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涵靜老人文化及宗教精神
口述/劉緒倫 2014-01-15 09:40
口述/劉緒倫(正中同奮‧前中華民國紅心字會理事長)
整理/編輯部
照片提供/中華民國紅心字會
●中華民國紅心字會前理事長劉緒倫在「2013年涵靜老人宗教會通論壇」中,擔任大會主席,並發表〈廿字入世的天人合一〉專題演說。
中華民國紅心字會前理事長劉緒倫在「2013年涵靜老人宗教會通論壇」中,以大會主席身分表示,涵靜老人證道翌年~1995年起,後世弟子同奮謹以相關研討會或論壇緬懷他老人家,迄今不渝。
劉緒倫前理事長說:紅心字會是涵靜老人早在1935年於大陸西安成立的慈善機構,並於1988年在臺灣復會。
2013年是第13次辦理紀念涵靜老人的學術研討會,輪由中華民國紅心字會主辦,希望在過去12次研討會豐碩的基礎上,繼續發揮、光大涵靜老人「文化」及「宗教」上的精神。
歷來辦理紀念涵靜老人研討會情形如下:
1995年12月23日
第1屆紀念李公玉階先生學術研討會,主題「中國文化與當代宗教」。
1997年12月21日
第2屆紀念涵靜老人學術研討會,主題「新世紀宗教與文化」。
1999年12月17日
第3屆紀念涵靜老人學術研討會,主題「宗教信仰與現代文明」。
2001年12月21日
第4屆紀念涵靜老人學術研討會,主題「新世紀宗教修持與宗教研究」。
2003年12月26日
第5屆紀念涵靜老人學術研討會,主題「宗教信仰與社會危機」。
2005年12月23日
第6屆紀念涵靜老人學術研討會,主題「宗教關懷與現代生活」。
2007年12月22日
第7屆紀念涵靜老人學術研討會,主題「宗教與和平」。
2008年12月25日
紀念涵靜老人宗教會通論壇,主題「中華文化與宗教對兩岸之影響」、「涵靜老人天人實學與中華文化之會通」。
2009年12月26日
第8屆紀念涵靜老人宗教學術研討會,主題「宗教信仰與社會使命」。
2010年12月24日
紀念涵靜老人宗教會通論壇,主題「中華文化與宗教對兩岸之影響」、「涵靜老人天人實學與中華文化之會通」。
2011年12月16日
第1屆中華文化與宗教大同國際研討會暨第九屆紀念涵靜老人學術研討會,主題「中華文化與宗教大同」。
2012年12月21日
紀念涵靜老人宗教會通論壇,主題「天人合一與精神鍛煉」。
2013年12月20日
紀念涵靜老人宗教會通論壇,主題「宗教時代責任與社會服務」。
●大會邀請中華宗教與和平協進會榮譽副理事長釋淨耀(左)進行專題演說,維生先生特別致意歡迎。
接著,劉緒倫前理事長邀請中國社會科學院臺港澳辦公室專員、中國宗教學會理事石光先生致詞;石光先生說:臺灣中華宗教哲學研究社,與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有超過20年的學術交流關係,每隔年都會在大陸或臺灣輪流召開宗教方面的學術研討會。
在中國社科院大力支持下,20多年來,召開的研討會大概有30屆,充分促進兩岸學術交流和互信,取得良好的社會凡響。
每次會議主題,不僅在內容上與以往會議銜接,同時也兼顧兩岸學者在宗教文化與社會發展關係上進行深入探討與研究,增進兩岸宗教界的相互了解與合作,推動宗教研究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中國社會科學院臺、港、澳學術交流委員會主要工作,是為兩岸社會、科學交流提供後勤保障和便利條件,過去我們也曾多次支持中國社會科學院宗教研究所與臺灣中華宗哲社研討會的互動,日後我們還會繼續支持兩個單位的宗教研究與學術交流。
●代表天主教的臺東聖母醫院執行長陳世賢,於大會發表臺東聖母醫院默默行善的情形。
劉緒倫前理事長在會中,以〈廿字入世的天人合一〉為題,發表演講;他從天人合一、廿字真言、宗教入世等思維,精闢論述,強調人生在世,每日飲食,晚上睡眠,穿衣居住,行車育樂,上有天災、下有人禍,自己能掌握者,實在不多。
唯獨「天人合一」的堂皇大道,絲毫不得假手他人,全憑自己功夫,若不奮發圖強,實有愧於「此生」的「此身」。
最後,他借用北宋儒者張橫渠先生積極入世的銘言,作為結論~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經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劉緒倫前理事長說:「為天地立向上的心」,乃向上者,形而上,返本還原之教也。「為生民立自救的命」,乃自救者,我命由我不由天也。「為往聖繼永生的絕學」,乃永生者,生生不息,與宇宙共始終也。「萬世間無限的太平」,乃無限者,天人合一,天下大同也。
「2013年涵靜老人宗教會通論壇」,除大陸學人發表有關宗教時代責任與社會服務外,另有代表佛教的中華宗教與和平協進會榮譽副理事長釋淨耀、代表穆斯林的初雅士與邱柏宏先生、代表儒教的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儒教研究室副主任趙法生,以及代表天主教的臺東聖母醫院執行長陳世賢等,陸續發表感人和實際參與社會濟助的論文,是敬異愛同,群策群力關懷社會的最佳典範。
●來自土耳其的初雅士先生談論穆斯林的人道倡議。
●代表穆斯林的邱柏宏先生(土耳其人),侃侃而談西方社會服務及濟助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