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曲解析《新境界》帝教內涵躍然紙上(二十四)
呂光證 2013-06-15 12:20
文/呂光證
圖/《教訊》檔案資料
長期研修天帝教教義的天人親和院副院長呂光證同奮,為循序漸進引導同奮或社會大眾,深入天帝教教義的宇宙大道內涵,闡揚本師(天帝教首任首席使者.涵靜老人.本師世尊)思想體系,特以平易近人,淺顯易懂方式,分三部曲解析天帝教教義《新境界》。
《天帝教教訊》為嘉惠一般同奮,並利於有志研修 天帝教化之社會大眾,深入瞭解天帝教精神理論核心與內涵,特別自318期起,連載刊登,以饗讀者。
47、常聽人說宗教與科學是相互矛盾的,但也有人說它們彼此是相容的,請問事實究竟為何?
答:嚴格來說,「宗教」與「科學」這兩種文化都是西方特有的產物,所以要探討它們的關係,必須回到西方文化源頭來研究。
西方傳統對「宗教」的界定,蓋指一神論的猶太教、基督宗教、伊斯蘭教等,皆信仰一位至上的、全能的創造主,不但所有萬物(包括人類)都是至上神所創造,而且一切自然現象、人文活動也都是祂的絕對意志的展現。
在這階段中,人類研究自然與人文現象的動機,無非都是為了瞭解或彰顯至上神的神聖權威,所以才演化出現代意義的「哲學」、「科學」等學問,因此這時科學非但與宗教不衝突,甚且還是宗教信仰下的產物。
15、16世紀開始,一批科學家闡述的宇宙自然法則,逐漸與聖經教誨衝突,當時教會嚴厲的箝制態度,使得科學欲奮力掙脫宗教束縛。布魯諾、哥白尼、伽利略都是當時有名的異議份子。
17世紀隨著科學解釋自然現象愈趨成功,科學遂變成反對宗教箝制的最有力武器;尤其18世紀西方啟蒙運動盛行,人類理性被視為具有無窮之力量,至上神的地位岌岌可危,在這階段中,科學與宗教的確是激烈對立,且後者節節敗退。
20世紀初,科學發生相對論、量子論兩大思潮革命,深刻改變了人類宇宙觀,同時間人類也遭遇兩次世界大戰,傷亡慘烈,空前絕後。
科學帶給人類究竟是幸福還是毀滅,使得許多知識份子深刻檢討,並重新考慮宗教價值。時至今日,探討宗教與科學間的複雜關係,已被視為人類文明的重要課題之一。
48、本教對這一課題能有哪些重要貢獻呢?
答:由於宗教與科學的複雜關係,是西方特有的文化產物,在東方無論是印度的吠陀或中國的儒釋道,都與西方意義的「宗教」有段差距。
而中國古代許多工藝發明與自然思想,亦與西方意義下的「科學」大異其趣。在東方道學、器學原本相資,人與天是可以合一的。因此從東方文化中汲取養分,是有可能幫助西方走出死胡同,這就是英人李約瑟研究中國古代科學史的主要著眼點,也是歐美流行數十年的新時代(NewAge)運動的核心觀念。
本教教義主張宗教、科學「各本已知之理」,相互合作,朝向宇宙真理一層一層突擊奮進,這是一劃時代的革命主張。
蓋教義主張真理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換言之,宗教與科學都是人類窮究宇宙奧祕的兩種管道;從這二種管道所獲得之認識,都只是暫時正確的,而非永恆不變,因此兩者更應該互補合作,方可進步。
這一主張,雖符合科學認識論之標準,但就科學方法之有效性方面,科學主義者尚難認同;另方面,這一主張對許多宗教(尤其是一神教)來說,也是尚待克服的障礙。蓋宗教多喜講絕對真理,以彰永恆之神聖價值。
但隨人類理性之進步,宗教與科學都在不斷演化的事實,已被愈來愈多學者注重,愈多證據顯示宗教、科學之真理都是相對性的!
本教這一前瞻性創見,相信未來在引領人類思潮方向上,必然做出貢獻。
本教教義另一特殊創見,是對「自然」之洞見。西方素來將自然與神聖切割,從早期神聖能宰制自然,到現在演變成神聖退縮於自然之外,都是囿於心物二分的困境。
而教義主張之自然,是「大自然為大自然自身所創造」,非獨立於自然之外的神聖所創造,且「自然」展現出靈性、物性二種特徵。靈性能調和物性,物性可承載靈性;靈性之至高調和者稱為 上帝,其下為各層級性靈和子,物性之浩瀚無邊者稱為宇宙,其下為各層旋和星系、風雨雷電。
人即為靈性、物性相匯之「小自然」,探討人身「小自然」靈性、物性之關係,將可窺得「大自然」奧祕。
不僅如此,教義進一步將「自然律」區分為:
1、萬有引律—電子與電子之引律、電子與和子之引律、和子與和子之引律。
2、旋和律—五大旋和律。
足可有效地引導人類科學從最低層的「電子與電子之引律」,逐漸認識較上層的引律,乃至旋和律,最後能完整認識自然律的靈性、物性法則;此時西方文化中唯物之科學、唯心(神)之宗教彼此間的緊張關係,將在這種嶄新認識中消解盡除。(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