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活化天人實學研究 帶動新視野

持續活化天人實學研究 帶動新視野

首頁 » 天帝教教訊第277期 » 持續活化天人實學研究 帶動新視野

梁靜換  2007-04-20 11:30

由「博」轉「專」轉「精」

天人實學研討會十年回顧與展望

  民國八十五年六月,天人研究總院天人研究學會成立,八十七年十二月即開辦了第一屆天帝教天人實學研討會,今逢第五屆圓滿完成,回顧天人實學的推展已歷十年,身為推動者的我們,該抱著怎樣的心情與滋味來看待這一段歲月呢?

天人實學緣起華山

  民國三十一年冬天,華山白雲峰下,涵靜老人、維道與維生(編註一)三人,甫與無形天人合力完成《新宗教哲學思想體系》,真有一種說不出的喜悅心情!一種探索宇宙人生的新研究模式實驗成功了!一種征服天、征服自然、征服自我的三奮精神,化成了凌雲壯志傲視華山!一種雙手抱胸、腰桿挺直、頂天立地、聖凡平等、天人大同的豪情氣魄充塞天地!涵靜老人實忍不住想將這樣的天人關係傳告給全人類知曉,但是國難當頭,尚待有志之士力挽狂瀾,只好暫時按下此份熱情。

  「……今天是我們天人研究學院成立典禮暨開學,也可以說這一個構想是我五十年以前在華山時代,完成了《新宗教哲學思想體系》以後就存在的。

  當時我們首先在西北抗戰時期的大後方公開《新宗教哲學思想體系》,在五十年以前,許多專家學者都認為,這在當時是一個最新穎、最適應時代環境需要的理論。所以我也……覺得將來如能把這個天人溝通的成果擴大影響,相信對人類深入探討宇宙的究竟,一定可以提供很多有價值、有意義的義理,在學術方面可以有很多新的發現。

  所以當時我就希望將來下山以後,能夠結合各方面的專家學者,共同研究天人交通,就是現在所謂的『天人親和』,當初我們還沒有和『天人親和』聯合起來,所以我想來擴大研究。」(編註二)

  ─摘錄自本師世尊八十三年於天人研究學院成立典禮暨開學典禮講話

什麼是天人實學

  民國八十年冬天,在「小華山」鐳力阿,二、三十人齊聚大同堂內,涵靜老人正在台上講述他當年構想的天人研究願景,心中浮現了那時捧著剛印刷好、熱騰騰的《新宗教哲學思想體系》,往返蘭州街道熱切地介紹給具有「新宗教」思想之知識份子的弘教模樣,不甚欣慰的感慨在天人共同奮鬥之下,蘇聯極權徹底瓦解、人類核戰危機暫時延緩,今天大夥才能在這兒安心地窮究宇宙真理!

 ●光光院長、緒照同奮就其專業領域暢談天人合一與天人炁功之意涵。

  「中國人早在漢朝即有先賢董仲舒提出『天人之學』的說明,所謂『天』即代表大宇宙、大空間、大自然,『人』即指地球上人類而言。大宇宙中每一旋和系均有地球,都是稱為『地球人』,在有智慧生物的星球中,以地球的人類智慧最高,可以運用人類的智慧探討宇宙的秘密,所以『天人之學』即是在揭發宇宙的秘奧。由於宇宙的真理無窮無盡,因此人類探討宇宙秘奧的天人之學也是永久沒有止盡,何況三度空間的人類智慧仍然有限,想要了解多度空間以上的宇宙真理,全憑後天的學識與能力是不可能的,只有運用我們人類的靈覺,使得形而上、形而下交互組合,才有可能突破,才能深入探討、研究。

  帝教將『天人之學』分為四大部份,而以『天人文化』為首要,以後天科學、哲學理論為基礎,進而探討宇宙形而上之學,建立宇宙人生觀。『天人親和』部分是要人的有形軀體與大宇宙、大空間多度空間以上的超人、真人直接親和。中國人幾千年來在思想上的最高境界就是『天人合一』,但是人類有物理上的束縛,如何將此一障礙排除,幾千年來中華民族的先知、先覺前輩不斷努力,最後發現一個道理,須從『靜』中得到,只有在『靜』中,才能達到人類思想上最高境界-『天人合一』。至於由靜而定,或由定而靜,全靠個人去體會,所以天人合一的研究,是人類貫通天人、啟發智慧的根源。至於『天人 功』,從天德教、天人教以至天帝教,名稱為了配合人間需要,由『精神治療』、『精神療理』、以迄天人 功,其以正氣袪除疾病為手段,而以診心為目的原則始終不變。」─摘錄自本師世尊八十三年於天人研究學院成立典禮暨開學典禮講話

回顧五屆研討會成果

  統計五屆研討會,共發表了八十六篇論文,涵蓋天人實學之天人文化、天人親和、天人炁功、天人合一等四大領域。從篇數來看,第一屆十二篇,第二屆十四篇,第三屆廿一篇,第四屆十六篇,第五屆廿三篇。這當中,與教外學術研究會通之趨勢越來越明顯,特別是在科學實證方面,其中又以第五屆內容的豐富性已得以用四大領域劃分發表場次的現象最值得注意,顯示天人實學經長期推動、發展,今已潛藏有分領域各自深入研究之實力,亦即將由早期的「博」轉「專」、轉「精」,又恰與總院各研究院的相繼成立相謀合,顯示出有專責之研究院的推動運作,確是有助於研究的全面性發展。

  這五屆中最值得一提的事情是,第三屆研討會的公開徵稿文宣是以「文明領航」為主軸精神,而當年的巡天節中竟開啟了爾後歷年「地球文明暨天人實學推展總會報」行程的安排,此後,年年巡天節均有針對四大領域之聖訓頒布,這對人間致力於天人實學研究的同奮來說,無異是一劑強心針,不但讓我們感受到「無形應化有形、有形配合無形」的奧秘,更讓我們看到了天人實學研究的宗旨所在-創發本地球人類新文明,這真是充滿了生命的光輝與意義。

前瞻未來展望

  天人實學是天帝教救劫弘教的精神資糧,也是天帝教同奮的精神教育,它至少有三個發展方向:一、天人學術研究之發展;二、對內教化之發展(含核心與基層之教育訓練);三、對外弘揚之發展。這些都需要未來的均衡推動。

  其中,在「天人學術研究發展」的部分,它應具備五項條件:一、專才侍生的培養;二、文獻資料庫「天人藏」的建立;三、研究團體的凝聚;四、組織制度的運作;五、研究理論、研究思惟與方法操作的共識養成。

  而研討會未來仍是朝建立對話平台、進行交流會通的方向繼續努力,並將於研究議題與研討進行模式方面持續創發,以帶動新思潮、新視野,活化天人實學的發展。

  以上僅是個人的想法與觀點,不周延之處,尚祈有志之士不吝指教,是為弘揚天人實學之幸!

 

編註一:維道為黃震遐之道名,維生為第二任首席使者,現尊稱為維生先生。

編註二:原文乃錄音帶轉譯為口語化講詞,經編輯依循原意稍加潤飾語句,方便讀者了解。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