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折無畏 人定以勝
黃靜紓 2011-07-15 12:10
採訪/黃靜紓
圖/廖敏妥提供
●已晉升祖父母的林光托、廖敏妥賢伉儷。
人生有苦難、有重擔,但苦難不是人生的挫折,而是人生的存摺;因為往往到最後,這些對我們都是有益處的,原來苦難竟是化了妝的祝福。
「我會進入帝教是有所求的!」廖敏妥同奮如此真實的坦白,但深談之後,方知,這是為人母最迫切的希望與寄託。
廖敏妥同奮娓娓說,原本小康的家庭,在民國73年起了變化;那年元旦二子林建明(道名:大華,天赦年加賜),在大伯父砂石車旁玩耍不幸往生。
4年後長子林增明(道名:大上)暑假時,在學校樓上跌下來,緊急送醫開腦急救,經過多次開刀急救總算救了回來。但從此以後大上同奮右側手腳不協調、走路不穩、智力受損、肢體重度殘障。
為了大上同奮,廖敏妥同奮把工作辭去,全心全意照顧他;這位焦急的母親,到處求神問卜、遍訪名醫,不管多遠只要聽說有效,南來北往無所懼,曾幾何時頭髮都灰白了。可是,大上同奮似乎沒什麼進步。
正在困惑時,聽人說,有個教很厲害!不過要自己求、自己跪拜。
於是民國78年夫妻倆專程到花蓮縣初院皈師,為了誦誥可真是吃足了苦,花蓮、苗栗兩地跑,只希望奇蹟出現,讓兒子的病情能康復穩定。
由於大上同奮腦部開刀,癲癇等後遺症均會時常發作;愛孫心切的大上同奮祖母,也於79年9月皈師,亦隨著林光托、廖敏妥伉儷每天至天甲堂誦誥(當時苗栗縣初院籌備處尚未成立)。
或許是誠心感動了天,大上同奮的病情也慢慢的穩定與控制。廖敏妥同奮笑著說:當時還年輕所以每天跑天甲堂誦唸「皇誥」,光托一下班(客運駕駛員)匆匆用完餐,就一家人趕去誦唸「皇誥」,那時不知哪來的體力呢!
還記得在台中參加「正宗靜坐」班時,師尊賜道名時,想了想說:嗯!苗栗還沒有初院,那麼「托」給你們就「妥」當了。林光托、廖敏妥的道名,是這樣賜下來的。
隨後,苗栗縣初院籌備處於民國81年成立;他們誦唸「皇誥」可就方便多了。
然而歲月悠悠年華增長,人道上的磨考似乎並沒有對他們寬貸;林光托同奮因健康問題提早退休,頓時經濟壓力便落在廖敏妥同奮身上。
儘管大上同奮已三十出頭了,但狀況卻越來越多、跌倒、鼻青臉腫、摔下樓梯,更是家常便飯。而婆婆年邁也跌倒骨折,亦需拐杖輔助,媳婦年初動了胎氣,所以於家中安胎待產……。
幸蒙仙佛護祐於今年3月平安生下一子,無形、有形的問題層層疊疊考驗,迫使他們夫妻不得不替大上同奮辦理低收入戶,以減輕經濟壓力負擔。
廖敏妥同奮要照顧高齡婆婆,二個稚孫,還有因糖尿病骨質嚴重流失而骨折的林光托同奮,體力實在無法負荷,只好將大上同奮暫托安養院照料,但經濟來源,目前只靠三子林志明(道名:大泰)工作,支付家中8人之開銷。
種種之磨難考驗,林光托、廖敏妥同奮自覺慚愧與懺悔,深覺奮鬥不夠,可是他們即使經濟上非常困頓,廖敏妥同奮依舊每個月安悅奉獻教院,並從頭份騎摩托車至教院持誦個人「皇誥」。
有時清明追思時,她也會專程至天安太和道場奉獻食材或幫忙廚房膳食。敏妥同奮出心、出力的精神叫人動容!
敏妥同奮說,若不是絕對的相信師尊,我怎能撐下去呢?雖然生活中有許多要學習、要放下、要磨煉的地方,或是抉擇、或面對之處,我依舊相信師尊。
母親節前夕,省掌院副掌教陳光惑開導師轉知林光托、廖敏妥伉儷無形批答的指示;他們夫妻充滿滿滿感恩的說:「謝謝天帝教同奮關懷,無形庇祐,師尊慈悲,以及第2任維生首席關心親和」。
當我告訴她,我計劃披露她奮鬥的歷程,希望她堅毅百忍的精神傳世留芳;廖敏妥同奮卻羞赧的說:「我奮鬥不夠,所以考驗比較多,真是慚愧,我怕對帝教形象不好,不要壞了帝教的形象。」
她強調,「我雖然苦,但我有了孫子,已經很感謝了! 上帝對我們的照顧,加上師尊、師母的精神,就是給我最大的支柱與鼓勵。若不是對師尊、師母絕對的相信,我們可能已經流浪他方了。」
最後我借用黃敏警同奮在《廿字真經讀經筆記》一篇文章,祝福光托、敏妥賢伉儷,並與大家共勉~
如果能在痛苦中找尋到特定的意義,也許就能如紀伯崙在《先知》中所說的那段:「將會祝福黑暗,如同我們已經祝福亮光」。
逆境往往是 上帝另類包裝的精緻大禮,但凡有心領受,再艱辛的煎熬過後,便能看見這個以汗、以淚、以血諸般痛苦包裝的禮物,內裡原是甜蜜不過的物事,於是在生命境界的飛快爬行中,了知 上帝的美意,因而格外感謝 上帝的恩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