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帝真道就是中華文化

天帝真道就是中華文化

首頁 » 天帝教教訊第293期 » 天帝真道就是中華文化

圖文:劉大復  2008-08-15 11:45

 ●課餘後的劉大復,仍奮鬥不懈

一、緣起

  自前年四月份,赴北京參加天人研究學院與北大合作的道學所第一期研習,迄今完成四個學期,該修的十三門課程已經修完,就剩下北京大學的學位考試了。

  能繼續往返兩岸研讀中華文化,我覺得是一股意志力,誠如《中庸》所說:「物有本末,事有始終,知所先後,則近道矣。」做一件事情要有始有終,要慎始慎終,一路走來,著實獲益匪淺。

  上過的課程有「四書精讀」、「先秦哲學」、「哲學導論」、「道教與道教典籍選讀」、「大學中庸」、「漢唐哲學」、「佛教與佛教典籍選讀」、「道家經典」、「周易經典」、「宋明理學」、「史料學」、「邏輯與方法論」、「近現代哲學」總共十三門課程,並一一通過學科考試,經歷幾次的自我挑戰、自我奮鬥,才能有北京大學學位考試的資格。

  走過這一階段,現在正準備北京大學碩士(同等學歷申請碩士學位全國統一考試)學位的考試,考試分為兩大部分,一部份是「哲學學科綜合水平全國統一考試」;另一部份是「英文水平全國統一考試」,而「哲學學科綜合水平全國統一考試」的範圍有:「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哲學」、「西方哲學」、「科學哲學」、「倫理學」共五個科目綜合起來考,「英文水平全國統一考試」是沒有範圍的,考試通過之後再找指導教授並申請論文答辯,即完成碩士學位。

二、天帝教的共同經典

  本教的基本經典《天人日誦大同真經》、《天人日誦平等真經》、《天人日誦奮鬥真經》的序言中提到:「以原天人教《天人日誦大同真經》、《天人日誦平等真經》、《天人日誦奮鬥真經》、《天人親和真經》為基本經典,兼以天帝教道統之第五十一代天極教至第五十四代天德教歷代各教經典為共同經典。」這一句話讓我思索良久。

 ●劉大復(右後排第三位)與同學們在北大結業典禮上合影

  因為在道統衍流中:

 ─第五十一代天極教(教主盤古氏)。

 ─第五十二代天源教(教主軒轅氏)。

  道世興昌五世:

  神德教(教主天源道世第三代嗣─唐堯)。

  神穆教(教主天源道世第四代嗣─虞舜)。

  神明教(教主天源道世第五代嗣─夏禹)。

  神隆教(教主天源道世第十代嗣─周公)。

  文宣教(教主天源道世第十二代嗣─孔聖)。

 ─第五十三代天鈞教(教主 鈞天上帝,奉 道統始祖聖詔,位無形而主五宗,翊闡教化)。

  道世輔宗:

  太上教主。

  釋迦教主。

  禦寇教主。

  基督教主。

  雲龍教主。

 ─第五十四代天德教(教主蕭公昌明)。

 ─第五十五代天人教(教主李極初氏)。

文化道統一脈相承

  從第五十一代到五十五代,從盤古氏、軒轅黃帝、堯、舜、禹、周公、孔子、道世輔宗、宗主以及師尊,中華文化的道統一脈相承,因此中華文化的書籍我將其當成天帝教的共同經典來讀、研究。

  尤其讀到《天人學本》第二十四講:「我們天帝教的中心思想就是中華文化,中華文化實在如果要深入來研究的話,那真是要有專門的研究所,我們天人研究學院,什麼叫「天人」?要知道,就是研究「天人之學」。

  維生先生將其更進一步闡釋為「天人實學」,在《中庸》裡:「子程子曰:「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此篇乃孔門傳授心法,子思恐其久而差也,故筆之於書,以授孟子。其書始言一理,中散為萬事,末復合為一理,放之則彌六合,卷之則退藏於密,其味無窮,皆實學也。善讀者玩索而有得焉,則終身用之,有不能盡者矣。」

以實代虛以動替靜

  實學的觀念第一次出現是在《中庸》,到明末清初的顧炎武、王船山、李二曲等,開始提出「實學實用」,清儒發展成「實事求是」、「實做實行」、「實學實做」,主張「以實學代替虛學,以動學代替靜學,以活學代替死學」。

  《新境界》載明:「人生一切環境並非天生與天賦而來,必須自植自奮自愛而得。」「吾人須知古往今來宇宙間惟有「行」字方能創造一切,方能革新進化。人之生也為行而生。」

  《易經》的第一個卦為乾卦其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繫辭傳》也說:「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謂易」。

  《宇宙應元妙法至寶》亦載:「修道即修心,修的心不是形體的心,而是修無形靈覺的心,是屬於無形的內心修養;修行是屬於有形的、外在的,配合身體行動。如廿字真言,每位同奮必須在身體力行,把每個字的意義都瞭解,並溶化配合於我們日常的生活當中,這就是修行,也就是以行動來表示,不要光說不行。」也就是說要性命雙修、知行合一。

三、從莊子看靜坐

  所以從書本上慢慢體會到,中華文化與天帝真道是息息相關,甚至密不可分。

  就從《莊子》來說,《莊子》一書中眾人耳熟能詳的即為心齋、坐忘,可以從莊子大宗師的一段文字中細細去體會:「墮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同於大通,此謂坐忘。」

離形指陽神沖舉?

  所謂墮肢體就是忘掉自己的肢體,肉體生命,黜聰明,就是忘掉意識,精神生命,去知可以解為失去知覺。離形去知,這句話很值得思索玩味的是「離形」,脫離有形的肉體,很有可能指的是陽神沖舉。

  對照《宇宙應元妙法至寶》:「道家主張在肉身上用功夫修練,通過『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三階段,一旦結成聖胎,群陰剝盡之後,陽神沖舉,由天門而出,成為受 上帝詔封之大羅金仙,就是世俗所稱之神仙。」

  而《莊子》是講:不離於宗,謂之天人;不離於精,謂之神人;不離於真,謂之至人。所以《莊子》強調神何由降?明何由出?是可以透過人的修練而達到天人、神人、至人的境界。

 ●劉大復求學時在北京地區參訪

坐忘對應一靈常照

  《宇宙應元妙法至寶》另一段來看師尊怎麼講:「什麼是忘我?因為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一切都以『我』為主體,這個我是『假我』,就是『凡體』,到了上光殿靜坐時,這個假我坐在蒲團上,天上至少有一位『原靈』來為我的『凡體』之『元神』調靈,為『凡體』之肉體部分調體,到了心定下來,定到極點,進入渾渾噩噩的狀態,然後首先感覺兩手、兩腳頓然消失,再出現身體胸、背無存之意感,最後連頭部豁然化為虛無,身心內外一切蕩然不存,只覺得「一靈(元神)常照」,此即為『忘我』的階段。」

  所以說《莊子》講的墮肢體就是手腳、身胸及頭部消失,黜聰明就是心靈層面也不存在,離形去知就是身心內外一切蕩然不存,同於大通或可用靜參訣的天地永通的層面來解釋。

  《莊子》的坐忘境界(同於大通)與師尊的忘我境界(一靈常照),雖略有不同,但有一點可以明確的肯定莊子如果沒有打坐,應該是寫不出這樣的文字來。

  《莊子》的「坐忘」對應《新境界》,就是忘掉精神生命與肉體生命,以合天體,天體就是指宇宙,達到與宇宙生命合而為一的境界。

  所以《莊子》講:「道通為一」即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的境界,以道(宇宙生命)為一元,精神與肉體為二用,而不離於精,謂之神人,通天下一氣耳,也都可以觀察出《莊子》的精、氣、神觀念。

  僅就《莊子》的坐忘論一段文字來看,就可以發覺坐忘論與昊天心法的會通之處,說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也可以說天帝真道是無始無終、無窮無盡。

四、結論:

  民國九十五年(二00六年)二月,當時維生先生擔任第二任首席使者,天人研究學院中國道學研究所第一期碩士班,在鐳力阿親和樓四樓上課與討論報告。第一次報告雖然被「修理」的很慘,但是成長甚多,至今記憶猶新,也不知不覺走到北京大學的中國哲學研究生班,中間跌跌撞撞,考驗重重,不過也終於走過來了。

  這兩年多的時間與帝教的同奮合作研究道學,並與北京大學的大陸籍同學互動交流之間,已經產生了一種連接關係,從前的眼界只有看在腳下的這塊台灣領土,接觸的也都是台灣地區的人事物。

天人實學經世致用

  現在則會注意大陸地區或其他國家的新聞,打開自我的國際視野,從全球化的觀點來看事情,因為互動的人、事、物已經產生了國際化,使得價值觀全球化,這是我觀察自己的變化之一。

  另外一方面的變化,就是從中華文化的書本中研究所得到之體悟,配合自己五門功課的修持,記得維生先生在課堂上曾提出:「天人實學就是達到天人合一的實踐方法」而在天人實學的經世致用部分,確實有相當開發的價值存在。

  無論是天道或人道上的修持,甚至於在工作上的應用,待人處事方面,可以說是一言難盡,非一言可以蔽之,倘若真的要說應是生命觀宇宙化。

天帝真道一統中華

  當然海峽兩岸的交流,關乎天帝教的第三個天命:「為復興先天天帝教,化延世界核戰毀滅浩劫,暨早日和平統一中國而奮鬥!」「復興中華文化」亦是每一中國人所殷切期盼。

  方東美先生在後期講學經常引用李白的一句詩,我也相當喜歡這一句,「攬彼造化力,持為我神通」,就是要吸收宇宙生生不已的造化力量,作為精神活動的基礎。

  或者說是,以個人小我的努力,參贊化育,安頓人間,效法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精神,先從向自己奮鬥開始,進而推己及人,再及於萬物。

  民國十年(一九二一年)十二月,共產國際的代表馬林(Maring)曾經問孫中山先生:「你的革命思想,基礎是什麼?」孫中山先生明確地回答說:「中國有一個道統,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相繼不絕,我的思想基礎,就是這個道統,我的革命,就是繼承這個正統思想,來發揚光大」,所以和平統一中國,也可以說是天帝真道一統中華。

 ●神采奕奕的劉大復攝於北京大學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