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靜老人的一生(下)

涵靜老人的一生(下)

首頁 » 天帝教教訊第491.492期 » 涵靜老人的一生(下)

資料提供/樞機院  2025-03-15 09:50

  編按:為紀念本師世尊涵靜老人證道三十週年,本社重刊維生李子弋先生於民國83(1994)年12月26日涵靜老人證道日抆淚記述於鐳力阿道場清虛妙境參機閣之文,旨在銘記涵靜老人一生悲憫蒼生,行道救世,教化無數,不惜以肉身承擔眾生共業。其慈悲與智慧,化育眾生,深具大愛之精神。三十年來,弟子踵武其精神,承傳其教,勤修身心,為拯救天下蒼生而奮鬥。今重刊此文,非獨敬仰涵靜老人之大德,亦望此精神得以永續長存,普照四方,光耀未來。

七、

  「天人合一」是中國傳統讀書人追求嚮往的終極關懷,亦是玉公畢生追求的超越境界,玉公自皈依蕭公昌明教主學習宗教修持,到華山大上方八年的自修自證,使得玉公從吐納、導引的有為法,提昇自然無為法的超越境界。如果玉公為延年益壽,做個自求多福的「自了漢」,大可重入山林,眞修實煉。但玉公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道,除了登上道家的修持的超越頂峰,仍有攀登以天下為任的悲天憫人、濟世救人以宇宙為家的儒家宏願大志的高峰,這是玉公生命中「明知不可為而為」的創教救劫階段。

  愛因斯坦曾預言:「將來人類最大的發明,總跳不出道德社會和精神生活的範圍。因為我們對於科學,既已走上了身外的自然律,就應當回頭去尋找我們內在的生命法。」玉公認為:內在生命法即是精神靈性和道德律,也就是「明心見性,抱道宏仁」的法則。玉公曾說:「我相信由於追求眞理,宣揚宗教,期求人類在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相結合中,使人類在物質生活上脫出縱欲玩物、暴亂與恐怖的末日。使人類在精神生活上,以人類的智慧,在最高的形而上的領域中,與多度空間超越的智慧境界合一,這才能超越地進入天人合一的境界。」

  玉公曾於民國三十三年三月以「眞理行建」為題,有詩曰:「宇宙大無涯,時空相假借,生化原自然,新陳來代謝!惟有信心眞,靈明常放射,斯天不生人,萬古長如夜。」由此足見玉公的天人合一思想,是以「人」為中心的。玉公復興天帝教傳授中國正宗靜坐時,玉公引用老子說:「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他曾說:「道、天、地、人四者稱為域中四大,是特把人與道、天、地並列,蓋因人為宇宙的中心,無人則宇宙萬古長如夜,一切盡空,其所以有宇宙者,因為有人。人既不存在,宇宙又在何處?由此可知,人在宇宙之間是頂天立地,惟道獨尊。」但玉公進一步解釋人與道的關係:「人人都有道根,人人都與道合,人人都能修道,人人都可得道。修道不外修身,身外無道,修道必先正心,道在人心。」

  面對危機四伏的時代,宗教上所稱的末劫之來,已是無可避免。劫由人造,必須人化,造劫化劫端在革心。惟人類慾壑難填,人心之險惡已至不可收拾,任何和平努力與化劫的奮鬥,根本上均不過是延緩時日而已,人為末劫就將臨頭,物質世界面對毀滅,今天人類惟一的希望,祗有祈求於 天帝,希望 天帝慈悲,不要使這個世界玉石俱焚,同歸於盡。

  世變方殷,人定勝天,吾人如要在地球上生存下去,惟有急起從根自救,一方面應邁向精神的重建,道德的重整;一方面則祈求 上帝,並奉行 上帝的眞道,積極樂觀向天奮鬥,向自然奮鬥,向自己奮鬥,擴大人類生存競爭思想領域,袪除自相殘殺侵略戰爭心理,各就其自身之崗位努力,以「和平奮鬥救國家救民族救世界人類」,以促進世界和平大同之實現。

  玉公之所以要復興天帝教,就是要以臺灣為起點,以呼籲世人奉行 天帝眞道,邁向精神重建,道德的重整,希望革心於不知不覺的潛移默化間,世界末劫得能延緩而消弭於無形,為人類永遠帶來幸福。

  應運而興之天帝教,是以生生不息,體天心之仁,親親仁民,仁民愛物為中心思想。旨在先盡人道,正心修身,齊家報國,再修天道,積功累德,救世度人。以眞理為依歸,以宗教、世界、天人大同為目標。

  玉公說:「上帝愛我中華民族,尤其愛我中華文化的老根,因為中華文化就是 上帝的眞道。而中華文化的老根正厚植在今天的臺灣;所以吾人必須在臺灣順應自然,迎合天心,負起復興 上帝眞道的責任,方能化延核子戰爭,拯救天下蒼生,方能進而以和平、民主、自由消弭兩岸危機統一中國。」玉公曾經透露他為什麼哀求 上帝眞道重來人間,且在臺灣復興天帝教,他說:「這是我唯一的私心。因為,祇有 上帝的眞道在臺灣復興,三界十方才會拱衛臺灣,臺灣才會安定。」

  玉公一貫秉持天命、信心、奮鬥所見之正面效應,實不過大旱望雲霓中一滴瓊漿甘露。事實上,千萬年歷史文化沉澱引發及潛藏之人間危機,五大洲各色人種廣積之沈重罪孽,重重業障,橫亙天人之間的眾生共業,絕非玉公與天帝教同奮短短十四年竭盡心力所能消解。此等共業,形式上來自種族、地域、經濟、社會、政治、文化、學術、宗教、制度、習俗、思想觀念各層面之一面或多面,實質上來自先天或後天或先後天俱有的一念之私,包括權力的、利益的、慾望的、生理的、心態的,以及本身環境的種種負面人性人心。

  此等共業的消解,必賴多數世人修持的正氣力量,貫通天心人心,從廿字眞言的篤行實踐,到天命貫徹的矢志不渝,普化全球,同德同心,庶可匯合人類多元的精博智慧,謀求人類的精神重建,道德重整,方可化除災禍。更自現實生活的自愛愛人、自助助人、互助合作的愛心,昇華到天下為公、世界大同、宇宙為家的眞、善、美境界,則共業可消,太平可期。

  玉公是一位反對戰爭愛好和平的人道主義者,天帝教對於核戰浩劫以祈禱化延進而化解,所持態度與所採取之行動,與西方社會一般反核戰、恐核、畏戰完全不同。玉公確定:核戰關係人類及萬物之存亡至大,能否化延及化解,不全決定於天,不全決定於人,而決定於天人貫通,以仰體天心導正人心。故須虔誠祈禱於天,又須重建精神道德於人,尤須培養發揚浩然正氣於社會人間。天帝教之弘教活動,著重文化性與心靈之昇華,即在展現宗教徒無私無我積極奉獻,尤重實踐天下為公、世界大同、宇宙為家的基本理念,乃 天帝眞道的神髓。

  玉公一貫憂國悲時,對目前的臺灣到中國大陸到整個世界,一切現有的重重危機,有賴於更積極有效的從根自救。例如,許多常見的危機因素和現象,包括:認知與認同問題、是非與善惡問題、公害與健康問題、秩序與安全問題、民主與自由問題、貧窮與智慧問題、強弱與眾寡問題、情緒與理性問題,以及公私定位問題、精神物質等等問題,都是近代畸形文明的產品,莫不關係人類進化及存亡禍福的共同根本問題,莫不需要天命、信心、奮鬥的全面全程努力以赴。

  何況,臺灣未安寧,國家統一、兩岸和平尤待努力,而臺灣在 天帝安排確保之要件下,歷四十餘年艱辛締造,由貧窮落後小島起家,創立全球矚目之經濟與政治奇蹟,得來確非容易,而吾臺灣同胞卻不知惜福,罔顧責任,聲色犬馬,紙醉金迷,奪權爭利,腐化墮落,陷復興基地為「貪婪之島」,政治劣質,治安惡化,問題不絕,造成社會種種意想不到之危機出現,實屬愧對 上帝恩寵。深望朝野深切反省,加強團結奮鬥,突破黎明前黑暗時間,一切須從人心根本改革,努力奮鬥消除共業,迎向未來光明前途開始。

  大凡宗教之產生,無不有其時代因素與時代背景,復受歷史、思想、文化、學術、制度、道德、人情、風俗、習慣、社會心態、生活方式諸多因素不同程度之交相影響,而符合每個時代之需要。天帝教重來人間,玉公以宗教哲學為基礎,結合科學研究方法,揭開宇宙奧秘,追求人生之究竟,擴大人類思想領域,以建立「聖凡平等」、「天人大同」之新宗教哲學體系。所以,天帝教無偶像之崇拜,不求個人福報,而要求其教徒先盡人道以合天道,並以不自私、不自欺的每日自我反省懺悔,力求家庭和諧、社會安和、國家富強,世界和平繁榮、人類自由平等,以收格物、致知、誠意、止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大道,進而以天下為公、世界大同、宇宙一家的努力,使人道、天道臻於至眞、至善、至美之境界。因之,依循下列三大原則,立定天帝教基本之大經大法:

  一、宗教信仰臻於至眞—天帝教是持續宇宙道統,奉 天帝立教的眞道重來人間,昭示人類應崇敬其共同信仰與信賴之宇宙最高的主宰—天帝。更堅持正信,破除迷信,不崇拜有形偶像。因此,天帝教尊奉與眞道同在的 天帝為永恆教主,而在人間永不再設教主,並由 天帝遣派之首席使者傳達 天帝眞道,臻於宗教信仰至眞之境。

  二、闡明眞道臻於至善—天帝教與其他宗教之關係,在於彼此尊重,毋忘立教的根源,救世的動機,相互以科學方法追求宇宙眞理,闡明宗教哲學。故於各大宗教之精義,在兼容並蓄、融會貫通之原則下,研究適應時代需要的共同認識,建立一致正確的道德標準,臻於宗教大同、世界大同、天人大同的至善之境。

  三、天人合一臻於至美—天帝教肯定人類立足點先天本來平等,必須自植、自奮、自愛、自尊等心理革新,效法自然,篤踐 天帝眞道,臻於天人合一、聖凡平等至美之境。

八、

  東西方的先哲都以一雙充滿憂患的眼睛凝視和觀照苦難中的世界和人生,從而去思考與尋覓,解決世界、人生的苦難與憂患的方法,老子如此、亞里斯多德如此、摩西如此、釋迦牟尼如此、孫中山如此。儘管先哲們解決問題的道理與方法有差異,他們所欲超脫的悲苦與缺憾是一致的。

  觀涵靜老人一生,無論其入世從政與山世行道,具有著先哲們共有的悲天憫人、終極關懷的襟懷,力挽狂瀾吾往矣的勇氣,與明知不可為而為的衝決網羅、不屈不撓的「獨立人天上,常存宇宙中」的擔當精神。

  涵靜老人於公元一九0一年民前十一年、清光緒廿七年夏曆四月五日,誕生於江蘇省蘇州城內大石頭巷。於公元一九九四年民國八十三年十二月廿六日證道於臺灣省南投縣魚池鄉天帝教鐳力阿道場。父德臣公,母劉太夫人,德配過純華女士慧眼觀陰陽兩界,愛心超人我邊際,長子子弋、次子子堅、三子子達(行)、四子子繼,俊彥集於一門,文采萃於兩代。

  涵靜老人著作等身,文存詩輯有:「天聲人語」、「新境界」、「清虛集」、「靜坐要義」、「宇宙應元妙法至寶」,並創「中華民國宗教哲學研究社」,為國內宗教哲學會通研究極具成果之學術研究社團,常年出版「宗教哲學」學術季刊與研究叢書。「中華民國紅心字會」為涵靜老人大同理想之實踐社會福利社團,經常輔導救助受刑人家屬,並長期為老人做在宅服務。

  (全文完)

時人對師尊評語

余紀忠 中國時報創辦人

    1910~2002

    以出世的心性,作入世奮鬥之事蹟,尤有多足。

    決嫌疑而定是非,尊道義而解糾紛。

吳三連 臺灣民主運動先驅

    1899~1988

    待人之誠,克己以儉,自立晚報處於如此困境中能不夭折者,迨亦幾希矣!

    實係我國新聞自律制度之濫觴。

王惕吾 聯合報創報人

    1913~1996

    表現的凜凜風骨不愧是一位報人。

閻奉璋 經濟日報社長

    憑著他的毅力,苦苦的挨度,雖然仍是危機存在,自立晚報總算立定了腳跟。

洪炎秋 國語日報前社長

    1899~1980

    不跑進宦海去大顯神通,而跑到報界來略施小技,我當時很為他惋惜。

胡宗南 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

    1896~1962

    心靈與造化參通,精神合天地交感,凡所啟示,均有端倪。

蔣緯國 中華民國陸軍二級上將

    1916~1997

    李世伯的誠心祈禱,使得天降濃霧擋住了敵人的砲轟,這是在西北對日抗戰非常重要的一個關鍵。

杜月笙 上海三大亨之一

    1888~1951

    玉階兄有膽、有識。

李維生 天帝教第二任首席使者

    淡江大學戰略研究所所長

    他老人家不僅愛臺灣這一塊土地,更愛臺灣土地上中華文化的老根,更愛有中華文化特質的臺灣兩千一百萬同胞。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