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薛光霸 1994-05-25 01:30
反省錄
第四期師資高教班閉關期間,適逢中共發表對台政策白皮書。師尊上課時勉勵同奮要有憂患意識,並提出「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要同奮當場上台作解釋。有幾位同奮講得不錯,都有談到「居安思危」的概念。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這句話,相信很多人在學生時代就非常熟悉,但是不見得人人都能通達的解釋。前面一句比較沒有問題,通常都會想到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所以都解釋成「生在憂患當中」,強調憂患意識,就是把介詞「於」當作「在」解釋。依照這樣,下一句也解釋成「死在安樂當中」,就顯得有些不通順。記得以前當學生,很多同學(包括自己)都作這樣的解釋:人要有憂患意識,年輕時要在困苦的環境當中好好的奮鬥,等老了才能過著安樂的生活,死了才能夠安祥的走。其實這樣是不通的,但是有些老師還是照樣給分數。
八月份是中學生聯考的月份,個人在閉關期間,剛好從報上看到一位老師,對於「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這句話所作的解釋,在此提出來供同奮參考。據那位老師的解釋,這句話的關鍵在介詞「於」這個字。此處「於」應作「由於」解釋。因此整句話的意思是:「由於我們具有憂患意識,不忘奮鬥精神,所以我們才得以生存;由於我們貪圖安樂,失去奮鬥精神,所以我們漸漸失去生存的必要的條件,往住步入失敗或死亡的絕境。」
現階段台灣的情況,這句話正是最好的寫照。人們不但沒有憂患意識,而且在上者政爭不已,在下者貪圖聲色貨利,販毒、吸毒,求得一時安逸的情況更是日益嚴重,此種現象怎不叫人憂心忡忡,難怪師尊提出這句話要我們好好的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