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丹妙藥廿字真言 清心寡慾至虛則盈
杜敏射 1987-05-31 10:40
感念師尊、師母之教誨
在每一位同奮皈宗天帝教大門時,師尊、師母都會賜一杯「清心寡慾」之甘露水,亦是師尊、師母給我們上的第一課,從此同奮們必須努力過「清心寡慾」的日子。
如何「清心」?先從「心」這個字談起,宇宙間凡事物之變化,莫不因「心」之轉換而改變。蓋此「心」原本廣大,但為物欲隔塞,故其廣大有虧。修道者旨在修「心」養性,故約束心的「任性」為一大重要課題。
太師母─清淨地菩薩:在「明心哲學精華」涵養篇首提:『立道之基,貴於涵養,涵養之初動,始於正「心」,正心當以「心」為嚴師,凡所動作,則知所懼。』
這顆至虛至靈的「心」,若加入邪思、暴惡,那麼用「心」的人,若把它發揮出來,反射到一般事物上,就具有傷害破壞力量了,若仇恨、侵略心、暴力心加入蘇俄頭目的心中、或民主國家美國總統的心中,那不可思議雷霆萬鈞的摧毀力、善惡不分、玉石俱焚、悲天呼地的核子戰,就會變成人類悲慘的命運。
這個宇宙的大團體裡,每顆至虛至靈的「心」,每個細胞裡的和子,若都發出陽電的慈悲心,散發和平之光。古人語諺:「萬物以和為貴,和字藏無限生機」,主宰「和」字的「心」,人人行善心,則不謹週遭會是一片溫馨氣象,國家與國家之間沒有弱肉強食,萬物也和祥蓬勃滋生。多美的菩提蓮花!
反省懺悔
仰俯無愧
原來可怕與美好皆是一線之隔,也皆繫乎一「心」,擁有「萬靈之稱」的人類,能不謹慎用「心」嗎?讓我們為人類的和平前途用「心」向 上帝祈禱。
佛教將「心」比做蓮花,講究自我的戒律、自我內心的琢磨:將醜惡的、黑暗的一面沈澱;光明的、善良的一面呈現。使性靈成為永生不滅的智慧。這種「明心見性」的自我砥礪過程,不正是師尊、師母常常耳提面命,教誨我們的─「懺悔」嗎?
人都需要懺悔,誠實的懺悔才能改掉惡習。天天懺悔才能使人面對善與惡交織的雙叉路口時,選擇正確的路。神秀名言「身如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古人又言「一日三省吾身」。可見這顆「心」是須要時時擦拭的─懺悔。師尊、師母兩位老人家一再面諭我們要以廿字真言自我反省懺悔,就是我們洗淨出一顆無塵的、清明的「心」。
廿字真言─每個字都蘊藏著善良高尚的品德,亦都合乎人的天性,在中庸篇裡朱熹注「性即理也」。人性即天理。我們應秉持著天理去做,亦即秉持合乎人性的「廿字真言」,做為人生守則,那俯仰間不愧於天地人,「心」就「放心」了:心無所礙,也自然「清心」了。
如何「寡慾」?慾望是個漩渦、是個陷阱、是罪惡的源頭。在這個慾望橫流、利害衝突、唯利是圖、利字當頭、笑貧不笑娼的社會裡,如何「寡慾」?如何不奢求食、衣、住、行物質表面的享受,抵擋住聲色的誘感,而為社會、國家、世界的人類多著想。
簡單質樸
悠遊自在
孔子言:「其人也多慾,雖有存焉亦寡矣!其人也寡慾,雖有不存焉亦寡矣!」意思為一個人的慾望若太多,旁騖也就多,終日便汲汲營營於有利於自己的事物,要他去幫助別人,培功立德、行善心的「心」,也就所剩無幾了。一個人慾望很少,那麼他就有很多剩餘的「心」去關愛別人,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一個慾望少的人,也很少不培功立德的。
借用國家公園處長徐國士的話:「簡單最好,簡單最好應付」,可不是嗎?讓我們來過一個簡單的生活,布衣、粗茶、淡飯,只要吃得飽,穿得暖,就不會有份外之求了,社會也就少了欺詐、暴力恩怨了,世間也就和平多了。
慾望少真好。楊光贊曾說:「寂寞無聊,是天帝教同奮的最佳資產」!我認為這也是同奮們的福氣,因為這樣同奮們就會有更多的時間,到教院為人類祈禱、誦誥了,這是培功立德的事,豈不好哉!
發菩提心
以救眾生
師尊、師母是兩位表率,他倆的一句「清心寡慾」言簡意賅,可旁徵博引,從小事至大事。小至個人修心養性,大至影響世界安危。不僅是修道者的第一課題,亦是終生奉持的習題。他倆是個棋王,棋高一著下了一步必勝的棋碼。他倆是個華陀藥師,希望在這個混濁的社會,力挽狂瀾,給這個社會下了一帖清涼有勁的藥方。他倆是個至真的愛國者,用他倆全部的精神,宣揚三民主義,希望這個多難的國家,能早日統一。他倆是個先知,觀看人心種種而知「天心」,知道世界的大災難即將來臨。他倆是個救世者,發菩提的心,以搶救芸芸眾生中的善良種子,日日哀泣 上帝,希望化延核戰毀滅劫,力振正義─廿字真言,希望人心復古,抱道樂德,世界和平。
卑微粗俗的我,尊敬他們兩位老人家,愛他們宏大的悲願力,而他們無視於自己已是耄耋之年,依舊為教、為人類和平,南北奔走勞苦,年經如我輩,豈不更應該奮鬥!再奮鬥!