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 義
1990-12-25 09:15
引言
宗教是人類精神文明的重要成分,主要在探求「聖而不可知之謂神」的境界。同時由於時代環境、地理區域以及人文背景的差異,產生了適應不同的時代、地方、民族所需要的宗教,配合教義思想、精神、指引,以及宗教修持功夫,引導教徒振奮人心,克除私慾,發展聖德,進而完成生命的終極境界。因此從現實觀點而言,每一個宗教都會對精神領域的種種問題與現象,定出一套完整且獨特的說明,才足以成為人們的信仰。
人類精神領域之內的問題,實即包含了人類思想上觸及可得之全部問題在內,換言之,只要有一思想要求,即會產生一種宗教哲學或宗教教義。一般而言,宗教探討究竟問題,不外乎二類,亦即(一)生與死的問題,以及(二)天與人的問題。
天帝教教義「新境界」一書,是駐人間首任首席使者李極初氏,於民國二十六年謹遵天命攜眷歸隱西嶽華山,鎮守西北門戶後,溝通天人合作所得之研究成果。時在民國三十年奉 天帝昭示,創訂心物一元二用、聖凡平等,適應時代需要之新宗教思想,運用有形世界與無形靈界溝通方式,揭發宇宙本體之由來、與生命究竟、人類歸途,使世人開拓生存奮鬥的思想領域,共臻世界大同、天人大同。該書完成於民國三十二年冬天,初名為「新宗教哲學思想體系」,後為使無神論者避免宗教主觀觀念的影響,便於接受,進而了解宇宙人生的新境界,故於來到台灣後再版時易名為「新境界」,其中要領分為:(一)物質之自然觀及(二)精神之人生觀兩大部分,約而言之,可得:
1、宇宙觀:主要在探討宇宙本體之問題,換句話說,是屬於「天」的範圍。
2、人生觀:由於宇宙觀引領,自然產生相對應的人生觀,是屬於「生」的範圍。
3、世界觀:生命活動過程中與外在之物理自然以及人文自然,究竟會發生何種關係,人處其中,又應如何安身,是屬於「人」的範圍。
4、天道觀:死後靈的世界,如何?人神關係如何定位,是屬於「死」的範圍。
總括而論,均不外乎「宇宙大道」的運用之妙,吾人試以本教精神標誌「旋和系」之圖示方式,加以簡略表達之。
當中一點即為宇宙之「本心」,亦即 天帝之宇宙大道,而以萬有動力論,亦即心物一元二用論為哲學理論基礎,效法天體之運行,「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完成宇宙最後之真理。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後,先天天帝教道統第五十五代天人教主,於民國三十三年十月西嶽華山白雲深處頒行「天人日誦大同、平等、奮鬥真經」,繼於中華民國三十四年下元龍華復頒「天人親和北斗徵祥真經」,再於中華民國三十五年元月頒行「天人親和真經」,成為天帝教重來人間復興第一代之基本經典;以上經典對於宇宙萬象萬物之生和原理,人生禍福休咎,生死輪迴,以及宗教修持之方法,均有周延的解釋。對於有心一窺終極世界概況的教徒,幫助甚鉅。
時至今日,人類所面臨的時代,正是三期末劫核子戰爭一觸即發的時代,人心惶惶,道心式微。歷代各教教主勸人為善的努力,也在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社會潮流下,逐漸失卻金聲玉振的力量。天帝教首席使者有鑑於世界亂象風起雲湧,不惜以高齡之軀懇辭天人教主之職,並請 天帝親臨人間擔任教主挽斯末劫,由於赤誠感格天心。不旋踵,先天天帝教奉准重來人間復興並以民國三十年出版之新宗教哲學思想體系為天帝教教義,企圖突破以往思想上的拘束,配合時代環境需要,為人類走出一條生存之道,因此以「物質與自然常動,動者自動,靜者亦動」之萬有動力論為基礎,比較人類舊說,提出宇宙萬象萬物在變動過程中所產生的相對性與辨證性,協助教徒同奮識透心物一元二用之真意,開啟人生今後求知及創造之道。
民國七十五年第一期師資暨高級教職幹部訓練班結業之後,由數位有心學員組成天人文化研究小組,致力溝通天人,闡明宇宙真理,並確定以宇宙觀、世界觀、天道觀、人生觀為四個主要研究方向,茲將該四觀之論點,簡要報告如下:
一、宇宙觀:宇宙整個生動現象係由無量數之和子(靈魂,阿賴耶識),以及電子統一調和所構成,和子因受異引律之支配,出入於任何物體之內,電子由於同引律之關係而結成陰靜之物體,精神、物質同樣不滅循環不已,整個大宇宙即是由無形宇宙(精神世界)與有形宇宙(物質世界)組成,而為心物一元二用之宇宙觀。十九世紀以來之科學家、哲學家利用觀察與實驗的方法,已經可以證明大宇宙大空間不斷地向外擴張,新的太陽系(本教稱之旋和系)不斷在繼續形成,而為一統一調和之場其中的指導律則為「無形涵蓋有形,無形創造有形,無形運化有形」,吾人稱之為宇宙自然律。至於科技上的實證,實有待人類科技文明逐步發展,產生具體的科學方法,然後可以一探宇宙之奧妙。
二、人生觀:有云:因為有了如上之宇宙觀後,直接影響形成了人生觀,是故道家者流往往流於遁世、自了之人生觀,或有異於世俗之言行舉止,不免是受到老、莊之自然宇宙觀影響所致,其中所是固未必然,但人生觀宇宙觀之關係,在宗教教義之範圍而言,確有其相當直接之因果關聯性。
因此,帝教之宇宙觀既為心、物一元二用,物質、精神循環不滅,吾人體天心之仁,親親而仁民、愛物,自有一股生生不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之宗教精神力量,促使孕育而成從向自己奮鬥為起點之人生觀。簡言之,即為「奮鬥」之人生觀。此一奮鬥之人生觀,在強調人生難得,生命的價值與目的,在於生前做一個堂堂正正頂天立地之人,才能死後自救其靈魂而回歸自然,平凡生命之來源,人生之性質莫不如此,唯其分析言之,可得幾項特點:
(1)先盡人道再修天道。首先從調和人際關係的五倫八德做起,大家不要以為時代已經進步到太空時代,怎麼還拿這一套舊觀念,作繭自縛。實際上,人心並沒有突變,世人的心理狀態,仍然受到電子體(物體)盲動的牽引,而有貪瞋、不滿、怨毒……等等情緒作業。必須習四門基本功課,久而久之自然正氣充滿,雜念、貪慾掃除盡淨,此刻已初步紮下積功累德救世渡人的基礎,進而可以修持。
(2)生前不修,死後即無能為力。從而人生之關鍵在於依循 天帝創造宇宙萬事萬物之自然法則修行與生活,必須善能把握自我創造與奮鬥,一切固在人生之中,而不在人生之外。
(3)應心存「不為自己打算,不求個人福報」的精神,徹底明暸其中之真諦在於自救救人,自渡渡人,如此才能開拓人生之廣大生存空間。
(4)奮鬥之道在於自我培養與磨練,可分為:
1.向自己奮鬥,即努力以求掙脫人類本身電子之影響的奮鬥。
2.向自然奮鬥,即創造人類之文明以達於真理之境界。
3.向天奮鬥,即向天界要求平等之奮鬥。
至於其自我奮鬥之方法,綜合各種「不二法門」,相信帝教四門基本功課、法華上乘正宗靜坐功夫,可說已掌握了精粹,唯「行」而能創造一切,人生唯有奮鬥而已!故曰「奮鬥」之人生觀。
三、世界觀:生而為人,姑不論宇宙之浩瀚與神奇,只以人類生存所在之地球而言,已讓吾等讚嘆不已。因此除了狹義的人生觀外,宗教教義同時也啟示人們對於周遭的人文社會、自然現象究竟應抱持如何之觀點,比方,對於國家、政治、社會、經濟、環保……等許許多多的問題,站在宗教的立場必然有其一貫完整之哲學體系說明,足以使世人安身立命於其間,同時也是人生觀的延伸,其重要性不言可喻。
我們謹將帝教世界觀舉數項以供例證。
(1)天帝教教徒仍可信仰原來的宗教。我們以為世界大同,必須先從宗教大同開始,而宗教大同之境,如何而得?由於各宗教教徒,悲天憫人之胸懷均承啟於各教教主之愛德,都是發自內心的悲憫與仁愛,可以說皆是以人類共同信仰之最高主宰 天帝之宇宙大道為教化根本,因此對各教教義應該完全信仰,繼續深入研究,自可貫通本教與其他宗教之精神,可以促進宗教大同與世界大同之實現。
(2)創造人類文明以達於真理之域。大自然之威力上有旋風,下有引力,中有風雲雷電火山地震等等。自然界之於人類,往往帶來十分矛盾的助力與壓力,惟有克制自然,方能充分發展人類靈性之活潑,如能好好開發,大氣、海洋莫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之來源,若以強取豪奪的方式使用自然資源,將造成生態界失衡,宇宙亂象,於焉生成。
(3)以「化延核戰毀滅浩劫」、「確保台灣復興基地」為時代使命。
四、天道觀:所稱之天道觀,方便而言,亦即人死之後所進入之靈界種種,此一範圍可大可廣,亦屬神秘而不可知之領域。因為人生觀、世界觀之指引,人生有路,死後依照自然律法則,決定未來去向。如其生前陽電勝於陰電(陽電之來源在於培養正氣),則逐漸上達各天界,而以 天帝為至尊;陰電勝於陽電者,則一降再降,依其引附至任何物體,生生死死循環不已,總歸是一無常之命運也。
如以地球為基準去觀天(此天為廣義之天),固然有東、西、南、北之分,不外乎心靈與物質蛻變之現象。
試舉其重點而言:
(1)第三神論:第一神論為「創造神」,第二神論為「救贖神」,其實非神之本相,故主張第三神論,以神之真正本相為神媒,亦即媒介之神,神乃執行 天帝意旨之天使,而 天帝卻是調和自然律之最高執行者。
(2)天人往來之方法計:1.侍準、2.侍筆、3.侍光、4.侍聽、5.天人炁功、6.靜觀 六種可資運用,惟賴有形軀體善加利用而已。
(3)向天奮鬥:惟有精神鍛煉性命雙修,最後才能超凡、入聖、登真,此種由物質而返自然的方法,理論上說十分深奧,淺顯言之,不外乎:人身生理和心理、精神和肉體要適切配合,平衡發展,才能達到「天人合一」之境,因此現代科學在心理、生理、精神方面之發展,足以成為修煉之基石,結合科學、哲學之辨析,宗教之經驗,自可心領神會而有所得。
雖然為了解說的方便,我們將教義分門別類,予以闡釋,實則彼此環環相扣,均宇宙大道之變化耳。總括其中真意,可以說,萬流歸宗,宇宙天理之真象,在一「和」字,與其相對應者則為「亂」,可見宇宙之定律具有相對性。小而至於電子中之陰陽電,大者至於宇宙天體之運行,莫不如是。惟有加緊奮鬥,把握其中之真理,以求真「和」,自然可以生生不息,由肉體生命,精神生命進入宇宙生命。
(1)神權思想的演進
人類傾向於宗教,係天性使然。此話可由考古學家發現舊石器時代北京人已有巫術行為得到明證。但是不管人類對宗教多麼崇拜,多麼敬仰,所有在人類歷史舞台上出現過的偉大宗教,因為要適應創教初期人文、自然兩種環境,因此發展出不同種類的形而上學。隨著歷史的演進,科技文明的發達,人類對於「神」或「神權」的認識與認知也有顯著的變化。天帝教綜合神權思想的演變歸納成三個時期,「亦稱三種神論」:
(一)第一神論──神權至高無上之時代,舉凡日月星辰,山河大地,動植礦物之現象,皆為神靈的創造與表現。此神權之第一時代,即神為創造之神,神如獨裁而不容置辯之暴君。
(二)第二神論──神為人類之救贖,其權威至高無上,凡人之功過皆可由神之喜怒而獲得善惡的報償,上干天怒,則災難迭至:上得天心,則大罪可赦。此為神權第二時代,即神為救贖之神,如慈父,為人類之救主。
(三)第三神論──神權之極限不過是作為自然與物質間之一種媒介,神乃是執行 天帝旨意之天使,不獨不能創造自然,其本身仍受自然律之支配,惟具有方法足以避免之而已。 天帝為調和自然律之最高執行者,能影響宇宙間各個性靈之活動及各種自然現象之發生。所以人類一切違反自然界平衡的行為,會因破壞自然律而感召天災人禍之發生,是可預期的。此為神權之第三時代,即神為媒介之神,神(第三神或稱為仙、佛)是人類修證而成,是在世追循自然律,懂得修行、奮鬥,以求得死後避免自然律支配之道。
根據天帝教教義「新境界」一書,第三神論之精義除前述外,尚有論斷如下:
一、先有自然,後有物質,最後方有神,故名「第三神論」。
二、大自然為大自然本身所創造,而 天帝為調和自然律之最高執行者。
三、物質為自然所凝成。
四、神為物質進化之變相。
五、神權非創造,亦非支配,而為媒介。
由是而觀,神佛不過比人類具有更高之經驗、智慧與能力,而且有更多方法及技術以超制大自然之性靈而已。
神既是由人修証而成,神與人為同源所出,除有程度上之差別外,自無根本之不同。人類所不及神者,智慧之不及,修養之不及,非根本之不及也。神者人也,人為靈之基,聖乃人修成(人本精神)。神聖無足畏懼,仙佛原非尊高,盡憑凡軀自我培養、磨練、奮鬥、超創而成,故曰:「聖凡平等」!
天帝教的修持法門採逆修方式──性靈和子借由電子體(肉體)修煉方式,不斷提昇位能,並經淨化,即可進入高能階次元空間,成為較具智慧之生命和子──,使同奮依循自然律,突破層層時空障壁,而能接收到來自 天帝之訊息與核能,達到與天親和之妙境。其間神媒所扮演的角色,則處於銜接地位,以利和子淨化之推動,縮短天人親和距離,於現今科技昌盛之時代,媒介神的重要性日益分明,其為助道顯化、傳訊、媒挾等種種方式之表現,極為頻繁。如何配合天人交流,助長人文力量,提昇科技研究,開創人間新運,則是人類當前最重要的新課題。
(2)解脫生死輪迴的方法
在宗教文化中,我們把生死輪迴當成一個大問題來探討,儘管身為萬世師表的孔老夫子避談形而上學,一味以「未知生、焉知死。」,「敬鬼神而遠之。」的態度來面對無形界種種情事,可是與孔子幾乎同一時代的老子,在他的著作「道德經」中,卻完全支持輪迴的看法,這本書流傳迄今,仍備受世人推崇。繼老子之後將道家輪迴觀念發揚光大的,便是莊子。莊子在齊物論中提到:「昔者莊周夢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蝴蝶,則必有分矣。」夢中,莊子(名周)夢到自己化身蝴蝶,不知道自己除做蝴蝶之外,還做過別的什麼?突然他夢醒過來,卻發現原來自己是莊周。可是,他不能肯定究竟他真是莊周,只是夢見自己變成一隻蝴蝶,還是他實際只是一隻蝴蝶,卻夢見自己變成莊周。他會是同是蝴蝶,同是莊周嗎?從此以後莊子開始感到輪迴是大有可能的。所以在同一本書中,他寫道:「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不管生也好,死也好,根本沒有什麼分別,所謂:「假做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既然人生不過是一場幻夢,所以不幸,也不畏死。儘管莊子對生死問題的見解剔透高超,但是後世能跟他有一樣豁達胸襟者幾希。
輪迴並不單單存在於生命的死亡與誕生之中。根據約翰.費福教授在美國人腦雜誌中的一篇報告指出:「你現在的身體沒有一個分子是你七年前身體裏的。每隔七年,人的身體便完全地新陳代謝過一次。」換句話說,即使在人活著的這一生中,他也可以經歷到輪迴,一個成年人的身體跟嬰兒時期的身體完全不一樣。可是,無論身體怎樣改變,存在於內的真我始終如一。問題是還沒有覺醒的真我(靈魂),無論以什麼形式存在有形世界,始終要依附在其他物體之中,或人、豬、貓、狗……動、植、礦物無一不等。
天帝教教義「新境界」一書對於靈魂的輪迴,有以下之解釋:
構成人身的兩種基本要素為和子與電子。電子組成肉體,又因其本身結構之不同而有陰陽電子之分。和子即為吾人所稱之靈魂、性靈是也。當嬰兒還在母胎中的時候,他軀體內的陰陽兩種電子會各自依照同引律互相結合。例如該嬰臍部以上的陽電子較多,即依同性相引的定律將臍部以下的陽電子儘量提上,結果其臍部以上的電子,多為陰電子,上陽下陰,遂成為女嬰的生理構造。相反的,如果該名嬰兒臍下的陽電子較多,將上部的陽電子提下,造成上陰下陽,就成為男嬰的生理構造,所以有男女性別。惟此時該嬰尚是一個靜電體(陰陽電子達到一定熱準,即相互扭合,產生陰電),所以能異引陽電性的和子。當嬰兒初出母胎的時候,附近廣三立方丈垂直以內的和子,將透過他髮頂後面的一個頂旋進入大腦(以先入者為主),遂成為該人的主宰,生命於焉開始。今天科學家已經證實了一切生命體內均有陰陽電的存在。凡是屬於陰性、靜態、被動、自然、機械的物性,只有生而無命,比如礦、植物的存在即一例:凡是屬於陽性、主動、自覺、自由的物性則有生有命,所以生命是生與命兩個東西的結合。
再以人類為例,壯年時期的人類由於對電子的要求與日俱增,雖日常營養補充不已,但因消耗過多,至老年時,人體中已被陰電子充滿,靜勝於動,物勝於心,和子再無容身之地,遂被排出由電子所湊成的靜電物體軀殼之外(或受大痛苦、大刺激時其和子立即飛出),是即生命的結束。
凡是生前兇惡,或沒有修行的和子,他體質中所沾染的電子既多且重,不能符合靈界生存的標準(無功、無德、無智、無能),死後則由靈界中具有能力的和子運用自然律的電力,將其捲入旋風之中,而剝去其陰質之電子,使其成為一種少陽之體,再由旋風之中集團下降墜落地面。當和子經過旋風剝削之後,即呈現半昏迷狀態,既無性別(性別基於電子),更無視覺,一遇引力即被吸入,一經吸入,除非等到該物體毀滅,否則不能脫離。因此礦物中的和子可以被嬰兒吸入,而人類的和子有時也可以被動植礦物吸入。一旦人類的和子被吸入低級電子成分所湊成的石塊或草木之中,那麼,他將有何感覺呢?想想真是令人不寒而慄了。因此,自從有天地以來,所有被拘禁在高山森林中的和子,除非等到自然淘汰,山崩石爛之時,才有逃脫的機會。由此對照佛家所說的無間地獄,真是毫無虛妄了。以上所述,稱為「生命的偶然論」,凡是無法超出自然律的和子,只有被動地、偶然地降落地面,引附於任何物體之內,如此生生死死,循環不已,就是我們所謂的「輪迴」。
相反的,生前肯下苦功勤修苦煉的人,死後體質輕清,可以直達同溫層的高空,又無須經過旋風的剝削,因其體質內陽外陰(和子外圍包有少量陰性的電子),自無被地面物體吸引的危險,這種自由之神能夠凌駕自然律的支配,而逍遙於旋和系之中,我們將這種被動的輪迴成為主動的解脫過程稱作「生命的因果論」。
從左述兩項結論中得知:死後生命的價值全由該人生前的修持好壞來決定,生前不修,死後即無能為力。同時,正確的修持對於生前體內電子與和子的物理轉換,也具有決定性的助因。大修行者假藉肉身電子體勤修苦煉,一旦豁然貫通,便能運用物質而返自然,造就無數化身,亦即無數的和子是也。至於沒有修持的人,將憑藉今生的慾望,削減和子的陽電性,而增加電子的陰電性,來生進入一個較低層次的形體裏頭。一旦我們的下一生不再是人類的時候,我們體內電子與和子的排列,已經無法完備地組合或支配人體活動的精氣神三寶了。此時再談修行,則已渺渺無期。以狐狸為例,因為牠只是一隻小動物而非人類,所以不具備人身三寶。想要修行的狐狸,必須早晚努力於吸取日月精華,貯備能量,等到時機成熟,即變化成貌美男女,迷惑眾生,再從交配的行為當中,盜取人身精氣神三寶,以資修行。所以古云:「人身難得」,勸慰我們要珍惜這已得的寶貴身體,努力修道,有朝一日才能了脫生死。
和子被困在生與死的圈子裏的景況,就好像希臘神話中的暴君西西弗斯。有一次,他想戰勝諸神,卻被判永遠受挫的命運。他被懲罰要把一塊巨石推上山,但每一次石頭被推到山峰時,又會自動滾下山腳,西西弗斯被迫永無休止地重複這艱辛的工作。同樣地,物質世界中的生物體在這一次生命完結的時候,根據輪迴的定律,一定還要開始另一次的生命。在每一次生命中,我們辛勞工作,以求達到目標,但是大多數的努力常常歸於失敗,然後又要重新來過。
首席師尊近六年來不斷地在天極行宮啟示無數想要了脫生死的弟子們,如何走出輪迴的陰影。他教導的方法,道家謂之「靜參」,佛家謂之「參禪」,亦即世俗共知的所謂「打坐」。顧名思義乃指「打掃心上地,坐出性中天」。就修道的心法而論,又可概分為有為法及無為法兩類。其中師尊所授直修昊天虛無大道自然無為心法,更是 天帝親傳之無上上品丹法。昊天心法主張在靜坐中「心無所住,一切放下,心無所注,一切不想。」既不守竅觀相,也不調息運氣,渾渾噩噩,人境俱忘,久而久之自然竅開關通,陽神沖舉。從茲了斷生死,回歸自然,與宇宙共始終。
我們好不容易得到人身,如果再落到生死輪迴中顛顛倒倒,沒辦法回老家,是一件很遺憾、很可怕的事。惟有生前多修持,多培功立德,以「不為自己打算,不求個人福報」的精神回饋社會大眾,才能夠打破宿命論,為自己造命,凡我同奮只要追隨首席師尊救劫的腳步,為化延世界共業而奮鬥,自己生生世世的宿業,也將隨個人奮鬥多寡,而逐次遞減。
因此,天帝教提出同奮三要,砥礪人心:
要信:絕對信賴宇宙大主宰 玄穹高上帝,生死不變其節。
要願:拯救天下蒼生,化延核戰毀滅浩劫,確保台灣復興基地,三民主義早日統一中國。
要行:以「不為自己打算,不求個人福報」為信念,要求自己:
1、切實犧牲奉獻。
2、加緊培養正氣,早晚力行四門基本修持功課。
「三要」不僅是口號,也是行動,更是煉心積德的指標。同奮們只要具備這三種先決條件,再配合靜坐修道,持久不輟,心性自然澄明,附在和子外圍的陰電子逐層剝落,瘀濁漸消,終於煉成純陽之體,豁然貫通,形神俱妙,來去自如,不再接受生死輪迴的拘束。
(3)四門基本功課的社會功能
我們生活在一個奇怪的世界裏,一面有偉大的進步,一面卻是無情的摧毀。科學與工業文明雖然帶給人們生活上的富足與方便,但是卻也激起人們更多的貪婪和不滿。舉世滔滔,懷抱寬闊胸襟的大雅君子很難得遇,反倒是卑狹私偽的價值觀念充斥瀰漫了整個社會。面對傳統受到質疑,權威受到挑戰的時代,整合社會秩序的力量,單賴科學無濟於事,惟有藉助宗教的道德力量才能重整社會秩序。
宇宙間最古老的天帝教,因應時代環境的需要,重來人間復興,於核戰即將爆發的三期末劫期間,搶救原人,拯民苦難,並且致力維持人類觀念體系的和諧,也就是對人性及文化的維護與整合。
基於這個目的,以下我們謹簡介帝教日常四門基本修持功課對現今光怪陸離的社會所產生的影響及功能,希望將過去十年所做的努力整理成一篇報告,並企盼對未來造成一股「清如水碧,潔如霜雪」的清流,促使頑廉懦立,進而改善社會風氣。
第一門功課:奉行教則
教則亦名「人生守則」或「廿字真言」,就是「忠、恕、廉、明、德。正、義、信、忍、公。博、孝、仁、慈、覺。節、儉、真、禮、和」二十個字,為天德教主一炁宗主與雲龍至聖在湘西深山修道十年期間,融合先天及後天的思考,並根據經驗的審察,而確定現代人對於生命的願望、目的、以及求生存的功能,因而研創出二十個字,做為人類修養(行)的守則。其內容集五教精蘊,中華文化道德結晶而成,沒有絲毫迷信成分,亦無教派門戶之別,人人可信,人人可行。帝教復興謹遵詔命列為教則,帝教同奮皈宗時,必須認選廿字真言中之兩字,做為終生身體力行之準則。
這廿個字,每一個字有一個主宰的神祇,任何人只要虔心誦唸,必得感應。廿字真言結合了道德與超自然的力量,提供社會道德規範的基礎。同時它所代表的倫理觀念,更能化解工業革命之後所造成的社會疏離感,進而重新釐定人與人之間的倫理關係。這一點可以由一般人認為「往教會跑的孩子不會變壞」得到證明。
第二門功課:祈禱親和、持誦兩誥
不論是在家庭或者是在教院光殿上的祈禱親和,都可以幫助我們澄心靜慮,獲得天人加持的精神力量。比如:當我們感到失望、情緒不穩定、或者發生生存危機時,片刻的祈禱可以提供我們慰藉的功能;而當我們遭遇失敗、或者伴侶死亡時,它又能給予我們精神上的支持。這種促進人類自我整合適應、與發展的力量,來自於我們內在行為與無形界之間的溝通,遠非有形世界之心理學、生理學、倫理學…等等應用與非應用學科所能望其項背的。
此外,皇誥與寶誥則分別是人類直接與 天帝及仙佛聖真通話的密碼,持誦者只要心誠、意正,就可以達到以下十種功能:
1、可化延核戰毀滅浩劫,使世界末日儘量拖延下去。
2、可化戾氣為祥和,確保台灣復興基地。
3、可除隱疾治百病,延年益壽。
4、可抵消業障,消除人間劫難,災禍遠離,家庭平安。
5、可渡陰魅,超拔祖先。
6、吉神隨侍,逢凶化吉,隨遇善緣,人逢欽敬。
7、可發智慧,擴充無限量之慈心,增進良知良能。
8、可使原靈合體,恢復天界原籍。
9、可以成道,神通俱足,造就出身外之身。
10、可以天人合一,成仙成佛。
由於天帝教的任務係直接與天界的神親和,所以目前只頒佈皇誥及天曹寶誥,而不頒佈人曹及地曹寶誥。我們主張承天道以啟人道,再由人道而返天道,因此不再經由地曹轉劫。只要各位同奮秉持奮鬥心,勤修實煉,將來與無形界的溝通必愈來愈深厚,愈來愈接近。而這種法天自強、奮鬥不已的精神,正是我們負起兩大時代使命化減社會危機,建設篤實光輝的生命的無窮力量。
第三門功課:反省懺悔
透過廿字真言的規範,雖可使我們心中的意念及外在的行為不致於產生偏差,然而世情紛擾不已,同奮們遇上事變,難免仍會有犯錯時候。此時只要我們低頭反省、認錯改過,自然可以產生導正及自我更新效果。
「反省懺悔」古來有之,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即為明證。可惜,現代工商業繁忙,時代腳步加劇,能做這門功夫的人,已經愈來愈少了。因此帝教要求同奮早晚各做一次反省懺悔的功課,藉此滌盪心靈的污垢,進而啟迪我們內在的人性光輝,使人更重視團體的目標,而大於個人的利益。久而久之,功夫深了,更能透視一切,大澈大悟,達到智慧的最高境界。否則陰翳在心,障礙在目,欲求真理,而真理愈遠。
第四門功課:填記奮鬥卡
我國人一向囿於定命之說,認為:「可以生而生,天福也;可以死而死,天福也。可以生而不生,天罰也:可以死而不死,天罰也。…然而生生死死,非物非我,皆命也。智者所無奈何?」(列子,力命篇),彷彿人生是一部預先七云封固的天書,一切的禍福吉凶全部寫在裡面,而無從翻案。影響所及,產生了因循怠惰的人生觀,所謂:「閻王註定三更死,誰敢留人至五更」是也。再加上近年來,社會功利主義、投機主義盛行,求神問卜簽賭六合彩、大家樂的人與日遽增,人人忽略了奮鬥的真意,一心一意想獲得天外飛來的橫財。豈知信仰宗教,並不是要我們逃避現實,安於逸樂,而是要我們與現實奮鬥,以忠實履踐的行為,安頓自我,創造新生命。這就是帝教提倡填寫奮鬥卡,強調「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意義所在。凡我同奮應該忠實檢討自己每天奮鬥的項目,逐項記於奮鬥卡內,並於每月十日以前寄送教院督教處呈殿考核,以明心跡而求精進,以期達成聖凡平等,天人合一的最高目標。
在此末法時代,人心沉淪已至無以復加的地步,我們的性靈在這擾攘褊狹、傾軋排擠的人群中流轉而不自覺。於是,天帝教根據「心物一元二用論」,提出宗教修養的四門基本功課,讓我們解脫唯心或唯物的偏差觀念,而以「無所謂心,無所謂物」、「物不能離心而獨立,心不能離物而空寂」兩者渾成一體,健行不息的中道思想,建立起既不側重於物質生活完美,也不否定精神的宗教修養的基本觀念,不僅消極地幫助我們消除個人的障礙,以使展露自己的文采光華,更積極地肩負起兩大時代使命,解決世界人類的社會問題。
(4)天帝教在科技時代的文化使命
(一)何謂奮鬥之道?
吾人已經說明「聖凡平等」、「神是由人修證而成」的真理,但是人類卻要如何修行方能具備有超制大自然律之方法及技術呢?於教義中提出三種奮鬥的途徑,曰:向自己奮鬥,向自然奮鬥,向天奮鬥,其精義分述如下:
1、向自己奮鬥:
向自己奮鬥,即是力求掙脫人類本身上電子(肉體)之影響的奮鬥。由電子所湊成之軀體為盲目的、衝動的、無智的、不羈的,故必須由人運用和子之力以控制之、導引之、支配之,始可以納於真善之軌道。為向天奮鬥,向自然奮鬥之基礎,而自愛、自治、自信、自奮,達於理想,是儒家所謂正心誠意內聖的功夫。夫若自身之和子不能控制電子,反為其殘害,則此人已矣。所以欲求向天奮鬥、向自然奮鬥,首先必須向自己奮鬥,以奠其基;進而再謀立功、立德、立言於世,而為大眾謀生存,尤必須先求自身之生存,故以「和平奮鬥救國家、救人類、救世界」為邁進之步驟。
2、向自然奮鬥:
向自然奮鬥,即創造人類文明以達於真理之域也。大自然之威力,上有旋風,下有引力,中有風、雲、雷、電、火山、地震、高山、大洋的險阻。自然界對於人類之迫害與限制者,實無時無地不存在,人類至今尚未能克服之。只有克制自然,方能充分發展靈性之活潑。今人類忙於殺伐,自相戕賊,如能移其自相殘殺之精力與大自然奮鬥,則足以使人類的文明臻於更高之成就,而促成大同之實現。故凡能與自然奮鬥者,方為真英雄!
3、向天奮鬥:
向天奮鬥,即是向神奮鬥,向天界要求平等之奮鬥。生為堂堂正正之人物,死為堂堂正正之神靈,此不作修持但憑功德之客觀的收穫,自由神之境界也。尚友仙佛,一心向善,立德於世普渡無量,臨終引來和力奮超天闕,此聖者之境界也。憑自身之淨業,鍊金剛不壞之身。故人生於世必須抱永恆之大志,發無量之大願,以求生命之不滅,始足以免輪迴之苦,自拔於罪孽之域,並為千秋後世促成宇宙真理之實現,如此方為大丈夫!
奮鬥之意義,原是指對於不適當環境的抗爭,設法運用種種手段以達成改善情況。若用於三種奮鬥途徑,則可解釋為入世力行,超凡成聖之過程,也是對心物一元二用論之體證。奮鬥的中心思想是建立在宇宙萬事萬物是動的,動的在動,靜的也在動。既然萬事萬物在動,自有其自然因素與法則。當有外力的干擾,事物必有因應之變動,若能協調,則事物能達到一種新的律動狀態,即是「和」。若外力與因應之變動現象不能協調,則事物一直處在混亂性,即是「亂」。是故奮鬥的中心思想便是「動」與「和」。
三種奮鬥途徑當中,向自己奮鬥是基礎,透過道德修養的功夫,以調和人體內之精神與物質,進而突破肉體障礙,積極修煉,以達成淨化性靈的「內聖」境界。向自然奮鬥,根植於向自己奮鬥,而以克制物質自然為目的,其手段為積極入世,參與建設,進而突破物障,看破生死,達到「外王」的境界。最後的奮鬥途徑是向天奮鬥,乃是向天界要求平等的奮鬥,其要旨在突破自然律、因果律的限制,使性能超凡成聖,與道合真,達到「以宇宙為家」的天人大同境界。
(二)奮鬥觀對科技時代之影響
科學與技術是當代文化的重要動力和極為重要的構成成份。宗教文化和科技並非對立,而是能相互帶動發展。科技所代表的則是生活中純理的、客觀的,抽象的層面。科學的要義在於從事客觀的、純粹的可能性的探索;技術的要義則在於運用一種能控制的程序,在最短時刻中達成最大的可能性的實現,然而這種實現所帶來的滿足,終究無法使心靈感到充實喜悅。
帝教的三種奮鬥途徑,不僅可以使人心在科技時代不止於抽象領域的探索,進一步能透過道德,教化安頓人的心靈,使人心得到充實、深刻的滿足。大致說來,三種奮鬥對科技時代至少具有以下三種文化使命:
一、安頓人類心靈,轉化科技所造成的人性危機:
自十六世紀歐洲文藝復興、宗教改革、科學革命以後,瓦解了人的形象,消除人主體的感受和價值,而把人及一切當成科學研究的對象,造成人不再是自己生命的核心,而成了某些工具或手段,使人在天地之間無以安身立命。人性的聖潔層次,因而逐層消失,心靈顯得空虛分裂與迷惘,繼而阻撓了人格的健全發展。長此以往人終將成為赤裸裸的,一個平面的科技動物。
其次,經濟發展過份突顯,造成社會整體道德退步;是我國當前最大的問題。科技的發展,使得人際關係由情感上、位格上的關係,轉變為工作上、競爭上、制度上的關係,因而使人們不能真正快樂。科技的發展更突顯了職業倫理而使職業道德的重要性與日劇增。職業的關係會影響到家庭倫理與個人彼此間的關係。只有人越能發揮其道德創造力,才能過有意義的道德生活。
面對的科技所造成人性危機,教義內所揭示「聖凡平等」的精神,以及「神乃由人修證而成」的真理,讓我們認清人在宇宙中的地位與責任;透過其內在所孕涵人本主義的自覺精神,可以彰顯人類生存的價值,實現真正的自我,免於科技時代「物化」「俗化」的禍害。再經由「自己奮鬥」的實踐工夫,透過誠敬的內在反省,以「自愛」「自給」「自奮」,向心靈收斂後,立即擴大成為靈明自覺的健全人格,表現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之充沛生命力。也由於德性的重生,直接成就人與人間的秩序和諧,同時可以化解疏離狀態的社會形式,重新釐定人與人之間的倫理關係,安頓自我安身立命的神聖人生。
二、協助科技發展,開創人類的環境:由於科技發展也未能真正深入每一個人,造成人對科技發展的兩極化看法:一是完全悲觀的未來,認為科技繼續發展將造成機器役使人類而非人類役使機器。另一則是科技乃是人類最後之愛,且具有新神明的地位,科技才能使人類獲致真正的平等與解放。
要打破對科技兩極化的看法,重建人類新文明及化解毀滅危機,只有從溝通「人文精神」與「科技文明」著手。必須將科學的「事實世界」與人文的「價值世界」之各自思想理路稍為劃分清楚,尋求其一內一外相互溝通的功能而不相互衝突。帝教「向自然奮鬥」所提及的「克制自然方能充分發展靈性之活潑」正可做此一溝通之標準。為克制自然則必須運用具體的科學方法,探求宇宙之奧妙,發展科技向大宇宙進軍:開發人類智識領域。繼而明白地球是如此渺小,沒有什麼好爭鬥,而共同發展太空科技,移民太空,如此便化解浩劫之威脅,去除對物質發展的恐懼。此外,為了性靈能活潑自在,自必根植於「向自己奮鬥」的基礎,以真實情感思索人類生存的世界,必與「正德、利用、厚生」相配合,使物真能為人所用,定能挽救物化的文明危機。
三、為人類探索新的可能性,重建理想新社會:
人類現正處於徬徨的十字路口,一條是繼續已採行的方向,如此將專致社會騷動,以致結果不是核子戰爭,就是嚴重的人類病症:第二條是試圖用武力或暴力來改變當今世界,如此將導致機械化的社會,以及野蠻的獨裁政治的興起:第三條則導向人本主義的復興,使社會體系人性化,進而能培養人類美好的生活及生長的效力。在今日,前二條路,已將成為事實,如要人類社會往第三條路發展,只有以人文精神建構人性化的社會,而以人類的文化理想與價值為依歸,重視人在自然中的地位。
帝教的向天奮鬥是落實在「向自己奮鬥」、「向自然奮鬥」可以使物質為人所用,避免機械化社會的發展以及獨裁政治的興起,人能與自然生態共存,繼而發揮人性之活潑。「向天奮鬥」的核心就在於對人性與宇宙的奧妙做最深切之體會,始能湧現人類嶄新的創造力。個人之創造力終有衰竭之日,但是結合了宇宙生生不息之力,結合了人性無窮泉源,人才可以無止盡地汲取創造力,日新又新。
人類的生活,缺少不了三個基本要素,一為精神的滋潤,一為物質的追求,一為安全的保障。談精神滋潤就要講究人本主義。談物質追求,就要講究自然科學。談安全保障,就要講究社會科學。帝教教義所揭示「聖凡平等」的真理,「第三神論」的真象以及「向自己奮鬥」、「向自然奮鬥」、「向天奮鬥」的三種途徑,已具備有上述三個要素。並啟發人類大公無私,共生共存之高尚心理,實行平等互惠,必能使人類一切戰爭永遠消滅,達到「世界大同」之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