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經貿應順勢而為 簽訂ECFA不可逆轉

兩岸經貿應順勢而為 簽訂ECFA不可逆轉

首頁 » 天帝教教訊第310期 » 兩岸經貿應順勢而為 簽訂ECFA不可逆轉

龔春生  2010-01-15 10:30

講述:龔春生 整理:編輯部

 ●真理大學國際貿易學系龔春生副教授(手持麥克風者)

  「過去兩岸經貿往來已為兩岸經貿關係奠立了不錯的基礎,除印證了老子『順勢而為』的卓見,也證實了兩岸互利的成果。

  國人千萬不可基於意識型態,逆勢而行,完全不考慮台灣的實際利益。並期待政府儘快與大陸簽訂『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使台灣能與他國在中國大陸市場,處於公平競爭的地位」。

  真理大學國貿系副教授龔春生在「第8屆涵靜老人學術研討會」,發表〈以老子「無為」精神詮釋ECFA〉論文,作上述表示。

  龔春生副教授說,老子《道德經》雖對「無為」的解釋未必完全相同,但卻有共同的意旨︰「順勢而為」、「不恣意亂為」,也可說是「順應自然」並遵守自然規律。

無為實乃無所不為

  老子在《道德經》第3章提及,「為無為,則無不治」,意為只要不胡亂作為,並依市場經濟原則擬定策略,則沒有不成功之事。

  此外,老子所謂的「無為」,也非「不作為」,而是「無所不為」。

  故在《道德經》第37章說道,「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也即勸誡人們按規矩辦事,該為則為,不該為則不為,處理事務以順其自然為原則、不恣意妄為,如此就沒有一件事情辦不成。

  而「順應自然」則是老子在第25章所主張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也即遵守自然規律及效法天地無私的精神。

  龔春生副教授強調,如將此一精神反應在目前的兩岸經貿關係中,也就意味~台灣應順著全球「自由貿易協議」(Free Trade Agreement;FTA)正夯的趨勢,儘快與中國大陸簽署「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ECFA),使台灣廠商能有公平的機會和其他各國一起競逐中國大陸市場。

  事實上,台灣從1992年開始,如果沒有對大陸的鉅額貿易順差,其對外貿易早已呈現逆差(見表1)窘境。

  以此推論,兩岸經貿關係如能完全擺脫不必要的掣肘,將發展出令人更滿意的結果。

 ●表1 兩岸經貿關係變化 (表略)

  雖然,兩岸過去的經貿關係,受到「戒急用忍」及「積極管理、有效開放」的牽制,但仍無法阻擋兩岸經貿關係的密切發展。

  此一密切關係可從台灣、大陸各自和對方的貿易額占外貿比重逐年增加的數據即可獲得證實。(見表2)

 ●表2 台灣對大陸貿易占台灣的外貿比重 (表略)

 ●台下聽眾發問,龔春生副教授仔細聆聽

  當台商面臨台灣生產要素成本持續上升時,「自然」會想到至中國大陸投資。

  當兩地成品及半成品出現差價時,也就順勢產生兩岸進出口貿易。這些種種都顯示出,「無為」精神在兩岸經貿關係中是一個不可逆的趨勢,並為兩岸各自創造了利基。

消除壁壘自由貿易

  貿易協定(Free Trade Agreement, FTA)是兩國或多國間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契約,目的在於促進經濟統合,消除貿易壁壘(如關稅、配額),允許財貨及勞務在國家間自由流動。來自協議夥伴國的貨物,可以獲得關稅減免優惠。

  提升創新能力,固然是提升產品在國際市場競爭能力的不二方法,但為使自己的產品在國際市場,能夠不因高額關稅而被阻絕於市場之外,簽訂「自由貿易協議」,應仍是台灣努力的方向。

  台灣和大陸正在協商的「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ECFA),正是典型的「自由貿易協議」。

  況且,大陸也是台灣最倚賴的市場,如果不能和大陸儘快簽訂ECFA,則對台灣的經貿發展將是一個夢魘的開始。

  龔春生副教授說,事實證明,香港在和中國大陸簽訂「更緊密經濟夥伴協定」後,不但為香港創造了更大的商業契機,也使香港體會出,創新才是企業生存的不二法門。

  以人為模式,取得產品競爭優勢或保護的作法終非長久之計。

香港經驗可資佐證

  以中國大陸和香港簽訂的CEPA為例,到2009年4月止,大陸累計進口享受零關稅待遇的香港貨物總值21.7億美元,關稅優惠額13.4億元人民幣。

  回歸前6年與後6年相比,香港與大陸進出口總值年均增長從6% 遽升至18.4%。

  因此,香港GDP年均增長也從-1%大幅升至6.3%,股票市值年均增長從2.1%大幅升至13.4%,商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從-5.6%大幅至9.6%,香港的失業率,也因CEPA的簽署而從2003年8.7%迅速下降。

  更何況,「東協十加一」及「東協十加三」協議對台灣的壓力日炙。

  根據中華經濟研究院的研究報告,東協加一可能導致台灣經濟成長率下降0.15%,台灣生產總額下降12.4億美元。

  如果東協加三(中國、日本、韓國)成立,台灣經濟成長率將下滑0.7%,產業生產總值將下降52.2億美元。

  而東協加三將使國內就業需求減少11萬4千人,約占該產業國內就業需求的十分之一。

  大陸台商則可能透過「自由貿易協議」獲得更低價的進口原物料,並藉貿易障礙的去除,取得更有利的競爭優勢,但這可能使台灣將來面臨貿易障礙及資本擴大出走至大陸的情況。

  由於大陸市場占台灣石化產品出口額的43%,出口至大陸被課徵6.5%的關稅。

  但自2010年起,大陸從東協進口關稅稅率在10%以下的產品,將全部降為零關稅,到時台灣的石化、機械、紡織品及汽車零組件業等產業,將受到重大衝擊。

  台灣對中國大陸、香港及東協的出口額,占台灣整體出口額約54%,而2010年起東協與中國、東協與韓國間的大部分產品改為零關稅後,台灣產品的出口競爭力將大受影響。

  尤其,台灣的石化、機械產品分別各有43.2%、27.4%的比例銷往大陸,如被課以6.5%至8.2%進口關稅,將使台灣石化、機械產品處於競爭劣勢。

  因此,龔春生副教授呼籲:既然中國大陸目前已是台灣最大出口市場、最大投資地區、最大順差來源,也是台商在全球佈局的重要一環,為使台灣能與他國在中國大陸市場,處於公平競爭的地位,顯然政府應儘快洽簽「經濟合作架構協議」。

 ●陳奮心開導師在台下提問時,認為任何研究都有正向與負向,他希望也能看到ECFA可能產生的負向研究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