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雲罩文化迷茫 蓬萊仙鄉春上枝頭

燕京雲罩文化迷茫 蓬萊仙鄉春上枝頭

首頁 » 天帝教教訊第335.336期 » 燕京雲罩文化迷茫 蓬萊仙鄉春上枝頭

陳香萱  2012-03-15 12:55

文・照片提供/陳香萱

  20歲即完成天帝教第8期傳教使者結業的陳香萱同奮,品學兼優,是帝教坤道後起之秀。
  民國100年她獲選為臺灣清華大學(中文系大二學生)與大陸北京大學交換學生行列;1年後,她以行雲流水的筆觸,描繪北京大學人文薈萃的情景,讀來令人悸動。
  她的見解處處充滿對恢復兩岸中華文化的使命感,難能可貴;尤其,她是這麼年輕的坤道!

 ●遊學於北京,陳香萱同奮深具「兩岸和平」使命感。

  有幸赴北京大學中文系半年,來到心心念念的中國,以一位學子與遊人之身分,細細地體察周邊環境與校園生活,學習步調輕緩,人際網絡簡單,令思緒更為清晰明朗,從中思索著兩岸與自身,獲得前所未有之生命體驗。

  常一個人背上背包,以輕快腳步走訪於古廟間,如:存有明代壁畫之「法海寺」、藏傳佛教之「雍和宮」、道教之「白雲觀」。

  北京一般住宅區、商業區皆不見祭拜、慶典等活動,唯有以上場所得以一見人們手持香柱,於神像面前跪拜祈福,心裡實感欣慰。

  然而這些建築多為近年修建,結構大抵相同,皆為中間主殿,兩旁側殿,一層層往內沿伸,其歷史滄桑與厚實感消失殆盡矣;更甚者,不見寺廟集體地祈禱或念經等活動,修行者側身斜坐於殿內一隅,沉默不語。

 ●童心未泯的陳香萱同奮(中)。

  香煙雖不斷地裊繞,瀰漫空中,氛圍卻陰涼慘淡,廟宇收取門票費,觀光意味濃厚,卻難以為人們點亮盞盞心燈,難以藉此傳遞溫暖與慈愛之感。

  校園中,初來乍到時,實為此地學子用功程度而感驚訝,教室、圖書館座無虛席,人人穿著打扮簡單樸素,手中捧著幾本英文書,大聲面向天空或草坪朗誦,彷彿心底藏著一條巨龍,有朝一日,將馳騁於世上某一遙遠國度。

  鹿橋《未央歌》中,學子之熱情、清純、理想,似乎不曾消失,仍在此綿延流轉。

  漸漸地,即發現北大學生看似活絡,卻少關注自身之社會與家國,而是全心投注於個人榮辱成敗之上,二十來歲,不僅擔憂成績、考試,更煩惱房子、車子、戶口、綠卡、結婚生子,為自己套上層層枷鎖,荷上沉重壓力,少有安然欣喜地面對現狀者、少有單純為了知識本身,欲將之奉獻於人類與宇宙者。

  校園每日舉辦大量講座,主題關乎如何創業?如何求職?如何提升競爭力?課堂上,多為聽講式學習,少有週週指定文本閱讀、分組討論、口頭報告等被動式的知識學習,而是必需透過彼此激辯,深刻促進思維的學習。

  上自社會大環境,下至個人,凡事更重「目的」,學習成為「手段」,近乎令人窒息的烏雲,籠罩四方,眾多生靈追尋著外在物質事物。人,身而為人的獨立性與思想自由度,遺落了。

  在一片暗夜中,感謝上帝讓自己與數顆星子千里相逢,祂們如守夜人般,對著這一片沉寂聲聲呼喚。

  如:中文系王岳川老師振聲疾呼恢復傳統文化之重要性,以中華文化溫柔敦厚、泱泱大度之品格與涵養,反思當代,面對國際。

  藝術系佟佳家老師由賞析舞蹈作品,擴展至生命哲理,勤勤懇懇地述說著:「人無法靠外力使自己存在,或者得到成長,因為不同的人生階段,總有不同的外在紛擾,讓你迷茫;必須透過反思,用自己的力量站起來,將生命的可能性無限放大,才能發現你是誰,什麼是你要的,並放棄那些不是你真正欲追求的事物,從層層迷霧中,得到超越,真實地存在著。」

  藝術系劉小龍老師則藉著介紹世界各地之音樂,批判當代中國壓抑了創作之自由與多元性,鼓勵同學不需再執著地欲於這些框架中尋求勝利,它不過是套他人設計而出的遊戲罷了。

  身為臺灣學子,坐在臺下,往往聽得雙眼泛淚,這塊土地上,仍有幾位清醒者,具備高度反思能力,透過文學或藝術,由「美」進入至個人生命與家國社稷,深深期盼著此地人文精神得以復甦。

  同儕之間,交友圈雖不廣,亦有幸地遇上了志同道合者,對於哲學、宗教、傳統文化甚感興趣,極力關懷弱勢族群,對種族、性別、人權等議題多有見解。

  由這些師友中,真實地洞見即使外在環境再紛亂無章,皆無法全然地泯滅或束縛人類之精神世界,他們穿越了層層阻礙,於暗夜裡高航,何等緣分,令我們相遇於北京。

  於如此環境與生活方式之下,只消遇見同奮,或者赴親和所持誦幾場「皇誥」,心底便有說不盡的激動與溫暖之感,深知自己佇立在這一塊土地上,所為為何,更深切地體會了師爺爺的心願與帝教之時代救劫使命。

 ●陳香萱同奮在北京大學未名湖留影。

  正因短暫地離開,方才知曉臺灣小島之重要與獨特性,宗教、傳統、人文等素養,皆尚在島上傳遞與發展,正是「終日尋春不見春,芒鞋踏破嶺頭雲。歸來偶把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藉由這趟難得之旅,換得一顆更樸實沉穩之心,欲踏踏實實地回鄉修行,亦更無悔地深愛著自己的生長之地。

  同時,深知北京此地,苦慟不曾消失,古往美德與精神品格還待重拾,束縛地思維有待解放,太多迷失與沉睡者等待指引與喚醒,深深期許己身,從臺灣深厚廣博之傳統與宗教中,汲取更多地養分與能量,有朝一日,再次來到中國,以某種形式,讓溫情流轉於人們心中!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