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炁功之我見—探討篇
劉光爐樞機 2008-03-15 10:50
——天人炁功探討篇
以「親和」聞名的劉光爐樞機,對修持抱持行入為主,理入為輔,常常為同奮進行炁療,贏得不少口碑,這次在第六屆天人實學研討會,他以天人炁功為題,提出寶貴意見,引起矚目。
●劉光爐樞機 攝影/曾正高
天人炁功是心法,也是功法。凡天帝教徒參加正宗靜坐班結業,都曾修習天人炁功,同奮只要本著誠心、信心、愛心勇敢出手,一定有效。
當年我接受師尊傳授天人炁功後,家中孩子正巧發燒,回家後立即施治,不久就退燒,因此種下日後對天人炁功的熱愛,我想這就是心法,只要師父傳了就有,再配合五門功課力行,效果更好。
一、天人炁功成功之要為——
1、耐心:施治時間平均在四十分鐘以上,假如筋骨疼痛,單一點打金針就需二十分鐘以上不動,這是心力與體力的總和支出,必須要有極大耐心。
2、愛心:在國外做天人炁功,有時會遇上求診者身上出現異味,施治者不能面有異色,否則會讓人誤以為沒有愛心。
3、信心:天人炁功施治者必須心中無疑,如果有疑,正氣就顯現不出,又如何能使受診者信賴呢?而信心的培養,全在經驗的累積。
4、願力與功德:發願救人救世,是天人炁功施治者基本願力;無形的功德,則是施治過程中,獲得無形配合的重要因素。
基於上述要點,天人炁功是心法,需透過後天不斷的努力、鍛鍊,才會更趨成熟,所以也是功法。
二、天人炁功具有身心靈三者之療效:
(一)天人炁功施治時,天醫會視情況配合金光、神光、靈丹妙藥,依親和力原理於求診者,讓求診者產生細胞活化、氣血循環,減少痛苦,促進健康的效果。
(二)現代人因物化關係,心念所繫,無不酒、色、財、氣,造成之心病,實非藥石所能醫治,因此施診之前最好給予關愛親和,並說明天人炁功原理,導以誠心,放下妄念,相信廿字真言正氣力量,願意日後以廿字真言為人處世,當下求診者就能心底出現光明,再施以天人炁功,「兩誠相感」必能診心去病。
(三)有些病現代醫學無法驗出,用盡所有醫療設備儀器,一切正常,這種狀況大部分是俗稱的業障、因果病。如果求診者誠心配合天人炁功,加上發願以五門功課,培功立德、如此健康可期,這是天人炁功特有調靈調體殊勝之處。
三、天人炁功是弘教渡人的先鋒:
(一)天帝教復興二十七年來,引渡原人的兩大法寶,就是靜坐與天人炁功,這兩種法寶都是以人為中心,靜坐是使人身體健康,延年益壽,不要生病,有利於人道、天道之奮鬥,進而天人合一,返本還原,而天人炁功則在於使人恢復身體健康,重新奮鬥,兩者都與人分不開,因此成為引渡原人最佳法寶。
(二)物化的人心,使人失去精神內涵,雖然醫學日益發達,但仍然無法扼阻層出不窮的怪病,此其時天人炁功如能配合醫師做身心靈的診治,必能發揮最大效用。
(三)天人炁功診病感應比比皆是,但由於本教長期不講顯化、不談感應,我初淺認為宗教本應有神祕的一面,自古皆然,東西方一樣,五大宗教哪一個不談呢?不談感應便非宗教,今天在講台上不談,下了講台真的也不談嗎?我們常說真理愈辯愈明,不去談不表示沒問題。
(四)天人炁功引渡原人成效之不彰,往往是人為因素,原因當天人炁功服務之後,受診者往往不知如何再去治療,因為各教院相關的狀況,沒有親和人員,以致失去聯絡,很可惜。
以我過去在美國洛杉磯掌院的經驗,短短兩年中引渡原人二一六人(含西雅圖)有一百多人參加正宗靜坐班,究其原因在我能二十四小時不離教院,可以天人炁功或親和,只要我在都能令來者,感到教院給予的安全感與溫暖,並願意花時間來教院奮鬥,同時又以引渡親朋好友皈師為榮,這是開導師在基層教院應有之認識,如開導師真能放下不必要的一切,把心投入在教院、在同奮的身上,相信同奮與教院一定會形成堅強的陣容,以教為家。
四、天人炁功的禁忌:
(一)貪天之功,天人炁功是無形之配合,非個人之能力,嚴禁自招身價,自誇能力,博取他人欣羨,沾沾自喜。
(二)自創招式與民俗療法混合施治,天人炁功有其固定手式,施治嚴禁與民俗療法如拔罐、刮痧、推拿、指壓……混合施治。
(三)禁止收取金錢報酬,天人炁功是濟世救人的方便法門,不能代替人間中西醫治療,而是在輔助中西醫的治療,如果收取酬勞費用,就違反天人炁功的原則與精神。如果事後奉獻於教院,那是個人奉獻行為,與天人炁功無關。
(三)天人炁功施治時,男女應有分際,並保持一定距離。
五、如何使天人炁功發揮效力
(一)力行五門功課,培養正氣。我曾請教師尊說,為同奮施以天人炁功時,偶有發現同奮身上出現很強氣流,是什麼原故?師尊說:這是正氣不足的關係。幾年來我常探討這個問題,獲益良多,發現力行五門功課,才是培養浩然氣的最佳途徑。
(二)信、願、行三要
1、信:絕對信仰 上帝,天帝教重來人間,就是要搶救三期末劫,劫由人造,救劫必須先救心。
2、願:發大願力、犧牲奉獻,慈悲救人,引來無形配合。
3、行:積極為人服務,並嚴守規範。
(三)做下去:有機會就做,每做一次就多一次經驗,從經驗中可以獲得很多書上沒有的東西,從經驗中可以印證教義,再由印證中,了悟理入與行入並行不悖,只要有恆心、信心、耐心、愛心都可以達成理想,這是經驗的累積,而不是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