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人探源‧文史哲穿梭─文豐燎原 闢開氣象萬千

天地人探源‧文史哲穿梭─文豐燎原 闢開氣象萬千

首頁 » 天帝教教訊第231期 » 天地人探源‧文史哲穿梭─文豐燎原 闢開氣象萬千

林大願  2003-05-01 11:55

─台中縣初院「玉象殿」的時代使命暨當地歷史人文觀察

想要深入了解台中縣初院,
先要走進她坐落的地理環境-葫蘆墩,一探究竟。
初院遷址到豐原市郊東北的象鼻山上,巍巍矗立,
這當中暗藏了多少同奮的血汗與動力?
來自「青芳宮內。萬象境中」的殿主-木德王,
在八十九年「功成身退」前,
是如何於玉象殿調和中部樞紐的氣象變化?
在新任殿主金闕特上相文昌帝君的佈化下,
這群道氣興旺、親和力一流的的同奮們,
又可能為這個文豐燎原的好地方,
帶來什麼樣深遠的影響?

 

殿 名:台中縣初院玉象殿

殿 址:台中縣豐原市水源路

殿 主:金闕特上相文昌帝君

副殿主:第十五天蕭蕭天天王

總護法:吳天君

 

吐哺無數生命的源頭

  台中縣豐原市郊東北方的水源路一帶是大台中地區文明發展一個重要的濫觴。

  水源,顧名思義,是居民賴以生存、作物憑之蘊育的必要條件。古早的墾殖時代,一切經濟活動以農業為主幹,就在「葫蘆墩」(豐原市的舊名)東北郊「葫蘆墩圳」、「八寶圳」兩條人工水圳的前後開鑿下,灌溉了現今豐原、石岡、潭子、神岡、大雅、台中市、太平等北台中盆地地區達萬甲的良田,而「葫蘆墩街」即是在這樣一個豐厚的自然人文條件下順理成章成為北台中盆地最大的市街,且自古便是台中縣治(地方政府所在地)至今。

  和台灣南、北部許多鄉鎮的開拓史一樣,本地的人文記錄也是從漢番往來才開始豐富起來。從粵籍通事(漢番之間的翻譯員)張達京開始「招佃墾殖」到漢人成為優勢族群,土地所有權也從「番業漢佃」到逐漸自然轉讓,客家、漳州、泉州等「漢人」在歷史的順流逆流中陸續蜂擁內遷,幾支「平埔族原住民」分社則舉族外移至今埔里一帶。

  三百年來,這片由大甲、大安兩溪沖積而成的沃土,靠著以豐原為首的這塊水源地分流而出的溝渠,日日夜夜吐哺的結果,成就了「小蘇州」、「富春鄉」等足可望文生義的代名詞。近幾年,豐原東北郊的淨水廠及其擴散而出的供水線路儘管在天災人禍下(如九二一地震、桃芝颱風)曾幾度混濁不堪、柔腸寸斷,但目前仍是大台中地區成千上萬居民最重要的經濟生活動脈。

  而本教的「台中縣初院玉象殿」,正是坐落在上述這條從傳統到文明進展的關鍵血脈上,殿主「金闕特上相文昌帝君」、副殿主「第十五天蕭蕭天天王」、總護法「吳天君」,以及千百位天帝教同奮也在此和當地無數生靈一起跳動著活絡的脈搏。

玉象殿拓殖暨發展概說

  台中縣初院草創於八十年十月十二日,在豐原市中心外圍的大順街上租賃一間四樓透天民宅,然而這已是當地三十多位同奮及諸多省掌院、天極行宮同奮從幾度艱辛波折與耐心親和之中籌組擘劃而出的,只因師尊曾於七十九年的一個口諭:「希望於帝教十週年慶前可以在此地(豐原)成立台中縣初院。」卻也在玉象殿開光暨教院成立典禮之後,復又因師尊語重心長的一句話─「光殿太小了。」而展開為期八年的奔走,更在另闢蹊徑與誦誥救劫之間,讓籌備委員會的組織成員們將奮鬥意志發揮得興會淋漓。

  新院址即在豐原市郊東北的象鼻山上,占地一千四百坪,八十四年七月動土,所有同奮的智慧、心血在嚴峻的九二一撼震中通過考驗,最終於八十九年元月五日完工。

  「山門威武神石,伏魔鎮邪。擋土圍牆,層層疊疊,依山築路,縈迴而上,化崎嶇為神道。半山之間,闢地為基,偉構樓宇,三樓之上,有鐘鼓樓閣,聳雲而立,遠眺近觀,氣勢昂揚;白牆黃瓦,脫俗清新,飛簷雕闌,極雅緻之能事;亮麗耀目,璧玉藏於叢林。…」前來祝賀的江光節樞機用墨寶為該院留下了生動的、深刻的、時空交疊的成長記錄。

  台中縣初院的建築有個特殊的格局─從下而上依序為大同堂、平等堂、光殿(註:一般普遍常見的是平等、大同、光殿的次序,如天極行宮、台灣省掌院等。早期並無「平等堂」的設置,後來是為了方便來自四方不同宗教人士參訪、行禮而發展出來的,首設於天極行宮。有些教院因時間因素或建築條件等客觀環境,甚或沒有平等堂的設置。)。有趣的是,參訪者隨分叉的坡道迂迴而上,一邊可通向大同堂正門,若不進入大同堂,直上又可通達平等堂,致使大同堂可視作整棟建築的一樓,又可看成是「一樓」平等堂的地下室。概因坡地建築高度的使用限制,幾度考量後決議如此規劃,在無意中成為該院獨樹一幟的特色。

  該院下轄的指導單位有大甲鎮的天甲堂、大里市的天安堂、卓蘭鎮的天蘭堂,以及龍井鄉的中區青年團(純屬玉象殿的外殿)。特別值得一究的是,卓蘭在苗栗縣境內,卻因地理位置關係,使當地居民在交通上常以台中縣的豐原、東勢為出入口,而天蘭堂往來同奮也常以台中縣人居多,所以自八十九年四月起,改為隸屬台中縣初院。

  台中縣初院南有台中市的台灣省掌院,西有台中縣清水鎮的天極行宮,三者互為犄角,貫天而成鼎足之勢。大台中地區院堂之間交流甚密,各教長、主事勤於奔走境內各處,事必躬親、經驗傳承等蔚為善風。

  該院歷經維武、光謗、光超、緒皈四位開導師的開放領導,以及靜師、靜鑑、靜佑、光嫉、緒堅、緒鍛、緒發、緒檢、緒賞、緒袪、敏還……等孰面孔在鄰近教院堂的熱誠奔走下,已建立起網狀的人脈結構,組織嚴謹,分工細密,一句「吃殿主的頭路,做 上帝的工作」,使籌募、接送、教務、親和、慰問、各種粗活兒…甚至清潔浴廁,都不乏自願發心的負責人。

  本師世尊曾於大順街舊殿的開光典禮致詞時讚賞本院在「人事上安排得很好」;維生首席也曾於水源路新址的開光典禮上致書面賀詞:「台中縣初院是全教親和力最強;道氣與道心最旺盛、最團結的教院。」正因為是「歷期正宗靜坐班均是報名參與人數最多、素質也最高的教院」(─書面賀詞),以及五百原人皈師、無形先祖皈師的亮麗績效,使台中縣初院一直也是極院在弘教體系中的模範教院之一。

  為了提昇開會、講演及親和的環境,以及提供給靜坐班學員更好的修習場所,在九十一年四月到六月期間,初院又將大同堂美輪美奐地裝潢一番,展現出典雅之容、肅穆之氣,尤其,講台的全方位設計,兼具傳統美感與多功能實用性,有機緣到此駐歇、實習者,無不深感─能在這樣的地方見智聞道,真是人生一大幸事!

  登上平等堂之外的眺望平台,獨身佇立其中,有溪於前,有坡於後,東望雪山,西瞰平原,環顧林相豐茂,宛若熱帶植被,晨起百鳥競鳴,夕畢萬星傾覆,遠喧囂,近寧謐,行誦達天,入坐即定。

殿主的傳承與時代使命的轉移

  「無形運化;有形配合」一直是帝教奮鬥法門中應有的基本認知,在此也必須對於無形的傳承著墨探究。

  台中縣初院在八十年十月十二日開光,始由「木德王」任殿主;「第十五天蕭蕭天天王」任副殿主;「吳天君」任總護法。根據師尊於成立典禮所訓示:木德王主持氣運的變換與調和,奉 上帝之命出任玉象殿主,是天上的一件大事,表示天帝教化在復興基地己經逐步開展,快到「萬象回春」的時機。

  在歷史時空的關鍵上,自七十八年十一月東、西德之間的柏林圍牆垮下開始,民主與共產的二元對抗逐漸化延,至八十年八月蘇聯解體、十月德國統一,冷戰局勢結束後,氣運從「清劫」轉化到「平劫」,亞洲國家如南北韓、台海兩岸、印巴…等區域間的緊張關係成為世界衝突的焦點,尤其大陸與台灣之間的往來更是舉世矚目,就在八十年這一年的台灣,「陸委會」、「海基會」成立;「國家統一綱領」通過;動員戡亂時期宣告終止…,而大陸地區也相對發表了兩岸人民、經貿交流政策。

  寶誥中這位降自「青芳宮內。萬象境中」的木德王,係為本師世尊的倒裝靈之一,於八十年十月奉御命到地球人間的台灣中部應化,八十一年五月又奉命兼任台北縣初院玉宗殿殿主,無形中可能是要借重這位「杳杳平劫之相。了了同期之宰」,以其專擅長才,配合當令的時代使命及氣運,「運以木轉。元以德旺」,「主持氣運的變換與調和」,以便為了順利進入春、康、同而預先鋪路,期能迎接「萬象回春」的氣象。台海是兩岸的緩衝點,而台中即是台灣的平衡點,台中縣境內又有執行二大時代使命、三大特定任務的人曹道場天極行宮,則台中縣初院在區位上的重要性不言可喻,亦可見天人之間的變化與歷史的新局正兩相應和。

  八年多來「無形運化;有形配合」的協調轉化中,驚濤駭浪的通過了重重危機的考驗。到了八十九年(庚辰年)天赦年,劫期即將順利進入全新的階段─春劫啟運,木德王在台中縣初院可謂「功成身退」,並為因應、調和新的時代氣運而持續駐守北台灣,專司玉宗殿殿主之職。台中縣初院新殿主則於庚辰年三月初一上元龍華會期之日,由原台南市初院玉平殿副殿主「金闕特上相文昌帝君」繼任之。這段微妙的天、地、人傳承關聯,頗值得同奮細細體會。

符合各方信仰的文昌教化

  另一個更具體的例證是新教院建築的落成,恰與兩位仙佛的使命交接時間點接近,包括天蘭堂順利轉移至台中縣初院的時機與過程,猶可玩味。彷彿一個大力廓清時空環境並運化有形人間打拼完成「硬體設施」後,一個屬於「軟體措施」的「移風易俗」使命也重要的後繼而來。前腳一出,後腳跟來;前者有若「前鋒」,後者「文質彬彬」,一切順理成章。

  「金闕特上相文昌帝君」在民間俗稱「文昌帝君」或「梓潼帝君」,自古即司理、庇佑人間善男信女的文緒、學術及官祿仕途,是古今讀書人攻科名、求官職者必定禮敬的神媒。相關歷史傳說及其世系變遷,可多參考《清河內傳》、《文昌化書》二書,或在坊間的民俗信仰、宗教學術界中尋求,皆可蒐羅到相當完備的研究成果。帝教同奮較熟悉的部份除了在《天曹應元寶誥》中的讚述外,還有當年啟發本師世尊先天靈覺之一(註:另一為〈太上感應篇〉)的〈文昌帝君陰騭文〉。

  〈文昌帝君陰騭文〉內含「救人之難、濟人之急、憫人之孤、容人之過」等「廣行陰騭」的文昌教化。「騭」為保佑、使其安定之意,而「陰騭」一詞則是「暗中保護」及「陰德、陰功」,經文的意義是勸人要行「為善不欲人知」的真善,相當符合師尊「不為自己打算;不求個人福報」、「不求功德自有功德;不求福報自有福報」…等積功累德心法,更與帝教「廿字教化」以及「除殘止暴;寬恕悔過」的「天赦之教」不謀而合。

一個文豐燎原的地方

  台中縣境內有大甲鎮、大安鄉、大肚鄉、大里市、大雅鄉、太平市、外埔鄉、石岡鄉、后里鄉、沙鹿鎮、和平鄉、東勢鎮、烏日鄉、神岡鄉、梧棲鎮、清水鎮、新社鄉、潭子鄉、龍井鄉、豐原市、霧峰鄉,共廿一個鄉鎮。從上述的墾殖時期開始一直到日治時代末期,豐原一直獨佔鰲頭,是縣政府所在地,亦是大台中區域最繁華的地方,晚近才被「文化城」台中市區取代其經濟地位。

  大台中地區自施治開始,文人結社以附庸風雅等韻事即盛行不絕。即便是日治時代,禁絕漢文字傳播的黑暗時期,時人亦殫精竭慮,以闢建「文昌祠」為名(註:當時日本《帝國憲法》即明訂信仰自由),持續結社聚眾,著作講學,研讀詩書,教育新輩,可謂以「宗教信仰」之名而行「保存中華文化」之實。如今縣內許多地方仍有文昌祠的存蹟,例如位於大肚鄉磺溪村文昌路上的「磺溪書院」及台中市南屯區內「萬和宮」後面的文昌廟,即是這段史實的代表範例。古風今流,影響所及,乃至科技學術掛帥的新世紀,台中各地尚且盛行「讀經吟詩」的開班講習文化。

  豐原地區的文風教化一如其圳溝灌溉對文明開拓的貢獻,源遠流長。以「藏書破萬卷,老屋容千人」的「筱雲山莊」為首,這座由台灣第一位藏書名家呂炳南所興築的書房,吸引了清代名儒吳子光的親臨講學,啟蒙了丘逢甲幼年時的文人氣節,更接納、培育了難以盡數的騷人墨客、舉人秀才,加上遠近馳名的「文英書院」(註:亦為呂炳南所籌建。今為岸裡國民小學),其啟迪民智、四海來歸的景況可謂「文豐燎原」,同境的「霧峰林家」當可與之遙相媲美。

  而相對於 上帝的「信仰教化」,「文昌帝君在台中」、「玉象殿在豐原」對於人間同奮的意義,以下的述說頗為精切:「『玉象』乃榮耀雍穆吉祥的『象尊』(註:教院所在的山坡地恰好也稱作「象鼻山」),承 上聖榮寵,是以『玉象殿』的『道氣風發』。『豐原』者,豐沛緣人也,原人來歸,即為緣人;佼佼緣人,個別奮鬥,各有所成;共同奮鬥,則成就『初院』的『道脈興盛』。」─江光節樞機為初院八週年暨新廈落成的慶賀墨寶。

  富含儒、釋、道修持精神及中華傳統道德文化的〈文昌帝君陰騭文〉若能以台中縣初院為中心,加上人間同奮專勤於身、心、口、意,透過教院堂優越的人事組織,善誘文才薈萃的風雅流俗;善用史地兼具的優勢條件,配合無形氣運調和、推施佈化,則移風易俗的文昌教化必能收「風行草偃」之效,不但能再興地方的人文風格,乃至成就教院名副其實的「院格」。

來去葫蘆墩

  「柴乾、米白、查某水」(註:閩南語發音,意為薪柴易燃、米質優良、女子美麗,表示生活條件豐裕)─傳統的「豐原三寶」說明了此地的「地靈人傑」。外地同奮若來到該寶地參訪台中縣初院,除了可以順道遊覽農產果園,或吊橋、古道、水源地和歷史悠久的慈濟宮(主祀媽祖)、丘逢甲紀念公園…等名勝古蹟;老饕一族亦可在大街小巷詢問到廟東小吃街、鐵路飯店(路邊攤)、黃龍進「詩人豆花」…等地方美食,還有老字號餅店如「犁記」、「寶泉」、「聯翔」、「崑派」、「富馨堂」、「薔薇派」以及台中太陽餅始祖─「老雪花齋」…等地方特產,種種豐富的地方之美都等著有心人來細細品嚐。

  「朝賣豆花夜讀詩,市塵小隱樂何之;藍橋故事吾能記,吟到瓊漿句自奇。」─黃龍進。

結後語:

  文中相關歷史典故主要彙整自:林衡道、楊鴻博著《鯤島深源‧卷二》、馬書田著《華夏諸神‧道教卷》和陸傳傑《裨海紀遊‧新注》三書,以及行政院陸委會官方網站。另外,在採訪過程中,特別要感謝豐原地方望族江進火老先生(靜師同奮的父親)及其家族成員江曉薇小姐…等,盡其心力提供、查證該地方的文史資料─《豐原采風》、《台中縣初院新建教院落成啟用暨玉象殿開光典禮紀念特刊》…等書,使筆者在瞭解、整理地方特色及發展上受益良多。而在瞭解該初院的無形傳承方面,要感謝天人研究總院的光赦(提供文昌帝君)、光證(提供木德王)兩位同奮的啟發。最後,在教院建築格局的比較、變遷上,則要感謝何光傑、蔡光思兩位樞機在百忙之中的耐心講解。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