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前不修 死後無能為力─淺談天安堂「師語薪傳」讀書會
林鏡適 2014-04-15 10:25
林鏡適
●正綱、鏡適賢伉儷十分上進與用功。
第5期傳教班結業後,對「修道」的概念,尚懵懵懂懂;隨後進入天人研究學院讀書,深深折服天帝教的精神內涵,一股熱忱驅使,加以曾在教師研習進修中,學習如何帶領讀書會進階的技巧,暗忖結合研修生活與讀聖賢書的修行方式,若能運用在教院該有多好!
於是邀約幾位志同道合的同奮,一起到「天安堂」讀書;當時,第3任「天安堂」主事林光返(現為開導師)對於新進後輩愛才如子,悉心招呼,一聞如此好事,二話不說,全力支持。他更常常犧牲看店時間,提早打烊前來同襄盛舉。
熱準高昂凝聚道氣
那時後期及資深同奮互相切磋,大家與師尊印心,彼此鼓勵,充滿溫馨和感恩,讀書熱準高昂,道氣不在話下。我常常想同奮間就是要多多溝通與親和,自自然然就能凝聚人氣道氣。
「天安堂」主事們~光返、緒喚、正綱、緒善,接續支持讀書會,參與同奮總保持十餘位。我曾笑稱:「即使只剩一人,也要讀下去!」
每當腦中響起讀書聲,內心隨即縈繞著一股積極向上的奮鬥力量。同奮切記把握當下,因為「生前不修,死後即無能為力!」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歷經「九二一」巨變、親人生離死別、家中遭逢諸多不順,讓我彷彿置身深淵,但仙佛的法語滿布喜悅,使我產生信心再度奮鬥。回首來時路,真是不可思議!因而發願將小小的讀書心燈點燃,匯聚成一座燈塔,在 上帝的大愛中,照亮迷惘,進而成長茁壯。
這份淺見在文化院院長高光際樞機的支持下,透過該院「師語薪傳研修會」活動,推廣到全省。其發源地乃「天安堂」啟創的小小讀書園地,實在令人欣慰!
同奮好奇地問我:為何對教化的傳布,樂此不疲呢?
其實,我只憑著一顆勇往直前的心,跌跌撞撞,體悟且戰且學仙的心路,猶如「桶箍」,承擔帶領人的角色,卻發現許多寶貴收穫。
傾聽同理游刃有餘
為了引發同奮參與的興趣,以及勇於發言,我必須鞭策自己更加努力。除了滿腹愛心外,還要學習傾聽、同理心的技巧,後來往往不用準備太多教材,即能游刃有餘的辦妥研習。
因為,每一位前來的同奮都是活字典,有各自的奮鬥歷程,在因緣巧妙下,我常以真誠的心及微笑,給予掌聲與讚賞。有時聽聞同奮的辛酸過往,反倒引發心中一股莫名的信心及力量,再三感恩仙佛的護祐和安排。
「天安堂」讀書會,從最基礎的「五門功課」讀起,以迄所有經典、教義、聖訓集……,直到102年開辦「師語薪傳」、「教義研習會」,希望拋磚引玉,讓更多有志之士一同加入。
「天安堂」讀書會修持的心得,繽紛多元,在此分享全教同奮,以勵來茲:
修道到底在修甚麼呢?救劫先救心,所以要從心下手。修的是平等的心、正直的行為,自自然然以歡喜心來修道。每當遇到挫折,便問問自己,40歲以後希望自己的長相是如何呢?是否能以至真至誠的心來感動人心呢?
每次奮鬥一段時間就問自己,當初做「五門功課」的初心還在嗎?讀了許多仙佛的真理,能做到多少?反省自己的道心是否堅定?性靈是否有提升嗎?仙佛用盡苦口婆心,愚痴的我們是否仍難脫無知、無明的習性,感知仙佛的不離不棄,讀到每篇充滿正氣的聖訓,心中自然升起慚愧之心,仍需借假修真,把握人身哪!
反觀自問異中求同
讀書會中難免有意見分歧之時,希望能找出異中之同,自問善解在哪?當分別心起時,便是自己的德行不足,或是心眼未開,不夠清淨使然,當下便領悟,如明鏡照見,每個念頭便自來自去。
最後,奇怪的事情發生了!每個人都覺得我很懂他的想法,甚至激發願力,教院許多堂務,自然就有人願意承擔,「信、願、行」圓成一個循環,實在是意外的收穫!
這項自然形成默默支持的力量,個人解讀為「以文會友」,由承擔教職中,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心中產生一股凝聚的力量來奮鬥。反之,平時沒人理解時,心被迷障,信心不夠、溝通不足,就容易產生誤解,以致相互抵消奮鬥的能量。
由於自心開悟了,在仙佛薰陶下有了智慧,行動力便產生,當然就越做越有信心;雖是讀書,其實是在迷與悟中學習成長。所以帶領人肩負善於引導、激發願力與落實執行之責,甚至率先啟效的模範作用,教院道氣自然興旺。
另一種是減法過生活:生活中難免遇到不如意,如何面對、放下?如何在屢敗屢戰,柳暗花明中,找出一番新的境界,進而「自渡渡人,自覺覺他」呢?說穿了只有在力行「五門功課」中,培養正氣,不是修別人的道,而是自渡、自覺─自己負起責任!
時時感恩,以知足的心來生活,珍惜所有的逆境,「天加福逆著來!」自有靈感啟發,憑著強大的信、願、行,作為後援,更能坦然去面對所有的境界。
越是困頓,越對周圍的人事物不敢輕慢,每個人的生命故事,都令人肅然起敬!《奮鬥真經》闡述「愛、治、信、奮」─向自己奮鬥的道路,清清楚楚。透過研修,自證自修,對修正自己的行為,愈發有信心,在修道這條路上,自能自渡自覺,持續奮鬥不懈。
●林鏡適同奮將天安堂讀書會帶得有聲有色。
心念為公法喜真誠
同時,念頭只要是為公,似乎無往不利,務必時時護持好每一個念頭;因為每一句話語中,如能「直指人心」,當下即能生起法喜的心願;反之,真誠不夠,流於說教,則無法入心,而流於好為人師之輩,甚至無心傷人,實要引以為戒!
感恩10年來,所有提攜、支持「天安堂」的同奮們,有您的共同奮鬥,使我們產生信心及力量,恢復靈覺清明,自然湧現對 上帝的愛,也更有勇氣面對橫逆。
修道的旅途中有您拉我一把,心能定靜,自在圓滿,在矛盾中生出智慧,統一調和自己的心性,在天道與人道中,開啟心門;我要說一聲:「有您真好,一同讀書去!」
林鏡適 記於天安堂20週年慶103.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