年十一月九日傳示)
然則「十年」尚有天帝教獨具的天人實學內涵。此可參照天人教主己亥年聖訓:「天帝教教育訓練,由靜心靜坐而正宗靜坐、而正宗靜坐複訓、而五五閉關的傳教使者、而傳道使者訓練,務先有循序而進的完整規劃,無形司職神媒應課程進度而應機調教啟發,經由築基教育起步,達到天命意識覺醒,誓願承擔救劫天命、弘教使命,十年甚至十年以上的天人教育是必經的過程。」(己亥年八月一日傳示)據此可知,「十年」乃是完成天人教育的必經過程,甚至需要十年以上,方能完成循序而進的完整教育訓練—經由築基教育起步,以致天命意識覺醒,進而承擔救劫天命。
如從培育神職師資的角度而言,天帝教之「師制」絕非速成,至少須有「十年」以上的勤修苦學,方能逐步養成。誠如首席督統鐳力前鋒聖訓所言:「要成為一位成熟的開導師神職,於教務、道務、組織、制度,乃至道統、炁統、法統的傳承,大經、大法、大寶的研究,以及五門功課的實踐,尤其是心性修養與靜坐工夫,非有十年以上的勤苦修學,方能逐漸養成,何其不易?」(庚寅年五月十八日傳示)
次論「大成」。「大成」二字實乃蘊含相當深刻的文化典故,此可參照兩則文獻。
其一,《禮記•學記》:「九年知類通達,強立而不反,謂之大成。」根據周代之大學教育體制,當學生入學九年之時,學校即考察其是否「知類通達,強立而不反」—觸類旁通,活用知識而類推至相關事物,同時還能明辨不疑、堅定不移,無論遇到何種艱困之事,也不會違反師教,更不會改變立身行道的志向。若能達到以上考核標準,即謂之「大成」。
其二,《孟子•萬章下》:「孔子之謂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聲而玉振之也。金聲也者,始條理也;玉振之也者,終條理也。始條理者,智之事也;終條理者,聖之事也。」孟子以「金聲玉振」形容孔子集聖人之大成—伯夷之清高、伊尹之以天下為己任、柳下惠之隨和,如同作樂集眾音之小成,而為一大成;更好比奏樂時以金鐘發端、以玉磬收尾,二者之間各有條理、脈絡通貫。簡言之,孟子以「大成」肯定孔子知無不盡、德無不全。
以上兩則文獻具有一共通點:「大成」乃指德智兼備者,也就是在道德、學問兩方面皆已臻於圓滿成熟之人。
從此角度來看,〈學道則儀〉之「大成」亦有教育體制的文化意涵,而且是天帝教「師制」—培育師資的檢視標準。根據《禮記•學記》,「大成」應具有以下幾項能力:其一,能將所學理論融會貫通,並且實際踐履於行為上;其二,既能充實實務知識,亦能注重道德品行的涵養;其三,能將所學所成教化人心,使得天下歸仁;其四,堅持原則,不會違背師訓;其五,無論面臨何種困苦的考驗,都能矢志不移。
承上所述,「十年大成」顯然是〈學道則儀〉結論之堂奧。本師世尊以此勉勵大家,當我們依照〈學道則儀〉循次以進,十年將有大成。「雖不中亦不遠矣」—即使無法達到最終目標,亦相去不遠。
為何本師世尊在〈學道則儀〉結論提出「雖不中亦不遠矣」?此中之文化深意亦不可忽視。《大學》:「心誠求之,雖不中不遠矣。」根據引文,即使尚未達到目標、卻也相去不遠的原因,尚繫於一重要關鍵—「心誠求之」。據此可知,本師世尊勉勵我們,即使無法達成奮鬥目標,但只要秉持誠心,一以貫之地堅定實踐奮鬥的志向,也不會相去太遠。
換言之,本師世尊寫下「雖不中亦不遠矣」,實乃提醒我們:「莫忘初心」。惟能堅守最初的本心與信念,無論身處順逆,即便風吹雨打,一路走來,都不要忘了為何而來,方得始終。
師制如是萬禩千秋
二、師制如是,萬禩千秋。
•詮解:培養師資的德行規範與體制法度如上所述,同奮依此而循次以進、自證自修,天帝教救劫弘教的基業將能代代相傳、恆存千古。
•說明:
〈學道則儀〉結論之二,旨在「師制如是,萬禩千秋」。引文指出,天帝教《教綱》有關「師制」的內容綜論如上,若能彰顯「師制」宗旨,天帝教將能一代一代傳承下去,直至萬禩千秋。「禩」就是「年」,「萬禩」即「萬年」;「千秋」意指悠久漫長的歲月。整體而言,「萬禩千秋」表示長遠的年代,以致恆存宇宙,無可計量。
何謂「師制」?本文於導論指出,「師制」即傳授學問、知識、天道且足為模範者,通過其行儀,進而彰顯永垂萬禩的德行規範與體制法度。具體而言,就是〈學道則儀〉闡述的十二種心法義理及十二項修行次第。
進一步而言,「師制」實則蘊含本師世尊對師資培育的深厚期許,更是本師世尊實踐天命的心路歷程,句句都是師尊老人家的身教、言教、心教。是以,依據〈學道則儀〉如是踐履,不僅足以供同奮自修自證,同時亦能與師印心,體會本師世尊對師道的重視與期勉。
如天人教主於2019年6月29日聖訓傳示:「人間天帝教培養有德行、道功、學問的師資領導奮鬥,是人間建立新制神培訓練班必須深思以赴的課題。」
又如極初大帝於2015年9月3日聖訓傳示:「天帝教要可長可遠,唯有同奮願意痛下苦功,個個具有真修實煉的工夫與深厚的理論基礎,則弘教辦道,無往不利,不但堪當經師,亦能出任人師而無愧,斯可言超凡入聖,邁向『聖凡平等,天人大同』的終極目標。」
故〈學道則儀〉末句以「萬禩千秋」作結,其意何其深遠。此句不僅表達「師制」的重要性,更揭示「師制」與天帝教基業能否恆存千古,攸關至大。是以,文末亦當反思:「師制」何以關乎天帝教之傳承大事?以下謹整合為四點看法:
其一,教化人心—亦即精神教育,乃是弘教渡人乃至垂衍萬禩之大本,師資尤為重要關鍵。如天人教主庚寅年五月十八日聖示:「天帝教教育進階,由最基礎的靜心靜坐、正宗靜坐,以致傳教班、傳道班、神培班等訓練,師資乃是成敗關鍵,加強師資培育,著重道德品行之修養,須知言教之外,身教方是影響學員願意為教奮鬥犧牲奉獻之力量,期許人間有所作為。」
其二,教學相長—教者以德服眾,學者尊師重道,此種宗教倫理實則關乎天帝教千秋萬禩的基業,端賴大家共同發心。如首席正法文略導師乙未年十月十五日聖示:「正宗靜坐班學員結業後回到各地教院,是否有意擔任教職,秉持強烈之責任感與主動積極的態度,為教犧牲奉獻?開導師及教職幹部以身作則,影響尤其重大。本教千秋萬禩基業端賴於此,一切辛勞付出,自有天鑑。」又如先天一炁流意子乙未年十二月廿六日聖示:「『大經、大法、大寶』是天帝教代代相傳,維繫千秋萬世的根基,初皈同奮入門,必先學習尊師重道,恪守組織制度。」
其三,三統傳承—必須「以人教人,以人化人」,方能代代傳承救劫弘教之萬禩基業,多元化因應時代潮流。如首席督統鐳力前鋒丙申年三月廿一日聖示:「天帝教要一代一代傳承下去,現有的『道統、法統、炁統』即『大經、大法、大寶』足以確立萬禩基業,惟『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弘教救劫亦然,必須『以人教人,以人化人』。首要把握住發心渡人之善念,次要懂得發展多元化的方式,以因應時代潮流。」
其四,三要一貫—落實「信、願、行」乃是「萬禩千秋」之救劫弘教終極關懷。如首席督統鐳力前鋒癸巳年二月十五日聖示:「天帝教同奮三要,即『要信、要願、要行』。就是希望初皈同奮從入門開始,就能建立起無條件的、絕對的『信』仰 上帝,不為自己打算,繼而發『願』立志,要為天下人打算,更重要的是起而力『行』,為救劫弘教前途暨二大時代使命而奮鬥。『信、願、行』三要一貫,才算得上是真正的中堅同奮,本教也才談得上千秋萬禩!」
是以,細讀〈學道則儀〉全文,處處可對照「大經、大法、大寶」,引領我們深入學習「奮鬥、平等、大同」之三乘進程必須了解的十二段心法義理,亦可認識「由信、而願、而行」之三要一貫應當循序而進的十二項學道次第。最重要的,則是以本師世尊之身教、言教、心教貫穿全篇,反覆讀誦,宛如溫習師語教誨;落實於日常,更猶如依循本師行道步履,與師印心,亦與道同行。
值此癸卯天運,春期為先,春劫轉為春期運作模式,面臨三期末劫已然剋「期」以行,如何建立春期啟運之救劫思維,可謂天人合力的重要課題。首席督統鐳力前鋒壬寅年十二月廿六日聖訓明確指出:
春期行運,以「教化」為宗。
依此回顧壬寅年首席督統鐳力前鋒聖訓傳示,天帝教教主 上帝於巡天節巡視人間所提出的四項聖示中,尤以「推行〈學道則儀〉為奮鬥修持引導準則」為首,同奮更當省思〈學道則儀〉於春期當令之際的教化深意,真修實煉,起而力行,提昇應元救劫之力道,共挽三期,延康有機。
「師制如是,萬禩千秋」。師制,實乃本師世尊留下的師道典範,不僅恆存千秋萬世,更恆存你心、我心。獨立人天上,常存宇宙中。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