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宗教心理學觀點看天帝教的宗教功能
李淑康 1994-10-25 11:40
前言
宗教是人類普遍的現象,而人類要想安身立命於這個世界、宇宙中,便產生許多的問題,有些問題的性質非常特殊,例如:人是什麼?我是誰?人生之意義與目的何在?什麼是善?什麼是罪?痛苦磨難從何而來,其又有何目的?什麼是真幸福?如何獲得幸福?死亡是什麼?人從何處來?死後何處去?還有那些圍繞著我們的存有,無可名言的最終奧秘……這些便是與吾人切身相關的種種終極問題,由此種種的終極問題出現時,引發吾人切身的牽涉,焦慮地尋找與迫切地求知,這便是終極關懷。而不同的宗教的終極世界(如佛教所說的西天極樂世界或涅槃境界,天主教所說的天國)能回答人類的終極問題,釋慰人類的終極關懷,使人因信仰之而覺悟真理,接受神聖的啟示,對於終極關懷得到寄託。藉著經驗神聖、覺悟真理,遵守天命,宗教使人一面接觸終極世界,一面解決暫留世界的終極問題和終極關懷,而對人生產生了認知的功能、生存的功能和整體(整合)的功能,顯然可見,宗教與人生有著密不可分的微妙關係,宗教對人類有重大的意義、影響與安身立命的功能。在此,謹就淺薄之所知所聞,初探「從宗教心理學觀點看天帝教的宗教功能」。因所學有限,資料不足,相信必有所遺漏之處,望請不吝指教,以彌補本文缺陷,不勝感激!以下就宗教心理學的基本概念看天帝教的宗教行為、宗教活動所賦予個人、家庭與社會團體的正面意義與功能。
一、宗教心理學賦予宗教的意義:
所謂「宗教心理學」,是指探討人的心理、精神上對宗教的體驗,人的各種宗教經驗和感受,進而對人的「純粹內在性」的宗教研究,以求鑑別持有宗教態度的人的心理特徵,並尋找決定這種態度的心理規律。過去,心理學在研究宗教時,對宗教的意義都抱持者不同的觀點,大致上可分為三類型:
1、視宗教為一種心靈生活:
柯喬治(GergeAlertCoe)一位終身致力於宗教教育的學者,為此深奧之真理觀點之代表,他認為宗教是種心靈的現象及精神的表徵。
2、視宗教為一社會現象,為人類間的相互遷就與合作:
持此論點的學者,如:涂爾幹(Durkhein)認為宗教完全為一社會定義:「宗教是人類在不同社會中所發展出來的一套信仰、慣例和制度。」亞美斯(Ames)認為宗教係「最高的社會價值意識」以強調宗教的倫理道德觀念。
3、強調宗教係個人的經驗:
有些心理學家深信宗教經驗具備相當個體化的特色。詹姆斯(WilliamJames)認為宗教乃「個人獨處時,與神有所繫屬的感覺、行為和經驗。」;普列特(JamesPratt)認為宗教是「當個人或團體在面對某種足以控制人類的力量之際,所表現的認真及交往態度。」;詹森(PaulE.Johnson)則認為宗教是「個人與值得信任的價值創造者之間的合作」。
為深入探討宗教心理學,吾人必先掌握宗教的意義,並儘可能客觀而適當地為宗教作定義:宗教係個人感受到超自然力量的內在經驗,並且與其有所繫屬,而個人內在經驗的宗教感受的最大特徵就是喜悅源源不絕,誠如佛家所謂的「法喜充滿」。宗教的價值取決於宗教產生的方式,有些人的宗教行為肇因於面臨難以解決的危機,而有些人則主動接近宗教。事實上,宗教惟有在人主動的接近情形下,才能發揮其真正的價值與功能。
二、以信仰為經緯的宗教心理學,啟發我們的開放態度:
對己、對人、事、物,都能表現更大的包容力,發揮更大的潛能,提供我們對於宗教有新的角度的認識,也讓我們看到充滿希望的遠景,明示吾人得神的關懷、疼愛、寬恕、引導、保護、幫助、信心、能力和恩典,幫助信徒得免陷入黑暗,將真理寄寓於希望中,生命得以因此而豐盛,生活也充滿希望和活力,人生亦獲得更明確的意義和價值,於待人接物處事之際能常流露出民胞物與的情懷,亦即以一種更安詳仁慈的生活方式,具備更成熟、更完整的人生觀、宇宙觀的新鮮人。而宗教心理學的根基是「愛」─哈佛的心理學家阿爾波(GordonAllport)提醒臨床心理學必須注意宗教的療傷能力,他認為:「愛,這個無與倫比、最有能力的心理治療法,為專業精神醫學(或心理學)所無法憑空杜撰、採集或放棄……:心理治療雖知愛的治療力,卻發覺自己力不從心……。」而宗教(尤其是基督教),卻提供了一個完全以愛為基礎、且能詮釋生命的法則,一再地提醒這個基礎的重要性。「所有的法律和先知」都維繫在對神和對人的愛上面─「愛是全德的連繫」,並強調「可愛的諸位,我們應該彼相愛,因為愛是出於神,凡有愛的,都是出於神,並且認識神,那沒有愛心的,就不認識神,因為神就是愛。」(若望一書:四,7~8)。「或許由於宗教對愛的堅持,以致於造成心理學『對溫柔的忌諱』」。
三、天帝教對個人、家庭、社會之功能分析:
(一)個人利己的功能
1、身體的需要─闢開人道的生死路
「中國幾千年來,由伏羲老皇至軒轅黃帝而至老子,負有傳佈 天帝宇宙大道使命的高人,都是從『靜』中參悟宇宙秘奧,主要的目的為『超凡入聖,天人合一』。藉靜坐為養生之道,只要能不斷下功夫,身體的病痛自然可以消除,可以袪病延年……自自然然可以養生、長生。」「有形世界的人類生活在五濁惡世、人間火宅的染缸之中,要為生活而奔忙,消耗先天帶來的『元精、元氣、元神』,最後大家不免生、老、病、死,惟有修道人學靜坐可以使得『內病不生、外病不入』、『防止衰老』,只要天天不斷用功夫,宿疾自可以全部消除。」
2、心性的需要─修煉急頓成就立地仙佛
天帝教首任首席使者宣佈「帝教法華上乘直修昊天虛無大道自然無為心法」即提到精神煆煉之總原則為「性命雙修」:煆煉性功與命功,進而得以煆煉神功。煆煉性功─「煉心」的功夫是入門的必要方法,能助吾人突破對死亡的憂慮及宿命論的恐懼。而煉心的起步,最主要能將喜、怒、哀、樂過即不留,在皈宗之後,變化最大的是人格上的改變,由廿字真言二十條光明大道上為人處事,反省懺悔,以淨化良心,產生自我重振,自我整合的功能,而後覺悟人生之理想,確立生命之目的終向,協調整合內心動力,努力奮鬥,擴大心靈,肯定「生活之目的在增進入類全體之生活;生命的意義在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的真諦,積極培養天地之間的浩然正氣,自救而後救人,自渡而後渡人,使人心復古,返樸歸真,得運念力以救劫,成就非凡身外身,人心與天心時時心心相印、天人親和。
3、發展功能─由人類發展的基本需求而言:
自我實現、超越:天帝教的第三神論明白揭示「聖凡平等」之真諦─「神者人也,人為靈之基,聖乃人修成……仙佛原非尊高,盡憑凡軀自我培養磨煉奮鬥超創而成。」又曰:「人類所以不及神者,智慧之不及,修養之不及,非根本之不及也。故佛曰:『眾生皆具佛性』。」明白「聖凡平等」之意義,能進而自愛、自治、自信、自奮,努力掙脫人類本身上電子之影響,亦即「向自己奮鬥」,誠如儒家所謂正心誠意內聖功夫,進而謀立德立功立言於世,為大眾謀福利。第二階段奮鬥─向自然奮鬥,創造人類之文明以達於真理之域,克服自然界對人類之迫害與限制,因為「惟有克制自然(自然律之束縛),方能充分發展靈性之活潑也。」最後進入「向天奮鬥」,即向神奮鬥,向天界要求平等之奮鬥也,人生在世必須抱有永恆之大志,發無量之大願,則可「生為堂堂正正之人物,死為堂堂正正之神靈」,一切全憑自奮自創,積極為全宇宙人類之生而生。人類可透過此三種奮鬥,不斷地超越自己、實現人類之最高理想─宗教大同、世界大同、天人大同。
4、認知功能:
(1)認知結構的需要:人的信念系統存在人之大腦中,在人的認知中,相信的觀念結合成一系統,人類在認知的需求中包括了對真理的尋獲。宗教提供了了解宇宙萬事萬物之奧秘的解答,告訴人們「為何」(WHY)的答案,滿足人類之認知需求,而天帝教教義─新境界亦提出一套新宗教哲學思想體系,由「天人親和」以有形軀體與仙佛聖真媒介溝通,透露宇宙自然之奧妙於新境界之中,其分二大部門:
A、物質之自然觀:揭櫫宇宙之本體、宇宙之起源、星球之形成的奧秘。
B、精神之人生觀:探究生命之究竟、精神之寄託與人類的奮鬥之道。
此一天人合作研究的成果乃立論於積極向上,樂觀奮鬥,旨在使人認識宇宙人生新境界,啟發人類開拓生存競爭思想領域,其綱領為天帝真道,希望世人奉行,以邁向精神的重建、道德的重整,使人心于不知不覺中潛移默化,世界末劫得能消弭於無形。
(2)解釋自身的需求以達自我完善:人類對於自身的問題不得其解時,往往會歸諸於神話,但神話終究會被科學所揭破,惟賴宗教神學得以予以合理之完善解釋,並透過與終極世界之關係的意識化,如祈禱─產生對 上帝的信賴、臣服以及回到根源的心態。由信徒祈禱,經驗神聖、覺悟真理、遵守天命。
5、在情緒、認知與修持德行上產生種種影響和功能:
(1)自我整合:經由祈禱之過程中,當帝教同奮全神貫注於祈禱之內容時,能使分散的生命,藉此整合為一,統一其人格並發展成熟之宗教意識。
(2)自我重振:經歷至真至誠之祈禱,可使同奮們提昇自我心靈,進入神聖境界,更使激發自我振作向上之道心,增加活潑情感之動力。
(3)自我確定:透過祈禱之內容,帝教同奮能藉此立下大志、發下大願、在絕對信賴 上帝之信念下,願發奮鬥心、願行奮鬥道,確定人生之目標與價值,並勇於承受危難之考驗,以澄清自己的獻身目標,並培養對最高主宰 上帝的忠誠與獻身之毅力。
(4)自我擴大:經過個人一段時期的宗教經驗修持與認知協調之後,帝教同奮可漸培養出其成熟的宗教意識與抱持之態度─具備成熟的良知觀,將倫理道德普遍地發揮在大多數人的福利之上;由承認人性之弱點、不完美的認知上,能以自我之客觀性而待人如己、寬恕別人之過錯,進而透過自主性的發揮,靠自我之能力改變自己,誠如帝教首任首席使者所強調的「我命由我不由天」─打破定命論、盡人事以待天命;效法天心之慈悲,奉獻自己之心力於大眾,將自我之狹隘意識無限地向外擴展,由個人→社會群體→自然界→宇宙萬物,如心理分析學家弗洛依德(Freud)所謂的人格結構:1、本我(Id)2、自我(Ego)3、超我(Superego)之不斷擴大、超越,發展至宇宙意識(自我空無意識),最後到達終極意識。如下圖:
藉由自我意識之不斷擴大而開拓個人之心胸、壯大願望以利他服務─「一切不為自己設想,不求個人福報」,存仁愛之心,行民 胞物與之救世使命以參贊天地之化育,臻至天人合一之境界。
(5)宗教神祕經驗之體會:帝教同奮於一心專注、貫念於為天下蒼生祈禱、誦誥與自我反省懺悔中,或多或少會有心靈悸動、天人交感的深刻感受,更甚者以身心並煉的自律、修持以達意識之淨化;將過去之細微過錯及受後天習性的牽絆、污染的心做一番徹底的懺悔,之後進入啟發階段、心靈的黑夜階段─信仰上的低潮時期,突破此一信仰上之考驗後,邁入最高的、超越時空的真實感受統一的階段,亦即與神建立牢不可破的關係,到達真如自我神性的純淨意識、天人合一(神人一體)的狀態,或稱之為「零的體驗」(ZeroExperience)的無我境界。此宗教的神秘經驗乃是因各人之修持境界而異,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但其共通之一點有如奧圖(Otto)所說的驚奇、迷人,是為一片光明的自然天人親和所產生的不可言喻的奇妙經驗,令人充滿法喜之感覺,而更堅定信仰,趨向人格之完善。
(二)對家庭的功能:
家庭倫理的基本要點是一幸福的家庭,而對於家庭的終極問題─婚姻與生育,自古迄今,仍是人生之謎,亦為宗教關懷之領域。男女性別之差,彼此的結合,在歷史的演變中,始終保持其神秘性。所以在舊約聖經創世紀中說:「天主於是照自己的肖像造了人……造了一男一女。」兩性的結合之後的難分難捨,古人認為不可思議。對於男女兩情相悅、墜入愛河的經驗,常又感到神妙莫測,所以婚姻是個謎,吾人常以簡單的「天作之合」來回答這個終極問題。而與婚姻相連的生育之謎。一個生命進入世界是神妙的過程,也使人常生神聖的宗教感覺。天帝教的修持中主張「先盡人道,再修天道」即一語道出同奮們應先扮演好一家庭中之成員的角色,盡其所能維繫家庭倫理。帝教家庭倫理神聖化之後,大致可產生以下之功能:
1、認知的功能:
認知是建立在宗教信仰的基礎上,由終極世界的角度啟示家庭的意義。夫婦的結合是天作之合,而生命的來臨是 上帝的恩賜,並賦予教養之使命。宗教的家庭倫理給信徒配合整個信仰生活的指示和確定的答覆。
2、整合的功能:
自夫婦締結婚姻開始,宗教組織為建立幸福家庭的各種禮儀和祈禱。天帝教教綱中亦明訂結婚儀式:(1)普通婚儀(2)教壇婚儀,以肯定此神聖之結合。信徒夫妻同心同體結合於神明的愛與祝福中,彼此達成共識,透過教壇天人禮儀和祈禱而團結,並藉此教育兒女。
3、生存的功能:
家庭中發生危機與不安時,宗教力量能增加家庭的生存功能,超越困難,衝破阻礙,再次重新建立起來:經由全家之虔誠、信心與努力奮鬥,帝教同奮家庭遇到阻礙、危機時,闔家同心祈禱,信賴 上帝,並致力於「有形配合無形」的工作,使得「無形應化有形」之力量得以發生效用,援助其改善其危機狀況、創造新機,維持其家庭生存的可能。這些例子在實際生活中屢見不鮮。
由以上三點可見天帝教對於家庭的認知、整合和生存的功能,確實有其有形與無形的顯著力量存在於帝教家庭中。
(三)對社會的功能
人本身是社會性的動物,其思想、感受與行為都受到環境的影響,故人與社會有密不可分的關係。而人與宗教亦不可分,如人生、命運、危機、幸福、安樂、生育、成長、疾病、死亡、婚姻、居住……等等皆與宗教有關。自有人類以來即有宗教行為產生,所以人生存的社會具有宗教傳統,如參與婚喪禮、祈禱、宣誓……等都與宗教有關,可見社會在無形中受到宗教的影響,社會生活中亦含有宗教的意義。而宗教本身亦是一種社會制度,經由信仰、祭典、儀式以表達社會生活要求的一種生活方式和制度,其組織制度又具社會性,故宗教與社會間有密切及互惠之關係,並彼此相互影響。宗教可提昇社會生活之品質,社會亦可使宗教信仰更加落實。宗教是為個人及社會服務,其讓人分享人生目標、強調生命之意義以減少現實挫折、增加承擔苦難、考驗之信心與毅力,使人更加整合、適應和發展,彼此協調等的功能。
以下為分析天帝教對社會的正向積極功能:
1、加強道德秩序之功能:
宗教與道德密不可分,補償社會中道德之不足。道德是社會之要求,然而社會上許多人為了私慾而對道德有所違背,雖然有些人受到制裁,但仍無法改善,因此宗教由「良心」下手來加強社會道德之作用。天帝教之復興重來人間,即是因「人心惟危,道心惟微」造成世界之毀滅氣運加速來臨,而應運時代之需求將上帝之宇宙真道傳佈以教化人心,根本地從心救起,以期人類能「精神重建、道德重整」,「人心復古」,攜手共同重建道德的宇宙、世界,共創美好的一片人間淨土。
2、精神支持與慰藉之功能:
加強團體的士氣,對失望的人給予情緒的支持。在人類情感不穩定時,提供了支持的功能;在危機發生時,提供慰藉的功能;在人死亡時,給予其他人生死之必要意義;在人失敗時,給予適度的慰藉並安撫其不穩之情緒。例如帝教同奮或其家人回歸自然後,能給予其逝者死後之去向及其日後奮鬥成果之明白指示─靈魂之歸向與再修煉及其任務。
3、社會控制的功能:
透過社會價值與規範的提供,宗教使人樂意接受秩序的約束,而不產生偏差的行為。倘有偏差行為發生,宗教亦扮演著調停的角色,藉著贖罪再次把偏差者整合於社會團體中,使其能重新做人,於社會中能再次勇敢地站起來,並貢獻其心力於人群。帝教同奮中亦有些曾是誤入歧途者,但在他們受到首任首席使者師尊的慈悲與精神感召後,大都能洗心革面,過著正常的生活,並能積極地、樂觀地為其個人、家庭、社會、全人類而努力奮鬥著,因此對於社會之控制有了重建之功能。
4、預言的功能:
宗教透過神聖力量和超自然能力,對已成勢局之社會、國際秩序,給予批判,並指出人間之不是,為人類提供一美好的遠景、光明的未來和希望。天帝教在此預言人類世界之未來功能上,扮演著肩負起時代使命的重要角色。例如:天帝教的首任首席使者洞視到國際緊張局勢之瞬息萬變,第三次世界大戰─核子毀滅戰爭已瀕臨一觸即發的邊緣,人類生存危機四伏之中,當前世界又無一傳統宗教可再挽救邪惡的人心,遂赤心哀求 上帝之教化能重來人間,天帝教得以復興,繼開道統,挽斯末劫。民國三十八年首席使者師尊踏上蓬萊寶島復興基地後,鑒於台灣情勢危急,人心動盪不安,為中國之命運、前途,以其靜觀之超自然能力,發表預測,以安人心。事後,由台灣今日的安定繁榮,證明了首任首席使者之真知灼見─台灣前途絕對樂觀,我們更應相信 上帝對吾人之未來安排。今日,天帝教的責任在於傳佈 上帝之宇宙真道,一面為求我中華民族之和平統一而努力,一面為拯救天下蒼生免於同歸於盡而奮鬥不懈,由民國七十二年,天帝交付天極行宮玉靈殿殿主中山真人與副殿主中正真人三大特定任務看來:
(1)結合有形無形力量,鞏固台灣復興基地。
(2)策動大陸人心歸向,導發反共革命。
(3)迫使中共褫魂奪魄,放棄共產主義,接受三民主義統一中國。
其中於民國七十八年的北平「天安門事件」,幾十萬男女青年學生要求「自由、民主」,正是顯現人心歸向,正待一舉導發反共革命,為將來反共的希望埋下燃燒希望的火種;又東歐與蘇聯之共產勢力瓦解,共產世界老根被拔起,一舉而崩潰,無異給予中共當局一當頭棒喝……這些歷史事實在在驗證了天帝教之預言及化延核戰危機之使命已初步達成目標。將來的中國和平統一亦勢在必行,甚至人類之理想:宗教大同、世界大同與天人大同的美好遠景必定也會實現。
5、認同的功能:
天帝教提供教徒之認同,彼此達成奮鬥救劫的共識,而促進團結的向心力,進而推及社會人群,共體時艱,淨化人心,促使血脈心手相連,團結努力,共創中華民族之新契機。
6、提供宇宙觀的功能:
在天帝教教義─新境界一書中即探討到「物質之自然觀」中,揭發宇宙本體之最終奧秘,將人類所未知之秘密天機盡洩於其中,並明白公開說明人類科學所無法探究的精神境界,為吾人帶來一超時代的新觀念、新知識,提供社會超脫與向善的精神,對社會必有很大的貢獻,提供科學界重要之研究參考。
7、提供和平、愛、正義的功能:
今日世界各派宗教林立,且常發生水火不容,甚至引發戰爭恐慌之劫難。相信這些起爭執、衝突的宗教,必定違反了其創教教主之最初本意。道本同出一源,人類豈可為物慾、私利而矇昧道心而自相迫害、互相殘殺,所以為了促進各宗教之彼此認同,共為人類解決困難、謀求福祉之前提下,天帝教一直致力於以宗教哲學的講座、各宗教之會通座談來推展宗教間之和諧與團結,並謀求攜手同心,共創和平的目標。天帝教之附屬社會慈善機構─紅心字會亦深入民間,普施愛心於社會福利、救濟,發揮正義,並配合中西醫與天人炁功之義診,解決民眾之苦難、病痛。
8、解決人類無法解決的問題:
一般人談癌色變,連醫生也鼓勵人求神助佑。天帝教的天人炁功使得許多帝教同奮與教外人士(非同奮)得上天之奇蹟護佑,有的甚至不藥而癒。
天帝與仙佛聖真的慈悲與同奮們至真至誠的愛心交融,發揮了神奇的力量於求診者的病痛上,上天之所以願意顯化,全是為了渡化人心,並使其能信心不惑,自立自強,邁向奮鬥行列的康莊大道。
9、指示給人永生的道路:
人生在世不過短暫數十年,一切有形不過是稍縱即逝的假象,並非永恆的真理,天帝教提出「心物一元二用論」,揭櫫人生之真性質所在,又提出「人生之自奮」─「生前不修,死後即無能為力。一切唯有服從大自然之支配。」渾渾噩噩、顛倒輪迴不已,終究淪於無常之命運。所以喚醒人們應善自把握人身,加強道德之修養以自我創造與奮鬥來自救其靈魂及永恆生命。
10、提供更豐富的生命:
天帝不僅幫助信徒成為社會國家的好國民,更幫助他們豐富其生命:在物質生命之外,性命雙修的煆煉,提供了更豐盛的精神生命─達到人自我本身的真快樂、真和諧之外,也促進了人與人之間的真幸福、真平等、真和諧,落實到群眾之中,增強社會的精神層面的提昇。
(四)對政治、國家的功能:
天帝教首任首席使者曾公開表示:宗教徒亦是國民,國民愛國是其本份,所以他一再呼籲不可作「自了漢」,要救劫救世,就應首先愛國,以實際行動,響應政府的號召,擁護政府的決策,支持政府的作為。國民應如是,宗教徒更應愛自己的國家。同時並配合時勢之氣運,對於政府之管理,必要時發表批判與建議,運用合乎宗教精神和公共福利的方法,要求改善。可見天帝教的宗教信仰的適應時代與配合文化的重要性,在時代文化中對於政治能產生推動進步的功能。
結論
信仰是人生一重要態度,相信真理的重要性亦可使相信的人崇高、偉大。而自有人類即有宗教,可見宗教信仰對於人生有重大的意義與影響力。宗教信仰使得吾人所處之暫留世界得到終極問題的回答,終極關懷得到寄託,宗教並對人生產生了最基本的三大功能:認知的功能、生存的功能和整合的功能,由宗教信仰中主體性的智慧,予人心靈的開暢,精神的超越,並甚至將人性提昇至神聖之神性精神境界。由宗教進而了解宗教心理學的應用,使得宗教所具有之真正意義與價值落實在日常生活中,而天帝教正具備了宗教所擁有之各種貢獻功能,卻又超乎一般宗教。以天帝教復興十二年來之奮鬥成果,明白顯示出天帝教所獨具的時代特性與實質內涵之具體驗證,所獨具之時代特性有:(一)和諧與永恆真理,(二)傳統與進取精神,(三)古老與現代結合,(四)哲學與科學結合,(五)仁愛精神與王道思想,使宗教信仰臻於至真;正確目標,使人類前途臻於至善;天人合一之交流使天人之間關係臻於至美至和。以天帝教之積極貫徹天命,堅強信心與加緊奮鬥,使得天佑中國可證,中華復興在望,貫通天心人心,使化延毀滅浩劫達成,以「有形配合無形」,使得「無形應化有形」之顯化功能於人類展露無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