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責任在於面對人間問題 當以人間苦難救治人心為主

宗教責任在於面對人間問題 當以人間苦難救治人心為主

首頁 » 天帝教教訊第321.322期 » 宗教責任在於面對人間問題 當以人間苦難救治人心為主

呂月瑩  2011-01-15 11:20

文/呂月瑩 圖/李光巡

 ●詹敏悅秘書長妙語如珠幽默輕鬆的談吐,使得聖誕夜的會通活動洋溢著歡笑與溫馨

  2010年紀念涵靜老人宗教會通論壇,首場溫馨聯誼會在聖誕夜於鐳力阿道場親和樓舉行,計有一貫道、軒轅教、天德教、天道、玄門真宗教會及天帝教等6大宗教齊聚一堂聯誼。

  12月24日的聯誼會,由中華天帝教總會秘書長詹敏悅傳道師主持。她沉靜而溫柔的嗓音,幽默輕鬆的談吐,適當的為每位演講者舖陳一段段妙趣簡介,讓整場聯誼會洋溢著歡笑與溫馨的氛圍。

  開場時,由中華天帝教總會副理事長蔡光思樞機使者致歡迎詞,接著各宗教領袖代表也一一致詞。

  一貫道秘書長蕭家振,一貫的以歌聲拉開序曲,以一首〈平安夜〉帶動全部參與人員進入聖誕佳節的氣氛;他並分享他近期和大陸學術界接觸的經驗,認為已看見大陸言論開放的契機,深信兩岸交流終將朝向正向發展。

 ●一貫道秘書長蕭家振,分享他近期和大陸學術界接觸的經驗,深信兩岸交流終將朝向正向發展

  新上任的軒轅教副宗伯陳國台,這是他第一次參加宗教聯誼會;他慨嘆近年軒轅教教務萎縮,雖有人才,但未能人盡其才,希望能夠從天帝教取經。

  天德教林錦垣副理事長也願宗教博愛精神,融入兩岸政治上;畢竟宗教的本質是為眾人謀福利,不該成為不幸與紛爭的根源。

  每次聯誼會從不缺席的玄門真宗劉政安秘書長,敦請與會眾人為下一個百年回顧省思,並提出新的宗教思路,讓此次大會能有更具體成果,並將此法喜帶回紅塵,為淨化人心盡一分心力。

  宗教哲學研究社秘書長劉緒潔同奮在會中,以「有朋自遠方來」,介紹4位來自上海華東師範大學的教授及訪問學生。

  其中,劉仲宇教授是第6次參訪台灣。他說,台灣的氣候與人們的誠摯熱情,使他如沐春風。

  他認為,宗教本應為大同盡一分力量,可惜部分回教徒卻成為不幸的源頭,若要解決世上宗教與政治衝突,必須仰賴各宗教領袖的大智慧。

  所以舉辦多元宗教聯誼會,即是為宗教大同邁開堅實的一步,並深深期許未來兩岸光明前景。

  李似珍教授除了任職上海華東師範大學,亦是中國宗教會理事。她因劉仲宇教授緣故而認識天帝教,曾拜讀過《李玉階先生年譜長編》,從學理上認識天帝教。

  而她任職的哲學系,對天帝教宗教哲學方面印象極佳,學校跟系上領導都很關注她在天帝教發表的論文。

  被劉緒潔秘書長推許為「型男」的華東師範大學蔡林波講師,則是首次來訪台灣。

  他以「美好」形容對台灣的印象,直言台灣人溫文爾雅的氣質、美麗原始的風景生態、宗教界對社會的責任與激情,並深信台灣的靈魂繫於宗教領域,諸此種種都無愧於「美好」2字。

 ●大陸學人李似珍教授喜悅地和與會貴賓交流

  上海華東師範大學研究生徐政妹在台灣做研究已將近1個月,對台灣的感覺是「很小」,卻是小而美;最美者當數花蓮與台東,並期許未來退休時,若兩岸情況許可,希望能入住花蓮與台東地區。

 ●來台參與會通論壇的大陸研究生徐政妹

  在她印象中,各宗教理念相左,但在台灣居然能融洽一室進行會通,因此認為台灣宗教界具有和諧的大智慧。

  宗教大同的「同」究竟「同」在哪裡?佛光大學宋光宇教授(道名:化化)提出此一反詰;他回顧早期台灣人的宗教與中華文化學習與融合歷程,並對照大陸宗教發展現況,認為共產主義退出歷史舞台,過去闡揚的「無神論」,如今遇到瓶頸,人們面臨極度不確定的環境。

  但台灣宗教界是否又為未來大陸宗教政策的開放,做好全面準備?

  宋教授堅信各宗教雖各自表述教義,但萬變不離其宗,此一核心價值的尋找與維持,就是宗教聯誼會舉行的目的。

  最後,維生先生勉勵大家時強調,涵靜老人在世時的3個終極關懷~宗教大同、世界大同、天人大同。他老人家曾預言宗教的排它性,對未來世界造成的殺傷力,遠在政治戰爭之上。

  所以才以宗教大同為最初關懷,經由宗教大同的實現,即可漸至世界大同、天人大同之境,因而台灣宗教界對人間和諧秩序,有著不可推卻的責任。

  維生先生憂心中學生的霸凌事件,因為現在中學生是國家未來的根,台灣的驕傲在於中華文化老根深植於此地,孩子是台灣未來的根。

  然而這條根現在正被不和諧社會所腐蝕,各宗教應推行讀經運動,以杜絕根的繼續腐蝕。

  維生先生並預估2011年10月時,大陸在完成宗教立法後,就會進行宗教開放,開放的第一步是先開放給外國宗教,如:美國摩門教、俄國東正教等國際正統宗教,才會開放給台灣宗教。

 ●維生先生轉述涵靜老人駐世時曾預言,宗教的狹隘排它性,殺傷力遠在政治戰爭之上

  而開放方式是採取登記審查制,並觀察該宗教組織在大陸的發展情況,採取相應行動。

  維生先生希望大陸能以台灣的進步及缺失做為借鏡,台灣在經濟改革後,立刻走上政治改革,中間缺乏社會改革,致使政治內耗與黑金政治掛勾。

  維生先生強調,宗教的責任是面對人間問題,並非是仰望虛無縹渺的神,宗教人應當面對人間苦難而救治人心。

  維生先生語重心長的交付宗教界任務,讓宗教聯誼會有明確努力的方向,也讓與會學者與宗教先進大德們有番省思與決心。

  宗教聯誼會發起的初衷,是經由宗教互諒溝通,實現宗教大同,並搭配宗教論壇邀集大陸學者一同參與,聽著大陸學者所訴說對宗教與台灣的理解,以及台灣對大陸社會現況的關懷,讓人深刻體會兩岸同文同種的交流感動,也曉悟發起人之一的涵靜老人的胸懷理想,唯有強化兩岸善意與開放交流,才是將來實現兩岸政治大同的不二捷徑。

  此一聯誼會的舉辦,證明台灣宗教界已打破意識型態藩籬,漸漸轉型為承擔以人本為主的社會責任。

  2010年紀念涵靜老人宗教論壇的第2場溫馨聯誼會,於12月25日晚上7時30分在同一地點舉行,由維生先生與宋光宇教授一同主持。

  維生先生猶如進入時光隧道,歷歷追憶父親涵靜老人早年攜家帶眷攀上華山,一家在華山清苦生活的點點滴滴。

  維生先生說,涵靜老人的「宇宙境界」,肇基於華山8年歲月。那種隱世獨立,仰望天地,為天下蒼生日夜祈禱的壯闊胸懷,是促成涵靜老人「獨立人天上,長存宇宙中」浩瀚視野之關鍵。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